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杀人放火招安事

“子晖先生确是身中乱箭而死?”

陈子箫长吸一口气,深邃的眸子像鹰隼一般盯住亲自潜入黄桥寨附近斥候敌情的郭君判。

他到现在都还难以置信,郑恢、董其锋等人密谋伏杀莽虎徐怀,却落得一个全军覆灭的惨烈下场?

这叫他心底也透出丝丝凉意,小小桐柏山竟然藏龙卧虎到这地步?

“郑子晖的尸身没能见着,但董爷等人的头颅都悬挂在寨门楼子外——这些狗贼生怕我们认不清楚似的,将他们的脸面都细细拿湿布擦拭掉血迹!”郭君判又恨又恼的说道,“郑子晖他们这是何苦哉,这不是白白去送死!幸亏我们这次没有听他忽悠。”

“怎么就全军覆灭了?”潘成虎震惊问道。

“这谁能知道细情?多半是他们行事不密,被对方提前发现蛛丝马迹,反过来被对方伏杀了呗!”郭君判说道。

郑恢最初想从这里多拉些好手一起行动,但陈子箫、仲长卿认为没有这个必要在这个节骨眼上节外生枝,便没有同意——郑恢最后将董其锋等人拉走,却也没有将具体的伏杀计划说给他们。

现在的情况,他们只能大致猜测郑恢他们行事不密,在某个环节上走漏了风声,怎么可能想到郑恢、董其锋从头到尾都踩进死亡陷阱里而不自知?

“这事已无法更改,多想无益,说来说去也是郑子晖他们终日射雁终为雁啄眼罢了。却是我们往后要怎么走,似还要认真思量一番?”仲长卿皱着眉头,迟疑说道。

“有什么好思量的,没有这郑子晖,太阳明日还不从东边升上来了?”高祥忠说道。

董成正式将以侍制身份出知唐州,以主持招安之事后,郑恢就向高祥忠、仲长等联军的主要头目也表明身份。

郭君判、潘成虎也好,高祥忠、仲长卿也好,不管他们早年落草为寇各有什么事由,到这时候却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将桐柏山都快搅得天翻地覆了,他们接下来要怎么走,以及最终目标到底是要干什么,却没有一人内心有明晰的答案。

淮源乡营太硬了,淮源城也正式建成,坚固异常,包括陈子箫在内,都没有夺回黄桥寨往东打的意愿——就算拼命打下黄桥寨,也不大可能会夺淮源城,往东打是没有意义的。

然而往西杀出桐柏山,目前也不大现实了。

除了董成在泌阳城整饬兵马准备随时反扑进山外,京西南路经略安抚司也将上万禁军部署到泌阳以南、以西一线。

在进退两难之际,郑恢消失几天跑回来跟大家说,他与董其锋等人其实是枢密使蔡铤派来的密使,大家只要安心接受招安,从此之后便能当朝廷的将军、吃朝廷的俸禄,他们发神经病才会拒绝。

仲长卿以前并不想探挖郑恢、董其锋等早早潜入桐柏山、掀风搅浪搞出这一切的真正用心,但他有一点是能肯定的,他们与郑恢、董其锋相处甚久,郑恢、董其锋了解他们的底细,彼此之间有着基本的信任。

他们接受招安,在郑恢、董其锋等人穿针引线下,直接投靠蔡铤门下,受猜忌及排斥的程度就低;退一万步说,哪怕是他们从此以后唯郑恢、董其锋两人马首是瞻,日子都不会太差。

现在可好,郑恢、董其锋等人一个不剩的被淮源乡营伏杀一个干净,没有他们穿针引钱,他们也可以继续接受招安,但问题是,没有郑恢、董其锋等人的穿针引线,董成值得他们信任吗?

又或者说,没有郑恢、董其锋等人的担保,董成会放心接纳他们这些“穷凶极恶”的贼寇吗?

仲长卿心里对此是深表怀疑的。

高祥忠却觉得仲长卿这种担忧是杞人忧天。

再说了,不接受招安,他们能上天去?

他们杀人,他们放火,他们奸|淫掳掠,不就是等着有朝一日接受招安变成好男孩子吗?

陈子箫虽然清楚郑恢、董其锋的死,应该更有更深的秘密可以挖掘,但大多数头目还是渴望接受招安,他也只能从善如流,沉默了片晌,说道:

“我会安排再去泌阳城见董成谈招抚事,但董成对我们并不熟悉,我们也不了解董成这个人,之前子晖先生所承诺的招抚条件可能会有较大反覆,诸位还是要有一个准备……”

…………

…………

虽说招抚之策最终还是要朝堂诸公定度,但朝堂诸公不会亲自跑过来谈招抚事,即便各有什么不同意见或者说争执,也只能围绕知州董成及通判顾志荟以及泌阳知县程伦英等官员的奏折展开。

招抚事实际上就有相当的决策权,落在董成、顾志荟及程伦英、朱通等地方官员手里,关键就是看他们的奏折怎么写。

这么一来,淮源这边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影响力。

总之淮源地方豪绅以及乡营主要将吏,态度已较为一致,就是朝廷招抚贼军可以,小小淮源干涉不了朝堂大政,但所有贼军必须都迁出桐柏山安置。

要不然的话,淮源乡营宁可咬牙接着打下去,也不会在身边留这么大的隐患。

更何况跳虎滩、黄桥寨诸战,双方伤亡都惨重,结仇也就深。真要在招安后,将投降的贼兵安置到州厢军甚至直接安置为巡检司武卒,谁他妈夜里能睡得安稳?

不管董成如何坚持,通判顾志荟、泌阳知县程伦英则是咬定说贼众过去一年在桐柏山杀戮极重,民众甚惧,不分而置之,恐民怨渐重,另生变故。

他们也不需要说服董成,都有权力直接上奏折言招抚事。

而在朝堂之上,除了枢密使蔡铤外,左右相及诸参政大臣,都有资格参议招抚事,很快分而置之的声音占据绝对主流。

这也跟大越以文制武的传统直接相关。

士臣群体百余年来对武将都充满着警惕,想要他们对招抚过来的贼军放心,说什么笑话呢?

诸寨联军的意见这时候反而最不重要,不愿接受分而置之的招抚条件,也得有不接受的资格与实力才行。

董成再蠢也不会重蹈前任陈实的覆辙。

他从淮源回到泌阳城,一边遣人前往淮渎旧寨找陈子箫、高祥忠、仲长卿等贼首谈招抚事,一边在徐武碛的协助下,从诸县招揽更多的精兵强将、对现有的禁厢军也严加整饬、操训,从底层将卒选拔能战、敢战之将卒,担任节级、都将等中底层武官,同时在桐柏山西口不断的修造坚固营垒。

为与徐氏族人恩断情绝,徐武碛放弃名字里的“徐”姓,也放弃“武”字辈的身份,从此更名陈碛追随、效命于董成身侧。

诸寨联军也不愿接受分拆安置的招安条件,天宣六年元月,两次试图进攻州兵在桐柏山西口修造的营垒,试图为谈判争取更多的筹码。

诸寨联军两次进攻损兵折将三四百人,却连一座营垒都没能夺下来,不得不承认京西南路承平已久,虽说初时兵戈失利,但只要底子不被打垮掉,朝廷体制还在,重新组织兵马进行反攻的实力要比陈子箫、仲长卿等人所想象的为强。

拖到天宣六年元月底,除了州兵重新在桐柏山口聚集三千兵马,有意往纵深延伸外,董成同时下令淮源乡营进行大规模的集结,计划发动大规模的春季攻势,陈子箫、高祥忠、仲长卿等贼酋最终走出淮渎旧寨,向董成投降。

陈子箫、高祥忠、仲长卿、郭君判、潘成虎等贼酋皆遣往晋州等地任巡检使、指挥、军将等中低级武职,使之能为朝廷效命,以示对投附贼众的优抚。五千贼众也毫不例外打散补入晋州等地禁厢军,以补充大越北面针对契丹人防御力量的不足。

一度惊动朝野的桐柏山匪乱,前后历经八月,在这时最终降下帷幕。

第二十八章 破冰之谋第一百八十四章 传信第二百一十八章 新的目标第一百二十八章 错与罚第一百六十三章 国殇第二百五十八章 莫及第八十八章 瑜亮相疑第一百三十四章 西山蕃骑第一百九十六章 抉择第七十三章 背水第六十二章 毡衣第十三章 聪明误第二百三十章 集结第六十四章 马鞍颠簸第一百二十章 胡族妇幼第二百六十三章 沂州第一百四十九章 前锋第二百一十六章 火中取栗第一百章 死士第四十三章 饮宴第四十二章 云阳第一百九十六章 抉择第二百零三章 流民派第一百七十五章 婚事第一百二十五章 要做棋子第三十六章 统兵第五十一章 王谢堂前第二十七章 黄龙坡驿第八十四章 怜香惜玉人第二百一十四章 返程第一百六十章 夺营第五章 留守新蔡第七章 撤离第八十四章 对垒第一百八十五章 出兵第一百六十八章 张目第一百六十六章 靖胜侯府第五十一章 借刀杀人计第十九章 知谋无良策第一百一十八章 为难自己第二百一十二章 密诏第八十四章 对策第九十七章 诱饵第一百八十一章 传话第一百七十九章 婚事第一百一十七章 缓攻第四十六章 山雨欲来第二百一十一章 风声第十章 收编第三十九章 留中第一百一十一章 小物大用第一百三十八章 启程第一百四十六章 故人第六章 危急第一百七十三章 襄阳第十五章 恭喜大当家第一百零九章 噬人真相第一百三十二章 围砦第七章 撤离第一百九十四章 浓雾第九十三章 出征第一百二十一章 计中计谋中谋第十八章 夺城第二百六十二章 席卷第一百二十一章 屠狗辈第二百六十五章围歼第五十五章 鏖战第一百五十五章 双柳庄第六十九章 声东第一百三十四章 乱战第一百四十章 冷箭也讲武德第一百八十四章 渡淮第八十六章 督战队第五章 留守新蔡第一百九十六章 坐等与否第一百四十五章 离别第一百一十七章 缓攻第二百六十三章 沂州第一百一十四章 迷局第十七章 莫慌第六十九章 侍卫亲兵第一百六十九章 先行第一百四十二章 随风潜入夜第二百五十一章 关城第二百一十九章 圣意何为第九十一章 夜遁第二十六章 人前人后真面目第二十七章 黄龙坡驿第一百九十三章 晨雾第一百五十一章 元帅府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捷第一百七十八章 喘息之机第一百一十一章 狭路第一百四十四章 所谋第一百七十八章 残局第五十章 楚山有名甲第一百一十七章 陷落第一百九十二章 老蛇第一百一十章 战前第七十三章 澜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