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局

赤扈人撕破脸皮宣战到这时才过去四天,刘衍、陈渊先是组织兵马守城寨,继而突围途中被赤扈骑兵拦截打散,又如丧家之犬般仓皇西逃,都没有时间喘上一口气,哪里顾及得上,又或者说他们内心深处都抗拒去深想形势有多恶劣。

然而刘衍、陈渊这时避入山谷,能在这么一处稍为安全的地方坐下来歇一口气,以他们所处的地位,即便再没有战略眼光,此时的形势有多恶劣,心里还能没有数吗?

长期以来,河东、河北与契丹接壤,边境靖平,边衅不烈,两地禁军兵备废驰,厢军乡兵之中更是老弱病残充塞。

因此北征伐燕,朝廷才从泾原、鄜延征调骁胜、宣武二军东进作为伐燕军主力进入河东参战。

刘衍、陈渊不知道骁胜、宣武两军到最后会有多少将卒逃脱,但两军被彻底打散、打溃,短时间内整个河东仅有天雄军一支成建制的兵马守御,已是铁板钉钉的事实了。

刘衍、陈渊他们在四天之前都没有想到赤扈人竟然会直接撕破脸皮宣战,自然没有想到曹师雄等朔州降将会有投敌的可能,那时徐怀倘若出声提醒,刘衍他们大牙都会笑掉,但此时他们还能笑得出来吗?

且不说曹师雄、曹师利等朔州降军随时都有投敌的可能,就算他们真有忠肝义胆,此时仅靠天雄军能守住河东吗?

第一次北征伐燕时,天雄军主力近乎被全歼于大同,近一年在清顺军及残卒的基础上进行重整,但还有相当多的兵卒连铠甲兵械都没有补全,又能多少战斗力?

除了天雄军之外,忻并代岚诸州原先也有五六万的厢军、乡兵,但大多数都是老弱病残充塞,不多的丁壮这次也被当作辅兵征调出雁门关,注定损失惨重。

仅凭借他们能抵挡住赤扈人的骑兵洪流吗?

而雁门、代忻、太原不守,赤扈人长驱直入,经潞、泽等州南下,可不就是直接杀到黄河北岸、汴京城下了吗?

刘衍、陈渊稍有喘息的机会,听徐怀说及形势将有多恶劣,仿佛是被巨石压住胸口,连呼吸都急促起来。

“我等以往怎么就被糊住了心,以为这些杂胡狗类值得信任!”陈渊发恨捏拳,重重的砸在雪地上,胸臆间堵着恶气,怎么都渲泄不去。

刘衍更是欲哭无泪。

一直以来他刘家都是主张联兵伐燕的主战派中坚力量,赤扈人撕破脸皮宣战,不仅骁胜军、宣武军遭遇覆灭之灾,对朝中主战派的打击同样毁灭性的。

而与葛氏之于天雄军一样,他刘氏作为泾州将门,在他伯父刘世道、他父亲刘世中执掌骁胜军期间,除了其他门生故吏外,还提拔一批刘氏子弟在军中担任各级军吏、将官,这次也不知道能不能十之二三的人逃到泾州去。

“刘军侯、陈军侯,我此时提及这个,绝无奚落之意,伐燕军再受重创,我也不以为刘军侯、陈军侯你们要为此承担什么责任,而王相要朔州能在如此乱局里多救助西军将卒,也希望能对更为艰难的危机有所裨益……”

见刘衍、陈渊的沉重神色,徐怀又张口说道。

虽说徐怀能够想象赤扈人宣战及伐燕军覆灭的消息传回到汴京后,朝野对主战派必然是一片笔伐口诛,但赤扈骑兵主力打通河东诸州,杀到黄河北岸,大概率不需要半年时间,徐怀怎么能陷入党同伐异的泥淖里不出来?

虽说西军也有种种弊端无法克服,在开阔的河川地,也无力阻挡赤扈骑兵的洪流,但更为残酷的事实是,大越号称八十万禁厢军,也就西军能打一些。

狭义的西军是指鄜延、泾原等西北五路正军,但这些地方的厢军、乡兵以及从边州蕃户招募的蕃兵弓箭手,因为常年与党项人作战,民风也彪悍尚武,个体战斗力很强。

短时间真要指望能有一支兵马参与汴京保卫战,能在河淮之间阻拦住赤扈人势如破竹的攻势,唯有寄望于西军。

这时候是将西军之中占据多数的主战派将领都揪出来进行清算、清洗,还是揭开旧篇,为即将而来的勤王之事谋划,还需要权衡选择吗?

主战派将领大多数人还是想着收复燕云故郡,他们缺乏战略眼光,是大越立朝以来的祖宗法限制,他们并不需要为没有警惕赤扈人的反覆承担罪责。

而徐怀此时说朔州兵马的作为乃是王禀授意,一个最为关键的原因,他也是要尽可能减少曹师雄投敌之事对王禀造成的冲击。

王番对他百般防备,彻底瞒过朔州举荐曹师雄执掌西翼岚州军政,甚至还在岚州前公开与朔州分道扬镳之事,徐怀心里不可能没有怨意,但他还必须尽一切手段,减少曹师雄投敌之事对王禀的冲击。

曹师雄执掌西翼岚州军政是王番举荐的,当然河东及汴京当时谁都没有预料到形势巅覆起来会如此猛烈、令人猝然不防,但曹师雄真要投敌了,当时也在岚州的王禀是很难逃脱弹劾的。

虽说王禀有他的局限性,但朝中那么多的执政大臣,王禀已经可以说是异类了。

要是王禀都难逃弹劾、再遭流贬的命运,朝中没有一个真正知晓大势的大臣主持勤王事务,汴京真要是照既定的历史轨迹在明年年中之前就告陷落,淮河一带也压根来不及建立起有效的防线。

而王禀难逃弹劾的命运,再遭流贬,朝中大概也没有谁会想到桐柏山卒在守朔州,那他们在河东彻底陷落之后,即便往西南撤入府州等地,多半会被勒令就地接受整编,不可能会正当的名份整编南下。

于公于私,徐怀都得将旧事揭去。

而徐怀他资历甚浅,即便他对刘衍、陈渊有援助的恩情,刘衍、陈渊私下里会念他的好,但说到勤王之事,他算哪根葱?

就算刘衍、陈渊个人对他有些认可,但在其他西军残卒以及更多留守鄜延、泾原等地的西军将领眼里,他算哪根葱?

这时候唯有王禀才可能得到西军将领的广泛认可。

于公于私,这时候不仅仅要将旧事揭去,徐怀还得以王禀名义救助西军残卒西逃,说服刘衍、陈渊将来能站出来支持王禀站到台前主持勤王大局,甚至寄望刘衍、陈渊回到泾原后,能说服更多的西军将领摒弃成见,支持王禀主持勤王大局。

即便能预料到会有种种波折,会有种种不如意,甚至王番都未必会念他们的好,但唯有如此,才能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凝聚更多的力量,在淮河一线组织起有效防线。

这也是徐怀率三百骑兵藏于晋公山游击,让卢雄、朱芝随行的原因。

在小规模作战时,朱芝基本可以说是累赘,但他与卢雄在这里,更能说服这些乃是王禀的授意。

“实不相瞒,在看穿赤扈人包藏祸心后,而蔡铤、蔡元攸父子及刘令公却不能引起足够警惕,朔州就花了好大的气力,清剿西山蕃兵,目前从朔州经西山往府州的道路是通畅的,”

虽说很多消息,在过去十数天里已经由朱芝、史轸等人在骁胜军、宣武军进行散播,但徐怀相信刘衍、陈渊他们之前并未在意,这时候又将朔州的一些情况跟他们大体介绍了一遍,说道,

“我之前说就是要这里吸引更多的赤扈骑兵,却非狂妄自大,确实是如此才能助更多的西军残兵有机会逃往朔州、西山——天气晴好,山野积雪,夜里视野会相当不错,我们还要做好出山夜战的准备,我还会让人进山点燃林火,叫更多的西军将卒知道,这时候还有人在坚持作战,并没有被赤扈人打垮掉!”

若说从朔州经西山逃往府州的道路已通,他们在西翼战场将更多的赤扈骑兵吸引过来,对更多的西军残兵逃脱,当然是极大帮助的。

刘衍、陈渊对将来的战局演变还无法看得太透,但他们心里也清楚,各带三五百残兵逃回泾原,与各带三五千残兵逃回泾原,对他们个人来说,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

不管未来的局势会有多恶劣,但他们对接下来要做什么,心里已经敞亮开了。

“行,我们知道怎么做了!”刘衍、陈渊撑地站起来,说道。

刘衍、陈渊能振作起来,意义还是很大的。

即便宣武、骁胜两军都被打散了,仓皇西逃的西军残兵互不统属,但刘衍、陈渊二人在西军,也是人的名、树的影,以他们在西军将卒心目中的威望,由他们出面收拢残兵绝对要比朔州轻松得多。

特别是经西山前往府州的道路已通,对那些已经逃到朔州城以西的西军残卒,朔州这边其实是招呼不动的,更不要说号召西军残兵主动聚拢过来的……



第一百九十三章 生煤熟炼第九十六章 报信第一百三十七章 伏杀第一百五十三章 水军统将第一百二十八章 缘由第一百二十二章 粮食第三十三章 殊途第五十八章 风月交椅第二百二十六章 功成第一百七十八章 武士斋舍第一百九十七章 新城第一百一十四章 问案第一百七十六章 来客第八十八章 隐患第六十七章 搓纺第三十七章 南阳第一百八十八章 天宣之耻第一百九十三章 定计第一百零四章 兵败第一百四十九章 妥协第一百九十一章 秘策第三十九章 留中第一百五十八章 冲阵第一百四十三章 交换第一百三十八章 郎君何事忧烦第一百零一章 殿议第二十七章 黄龙坡驿第三十章 有备而来第八十章 议和第六十九章 密会第十九章 相邀第一百七十八章 武士斋舍第二百二十八章 献策第五十八章 不与之谋第三十九章 心机算尽第一百九十五章 相邀第一百三十二章 将陨第十三章 聪明误第一百六十八章 张目第九十三章 出征第七十四章 旧卒第一百九十三章 晨雾第一百二十八章 胜负总有时第一百五十八章 当务之急第六章 粗鲁非真貌第一百五十六章 借兵之计第二百一十章 缓冲第二百二十六章 会合第六十一章 对垒第一百八十九章 解救第七十三章 背水第一百八十章 歼灭第一百三十二章 封还第一百九十六章 坐等与否第四十七章 少年如恶虎第一百四十九章 前锋第一百八十九章 新朝第一百四十二章 善意第一百零九章 丝铁第二百三十章 固守第一百七十五章 退守第五十九章 斗转星移妇人心第一百一十六章 劣局第五十七章 火烧歇马山第一百零四章 附从第一百一十六章 放缓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殓第二百三十四章 拔寨第四十七章 微澜第四十九章 擒贼先擒王第九十六章 请援第二百零四章 新任第八十二章 酒宴(二)第二十三章 打草惊蛇第一百零五章 夺军第五十九章 败算第三章 难民第三十二章 援师第七十三章 澜起第一百七十章 突围之事第一百四十九章 局外第一百二十八章 胜负总有时第七十一章 断谋第一百八十二章 盘龙寨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兵第七章 身如龙枪如蟒第二十四章 深夜谈谈情第一百三十八章 乌敕氏第七十一章 乱起第十章 刺客也是惊弓鸟第一百六十四章 进城第七十五章 匠人第一百一十五章 城外第二百零七章 归京第一百四十六章 左骁诸将第五十九章 铁桥第二百三十九章 追击第四十二章 云阳第一百一十八章 晋城第一百二十四章 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