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当机立断

“……”

解忠、朱润、雷腾三人此前一心就想着赶紧逃回朔州、岚州,无暇顾及太多,但现在听郑屠将里面的利害关系掰碎了说给他们听,他们都惊惧的怔立在那里。

他们是不善权谋,但能坐到指挥使这一中层将吏的位置上,基本的勾心斗角还是清楚的。

而军中都将、指挥使一级的人物,虽然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多显赫的出身,但作为进入将官层次的人物,他们的出身却又非普通兵卒能比的——他们中大多数人的父兄,也都是军中的老吏、老将。

他们这些年对葛家父子以及葛槐这些葛氏族人的德性,是光明磊落,还是阴险狡诈,对他们是不是贪鄙无能,还是相当清楚的。

他们也很清楚,要是一切都严格照朝廷赏罚规制执行,葛怀聪等将即便能逃脱死罪,但弃城弃军而逃,都指挥使、都虞候等将职官衔怎么都要掳夺干净、流放千里,才能对死去这么多的兵卒、对这次伐燕大败有一个交待。

要是一切都严格照朝廷赏罚规制行事,他们即便不想着跟徐怀等监军使院的将吏争功,但天雄军空出那么多都指挥使、都虞侯的位子,他们三人这次能助朱沆能携带上万兵卒成功撤回岚州,怎么都应该有一席之地。

而他们同时也很清楚,要是一切都严格朝廷赏罚规制执行,这次伐燕就不会失败,至少不会败得如此惨;葛怀聪等人也绝不敢如此轻易就弃军独逃。

他们对后者是非常清楚的,也恰恰也太清楚了,这些年才跟着同流合污。

也恰恰太清楚了,对郑屠说的这些,不由他们不心惊肉跳。

朱润、雷腾两人有些慌神,解忠还算镇静,沉声问郑屠:“朱沆郎君要找我们说什么事?”

“朱沆郎君身为名臣之后,又迎娶郡王之女,历仕静江等地,治理地方也有术——他这次在这种情形下,虽说谈不上力挽狂澜,但护庇上万残卒返归岚州,非但不会受伐燕溃败拖累,声名必然会大振朝野,我们甚至都能看到未来相位在朝朱沆郎君招手。所以说,照理来说,朱沆郎君是最不想节外生枝的,”

郑屠当然不可能将好人都给朱沆当了,出来找解忠他们之前,他就紧急找苏老常、柳琼儿商议好说辞,这时候见解忠等人的反应,完全没有出乎苏老常、柳琼儿的猜测,当然是更笃定的说道,

“却是徐怀以社稷之事苦劝朱沆郎君,朱沆郎君才有所犹豫,想着找三位过去商议,再作决定……”

“徐怀到底是怎么劝朱沆郎君,朱沆郎君又是在犹豫什么,老郑你倒是说啊!你这么卖关子,我们到朱沆郎君面前,要商议个什么啊?”雷腾揪住郑屠的胳膊,急切问道。

“徐怀对朱沆郎君说,再任葛家父子弄权,三万将卒已经屈死且不说了,解指挥使你们三人日后会不会受陷害也不去提,但河东以后如何抵抗契丹,要是河东抵挡不住契丹,会不会中原都要彻底的糜烂下去?徐怀坚决建议遣人去找王番郎君,行使监军使院的权力,当机立断缉拿葛怀聪、葛槐、岳海楼等人,追查逃军之罪。这些其实都是确凿无疑的,但少公子朱芝却又担心刘世中、蔡元攸会包庇他们,而葛伯奕身为河东经略使、西路军都统制在河东又根深蒂固,就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们就负责将溃兵带回去,拿到我们应得的功赏就行,其他事当由朝廷处置。刚才那会儿工夫,少公子与徐怀在营帐里就已经争吵过一番,朱沆郎君不忍看到河东形势再在葛家父子操控下继续败坏,但又担忧没有能力改变什么——说到有没有能力,主要也是担心下面的将领都还念着葛家的旧情,分不清是非黑白,最后被葛家父子暗中怂恿利用,或反过来将我们一军。徐怀说解指挥使你们三人,是能明辩是非的,也是朝廷的忠贞义士,不忍葛家父子已多年,请朱沆郎君将你们喊过来,先问问你们的态度再做最后的决定!”

“……”解忠、朱润、雷腾再蠢也明白找他们过来是为了什么,更是惊惧的面面相觑。

“朱沆郎君肯定不会当面明确问你们的意思,我也不会承认跟你们说过这番话,毕竟谁都不想落下口实。所以说,你们没有积极的表示,大家回到岚州,就各自安好,”郑屠见解忠、朱润、雷腾惊疑不定,说道,“监军使院有这样的大功,足以保王禀相公东山再起了,王番、朱沆郎君也必然会得到朝廷的重用,至于河东这边会烂成什么样子,我们实在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也劝徐怀,这不该是我们管的事情,有这样的功劳,再加上王禀相公、王番、朱沆郎君力保,我们还能缺一两个将职?走,我们快些走,朱沆郎君他们都等好久了……”

“我们能不能先见徐都将?”解忠脸色沉吟道。

“这个怕是不便吧,在朱沆郎君面前,徐怀毕竟不能太抢风头了?整件事毕竟还是要以朱沆郎君为首才能办成,”郑屠摇头说道,“不过,徐怀也说过,解指挥使应该知道他不是怕惹事、不敢承担责任的人!我也不知道老解你在担忧什么。将这么多人从大同城这个烂泥潭里解出来,徐怀带着我们一个个都将头颅别在裤腰带上干,甚至一开始还得受你们埋怨、憎恨、仇视。你这时候说要去见他之后才能做最后的决定,你不怕徐怀性子急起来,先把你骂个狗血淋头?”

解忠迟疑的看向朱润、雷腾。

“诸事有王禀相公主持公道,应该不畏葛家父子!”朱润、雷腾咬牙说道。

他们也隐约听说葛家父子与鲁国公过往从密,要是没有素来性情刚直,甚至以往在他们眼里有些傻的王禀在,他们还真不敢仓促行事。

解忠跟郑屠说道:“我们知道了!见朱沆郎君,我们一切但听朱沆郎君的吩咐就是!”

…………

…………

“葛怀聪、岳海楼、葛槐等将弃军独逃,致数万将卒遗尸域外,监军使院不能当机立断治问其罪,天理不容!还请朱沆郎君,为无辜屈死的数万将卒讨个公道!”

解忠、朱润、雷腾三人走进毡帐,“扑通”就跪在朱沆跟前。

解忠、朱润、雷腾三人手下有整编、也经历此次血战锤炼过的三营将卒——这样的血战没有将人压垮,那血战之后所带来的满足感、成就感以及荣誉感,对将卒的心气塑造则是脱胎换骨的。

夺军绝非容易之事,解忠、朱润、雷腾三人能否支持至关重要。

朱沆还担心他们念及与葛家父子的故旧,担心他们不敢冒险行事,却不想他们走进毡帐,没等他开口劝说,他们就异常坚决的表态。

其实这是他希望最理想的状况。

毕竟他们能筹划夺军的时间极为有限,而当前他们所面临的情况又如此的特殊。

朱芝原本还担忧事情不谐,会遭至大祸,但看到解忠、朱润、雷腾三人如此,他再蠢也知道事情除了干,没有退路了。

不然,这事没有做,秘密却泄漏出去,叫葛伯奕、葛怀聪父子他们知道,谁知道葛家父子会不会派出刺客对他们下手?

“如解、朱、雷三将所言,西撤不追究葛怀聪等将弃军之罪,乃是对数万屈死将卒的不公。虽说如何追究其罪,还需要朝廷定度,但我们西撤之军,不能再容这些蠢货指手划脚,监军使院当依朝廷规制,承担起来统军、指挥战事的责任来。我请朱沆郎君当机立断,以解、朱、雷三营以及监军使院卒为基础,从散兵择精壮补充进来,立即新编四厢兵马,也当以解忠、朱润、雷腾及潘成虎四指挥使为军将——这也是趁蕃兵换防、突围西撤之必要。”徐怀这时候也是照商议好的,跟朱沆建议道。

“三位将军,你们觉得如何?”朱沆看向解忠三人问道。

“但凡朱沆郎君吩咐,我等莫敢不从。”解忠三人异口同声说道。

逃溃兵卒,总计有八十名都将、营指挥使的将官最终跟他们暂时逃入山谷,短时间内肯定没有办法说服他们都支持夺军。

而一旦消息走漏,除了刘世中、蔡元攸会从中做梗外,葛伯奕在岚州、朔州等地还有嫡系兵马,有可能会先下手为强,对他们进行反制。

为了保证消息绝对保密,他们甚至都不能提前派人去找王番或王禀以通声气,只能是他们这边先做好准备。

而所谓的准备,就是确保他们实际掌握的兵马规模,在见到葛伯奕、葛怀聪等人之后能直接控制住局势,并在摊牌后迫使葛伯奕、葛怀聪不敢挣扎……

所以徐怀的计划,就是突围西撤,从散乱营抽调精壮兵卒,将解忠、朱润、雷腾三部补充到千人规模,而监军使院直接控制三千人规模的桐柏山卒,剩下来的四千散乱人马,就让其他营指挥使、都将统领着跟随西撤,等局势安定下来再进行整编……

第一百零三章 朔州城头第一百六十九章 进宫第九十一章 军事指挥学堂第二百一十章 缓冲第三十章 徐氏家主第一百二十四章 攻城第二十四章 九里关第八十六章 审讯第二百四十一章 班师第三十一章 巩县第一百七十一章 北岸第三十七章 假痴不癫第七章 撤离第一百九十四章 晋家子婿第一百四十四章 立储第一百四十一章 且做糊涂鬼第一百九十三章 定计第一百五十五章 五路度支使第七十五章 捉拿第十三章 聪明误第一百三十四章 西山蕃骑第八章 绍隆二年第一百六十二章 堪舆第一百四十五章 激战第九十二章 客远不为阻第一百六十一章 拖延第一百八十六章 军议(二)第七十一章 断谋第一百零七章 贼酋谋略第七十章 大同夜幕第十五章 牢骚太甚防肠断第七十二章 旧人相逢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价而沽第一百五十六章 老将第六十章 作茧自缚第三十一章 将计第一百二十二章 粮食第一百四十七章 劝说第八十三章 当街刀问贼第八十四章 有诈第二十五章 田事第一百零九章 俘虏第一百零二章 绸缪第一百六十五章 宣战第六十九章 密会第一百零三章 朔州城头第七十二章 旧人相逢第一百零六章 夜离第一百六十九章 进宫第一百零五章 淮王府之谋第一百二十二章 不简单第九十九章 凿穿第一百八十二章 广武第四十七章 无惧第九章 信任第十四章 暗香疏影心疑第四十八章 小雀岗第七十七章 登城道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击第二百零九章 安排第二百一十一章 风声第二百零二章 幡然悔悟第九十七章 佛殿第二百四十七章 车路第一百七十五章 退守第一百五十九章 提前第一百二十六章 大雪第三十七章 徐氏族聚玉皇岭第一百九十七章 惊蛇第一百六十二章 堪舆第一百一十九章 攻守岂相易第一百九十五章 相邀第七十九章 晨时第九十九章 凿穿第三十五章 不白之冤第九十七章 军怨第一百四十一章 相见第一百七十二章 围垸之策第二百六十五章围歼第八十七章 诱导第八章 大战第二十八章 进退一百三十一章 算计第二十六章 水攻之策第六章 相好不相亲第一百零八章 河滩第一百五十三章 撤军第九十九章 相劝第十九章 知谋无良策第四十九章 接应第一百八十八章 天宣之耻第一百四十章 恶讯第十八章 婚配第四十八章 持久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二百零一章 开垦第一百三十章 调兵第一百零九章 俘虏第八章 大战第二百二十七章 嗣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