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变

郑王年幼,郑太后不管愿不愿意,她都必须坐在王座旁边,面见大臣。

虽然现在郑王的话也就在逍遥台管用,出了望仙城都不知有没有人听,但望仙城中,总还是有需要借着郑王这面大旗的世家的。

而在望仙城外,也有人发现了小郑王和郑太后的软弱,他们不约而同的伸出手来,愿“助”太后一臂之力。

郑太后不是不懂这些人全都心怀不轨,就是鲁王,也不是白替他们母子守着郑国王位的。

可她一个弱女子,手无寸铁,不借这些人的力量,怎么保住小郑王?

等小郑王长大后,他们母子就熬出头了。

这天,郑太后请来鲁使丁强,同时也是郑国大夫——这个官,是郑太后千方百计求丁强来做的。

丁强当了这个大夫之后,他就可以插手郑国国事,就可以在国中替郑太后和小郑王撑腰了。

她本来还想以相位酬之,可丁强推辞了。

她只好退了一步,许以大夫之位,但这个大夫也不便宜,郑太后恨不能天天把丁强给宣进王宫来,就让他坐在王座下,除此之外,频频赏赐,赐衣赐车赐食都不够了,她还亲自牵线,替丁强在郑国娶了一房妾室。

理由当然是丁强的妻室远在鲁国,如今他孤身在外,身边怎么能没有人服侍?

于是一个靠向郑太后的世家愿意舍出一个女儿,送给丁强为妾。

丁强收下了美妾,听说还挺喜欢此女的,郑太后才放下了半颗心。

拉拢男人,权势地位美色财富,她样样都愿意给。可仍是换不回丁强的忠心。

丁强仍然一心在鲁。

郑太后固然生气,但也不得不继续小心翼翼的捧着丁强。

今天,丁强一进来,她就不顾太后尊位,亲自起身到殿中相迎,请丁强上座,还赐下酒食,言语温和的问候丁强的身体、他的弟子、还有那个美妾。

又送出了一堆礼物之后,郑太后才道出今天请他来的原因,因为前几天,丁强送进来了一封鲁王问候的信。

信是以鲁王的王后,郑太后的长女郑姬的名义写的。郑姬还是个幼儿时就被郑国先王嫁给了鲁王,从那时起,郑太后就与长女分离,到现在已经有十几年了。郑太后连女儿长什么样都不知道,想起女儿,也只记得她小小的手,闭着眼睛睡觉的样子。

想起郑姬,郑太后不免落泪。

郑姬在信中问候郑太后,问候小郑王,问宫中有没有什么艰难的地方?米够吃吗?衣服够穿吗?冬天冻不冻?周围有人欺负郑太后和小郑王吗?

然后郑姬说她一切都好,她与鲁王的感情一如往常,她已经有了身孕,而鲁王再次拒绝广选良女,以充后宫。

纵使大王喜爱游戏,也不忘陪伴她

郑姬在信中泣道,她时常担心她的品德不配得到大王如此的深情厚义,唯有将全身的鲜血,她的眼睛、心脏、四肢,还有余生,全都献给大王才能报答万中之一。

郑太后既为郑姬高兴,也更有信心了。如果鲁王对她的女儿如此爱重,那对他们母子总会多留几分情面。

其实说起来,鲁国除了占了郑国的城之外,其余什么也没干。

鲁国占城并不凌虐百姓,仍旧让百姓耕种,城中世家只要肯伏首,也都好好的在原地,如果想离开,鲁国也并不阻拦。

百姓种出来的粮食,虽然郑人要花钱才能从鲁商手中买到,但……就算不花钱,这些粮食也落不到他们母子手中。

直到现在,郑太后和小郑王的所用所需,都是鲁国供给的并不假。

郑国各城早就视岁贡如无物了。

如果不是鲁王慈悲,给他们母子送粮送布,他们连饭都吃不上。

郑太后很清楚,她和小郑王之所以人人可欺,乃是因为他们手中无兵!

如果他们母子手中有一支强军,那就不会如此任人宰割了!

她想求鲁王助她建-军!

她已经想好了,若要藏军养兵,被鲁国占去的那些城正好可用!

为了这个,她一定会对鲁王有求必应的!

丁强问郑太后:“太后请某来有何要事?”

郑太后拿出信,问:“确有一件为难之事,还请大夫先看看这信。”丁强就接过信,读了一遍。

关于鲁国的公主纸,现在倒大多都是在郑国制作了。因为郑国造纸更便宜方便,郑地的林多、水多。

而郑国王宫中也早习惯了用纸制品。在郑国称其为鲁纸。

信里除了鲁王和王后对郑太后的问候之外,就是问郑太后有没有什么烦恼?有没有什么人难为她。

丁强看过之后就明白了,郑太后这是又想提起那件事。

郑太后想养一支只忠心于她的军队。

丁强之前一直糊弄她,问她就算有军队,将军在哪里?

郑太后就哑巴了。

但她还是不死心。她甚至觉得丁强只是不愿帮她——虽然这是真的。

她上回就对丁强说,可以先偷偷把军队给建起来,至于将军,到时就从军中选拔。

这也是个办法。

丁强就问她,就算这样,从何处征丁?

郑国各城早就不听王令了,丁从何处来?

不至于要鲁国送她吧?太后想把军队放在鲁国的城里,叫鲁人替她养,钱粮从哪里来?难道也让鲁王替她掏了?

那这样养出来的兵是鲁王的兵还是太后的兵?太后真会相信这样的军队会忠诚吗?

既然这么麻烦,何不求鲁王借兵给太后呢?

郑太后当然不敢借鲁兵。

现在郑国就有一支赵兵不肯走,再来一支鲁兵,那这个郑国还算是郑王的吗?

她不信生身之父的赵国,当然也不会信娶了她一个女儿的鲁国。

郑太后今天当然是又有主意了,她改口不要军队了,而是想要几百个健奴、壮丁,当她的私军。

首先人数少,这点人数买奴隶就行了。鲁国是出了名的贩奴大国,她不敢找鲁王借兵,找他买几百个奴隶却没问题。

其次,养奴隶不比养兵那么麻烦,她当然还是想养在鲁国占的那些城里,一来她总不能把奴隶养在王宫中,二来,她也需要有人帮她训练这些奴隶,至少让他们会拿起长矛□□,知道冲阵杀敌。

最后,关于养奴的花费,她还是有一些积蓄的。逍遥台上搜刮一番,还是能找出一些金银的。

丁强这回听她又哭诉这个,还拿出鲁王刚写来的信当借口,他就点头答应了。

“某还有一计,可助太后。”

丁强的意思就是说,郑太后想要奴隶,想养兵,何不养得更远一点?

首先,不管是养兵还是养奴,郑太后要的是能替她杀人的刀,不是摆设。就算把奴隶养在鲁国的城中不会被发现,但他们不上战场,不打仗杀人,怎么学得会?

藏在城里是不会有这个条件的。

郑太后心动了,问丁强是有更好的办法?

丁强说,不知太后有没有听说?皇帝的大将军在外面打仗,听说有不少流民、溃兵在外游荡。

当然,他们到不了郑这里来。不过那些溃兵、流民不正好是郑太后需要的人吗?

如果再恰好拾到一二会领兵打仗的人,太后稍加收服就可收为已用。

郑太后果然心动了!

丁强说,还有,这些人在外面正好可以练兵,只要太后派出亲信心腹之人去即可。

郑太后道:“除了大夫,奴奴哪还有可信之人呢?”说罢就低头掉泪。

丁强叹息:“我只恐太后不信我。”

郑太后就起身离座,来到丁强身前,伏在他膝上,“我对大夫的心,大夫到今日也不信吗?”说罢就解了腰带。

丁强继续叹,替郑太后穿好衣服,“我如此老朽,太后仙玉之姿,我实在不敢冒犯。这样吧,太后既然信得过,我就让我的弟子去一趟。只是成于不成,短时间内是无法有结果的。还请太后多些耐心,稍等些时日。”

郑太后柔声道:“我自然是都听大夫的。”

夏天快要过去了,秋天就要到来了。

在凤凰台下的各城该要交上赋税了。每年的赋税远的,现在就要出发了。

但这些税车还没有到凤凰台已经有流言传出:据说今年不交税的城,不止那八个。

姜姬的公主城中得到的消息最快,因为去年就有城不想自己跑,雇佣商队的人,有的城甚至只付钱,让商人把圣旨上要的谷粮、奴隶送到凤凰台来。

今年商人仍去这些城询问是不是跟去年一样?今年要不要“帮忙”?

却被不止一座城回绝了。

有的城还公然对商人说,因为朝阳公主乱政,他们决定不向皇帝交税了。

不交粮了,也不交人了。

皇帝的税赋大概可以分成四类,粮食和人,这两样是最多的,其次就是金银,最末是奇珍异宝。

如果要排个轻重顺序,对凤凰台来说,前两样是最重要的。因为都是凤凰台不可能现变出来的东西。金银还好说,一时半会没有了不会有大事。

但是,人,壮年的男人和年轻的女人,却不是凤凰台一地能产得出来的。

就像姜姬拼命的从外面买进奴隶一样,她需要人来填充鲁国,人也是资源的一种。男人可以当兵,可以种地,可以建城修路,可以有许多用处。女人可以生息繁衍。

凤凰台也一样。

她也需要无数的人来填。

以前占大头的是花千降。

现在换成朝阳公主和陶家,也一样需要这些人啊。他们都不会嫌自己手里的人多。

另一个就是粮食。

凤凰台本身并不产粮。他需要无数的粮食来喂饱这个城中无数张口,还有城外的无数张口。

这个大头,以前仍旧是花家占了。

现在朝阳公主和陶然也盯着呢。

姜姬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笑得说不出话来。

“这下他们可是搬着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凤凰台下,陶家。

陶然一脚踢飞了眼前的台案,案上的东西全都摔在了地上。

“好狗胆!!”

他手中捏着的是一封信,一封他本以为与他交好,却在信中说今年他们不交粮,也不交丁了。

“惧战”

信中说得再多,骂再多朝阳公主,但真实的理由只有这一个词。

他们看到了那八座城的下场。

他们担心变成那八座城。

所以他们要把粮食存下来,给自己的军队吃。他们要把人也留下来,壮大自己的军队。

陶然气得头晕,但仍然感觉到一丝不祥。

他觉得,这封信不会是唯一一封。

这样的城,也不会是唯一一个。

他有一点后悔,一点隐约的感觉。

——是他与朝阳公主相争,才让局势变成这样的吗?

——让天下人都看到,皇帝软弱可欺。凤凰台上,人人争权夺利。

第685章 朕的大刀已经饥渴难耐了!第473章 为何,为何第521章 旧人第210章 信仰第509章 赵姬明珠第360章 纸牍与蜡烛第388章 不讲理第305章 自毁第596章 聪明人对蠢人低头第650章 鲁人鲁事第248章 求官第212章 取第252章 王后第15章 我家香莲儿第479章 赎罪第108章 伤逝第447章 廖博士第590章 真假忠心第489章 欲归(修错)第441章 取城如取物第156章 种第125章 余波第351章 赚钱第1章 开始第592章 弟弟!我是你表哥!第431章 不要脸第274章 自荐第378章 种瓜得瓜第17章 怜奴第12章 佳人第446章 不义之战第219章 一家人第360章 纸牍与蜡烛第744章 凤旨第103章 好想占便宜!第690章 新人第618章 弃暗投明第655章 带兵而至第779章 终于当皇帝了第307章 请君入瓮第348章 郑王宫事第167章 毒(下)第477章 观人第407章 女神收税第357章 商城第509章 赵姬明珠第283章 爱与希望第778章 神女降世第446章 不义之战第748章 “昏君”第244章 我的祖国第772章 与民休息第437章 孝义难两全第299章 人尽其才第268章 星陨月升第571章 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第244章 我的祖国第747章 指鹿为马第238章 游子归家第735章 英雄何在?快快出来第285章 二子第396章 收服第388章 不讲理第445章 宫宴第452章 召见第186章 入夜第463章 仁义?第44章 明日第519章 日常第693章 养寇自重第627章 大公子还是大公主第34章 求亲第144章 进第27章 逝第306章 初冬第59章 将军与钱第645章 迎公主归第796章 声……第38章 暗战第54章 公主第564章 变第7章 红颜第1章 开始第576章 花样黑人第751章 鲁王之计谋第750章 愿奉公主为帝第229章 做馒头第463章 仁义?第643章 这一章该叫让我看着你掉进坑里第489章 欲归(修错)第67章 王后第684章 神女的爱情第199章 商第368章 特权第307章 请君入瓮第227章 大智若愚第409章 燕国乱相第199章 商第117章 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