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撤离

勤王兵马不入汴梁,于汴梁外围挑选四座坚固大城驻守,与汴梁守军互为犄角;派遣大臣担任诸路都防御使,改变诸路宪司、漕司、宪司、仓司相互牵制、军事力量组织及动员效率低下的弊端,使地方与勤王兵马协同调动、相互支持,在汴梁四周形成更为广阔、坚韧的防御纵深这是徐怀在府州时,就与朱沆商议出来、希望通过王禀进献给朝廷的京畿整体防御战略。

徐怀并不指望朝中真能在如此仓促的时间里,在朝中君臣都还没有彻底警醒过来之际,就全盘接受这样的建言。

不过,哪怕朝廷接受其中一部分,哪怕汴梁城最终注定会失陷,都会对下一阶段江淮地区的防御作战有利。

至于太子留守汴梁监国,圣上出巡淮南,徐怀他们在府州时却没有细想这点主要也是考虑朝廷未必会有如此坚决的决心,同时在时间也太仓促。

徐怀见史轸这时候在景王面前提出这点,他先是一愣,转念想到史轸刚才找来时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便明白他说这话是有一些私心的。

说白了,就是史轸想劝父母妻小及兄弟姐妹即刻撤出汴梁城,但他家人听不进他的话,并不以为此时的形势有严峻。

倘若朝中此时有大臣劝谏天宣帝即刻出巡,即便谏言未必会受采纳,但这也能叫史轸再给家人解释当前的形势有严峻时,有更强的说服力。

徐怀也没有揭破史轸。

这么多建议,即便能说服王禀、景王二人,但待王禀、景王进奏上去,会有多少被采纳,还是未知数呢。

景王赵湍丝毫未觉有何异常,只是神色凝重的问史轸:“请史先生,于汴梁外围择坚城驻入勤王兵马,哪几座城池合适?”

建议设置防御区、地方义军招募等具体细节,徐怀他们在府州、在赶来汴梁的途中都有详细的商议,甚至就是由更精通案牍之事的史轸整理成文,史轸这时候也直接说出来:

“要在京畿外围设立防御区,就不能局限于京西、京东路旧有的辖属先皇帝时,就有大臣主张将北面的澶州(濮阳)、南面的许州(许昌)、西面的郑州、东面的襄邑(商丘睢县)升格为京畿辅郡,意在加强汴梁及京畿防御这四座城池除了西辅郑州外,其他三辅距离京畿还是太近,与京西南路、京东路及河北路的腹地相距又太远,需要进行调整,许州可换成更南面一些的蔡州,襄邑可换成更东南方向一些的宋州,澶州可换为北面偏东的魏州……”

徐怀将早就由史轸执笔所拟的备虏策取出来,交给景王,说道:“置防御区之事,我们草草写了一封策子而太子监国、圣上出巡之事,事情非同小可,我们就没有落于文字……”

“事不宜迟,王相,你这就再陪我进宫去见父皇呈禀此事。”景王赵湍说道。

事情如此紧急,每一刻都要争分夺秒。

景王在随扈安排车马之际,就与王禀

站在院子里就着灯笼,快速将徐怀他们所拟的京畿备虏策通读了一遍,待要动身之时,他又朝史轸说道:“还是得请史先生陪我们进宫走一趟,有些事能说得清楚……”

史轸心里还念着怎么说服家人即刻南下避难,再想到徐怀才是提出京畿防区策的核心,当是徐怀进宫,在官家及诸相公面前解释这一切才合情合理。

不过,在他待要将这事推到徐怀头上,史轸又猛然想到王禀未必没有在诸相公及官家面前举荐徐怀,多半是官家或官家身边的人还是顾忌徐怀的身世,才令景王先随王禀、朱沆赶来打前哨。

想到这里,史轸只得朝徐怀苦笑道:“我勉为其难陪王相、殿下走一趟,其他事只能劳烦军侯照顾周全!”

徐怀知道史轸是说他家小的事,说道:“其他事但请史先生放心,我都会安排妥当!”

徐怀对所谓进宫面圣,心里是不屑一顾的,他甚至会尽可能避免直接进宫。

他却不是担心自己的身世会受猜忌,这节骨眼上也不会担心锋芒太甚,徐怀主要还是担心天宣帝与诸相公倘若在一定程度上采纳他的建言,就很有可能会让他留在京畿协助王禀。

这不是徐怀所期待的,也不是徐怀所擅长的。

就算王禀受命主持京畿防御事,受人牵制的地方也太多了。

对京畿驻军的调动,除了要通过三衙进行外,兵部、枢密院会不会参与进来?

真正决策防御之事时,要不要与诸执政大臣商议,最终奏请天宣帝定度,这其中会受到多少掣肘?

更为关键的,天宣帝的信任是极其不稳定,甚至随时会出现反覆。

这种种糟心事必然会一件接一件的发生,但徐怀又无能为力,他留下来干什么,跟着王禀身后受气?

徐怀还是留在京畿之外,倘若备虏策完全不被采纳,他就率桐柏山卒在外围游击作战,打死也不会桐柏山卒进汴梁;倘若备虏策被采纳或部分被采纳,徐怀就会争取南下,回到桐柏山,在桐柏山卒的基础之上组织更大规模的勤王义军。

京西南路、京西北路、京东东路、京东西路现有的驻泊禁军,规模及战斗力都非常有限,备虏策真要被采纳,各地还需要大规模招募义军补充地方兵马的不足。

…………

…………

很多事都来不及细说,王禀与景王赵湍带着史轸便匆匆赶往宫中朱沆在朝臣之中还没到登堂入室的层次,之前是被召进宫中复旨,这会儿他也是先与徐怀返回府邸等候进一步的消息。

荣乐县主此时也如霜打茄子,神色惶然问朱沆:“形势真如此危恶?”

“你说呢?”朱沆没好气的反问道,“难不成我找景王、王相过来演戏唬你?”

“那我们要如何做?你还不快派人去跟父亲说一声,是不是赶紧收拾一二即刻出城?”荣乐县主问道。

“……”朱沆忍不住想翻

白眼。

之前消息没有传回,他还没有进宫复旨,府中女眷先收拾收拾出城,像往年一样,先到尉氏县南的庄子里过年节;待有小规模虏兵渡过黄河,女眷就趁势往南避难,他也可以心无旁鹜的留在汴梁,参与京师守御。

现在荣乐县主与他老母以及长女朱多金,在朱桐及女婿朱璲等人的陪同下离开汴梁,也没有什么,但实在不宜再扩大范围了。

要不然一顶临阵脱逃的帽子扣下来,谁能承受得住?

再说了,荣乐县主的父亲是老郡王,是官家的堂兄,不持诏能随便离开汴梁吗?

见朱沆不予理会,荣乐县主也完全没有先前的嚣张气焰,与缨云郡主及长女朱多金、女婿宋璲等一起往朱府走去还没有进府邸,守在宅门前的家丁便小跑过来禀道:“璲公子的父亲宋公在府里等老爷回来!”

“怎么不请宋璲父亲到前街去?”朱沆问道。

他们与景王、王相到前街猫二胡子羊肉汤店,前宅的家丁是清楚的;朱芝当中还带人回来过一趟。

“宋公说不妨碍老爷与殿下、王相议事,他没有什么急事!”家丁说道。

朱沆朝徐怀苦涩一笑。

宋廷山与他是儿女亲家,两家宅子也挨得极近,但朱沆与宋廷山的私人往来并不密切;而宋廷山在朝中是户部侍郎,也比他要权高位重多了。

朱沆上次从征归来,宋廷山起先也只是先派儿子宋璲过来问候一声,然后挑了一个吉日在宅中摆宴,将他以及王禀、王番等人一并邀请过去喝酒,算是尽了接风洗尘的礼数。

宋廷山这次急吼吼的亲自跑过来,说是没有什么急事,但朱沆也能猜到亲家应该神通广大、手眼通天,是已经听到什么消息,到他这里求证来了。

不过,除了宋廷山是儿女亲家,不可能置之不理外,他们眼下除了等宫里的消息,也没有其他事情可做。

朱沆看向徐怀问道:“要一起见一见宋璲他父亲?”

徐怀点点头,但在与朱沆进朱宅之前,将郑屠、王宪喊过来,吩咐道:“你们去看现在都有谁回来了,带领二三十人去史轸宅上,便说史轸犯下诛族大罪,已被有司捉住,骗他家老小跟你们先行返回桐柏山!”又跟王萱说道,“我安排两人送你回去跟你父亲说一声,你也直接去淮源!”

王番不管能不能辞去侍制之职,此时都不能随便离开汴梁的;而王禀真要能主持京畿防务,身边也必然需要一些人手相助,现在史轸跟随进宫了,他接下来就与王番以及卢雄、王孔等人留在王禀身边。

王萱以及史轸的家人都不是什么重要人物,他们离开之后,王禀、史轸他们能少些牵挂,也无需分心去照料周全。

至于朱家女眷以及这时候跑过来打探消息的宋廷山家女眷,倘若也想提前离开汴梁,也是可以一并安排……

第三十章 有备而来第一百一十八章 为难自己第四十三章 攻城第十四章 调令第一百六十章 武经修撰人第七章 身如龙枪如蟒第二十章 再访悦红楼第一百五十三章 援军第二十章 大姓宗族第十五章 大营第一百四十一章 传诏第四十二章 跳出泥潭去第一百四十章 收获第一百一十二章 迎敌第一百二十五章 割袍第五十八章 风月交椅第一百零七章 贼酋谋略第七十四章 旧卒第一百八十章 棋子第二百零六章 晋家老小第二百六十一章 潭州第一百三十九章 借尔子一用第一百八十八章 妇孺第一百五十三章 撤军第一百五十二章 火龙第一百八十九章 新朝第一百八十章 选择第二十六章 人前人后真面目第三十四章 跳出算计外第三十六章 金蝉脱壳计第一百六十四章 山中第十六章 京襄第一百四十一章 且做糊涂鬼第八十九章 最后时刻第一百七十一章 会合第一百一十九章 攻守岂相易第一百零九章 太原遗民第一百二十二章 粮食第一百一十五章 驿名广成第四十六章 藏身匿迹第二百五十二章 腹心第一百七十四章 增援第九十六章 放归第四十六章 纨绔少年勇第二十八章 破冰之谋第二十三章 打草惊蛇第六十五章 王氏族人第九章 铁棍搅得江海涌第一百八十四章 渡淮第一百五十三章 败局已定第七十四章 夜议第一百零七章 猎物第一百八十二章 广武第一百六十九章 进宫第六十一章 意许无遗诺第一百四十八章 平岗第四十九章 山道真情第九十九章 巨陵镇第九十五章 总攻第二百四十六章 译者布剌蛮第一百四十二章 自告奋勇第二百一十四章 返程第三十六章 统兵第二百三十三章 补给线第一百零五章 荆北孔昌裕第二百一十章 缓冲第七十八章 训子第一百五十八章 冲阵第一百七十三章 杀敌第三十三章 纵深第九十三章 红白乡营立第九十八章 安排第七十三章 新任第三十七章 选将第十八章 故人相见第一百四十章 冷箭也讲武德第一百一十七章 陷落第八章 大战第三十五章 不白之冤第一百七十五章 婚事第一百八十七章 破衙第一百六十五章 沦陷第二章 旧识第二十五章 寻找徐武良第一百三十五章 破虏第二百二十二章 顾命第一百一十五章 驿名广成第一百四十五章 离别第一百八十七章 徐徐图之第六十八章 最坏准备第五十章 编军第九十一章 军事指挥学堂第一百九十五章 放下屠刀第五十五章 朵甘六岗第一百零五章 淮王府之谋第七章 初冬第六十五章 阵战第二十章 问策第十七章 县政第一百零五章 金蝉再有脱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