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对垒

摩黎忽乃是大同蕃兵萧干所部、应州汉军岳海楼所部、岚州汉军曹师利所部的监军千户,但他们与其他填入虎牢关及以西的兵马,都受镇东宗王府辖下的大将、行军万户娄彦仙及行军副万户赤札节制。

赤札还直接率一部精锐骑兵,驻扎在伊洛河口,作为前锋将监督萧干所部防守巩县北部的河口营垒。

摩黎忽没想到清泉沟寨这边的动静,竟然这么快惊动赤札亲自过来察看动静。

虽说摩黎忽作为行军千户、行监军之责,此时随他南下的嫡系兵马仅有千余骑兵,而曹师利、岳海楼等人都投降后得授行军千户,萧干甚至还因为统辖大同蕃兵多达两万众,得授行军副万户,但摩黎忽作为那颜家的子弟,作为赤扈王帐的怯薛宿卫,却自视他才是镇南宗王府南下兵马的主将,也以主将自居。

另一方面,镇南宗王府与镇东宗王府向来就存在竞争关系,萧干、曹师利、岳海楼等是隶属于镇南宗王府的降将,摩黎忽也觉得他应该严加管束,不能在镇东宗王府将吏面前,坠了镇南宗王府一系的颜面。

不过,他在地位、声名都要高过自己一截的赤扈宿将赤札面前,还不敢放肆,强按住急躁的情绪,上前给赤札行礼,解释他刚才对曹师利、岳海楼急躁的缘由:

“虎牢关太过单薄,关城内外没有地界供我族铁骑驰聘,西翼兵马才从虎牢关延伸到伊洛河口筑三十里连营,以滞南朝西军东援。清泉沟寨乃是连营极重要的一环,此时骤然失陷,使连营首尾难以相顾,予南朝西军可趁之机,我怕坏了三皇子的大计,才如此急切训斥岳军侯、曹军侯……”

“你也知道连营之策乃是西翼作战的重中之重,但你知道连营之策,是谁向三皇子所献?”赤札冷着脸盯住摩黎忽问道。

“……”摩黎忽张口结舌,不知道要如何回答赤札的问题。

“你既然知道连营之策的重要,也知道连营之策乃是岳军侯在三皇子帐前首议,你为何还如此对岳军侯无礼?”赤扎冷脸教训道,“难不成岳军侯对连营的重要性,了解不如你深刻?”

“那颜将军也是看到清泉沟寨为敌众所袭,也心忧生躁。”岳海楼还是不想得罪摩黎忽,帮他说项道。

赤札也无意在这个节骨眼上,对摩黎忽多加训斥,沉着脸看向曹师利问道:

“现在到底是什么情况,怎么会败得这么惨?”

赤札清泉沟寨被这点袭敌杀得这么惨,换谁都不会有好脸色,但赤札还是颇为欣赏曹师利的。

曹师利率部强攻巩县,付出那么惨烈的伤亡,也没能夺下巩县,以致西翼兵马往孟津以西穿插的意图未能实现。

不过,赤札当时就领兵驻守偃师,对进攻巩县的战事随时都保持关注。

在那么短时间里,手里统领又是战斗力有所限制的降附士卒,严重缺乏攻城战械,而守军又表现得极为顽强,战斗力、抵御意志比他们一路南下遇到的南朝禁军要强得多,赤札不以为还有换作谁,能比曹师利做得更好。

而不管怎么样,诸路兵马南下攻城夺寨,一定会有将领遇到硬茬子。

赤扈骑兵能纵横四方无敌,对胜负功过自然不可能太过死板,也是赤札禀奏三皇子放弃强攻巩县,并禀奏曹师利有功无过,只是有点时运不济罢了,没有遇到弱一点的对手。

他这时候也愿意耐着性子,听曹师利解释一番。

“……”曹师利忍住内心的羞愤、不堪,将辰时遇袭、巷战过程以及他决定放弃清泉沟寨的前后心念变化,都说给赤札知道。

“倘若没有试图在宗祠西巷道将桐柏山卒堵住,而是直接在北寨门内外结阵,限制袭敌在寨中的破坏,形势应该就不会这么难看了,”

岳海楼这时候才知道详细情形,也很是惋惜的说道,

“当然,事后追悔容易,但真要叫岳某人身处曹军侯那时的处境,极可能也会错估形势,着了徐怀这厮的道!”

曹师利进攻巩县失利退下来休整才三五天,麾下能战兵卒可能就两千余人,剩下不是伤残就是新编降俘,倘若亲卫精锐在刚交战就被杀伤逾半,岳海楼也不觉得曹师利继续钉在寨中,真能拖延多少时间。

见岳海楼这时处处帮着说话,曹师利也很是感激的看了他一眼。

“败便败了,何必找这些托辞?桐柏山卒不过都是些山民贼寇,照你这么说,岂不是成无坚不摧的铁甲精锐?”摩黎忽蹙眉质问道。

摩黎忽是在朔州晋公山南麓跟徐怀打过交道,却是在阔勒坚等百户所部被袭击之后,他才率数百骑兵赶过增援。在那之后,徐怀主要龟缩在晋公山南麓山岭之中,或者借山岭地形与他们周旋,没有硬碰硬打过,过不久又趁大雪与夜色的掩护,两天两夜潜行二百多里,奔袭防御空虚的岢岚城,跳出恢河河谷。

摩黎忽从头到尾并没有直接跟桐柏山卒打过硬仗,甚至徐怀避其锋芒龟缩在晋公山南麓,倚着山势跟他们纠缠,多少也显得有些孱弱。

曹师利亲率精锐去堵巷道,在这么短的时间被杀得没有招架之力,摩黎忽下意识就觉得是曹师利父子怯战畏战所致。

除了摩黎忽、岳海楼及赤札等将的扈骑,此时聚集过来的斥候探马也有一百多骑。

探明敌情乃是斥候探马的责职,不需要赤札额外吩咐,便有小队斥候往清泉沟寨下面的长沟底坝驰去,以刺探南面还有没有兵马埋伏。

这时候看到徐怀与邓珪两人纵马驰出,赤札也是发怒叫道:“这两个南将真是猖狂,欺我赤扈无人!”

“那相貌年轻者便是徐怀,黑脸汉子应是淮源巡检使邓珪!”

岳海楼搜集桐柏山匪乱的大量信息,虽然以前没有邓珪打过照面,还是一脸将他认出来,没想到徐怀、邓珪二人刚就敢往长沟里驰骋,迎战三十多赤扈轻骑,跟赤札解释道,

“这个徐怀便是王孝成之子,武勇号称桐柏山第一,在桐柏山曾以莽虎为号,但这绝对是掩人耳目的伪饰,而其用计奸诈,南朝或无人能出其右。这个邓珪,十数年前乃是南朝武举三五人之列的人物,只是仕途不顺,年逾四旬,也仅仅做了几任巡检使,直到桐柏山得了些机缘,算是京西南路不多值得重视的将领……”

“倘若不是猖狂,岳军侯以为这二人纵马斜入长沟,是为哪般?”赤札皱着眉头问道。

“如若所料不差,敌众在清泉沟寨南并不无更多伏兵,”岳海楼说道,“徐怀此举,一是阻我刺探其虚实,一是激励其将卒士气——倘若有更多的伏兵,他们完全没有必要故弄玄虚,占住清泉沟寨,还怕我们不驱兵强攻吗?”

清泉沟寨卡在伊洛河口与虎牢关之间,虽然北距黄河还有四五里的缺口,但是从军事上讲,这个缺口已经非常狭小的,倘若越来越的西军,走山道险径,进入清泉沟寨,然后出清泉沟寨,往北延伸兵锋,很有可能将虎牢关隔绝在外,令他们在河口大营的兵马彻底变成孤军。

他刚才劝摩黎忽不要急躁用事,绝不意味不要夺回清泉沟寨。

恰恰是清泉沟寨不容有失,岳海楼觉得更不能仓促行事,就怕他们在清泉沟寨一而再、再而三的被徐怀率小股精锐击败,除了会重创这边的士气,也极有可能会坚定西军增援清泉沟寨的决心,问题就会变得更棘手。

摩黎忽还太年轻、太轻率,岳海楼当然不会叫他牵着鼻子走。

好在赤扈骑兵这些年征战四方不辍,军中有大量拥有丰富作战经略的武勇将领,岳海楼还不担心触怒摩黎忽,会在赤扈军中站不住脚。

赤札挥手制止摩黎忽无谓的争辩下去,盯着看着徐怀、邓珪两名南将,驰入沟中,与他们的斥候探头搅到一处。

斥候之前也取弓驰射,但斥候背后所背都是骑弓,并没能对身穿鳞甲、扎甲的徐怀、邓珪造成什么威胁。

待这二人冲杀过来,三十多斥候探马也是居中十数骑结阵反冲,还安排人手从两翼包抄,但见徐怀、邓珪手中长枪如蛟龙出海,连戳带刺,凌厉无比,三十多名精锐斥候,竟无人能抵挡他们三五会合,眨眼间的功夫就有六七人被挑落下马,余者也不敢再与这两人正面交锋,往两翼驰走。

这也降低徐怀、邓珪二人穿透难度,很快将三十多人的骑阵杀了一个对穿,又纵马往坡上的北寨门驰去。

“王举早年就以枪术闻名西军;持弓站坡侧那人乃是郭君判,原是桐柏山贼酋,为徐怀所降服,箭术放在赤扈诸部,也可以说是百里挑一的神射——说到这个,徐怀箭术也是罕有人敌……”仅相距三四百步,岳海楼依稀将王举、郭君判等人辩认出来,指给赤扎辩识。

“寨中火势怎么突然大上许多,他们要做什么?”

徐怀从袭入清泉沟寨起,就在西南、西北两角纵火,赤扎、摩黎忽、岳海楼赶到,火势也主要在这两片区域漫弥——寨中屋舍以茅屋土舍为主,利于火势漫延,但随着风势变化,还是会有一个过程的,但这会儿四面无风,清泉沟寨之中,除了西北侧的火势越发炽烈外,北墙土垣内侧也新出现好几处火头,有漫延成片的趋势。

“徐怀这厮定是知道来不及将寨中降俘捉走,这要借火势赶人!”岳海楼跟徐怀打交道最多,研究最深,这时候情不自禁叫道,“这厮能在朔州成势,便是收拢天雄军中的桐柏山溃卒,他这是要故伎重施……”



第一百三十五章 遇敌第一百九十五章 夺寨第六十二章 归去第一百四十二章 自告奋勇第八十八章 瑜亮相疑第三十章 接战第五十二章 踏营第一百三十三章 冲冠一怒第一百二十五章信使第一百八十二章 广武第八章 大战第一百二十四章 全军而上第一百八十一章 战果第一百三十九章 受降第一百四十六章 故人第一百二十二章 粮食第一百五十三章 援军第六十章 雷霆之怒第一百八十章 歼灭第一百六十四章 侨置第一百七十一章 北岸第十一章 天命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殓第二百三十四章 拔寨第二十一章 刀第六十二章 贴身相随第七十五章 捉拿第三十二章 撤军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策第一百四十六章 故人第二十一章 刀第九十一章 军事指挥学堂第一百章 风起第一百七十六章 归京第七十三章 新寇第一百四十五章 铁索横江第一百一十七章 敌意难揣第五章 驻与戍第一百三十九章 借尔子一用第一百七十六章 归京第一百章 当机立断第一百九十二章 老蛇第六十一章 重甲步兵第一百零一章 渡河第二百三十四章 拔寨第二百零五章 夺帝第一百零九章 丝铁第二百三十九章 河畔第二百七十三章 西征第十三章 夺寨第一百三十三章 南下第二百六十章 婚事第三十章 接战第三十四章 跳出算计外第一百二十五章 要做棋子第三十二章 撤军第一百八十二章 盘龙寨第七十七章 大寇陈子箫第一百五十五章 五路度支使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围第九十章 说服第六十章 先帅旧部第七章 武技不斗官技第一百六十八章 相援第二百零八章 小童第五十七章 投桃报李第一百一十九章 桐柏山卒第五十六章 庙堂远谋第三十一章 雄兔脚扑朔第一百四十六章 左骁诸将第二百三十章 集结第一百三十九章 误入虎口疑花境第二百五十二章 腹心第一百四十五章 流民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城(二)第十九章 鹬与蚌第六十七章 搓纺第一百六十二章 胜利第一百零三章 朔州城头第一百一十六章 夜战第一百九十六章 坐等与否第二章 避祸第二百三十六章 颍水第一百零六章 围猎第一百九十八章 不动如山第四十章 越宫晓月第一百二十八章 疑敌第一百一十三章 迷之大败第三十八章 定策第六十章 先帅旧部第一百七十六章 归京第九十四章 民怒第一百八十四章 盘龙湖第一百一十五章 置县之议第六十九章 声东第三十六章 商团第三十四章 山重水复第一百六十四章 侨置第一百六十三章 隐秘真相第一百三十章 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