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优待

姜武和姜奔耍的棍子都是小儿手臂粗细的,长一丈三。棍子竖起来比他们两个还高,姜姬试过,她最多能拖着棍子走十米。

他们俩的棍子和姜元的一样,这就是成人用的。姜元让他们一开始就使这个,所以这两人一开始能做的就是拖着棍子漫山跑,姜元在后面举着棍子追打,如果姜武和姜奔在跑的时候把棍子扔了,就不许吃饭,还要挨十杖打屁股,挨打时还必须站着,被打趴下就要赶紧爬起来,再站好挨打。

吃了两个月饱饭后,姜武和姜奔的个头都往上蹿了一截,也长了力气,终于能把棍子抡起来了,但距离能跟姜元对打还早得很。

如果说这个家中现在谁最辛苦就是这两兄弟了。他们就算在下雪之后也只能穿单衣,买回来的皮袄只有四个人有:姜元、陶氏、姜姬与姜旦。

姜武、姜奔、姜粟、姜谷四人都没有。但是没人抱怨,在姜元来之前他们本来也不会有皮袄可以过冬,何况又买了那么多粮食,现在每人每天都能吃很多饭,还有什么好不满足的呢?钱是姜元的,陶氏是“娘”,姜姬与姜旦是家里最小的,只有他们有皮袄穿似乎很合理。

但姜姬还是发现了很多不同,姜元似乎在有意的将大家分隔开来。他成了制定规则的人。

比如姜武和姜奔,他们连屋子都没有,只能睡在姜元和陶氏屋前的廊下。姜姬有不满,可又说不出口,难道她能问姜元为什么不多买些木头,盖几个足够所有人睡下的大屋吗?姜元愿意拿出多少钱就拿多少,而他拿的钱,他要怎么花,也没人能指手划脚。至于为什么木头不够却还要盖一条回廊,还要在屋里做区隔,可能……可能这里的屋子就是这么盖的,可能姜元不想住得太差——他似乎并不是一般人。

总之,有不满、有不安的只有姜姬,陶氏他们全部都被姜元“降服”了。陶氏、姜粟、姜谷、姜奔,他们全身心的崇拜他,信服他。

“就到这里。”姜元说,姜武和姜奔听到这句也不敢把棍子扔掉,而是先单膝跪下,“喏!”然后再拖着棍子蹒跚的离开,今天他们的身上又添了许多青紫。

离开前,姜武对在廊下坐下看他们练武的姜姬做了个鬼脸。

姜元赤着上身过来,对姜姬露出笑容,温声道:“怎么坐在此处?小心被风雪吹到了。”他走到廊上来,说:“下回去买粮食买些帘子回来,挂在这里。”

他向里面走,陶氏早就听到他的声音,急步从火塘边过来说:“已经烧好了热水。”

看着姜元的背影,姜姬发现自己还忽略了一件事:就是姜元的年龄。

从脸上看,他真的十分苍老,有皱纹,满面风尘,还有一头花白的头发。但脱了上衣后,他的肌肉却依然紧实有力!如果只看脸,姜姬会猜他有五十岁以上,但看身体,他不会超过四十岁。

如果再加上他晚上和陶氏在一起的表现,还可以再减五年。

姜元和陶氏那边渐渐传来不雅的声音,他丝毫不避人,不管早晚,只要他想就会把陶氏推倒。姜姬只好抱着姜旦躲回她的小屋去。

虽然在小屋里还是能听到声音。

她的小屋有一个小窗,只有她的脸那么大。这时窗上传来轻轻的敲击声,她把窗打来,姜武的脸露出来,她就把藏起来的一块粘米团递给他,他一口就给吃了。

姜元买回来的粮食虽然多,但并不是都很好吃,最好吃的是一种细长的紫色的米,最难吃的是一种带黑点的灰白色的谷物,久煮不烂,吃在嘴里像吃石灰粉。

陶氏、姜谷和姜粟做饭时,要把这种灰白色的谷物挑出来,姜元不吃这个,他让姜姬、陶氏跟他一起吃,而这种灰白色的谷物就成了姜武、姜奔、姜谷和姜粟最主要的食物。

姜姬就每天留一个,带给姜武。不止因为姜武跟她最好,还因为姜奔是这个家里最崇拜姜元的人,陶氏虽然也把姜元当成天一样,但她眼里至少还有姜旦,有他们这些“孩子”,而姜奔眼里只有姜元了,他真情实感的认为他们都该相信姜元,怀疑姜元简直是大逆不道。

姜姬在观察过家里所有人之后,只能尽力把姜武拉到她这边。

姜武几口吃掉紫色的粘米团,心满意足的舔舔手指,看看天空说:“现在没雪了,也没风,你想出去走走吗?”

听到前面屋子里的声音,姜姬点点头。然后她就悄悄溜了出去,在经过大屋时,姜元正把陶氏按在床上大开大动。

姜武就等在廊下,看到她过来,拿出木屐,“穿吗?不穿我抱着你。”

姜姬穿不惯木屐就摇头,姜武就把木屐放回廊下,伸手来抱她,他在她脸上蹭了下,“你身上真暖和。”

已经下雪了,他一定很冷。

姜姬伸出双手捂住他的耳朵,他不能进屋,只能在廊下靠近火塘的地方取暖,所以出去走一走,活动起来,身上会暖一点。

他抱着姜姬走出去不远,姜奔就举着一把巨大的伞追过来了。

在三个女孩中,姜元确实最喜欢姜姬,或许说看重更恰当一点。他从没跟姜粟、姜谷说过闲话,只会让她们去做饭、去洗衣服、去舂米……等等。但他却对姜姬说:“爹给你做一把伞,你出门就要打上,不要让太阳照到你,这样等你长大,就会有一身细雪般的肌肤,你的丈夫会非常珍爱你的。”然后他真的亲手做了一把巨大的伞,九十九根伞骨,姜姬当然打不了这样的伞,举伞的就是姜武与姜奔。姜武带她出门偶尔会偷懒不打,但姜奔从来没有真让她哪一回出门没打伞。

他没有违背过姜元的任何一句话。

姜奔瞪着姜武,而姜武就当没看到,反而抱着姜姬跑起来,把姜奔远远甩在身后。姜姬笑起来,喝了一嘴冷风,就把头埋到姜武肩头。她看到姜奔举着伞紧紧追在后面。

“别这样。”她对姜武小声说。

姜武又跑了一阵才停下来,姜奔呼哧呼哧的喘着粗气追上他们后,把伞举在姜姬的头顶。

“我们买粮的时候就是往那边去。”姜武指着前方说。

“那边是哪儿?”她问。

“陈县。”姜武说,“爹说城门口写的字是这么念。”

“家里的粮快吃完了。”姜姬说。她本想把那些买回来的粮食留一部分做种粮,这个家里除了她——可能还有姜元之外,其他的人都会种地,而以前的村落里还有田,虽然有些荒了,但垦过后马上就能种,还能赶上春耕呢。

但姜元却没这个打算,姜姬说要种地,他说:“这次没有买人,下回去买一些人再种。”

而粮食吃完怎么办?姜元笑道:“吃完就再去买。”

他有多少钱能用来买粮呢?就不怕坐吃山空?

姜姬偷偷问过姜武有没有看到姜元身上有多少钱,姜武说他们去买粮时,姜元把他们放在一个地方,然后他自己去了别的地方,半天后就有人带他们去运粮了,他们都以为粮食是要靠他们扛回去的,结果看到了两辆车的粮食,当时就吓呆了。姜武跟她说,他回来的路上一个劲的跑,就是怕被人追上,他一直以为这些粮是偷来的。

姜元发泄过后,浑身是汗,就站在廊下往远处望。从这里能看到他做的那把伞,那里矗立着两个身影,最小的那个被抱着。

那个孩子真是不凡啊……

陶氏慢慢从床上爬起来,姜元问:“你捡到姜姬时,有没有看到扔她的人?”

陶氏摇头,“没有。她那时很瘦,一定饿了很久。”

姜元没有再问,他并不觉得陶氏能看穿这个警觉、机敏的孩子。他说:“去做饭吧。”陶氏就出去和姜粟、姜谷一起做饭了。

姜元此时才躺在床上,慢慢闭上眼睛,睡意袭来。在临睡前,他把这个家里的人都在心里想了一遍,陶氏忠贞;姜奔会是一个忠心的侍卫;姜武和姜姬……

虽然姜武身高力大,姜姬幼小,但这两人之间,却是姜武听姜姬的。

看来……他遇上的这个孩子并不止是一双眼睛长得像他……如果不是他确信没有留下过子嗣,也要怀疑这是他的女儿了。

姜粟往外探头,终于看到姜武抱着姜姬、姜奔举着伞回来了,她高兴的回头对姜谷说:“姜姬回来了!”

陶氏赶紧看看粘米团蒸好了没,说:“快收拾一下,就快可以吃饭了!”

姜谷提起裙子往屋里跑:“我去看看姜旦!”

“我去!你跟姜粟快准备饭。”陶氏走后,姜谷只好回来,她本想去屋里待一会儿呢,外面太冷了,她搓搓手,帮姜粟干活。

“爹爹真的很喜欢姜姬。”姜谷说,虽然她不太懂自己心中的感觉是什么,但这个感觉很复杂,让她想起姜姬时,很想像她一样被爹爹喜欢,又想对她好来让爹爹高兴,还有一丝丝的……想知道,为什么爹爹不喜欢她?

姜粟伸头看看姜姬屋里的那个小窗,陶氏和姜旦就在那里,她小声对姜谷说:“那天,我看娘拿了个东西说是爹爹给她的,以后会给姜旦,姜姬也在,爹爹就说……”

当时,姜姬只是好奇那是什么,所以伸头去看,不过她从未见过那么丑的玉佩,它更像是大理石的,还不是那种漂亮的大理石。

它有成人半个巴掌大,形状还做得不周正,上面刻的不知是花纹还是文字,颜色灰中带绿,斑斑点点,隐隐有种玉质的半透明感。

然后姜元就说:“以后爹爹给姜姬一块更好的白玉。”

于是,她有一个小屋子,有一张床,有一把似乎只有她会打的伞,未来还有一块白玉。当姜姬看到姜元站在廊下等着他们时,那种混和着危机感的不安再度袭上心头。

“姜姬,到爹爹这里来。”姜元笑着伸出双手,从姜武手中把姜姬接过来。他已经换过衣服,身上没有汗味了。屋里火塘边已经摆好了盘子和碗,姜谷和姜粟坐在旁边,但她们面前没有餐具。火塘边只有三副餐具,她们只能在姜元三人吃完后,用陶氏和姜姬的餐具。

陶氏在小屋里给姜旦哺乳,姜元把姜姬放下,他坐下拿了张烤饼说,“陶氏,抱着姜旦出来,让我看看他。”

陶氏抱着姜旦出来时,姜元和姜姬已经在吃饭了。饭只有三种,一种很硬的烤饼,有一大盘,这些姜元可以全部吃完。一种粘米团,这个姜姬喜欢,所以几乎也全都归她了。还有一种是米汤,加了好几种谷物,陶氏、姜粟、姜谷吃这个,姜姬也会喝一碗,但她们三个不敢去拿粘米团或烤饼。姜武和姜奔吃的是她们另做的一种饼,更硬,口感更不好,但可以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姜姬和陶氏会用粘米团和汤喂姜旦,但陶氏最近可能吃得好了,又有了奶,所以姜旦对新食物的兴趣不大,每天只会缠着陶氏要奶喝。

姜姬吃着饭看坐在火塘边的家人,大家都长胖了,这就好。

姜武和姜奔在做饭的地方吃饭,姜谷已经给他们留了很多大饼。他们就席地而坐,拿着饼大口大口的啃,也不怎么嚼,直接就吞下去了,当肚子被渐渐填满,他们就觉得满足极了。

“你以后不要对姜姬动手动脚。”姜奔对姜武说,“她是女孩子,也是爹爹最心爱的女儿。”

姜武先把手里这块饼吞完,吃另一只手拿的那块,这只手赶紧又再抓了一块饼,说:“她是米儿。”

“她现在叫姜姬。”姜奔说,“我们都有新名字了。以前的事,快忘了吧。难道你还想再回到以前吃不饱的时候吗?”

姜武停了下来。现在虽然每天都要挨打,不能睡在屋里,但现在可以吃饱,他当然更喜欢现在的生活。但是……可能米儿每天在他耳边说得太多了,他不能像姜奔那样一心一意的相信“爹爹”。

当山坡上的草开始返青时,天仍然很冷。姜元给姜姬剃了头,只剃掉了大半的头发,只留了额前和两侧耳际的头发,“这样你的头发再长出来时会很漂亮,很好看。”

姜旦也被剃了,只留头顶一缕,剃下的头发被陶氏小心翼翼的珍藏起来。

家里的粮食真的快吃光了,姜武和姜奔每天都在准备着去买粮,但在他们去买粮前,有人来了。

第745章 奴儿第446章 不义之战第291章 因材施教第10章 姜姬第369章 修路第472章 推倒与建立第332章 郑王与赵王第144章 进第54章 公主第638章 士与民,民与士第636章 凤凰台云氏与河谷云重第361章 丰收第126章 刺客第219章 一家人第318章 赏赐第354章 索粮第427章 神女像出马第12章 佳人第24章 狼窝第559章 温柔乡第492章 现身第290章 人心鬼域第563章 魏王心事第543章 乱命第581章 好哥哥第531章 □□第444章 拼死一击第286章 美色可欺第284章 美人计第242章 欢宴第405章 野狼第338章 器行与鲁字第224章 卧榻之侧第326章 势均力敌第625章 夫妻相见第536章 风起云涌第41章 王归第52章 有美一人第711章 静待君来第385章 火坑第527章 要官第485章 须归第158章 蒋龙第477章 观人第60章第297章 入城第645章 迎公主归第754章 平洲事故第141章 封地第296章 妙人第632章 逼“婚”第122章 归人回,离人泪第494章 心之归处第433章 “应该”第176章 小公子第246章 新年到来,大庆三日但第二章中,则细数了官衙当如何监查各家男女丁口的生死。第354章 索粮第2章 新爹第12章 佳人第373章 陆缜第665章 东边打雷第419章 鼠官第624章 父疑子第588章 杀鸡何用牛刀?第787章 诸国事第647章 云家五子第696章 将相和第299章 人尽其才第498章 离第93章 授官第664章 几个月换十年第71章 丝娘与阿乔第603章 好大一个坑第639章 士人与君子第738章 更好的选择第750章 愿奉公主为帝第230章 忧国第681章 女子当户第295章 调弦第793章 有妇如此,夫复何求?第156章 种第508章 新路新人第93章 授官第265章 悲惜第347章 挖墙角第641章 不动即死第217章 公主第533章 杀-人第315章 祭祖第339章 郑国大夫第684章 神女的爱情第567章 从母不从父第385章 火坑第506章 粮少只能抢第203章 阴错阳差第469章 球赛,和离,招婿第484章 百尺竿头第214章 辽城之主第562章 赵王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