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喜上加“喜”

来人退下去后,卫始孤坐良久。一直到窗外黄昏降临,姜智端着灯进来,卫始被灯光惊了一下,才恍然道:“……曹歧人把阿豚带回去了。”

他们一直让人跟着阿陀,曹非虽然为人精明,身有武艺,但仍比不上军中斥候、探马,为了不让曹非发觉,三队探马轮番跟踪,直到曹非带着阿陀离开鲁国,进入魏国。到这一步,就不能再跟了,在鲁国还不显眼,到了魏以后,鲁人想隐藏就不容易了。

姜智因为这个还心想,日后是不是应该训练一些他国的探马?现在商城的燕人多,倒是正好……

他把这件事记下,等回到乐城后禀报给公主再行决断。

这里,他还要劝慰卫始,“大人休再担忧了,只要阿豚平安,日后我们还有相见之日。”

卫始苦笑着摇头,日后再相见也不能再续父子之情了。

他半生颠簸,早年经历过家破人亡,等人受刑后才怀念起血脉来,可惜已经晚了。他在家中时因为不爱受拘束而不肯娶妻,虽有一二爱妾,但也不知爱妾有没有给他生下一儿半女,他躺在刑床上的时候,日以继夜,不停的想这件事,想到最后,竟然不知是该为没有好好宠爱那不知名的儿女而难过,还是该庆幸没有娶妻,这才不必亲眼看着妻儿丧命。

阿豚与他,就像是一场幻梦。他给他起名阿豚,为他穿衣,教他读书识字,从两手扶着他走路,一直到亲眼看着他回到魏国,去认那不知还对他存了多少父子情的魏王……

卫始闭紧眼睛。

姜智没有说话,默默等着。

“……我……”卫始艰难的张开嘴。

姜智没有容他说下去,而是说:“公主曾对我说,如果阿始想跟阿陀一起回魏,就好好的送他走。告诉他,既然去了,就不要再想着她和鲁国了。”

卫始的脸骤然扭曲起来,他紧紧闭住嘴,像是怕自己再说出什么不可收拾的话来。

姜智停了一会儿,说起了姜礼与姜良,“当年,公主送我等四人带着太子离开。公主的本意是不想连累我们,也不愿意让我们和大将军互相拖累,所以才两边分别送走,我中途就折回了乐城,只有阿礼、阿良与阿勇三人相依为命,十年过去,公主回到乐城,阿礼他们也一起回来了,我才知道阿礼他们找到公主也就是一年前的事。大人可知,阿礼他们现在是什么样吗?”

卫始没有说话。

姜智本也不需要卫始的回答,“我在大王身边,虽然受尽苦楚,但我仍一心爱戴公主。与我同样服侍大王的阿仁却已经倒向了大王,这不怪他,朝夕相对,怎么会没有感情?公主也从来没有责怪过他们。阿礼与阿良现在就在太子身边,公主对他们二人关心依旧。”他低声说,“公主对我等的感情未变,变的都是旁人。”

他看向卫始,“现在也只是大人对公主的感情变了而已。大人依旧爱戴公主,只是心中更爱的却是魏太子。”

卫始刚才几乎要沸腾的脑袋冷静了下来,“我是鲁人。”

姜智观察卫始神色,不确定他此时说的是真是假,他道:“大人如果想走,只能假死离开。如果大人明日不在屋内,我早晨来见大人之后,就会对外人说,大人与阿豚吃了不干净的食物,昨夜得急病死了。”

他站起来,“我告辞了,大人歇息吧。”

姜智的房间在隔壁院子,他一夜没睡,一直静静听着卫始那边的动静。直到天亮,他赶在下人进去送热水前来敲卫始的房门。

卫始和昨晚一样坐在那里,固然憔悴,神色却不像昨天那么悲痛了。

姜智坐下说:“大人今天休息吧。”

卫始摇头:“走了一个商人,剩下的商人还没走,盐还没运走,我不能休息啊。”

姜智此时才算是放了心,一揖道:“还请大人原谅我的失礼之处。”

卫始摆手:“是我失礼,还要多谢阿智点醒我。”他对姜智笑了笑。

从姜智一来,他就发现了。公主送姜智来,是存着点醒他们二人的念头的。于他,是因为姜智头脑清醒,性情坚毅,就像早年的卫始,纵使身陷泥潭,仍心志不改,公主担心他在浦合太久,已经失去了斗志;于姜智,则是卫始身为一县长官所能做的事远远胜于困于内帷的姜智,他看得出来,姜智是个人才,但却划地自限了。公主希望姜智能有更大的天地去挥洒,而不是自困于内。

姜智摇头:“公主看重大人,不希望大人离家远去。我既知公主心事,自然要为公主留下大人。哪怕大人是因为身为鲁人才肯留下也无所谓。”

卫始是鲁人,他就算到了魏国找到魏太子,就算现在魏太子还相信他,日后呢?难道这份信任可以永远不变?等魏太子长大,他还会像现在这样对卫始没有丝毫怀疑,没有丝毫芥蒂?

这谁都说不好。

卫始自愧的笑着摇头:“惭愧,惭愧,是我辜负了公主。”想起来,从头到尾,公主一直对他们非常爱护,尽力保护他们。他们这些当日追随公主离开的侍人和宫女,除了死于非命的,在公主身边的全都得偿所愿了。公主用她的智慧避免了他们之间可能有的分歧与纷争。当时他带着魏太子离开时多多少少也有点心灰意冷,但现在再回头看,公主是何等英明?如果他当时在商城,或者跟公主回乐城,那他与公主之间的情谊、情份只怕会全都化为血海刀兵。

退一步,海阔天空。

他不必退,公主推着他退。

他就像个小孩子,被大人看顾着、指点着,还无理取闹,等到长大了才想通,当日的自己是何等的狭隘。

姜智见卫始已经明白了,就问他要不要回乐城见公主。

“魏太子既回国,那大人也该去见见公主了。”

卫始猛然抬头,看姜智面露笑意,才知一直以来姜智都在误导他。公主只怕早就交待过他了,但是每一次都要看他的反应,看事情的结果才能告诉他下一步该怎么做。

他不敢想,如果他真的决定跟阿豚一起回魏会怎么样。

公主可能会真的让他走,但姜智会吗……

姜智察觉到卫始眸中的深意,一笑,道:“大人不要太高看我了。公主爱你们,我是绝不敢背着公主对大人不利的。我只会尽心辅助大人的。”

卫始心中暗暗叹气,反正都已经过去了,还是不要再细究了。

他拱手道:“那阿智说我们几时起程呢?”

姜智说:“自然要看大人这县中的公务几时才能办完了。”

浦合上下行的是军令,卫始走上几个月是不会有问题的。等他安排好之后,两人还又拐到商城去了一趟,因为姜智提起燕人探马的事,卫始以为此事可为,两人就拐到商城亲自见到莫言后告诉他,莫言就开始暗中收拢这些来到商城的燕人,挑选其中合适的进行安排。

当然,首先,是需要他们对鲁国产生感情,虽然身是燕人,心却要是鲁人。

但这些燕人当然不能留在燕鲁交界的地方,而是打散后内迁。

姜智就带上了一批人,约一万八千余。带得人多了,行得就慢了,一直到八月中旬才回到乐城。

乐城已经是夏末秋初,天气仍旧热得厉害。

雨一场接一场的下,有时天上还有太阳,豆大的雨滴就砸下来,刚把地皮淋湿就停了,晒上一刻钟,地皮就被蒸干了。烟尘和着水汽,裹在人的身上、头脸上,难受得厉害。

卫始和姜智都是骑马,空车在后面跟着,这种天气坐车就是遭罪。

从浦合往乐城,是由西向南行,路上的行人也渐渐多了。

现在在路上走的多数是商人,以鲁商最多。鲁国这一两年里冒出了许多商人,以前百姓家大多是读书出头,也有学一门手艺养家活口的,现在嘛,跑商的最多了。有的就是在附近的村镇跑跑,把城里的好东西运到郊外的村子里,十里八乡走一走,虽然辛苦,但里外里就能倒腾出钱来,倒是比种地、学手艺要简单。

卫始和姜智的这一路上几乎连村庄都不必去,要买粮要买水,道边就能碰上专卖食水的草棚子,供路边的行人、商人歇脚的。如果说一声想要大宗的粮食,他们立刻就能回村去运来,价钱也便宜,除了种类少点,其他比进城再买方便多了。

姜智就撞上了有人卖腌香云的。香云,公主说叫豆腐东西,从做出来后百姓中就有想办法腌的,公主说百姓们早晚能腌出来,到时她就等着吃了。

听公主话里的意思是期待的,姜智碰到这个牵驴的小商人有就叫开一瓮来尝尝。

小商人就抱着个小陶瓮过来了,夸道:“客人只管尝,我那里还有煮好的凉茶,加了消暑去瘟的药的,还有烧饼,就着吃才好吃!”

小陶瓮打来,扑鼻而来的是一股隐隐的臭气,小商人生怕他们不喜欢,忙道:“虽然闻着不好,但吃着是没事的!我天天吃!这种天气都没坏肚子!”

卫始拦住道,“吃坏了怎么办?”他看小商人都快哭了,道:“不用担心,这瓮我们买了,钱给你,你走吧。”

小商人倔道:“我媳妇做的,我们家天天吃呢,我娘吃,我儿子吃,都没坏过肚子。你们要是不吃,那我就不卖了。”

姜智说:“我尝尝好了。”

香云挟出来,是灰色的,带着水,仔细看,每一块香云上都裹着厚厚一层盐粒。

卫始想起浦合地上随处可见的蛋了,在浦合人人都这么吃,他们的鸡鸭下蛋后如果不快捡回来就会在土里被埋成咸的,有的也有一股坏了的味,吃了也没事。后来听说大将军在浦合吃了,觉得好吃,到乐城又想起这一味,偏偏没有。公主知道后,就让人把浦合的咸土蛋送过去,尝过后就让宫里的粗役也学着做,就是把蛋埋在加了盐的泥里。最后竟然还真成了乐城的一道美食,不过变成了公主从地上拾的……

卫始也好奇起来:“我也试试。”

两人各拿着一块干得咬不动的烧饼,就着这臭臭的香云吃,吃完,对这担心的小商人说做得很好,不但要买下这一瓮,还要去找他媳妇买方子。

小商人很精明,他担心这样他就没生意做了:“你们买了去做,我不就赚不到钱了?”

姜智笑道:“你放心,我们不在你这里卖。”

小商人:“那你们去哪里卖?”

姜智:“我们去乐城卖。”

小商人惊讶:“乐城的人……也吃这个?”

姜智买到了方子,更加归心如箭。

等他们回到乐城,他们给姜姬一个惊喜,姜姬还他们一个惊吓。

“哦,臭豆腐!”姜姬很高兴,听说有方子,就叫人送到厨下去。对卫始说:“既然回来了就先去帮帮蟠儿,学府那边最近在选吏,你去当个考官吧。”

卫始不料自己进来不到半天就多了一个差事,出门就被求人若渴的蟠儿领走了。

姜智要回去见姜旦,姜姬放了个大雷给他:“你家大王在你不在的时候把一个小姐的肚子搞大了,你回去看看吧。”

姜智:“……什么?!”摘大肚子?

可他看公主的神色并不紧张也不生气,就想事情可能并不严重。

结果见到姜旦,姜旦看到他简直是看到了救星,抓住他就开始诉苦:“阿智,孤被骗了!”

姜武回来就闻到殿内有一股气息,他掩鼻而来,看到姜姬吃得津津有味。

“……什么东西?”他看了眼姜姬身边的猫,那猫背着耳朵趴在她身边,对着那个小陶瓮在地上刨。

“它在干什么?”他问。

姜姬低头才看到,顾不上猫,先在蒸饼上抹了一块臭豆腐,喊姜武低头:“啊——”

姜武一脸疑虑的张嘴,吃到嘴里,咸香咸香的,“还不错,是腌好的香云?”

“对。”姜姬笑,招呼他坐下来一起吃。

姜武说:“阿旦那里还在闹?”

姜姬笑着说:“管他的?阿智回来了,叫阿智去收拾好了。又不是什么大事。”

姜旦正在跟姜智哭诉,边哭边骂。他委屈!委屈!!

姜智也明白了。

因为郑姬年小,姜旦平时有需要都是找宫中宫女。

然后,上殿的那些人中,有几个世家子弟跟姜旦玩的也很好,偶然酒醉后交流起来,纷纷称赞自家的婢女头发乌黑,手足秀美,声音悦耳等等。

赞过了,就有人要荐婢给姜旦一试。

交换侍婢这种游戏也是无伤大雅的,于是姜旦就试了。其中有一家的公子总是只带一个侍婢来,而且这个侍婢只让姜旦碰。

姜旦从善如流,盖因这个侍婢呢,生得美,温柔可爱,他还生过要把这个侍婢拿剑或酒换过来的主意,不过怕叫人说大王夺人之爱不好才作罢的。

结果前后有半年的时间吧,这个侍婢突然在一日**后对姜旦说她不想回那家去了。姜旦也爱她,就为难说他是大王,不能夺人之爱,他可以赐她金银衣物,让那家善待她。

侍婢放出惊天大雷:她不是侍婢,她是那个公子的妹妹。所以大王你不算夺人所爱,你娶了我就行了。

姜旦被前一个雷炸的还没反应过来,此女又放出了第二个雷:她有身孕了。

第56章 花颜第464章 一计可退百万兵第480章 巨人第371章 燕祸第682章 祭祀神女第621章 “虎口”夺粮第155章 药第466章 悔恨第582章 粮食第674章 来来来,请进!请不要客气!第153章 因第178章 陷第10章 姜姬第663章 新凤凰台第516章 何不游戏人间?第297章 入城第530章 修陵第443章 逃生之路第433章 “应该”第728章 殿试第563章 魏王心事第176章 小公子第779章 终于当皇帝了第172章 套第543章 乱命第261章 姜氏有女名幽第753章 入席第573章 傻还是不傻第426章 运动有益第790章 燕归第99章 八点半三更第476章 纵使当面不相识第383章 兽性第108章 伤逝第311章 高人第687章 虎王下山,百兽臣服第168章第371章 燕祸第608章 运气来得太快第504章 与君一晤,胜过人间无数第766章 好久不见第772章 与民休息第208章第691章 新友旧人第516章 何不游戏人间?第760章 朝发夕至第361章 丰收第446章 不义之战第665章 东边打雷第315章 祭祖第513章 梦中的太子第342章 绝处逢生第445章 宫宴第197章 战起第429章 变化第580章 同谋第163章 生欲第530章 修陵第305章 自毁第114章 挑拨第699章 逆来顺受第587章 送上门来第190章 学习第403章 蓝招婿第401章 余波第743章 使者第664章 几个月换十年第550章 战乎?第174章 归第252章 王后第634章 池鱼之殃第548章 传言第618章 弃暗投明第472章 推倒与建立第293章 姜奔第17章 怜奴第616章 贞贞第751章 鲁王之计谋第330章 戏弄第648章 以粮设局第323章 观澜听风雨第131章 旧梦第210章 信仰第734章 庆王云氏第183章 着第181章 泪第134章 哭第431章 不要脸第757章 与你相配第686章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第756章 不义之士第573章 傻还是不傻第108章 伤逝第541章 大雪第304章 心服第686章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第522章 幸得君顾第144章 进第485章 须归第612章 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