第三十二章 公子平原君

赵括终于赶到了东武城,东武城非常的靠近燕国,因此这里的赵语也是带着些燕风,燕国语言比起其他语言要尖锐一些,吵一些,虽然生涩难懂,可这里的大小官吏,大多还是能说出一口流利的邯郸腔,邯郸腔在赵国贵族之中是最受欢迎的,邯郸人说话慢条斯理的,不急不躁,通常会拉长最后一个音节。

当然还有很多的俚语,如邯郸人最常用的骂人词汇,“你这六谷长的!”,这句话在邯郸算是非常恶毒的了,因为天下有五谷,所谓“六谷长”,就是不食正经粮食长大的,仔细想想,你就能明白这句话的恶毒之处,邯郸人是带领着战国时尚的一批人,不仅是在言语上,就是在服饰上,甚至是走路的姿势上,也是与众不同。

故而邯郸的时尚也常常被各国的年轻人所模仿。

因此,当戈用那慢条斯理的邯郸话与亭驿的吏对话的时候,即使不知道赵括他们的身份,这些吏对他们也是不敢小视的。赵括的封邑并不大,只有一个乡邑,在赵奢逝世之后,赵王找回了赐予他的一些食邑,只有马服是留给了赵括的,而平原君不同,他的食邑不只是东武城,还包括周围的七座城。

在这个时代,只有秦对于郡,县,乡,里的称呼非常的看重,如北地郡义渠县演武乡桑木里,而其余国家对这个称呼就不是很看中了,你可以说邯郸县,可以说邯郸城,马服你可以说是马服县,也可以是马服乡邑,也可以说马服城,没有人管你怎么去称呼这里,因此行政官吏的分配也是极度的混乱。

这是因为过去只有城这样的称呼,而赵国又不像秦国那样“野蛮”,不懂得上古礼仪,所以大多数人都是以城来称呼,只有秦人才会将对一个地方的称呼从郡精准到里,这是秦人所特有的严谨,可不仅没有得到其余诸侯国的称赞,却总是被当作笑话来嘲讽秦人的古板。

邯郸曾有个笑话,说秦王派了一个使者,告诉他前往邯郸县,跟赵国谈论求和的事情。不久之后,使者嚎啕大哭的回来找秦王,说赵国只有个邯郸城,没有找到邯郸县。

而准确的来说,东武城应该是东武县,当赵括的车架刚刚到达县城门口的时候,他就已经看到了一批人正在远处等候着,李鱼眼尖,瞧了一眼,急忙说道:“是平原君带着人在等候着您,请您快些下车。”,赵括也记得李鱼这一路上的交代,连忙吩咐戈停下马车,戈看起来有些不情愿,可还是勒马停车。

赵括从马车上走了下来,对戈说道:“我知道您并不喜欢平原君,可是我这次来是有求于他的,请您千万不要惹怒了他。”,戈点了点头,说道:“您不必多说,为人臣者不能坏了主君大事,我是知道这个道理的,但是请您让我在远处跟随罢,不然若是他说出什么无礼的话,我怕自己忍不住。”

赵括也觉得是这个道理,便让戈驾车跟随在后,自己带着李鱼快步走在了最前方。走得越近,赵括便看的越是清楚,东武城的南门已经是被封堵了,百姓们也只能从其他城门入内,在这里大抵是站着近百人,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声势浩大,在人群的最中间,则是站着一位身材修长的中年文士。

他看起来年纪也不小,穿着锦绣制成的赤衣,戴着进贤冠,衣绣五谷,裳绣云龙,腰间系着玉带,陪着长剑,剑鞘也是无比的华丽,站在人群之中,也是相当的鲜艳,对比之下,赵括就显得很朴素了,只是,他一脸的英气,身材高大,却也没有人敢无视他,李鱼还在低声吩咐着。

“少君,如果您想要顺利完成自己的事情,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请您多忍耐....”

平原君看着面前这个英武的少年,脸上露出了和蔼的微笑,他快步的朝着赵括走去,赵括连忙俯身长拜,说道:“括拜见平原君!敢问平原君毋恙?”,赵胜哈哈大笑,走到了赵括的面前,将他扶起来,方才开心的说道:“上次见到你的时候,你还只是个哭啼的婴孩,不想却已经长得这么大了。”

“我在东武,早就听闻了你的名声,正要去拜见你呢,没有想到你就来了...”,赵胜又说道。

赵括连忙惶恐的说道:“您的名望,在天下都是没有人不知道的,其诸侯都因为您在赵国而担忧不已!而我的名字,在邯郸都不是很响亮,我又怎么敢让您来拜见我呢?这次您出城来迎接我,我都觉得非常不安,您与我的父亲交好,我亦是您的晚辈,怎么能让长辈亲自来迎接晚辈呢?”

“哈哈哈~~”,果然,赵胜更加的高兴了,他这才亲密的握住了赵括的手,说道:“我哪里有那么大的名望啊!你过誉了!”,赵胜说着,便拉着赵括朝着城内走去,赵胜在这里聚集了百来门客,这些门客都是在打量着面前的赵括,各种不同的眼神汇集在赵括的身上,有的尊敬,有的欣喜,有的不屑,有的恼怒,赵括通通无视。

“这怎么能是过誉呢,如今在马服还有人常常说起您当年释放我的父亲,重国事轻私情的事情呢!他们都说,若是赵国能再多几个平原君,秦人也不敢再来侵扰我赵国了...”,赵括笑着说道。

赵胜说着不敢,而嘴角却都快要咧到耳边去了,一脸的骄傲,对赵括是愈发的亲近。

当众人来到了平原君府邸门口的时候,他们方才停了下来,却是有两位门客拦住了道路,他们挡在门口,高高的扬起头来,一脸不屑的看着赵括,其中一个长胡子的门客大大咧咧的问道:“您就是马服子麽?”

赵括看了一眼身边的赵胜,赵胜抬着头,好像就没有看到面前的一幕。

赵括方才笑着回答道:“我就是赵括,请问您有什么事情呢?”

“我听闻了您的名声,可是平原君与您的父亲交好,您也理当将他当作是长辈,可您怎么能凭着自己有些名声,就让平原君出城来迎接您呢?”,那长胡子门客质问道。

赵括并没有生气,他只是庆幸,得亏自己没有让幸,狄跟着一同过来,得亏这戈也是在最后方驾车,不愿凑过来,不然这人现在就得死在自己面前了,李鱼是个精明的人,他知道赵括想要办成的事情远比维护他的尊严更加重要,因此他没有开口去反驳,赵括对着那人说道:“您说的很有道理,因为这件事,我已经向平原君道歉了。”

他又看向平原君,说道:“若是您还怪罪我,我可以再向您道歉。”,说着,他就要俯身再拜,赵胜急忙拦住他,做出愤怒的样子来,对着那长胡子门客说道:“你怎么能对马服子无礼呢?像他这样有贤才的人,我就应该亲自去迎接他!”,那长胡子听到赵胜开口了,这让让出了道路,站在了一旁。

而另外一人握着腰间的长剑,盯着赵括,质问道:“您觉得我家主是什么样的人?!”

“平原君是我的长辈,他是赵国最有德行的人。”

那人冷哼了一声,也让开了道路,赵胜哈哈大笑,说了句管教不严,便带着赵括进了院,说是院,这简直就是个城中之城,这院落的墙几乎要跟城墙一样高,而在院落之内,则是有着竹林,还有水池,各种各样的房屋坐落在各地,规模极为的庞大,赵胜牵着赵括的手,向他介绍着自己的院落。

看着这些奢华的建筑群,赵括不断恭维着,只是在心里,对于赵胜的评价,却是越来越低。

第两百六十章 呼吸声与欢笑声第二章 义薄云天马服君第一百八十五章 重要和不重要的事情第四百八十五章 任嚣第四十三章 我愿与您同死第三百四十章 张平的歌第四百六十六章 黄老之学第三百九十五章 王头槌!王头槌!第三百零三章 只诛首恶第一百八十六章 有贤人范子第四百一十一章 道德与法第一百零二章 请您活捉白起第四百八十四章 你想比一下国力吗?第一百八十七章 白起来了第两百一十章 惊天密谋第四百八十六章 山地游击战之父第三百七十七章 拯救大将骑劫第一百二十七章 铁血与仁义的决斗第三百一十五章 贤人啊,郭开第一百六十一章 未来的秦王与未来的范雎第一百八十九章 将相不和第两百三十五章 两口大黑锅,锅侯无疑第三百九十三章 伤痕累累的赵国第十九章 勇士之心第三百七十四章 将成为大父的括第一百零一章 酷寒中诞生的嬴政(感谢糖糖的盟主)第四百章 仓颉篇第六十九章 勇士长眠第一百五十一章 请能退敌?第三百五十八章 内乱第三百四十七章 家人第四百五十五章 你这是大秦还是大汉?第四百六十七章 陈胜吴广又何妨第两百八十五章 带不走的学问第两百四十二章 长安君之死(上)第两百一十九章 您真的重视贤才嘛?第八章 何以至此第三百五十九章 如果有那么一天第三百七十章 魏国的覆灭第三百一十三章 王第两百零五章 赵括变法第两百五十一章 螳螂捕蝉第四十四章 人尽其用第四百零七章 似曾相识第三百九十六章 这只是开始第两百四十四章 君臣第三百一十章 赵家三兄弟第三十七章 太行山贼寇第三百六十五章 秦王与齐王第一百四十四章 魏无忌的血色盛宴第四百四十九章 皇帝第三百九十二章 赵人的马服子第两百六十章 呼吸声与欢笑声第四百九十六章 空荡荡的活着第一百一十一章 骑劫的带兵初体验第三百四十四章 韩国的灭亡(下)第二十八章 赵国多义士第三百零五章 马服君的大纵深作战理论第三百四十九章 挡不住秦国,还挡不住你吗?第一百二十四章 故虽有名马第一百七十四章 我到底做了什么?第四百四十章 穿越者指南:从园长到校长第六十四章 会巫术的使者与疯了的赵人第三百五十九章 如果有那么一天第两百四十五章 惊魂之夜第四百二十五章 三老制和孝悌制第两百二十五章 东方的智者学派第四百一十八掌 通读马服书的老单于第三百五十七章 天子一怒第七十六章 战第两百五十八章 武成君,您来了第一百八十三章 活古董第五百零一章 一人一嘴可灭一国第三百六十四章 墨家新钜子第三百八十九章 中山王第四百零八章 安得猛士兮第一百五十九章 赵括与刺客第三百一十七章 仁义的军队和正义的战争第三百六十五章 秦王与齐王第一百三十一章 由弟子们整理而成的经典第一百四十五章 不要小看任何人第三百七十八章 做长城还是做狗?第五百零四章 徐福面圣第四十章 初战第一百零九章 兵发河内第三百五十二章 长安君的改变第六十七章 破敌在此一举第三百四十一章 将马服君迎回赵国第四百七十八章两位统一者第三十九章 秦所畏者我也第三百零六章 让我给你一个拥抱第一百八十九章 将相不和第三十七章 太行山贼寇第两百七十二章 赵括的提议第一百二十四章 武安君与信陵君的初次邂逅第两百六十三章 六国现状第十四章 家有慈母第六十五章 活捉赵括第四百五十七章 他躺进他心爱的土地第三百七十一章 属于战场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