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归去

听朱沆说及天雄军残部从大同突围西撤种种细节,特别是确知这一切背后乃是西京群牧萧林石在幕后密谋,曹师雄、阴超、文横岳等人脸皮子都是一阵阵发紧。

“邬散荣、撒鲁哈等人皆是萧林石部将,师利在大同城作战时,也捉住一些敌卒拷打审讯,得知大同数万蕃兵乃是有这几人在指挥作战,便隐约猜到这点,但还是没想到这一切从头到尾都是萧林石设下的圈套!”曹师雄坐在案后,神色也极其难看,感慨说道。

曹师雄、曹师利曾在萧林石麾下任将,当然知道萧林石的手腕。

而萧林石出任西京道防御副使、防御使、西京留守期间,阴超、文横岳二人就已经在天雄军任将,显然也早就知晓萧林石其人其事,手段不知道要比萧辛瀚、萧干、李处林之流强出多少。

“朱沆郎君率万余兵马撤归,定然也令敌军震动,这时确是我们南撤的良机,是不能再拖延了!”曹师雄也力主即刻南下。

即便他兄弟二人在朔州对契丹及杂虏举起屠刀,是萧林石所期待看到的,也可以说一切都是萧林石的算计之中,但不意味着他们兄弟二人落到萧林石手里下场会好看。

难不成他们还能指望落到萧林石手里不被活剐,萧林石还写封表扬信表彰他们屠杀契丹及杂虏有功?

说实话,之前要不是王禀、王番坚持,曹师雄也不敢在朔州滞留,应该已经率领剩不到三千将卒的清顺军残部随葛伯奕撤入岚州了。

他之前都没有心思顾及朔州城内的数万汉民。

现在朱沆率领天雄军残部撤入朔州城,又确知萧辛瀚对萧林石戒备极深,曹师雄还是想着将朔州城的汉民都带走。

一方面部族屠杀的刀斧举起来,不是谁想放下去就可以的,朔州城内的汉民不撤走,重新落入契丹人手里,命运绝对好不到哪里。

另一方面他曹师雄仅仅掌握清顺军三千残部,只能算无本之木。

清顺军三千残卒主要都是来自这数万汉民家庭,现在能将数万汉民一起带走,他们在大越落足则能有更多受朝廷重视的根基。

此时有一万天雄军残部撤入朔州城,关键还提着一千多颗虏兵头颅回来,阴超、文横岳也主张王禀、王番先率领朱润、雷腾两部兵先护送一部分汉民撤入宁武,先接手那里的防务。

而朔州城与宁武北面诸砦相距不到五十里,只要能先一步接手宁武防务,诸事做好准备,朔州城这边又有足够多的殿后兵马,接下来军民撤离就会顺畅起来,阴超、文横岳以及曹师利等部则安排在第二、第三批时撤离。

…………

…………

军议结束,天光就已大亮。

不过,朔州城三天以来都在王禀的逼迫下紧急准备军民南撤事宜,因此这时做出最终南撤决定后,即刻便能实施。

当然,第一批上万汉民拖家带口在朱润、雷腾两部的护送下南撤,准备再充足也显得极其拖沓、混乱。

徐怀太疲惫了,即便是从他负责驻防的南城门撤离,他也没有精力再去关注太多的琐碎细节。回到南城楼,他就找了一个角落,衣甲不脱,直接蜷坐在干草堆上闭眼睡过去。

醒来时已日至中天,他走出城楼,从垛口看下去,第一批军民这时候才全部走出城池,簇拥车马往南逶迤数里,在雪原之上仿佛浑浊的洪流。

朱沆与曹师雄、阴超、文横岳等人,正在城楼下给王禀、王番送行。

徐怀从垛墙上抓起一把雪搓了两下脸,走下城楼,朱润、雷腾两部已然出发,都在汉民左侧雪地行走,防范可能会有敌骑从左翼出没,卢雄、郑寿、王孔身边仅有七八人披甲执锐,护卫王禀、王番的周全。

徐怀走下城楼,吩吩殷鹏道:“殷鹏,你即刻点齐五十骑随卢爷先行南下,务必护送王禀相公、王番郎君周全!”

“虏骑随时会出没朔州城左右,朔州太缺骑兵,我们无碍的。”王禀说道。

朔州城看上去还能凑两万兵马,但精锐骑兵总计仅五百余骑,其中三百多骑还是曹师雄、曹师利及阴超、文横岳等人的亲卫扈骑。

特别是徐怀决意要殿后,要最后一批从朔州撤走,手里仅有两百名精骑,更是捉襟见肘,王禀不想徐怀将宝贵的骑兵浪费在对他们的人身保护上。

“在朝廷新的令旨下来之前,相公得防备有人会狗急跳墙啊!”徐怀说道,“等所有军民都撤走了,从朔州到宁武境内才五十里路程,我率殿后兵马随便挑个风高夜黑之夜行军,就走过去了,无碍的。”

虽说朱润、雷腾二人的前程,都已经跟王禀、王番父子及朱沆捆绑在一起,但这两人麾下并无多少身手强横的部属。

徐怀还是要防备着有些人会剑走偏锋,试图用极端手段搅乱局面,怎么敢在这个节骨眼上,忽视王禀、王番二人的人身安全?

徐怀执意如此,王禀也不再推却,便叫卢雄扶持上马,跟随在南撤的队伍之后往岚州方向缓缓而行。

朱沆还要安排后续的撤离事宜,有朔州汉民官吏,又有解忠、徐武坤、吕文虎以及朱家家将还有朱芝、朱桐兄弟二人相助,也无需徐怀去操什么心。

“你怎么不主张在朔州整编天雄军?”

潘成虎知悉更多的秘密,料定萧辛瀚对萧林石戒备极深,短时间内就算将应州兵马调回大同亲自掌握,也不可能猝然对朔州用兵,他们完全可以不用着急放弃朔州,甚至可以直接在朔州对天雄军进行整编。

“怎么整编?”徐怀从垛口眺望城外的茫茫雪地,说道,“一方面王番郎君此时仅是以监军使的名义暂摄天雄军的统制权,但伐燕军并没有解散,刘世中、蔡元攸作为正副承宣使在河东始终拥有最高决策权,天雄军同样受他们的节制。我们真要在朔州对天雄军进行紧急整编,依规制还要先取得他们的同意。我们可以不需要管那么多,但王禀相公、王番郎君不会置朝廷规制于不顾。另外,天雄军溃败以及残部得归的消息,快马加鞭,三五天之后就能传到汴京,汴京也随时有可能派遣新的使臣替代王番郎君,统领天雄军——倘若天雄军都还滞留在朔州城,新帅过来,我们是不是都得听令行事?”

“朝廷派人顶替王番郎君,这当然是有可能,但朱沆郎君立此大功,诸将也都拥戴之,在这个节骨眼上,朝廷不大可能会派人取代朱沆郎君吧?”潘成虎疑惑问道,“在大同时,你不是也判断朱沆极有可能顶替郭仲熊出知岚州,负责西翼的军政事务吗?”

“老潘啊,你还得加强学习,”徐怀说道,“大越规制,战场指挥权与统兵权是分开的,在朝中也分由三衙与枢密院执掌。这场伐燕之战打成这狗屎样,已无余味,很可能就要草草了事,刘世中、蔡元攸以及王番郎君都要归京缴旨。朱沆郎君是有可能留下来顶替郭仲熊出知岚州并兼领兵马都监,负责西翼的防线,驻守岚州的禁厢军都受他节制。不过,朱沆郎君掌握的是节制权,而天雄军诸将都指挥使、都虞候的任命,以及天雄军的整编,朝廷是不会容忍朱沆郎君一手包办的。就算别人答应,你别忘了蔡系及主战派将罪责都推到葛家父子头上,他们暂时还不会失势,而蔡铤身为枢密使,在这方面的话语权比任何一个王公大臣都要重。只有天雄军主力退回岚州了,我们小部人马还坚持留在朔州与敌周旋,才能从权,才能‘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日娘的,你脑筋是怎样长的,怎能盘算出这么多的弯弯儿来?”潘成虎惊讶问道。

“我不盘算这么多,怎么将你们操|弄于股掌之间?”徐怀笑道。

“你就操|弄吧!我去找老郭聊聊心去,他这次没能去大同,虽说无惊无险,但也没能得到诸多好处……”潘成虎说道。

“接下来有一件事需要紧急去做,还要请潘爷、郭爷襄助!”徐怀说道。

“什么事?”潘成虎问道。

“不管战事结不结束,我估摸着朝廷不大可能会让王番或朱沆郎君直接兼领天雄军统制官,很可能会委派一名统制,在王番郎君或朱沆郎君的节制下,主持天雄军的整编事宜、统领兵马,到时候我们多多少少要象征性的交出一部分桐柏山卒,”徐怀说道,“我们要赶在这个之前,将所有桐柏山卒的名册整理出来……”

不管要不要交出一部分桐柏山卒,徐怀都要对现有良莠不齐的桐柏山卒进行彻底的梳理。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根本不可能带出一支真正的精锐之师来!

第一百九十章 议事第二百零七章 归京第三十四章 泸水第七十四章 父命难违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价而沽第六十四章 围河第四十三章 攻城第二百三十八章 君臣第一百四十二章 奉诏第一百二十八章 缘由第一百零五章 淮王府之谋第六十六章 黑锅你来背第一百七十七章 划编军户第九十八章 夺军之谋第一百六十三章 千汊浦第三十三章 入城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局第二百六十六章 尽歼第二百二十四章 夜访第一百三十六章 哗变第一百九十七章 接触第一百五十章 目标第一百零三章 风雨茅津渡第二百四十章 末路第十九章 鹬与蚌第六十一章 意许无遗诺第一百五十三章 援军第五十四章 神玉山第一百二十章 胡族妇幼第五十七章 投桃报李第九十章 猜忌第五十七章 火烧歇马山第一百五十九章 提前第二百二十一章 进宫第五十章 诱饵第一百二十九章 故人第二百七十四章 优礼第一百三十七章 西山意图第四章 景王第一百六十章 撤军议和第一百九十八章 不动如山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兵第一百九十八章 不动如山第一百一十四章 问案第五十二章 以启山林第八十三章 铁桥第四十七章 极限第八十章 军都寨第七十一章 新寨第一百二十章 楚山之秘第六十五章 风光各异第一百八十四章 渡淮第八十章 议和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局第十章 去淮川第二百二十八章 献策第二百六十章 婚事第一百四十章 冷箭也讲武德第七十三章 澜起第八章 柳林之内有堂奥第二百一十二章 密诏第五十八章 荐将第九十五章 死讯第一百九十一章 洛阳攻略第六十七章 搓纺第六十七章 斩将(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击第九十八章 安排第一百零二章 小人得志脸第四十七章 无惧第九十一章 军事指挥学堂第一百八十二章 晋家第七十三章 密会第一百一十五章 置县之议第一百零一章 林中第四章 徐徐图之第六章 殿议第一百八十七章 行军第四十四章 咸鱼岂能枉自第九十三章 金明河上第八十六章 工师第一百九十八章 交易第六章 相好不相亲第五十九章 斗转星移妇人心第一百六十二章 霜雪第一百一十章 战前第一百二十四章 府中第一百二十九章 未雨之谋第八十八章 阶下囚第五十章 围困第二百一十八章 赴京第一百五十八章 冲阵第一百二十五章 故人第一百四十八章 点拨第一百八十三日 人选第七十章 大同夜幕第一百章 死士第一百一十四章 问案第一百七十三章 襄阳第一百九十二章 老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