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不归

“好!渡河!”

景王豁然立起来,决然说道。

“此事宜早不宜迟!”钱尚端也赞同尽早渡河。

在朝廷传诏景王归京之前,他们渡河北上“追击”敌军,朝廷在河东形势未稳定之前,当然不可能要求景王赵湍弃渡河兵马不顾,独自返归汴梁;而守陵军渡河与敌军纠缠,无法轻易脱身南撤,这在客观上也要求景王赵湍留在河东主持军务。

更不要说此举将真正赢得朝野主战派将臣的支持。

他们之前没有考虑这点,主要还是没有追击虏兵的信心。

现在徐怀说赤扈人的东路军主力不会经轵关陉、太行陉穿过太行山北上,他们仔细思虑,也确实如此——他们精心挑选渡河的时机与路线,很可能一路仅需要对付萧干、曹师雄、岳海楼等部降附军,确实不那么令人担忧了。

守陵军这一个月来,在嵩山北坡主要就是袭扰萧干、曹师雄等部降附军,不仅在游击袭扰作战上积累了经验,守陵军从上到下也建立起了信心。

而渡河在进入河东之后,泽、潞、汾、晋等地又夹于吕梁山、太行山之间,山峦起伏,倘若敌军强势不能猝胜,他们还可以避入山间。

何况河东还有大量的城寨尚在坚守,可以联络、避守。

倘若景王赵湍在渡河后,能在河东聚拢起相当规模的兵马,坐镇一方,不就是更顺理成章了吗?

钱尚端又问徐怀:“你打算带多少兵马与我们一起渡河?”

“我行事鲁莽,擅自泄露王相辞世之事,致军民躁动,哗乱宫门,乃是朝中皆知的事情,我倘若率部直接追随殿下渡河北上,会否有妨碍?”徐怀不确定的问道。

“王禀相公为国为民,满心不甘而溘然辞世,你乃仁人志士心怀激烈,本就是理直气壮之事,也是矢志抗争胡虏者当有的姿态,即便为朝中一些大臣不喜,但也无需忌讳什么。”景王赵湍在几案后立起,眺望营帐外的悠远青空,慨然说道。

景王赵湍知道徐怀最担忧的还是父皇对叩宫之事的态度,但他更清楚父皇性情软弱,真正决定朝中势态的,还是王戚庸、汪伯潜、胡晋章、杨永栋以及周鹤这帮主张和议的大臣。

景王赵湍心里同时也很清楚,他一旦选择渡河,并想要以此赢得朝野主战派将臣士卒的支持,实际上就站到王戚庸、汪伯潜、胡晋章、杨永栋以及周鹤这帮和议大臣的对面。

而事实上他这边一旦流露争嫡的意思,不仅皇后及端王、鲁王一系人马会视他如眼中钉,甚至连他一母同胞的哥哥、太子赵珩也会视他如仇寇,他还有什么退路可选,需要顾忌太多?

见景王下定决心之后诸事都看得通透,徐怀说道:“殿下有需,楚山三天之内便能有八百骑兵赶来巩县与殿下会合。不过,这事最好还是知会胡使君一声为妥!”

“你觉得胡使君会如何选择?”景王赵湍侧过头,有些担心的问道。

景王赵湍不怀疑胡楷内心是支持抵抗赤扈人的,蔡州所领诸路勤王兵马虽说战斗力孱弱,但胡楷还是一直竭力于许州等地牵制虏兵。

而胡楷此前使其子胡渝随杨麟之子杨祁业赶来效力于他帐前,更是一种支持态度。

不过,胡楷作为蔡州防御使,持天子符节,才具备对西南诸路勤王兵马的节制权,此前迫逼西南诸路勤王兵马进入许州、汝州作战,已惹得怨声载道,说不得早已有人写下奏章,准备随时弹劾胡楷。

徐怀对新置楚山县的控制,可以说是从县衙、都巡检司到乡司、坞寨,牢牢掌握着楚山的每一尺山、每一寸水,已经完全不在乎表面上的官职、差遣。

甚至在之前潜往汴梁之时,徐怀就已经写了辞表交给胡楷,并举荐王举接任楚山县令及楚山都巡检使之职。

即便徐怀的举荐,不大可能会得到朝中的认可。

而即便朝中可能会调派他人到楚山接任两职,但也只是傀儡而已,不可能真正掌握事权。

景王此番渡河,本意就是要潜龙归海,但胡楷身在蔡州,倘若有什么轻易妄动,令朝廷下诏捋夺其权,他是没有能力抗拒的。

这决定了胡楷不管内心如何想,实际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局势做抉择时,很有可能会暂作隐忍。

景王赵湍也不觉得他们此时需要将这些难题抛给胡楷。

徐武碛身子前倾说道:“殿下还是手书一封,使胡使君知悉此事,但一切干系都可以先推到我们头上!我们也是死猪不怕开水烫,殿下与胡使君知道我们心思赤诚便可。”

徐武碛最明白徐怀的心思。

徐怀从楚山调兵并不需要胡楷以蔡州防御使的名义正式签发调令,也不是想着将楚山出兵随景王渡河的责任推到胡楷身上去。

徐怀请景王赵湍私下写信给胡楷,诸事征求胡楷的意见与首肯,更主要是体现出对胡楷的尊重。

徐怀在议和派官员那里,早就落下桀骜不驯、居心叵测的印象难以磨灭,甚至王番、王孔、郑寿等人对徐怀的意见都很深,特别是这次叩宫啸闹之事,更是犯忌之事。

徐怀现在更需要在景王、胡楷等人面前注意姿态,以免大事未成,他们内部却生了间隙。

而景王赵湍写信过去,胡楷那边首肯的话,只需要保持沉默不作阻拦,双方就算是在渡河之事达成默契。

“胡渝、杨祁业要如何安排?”钱尚端迟疑的问道。

胡渝、杨祁业受胡楷之命增援巩县,此时还留在景王赵湍帐前效力,他们所领的蔡州兵也陆续扩充到四百余众。

景王赵湍率守陵军渡河,胡渝、杨祁业所部蔡州兵是留在巩县,还是使归蔡州,还是一起带入河东,这其间的关系也十分微妙。

“这更需要殿下手书一封,由胡使君定度诸事,”徐怀说道,“胡使君那边不作声,我们就‘强迫’胡渝、杨祁业‘迫不得已’的随我们渡河!”

“也是啊!”景王赵湍哈哈一笑,“尚端,你帮我研墨,我即刻写信给胡使君。”

…………

…………

数骑从营中飞快驰出,一路扬鞭南下,马不停蹄从汝州境内借道赶往蔡州而去。

景王赵湍这才将张辛、邓珪、凌坚、韩文德、刘师望、余珙、余整等麾下诸将以及名义上的守陵使乔继恩、守陵军都指挥使陈由贵及守陵军诸指挥顾大均等人召入大帐,商议渡河的具体部署。

“渡河追击虏兵?”守陵使乔继恩听闻景王赵湍此议,震骇得神魂惊散,也顾不上失礼,难以置信的盯住景王赵湍,声音都有些发颤的问道,“虏兵凶顽,我等倚仗西军之侧,又据地形之胜,袭扰其侧,三五日或能收割三五十数颗不等的头颅,但独师渡河北进,没有西军可为依托,凭什么去独面凶顽之敌?”

苗彦雄、郑怀忠等将帅在周鹤的节制下,再消极应战,但十数万西军健锐填于孟津、偃师、巩县,营垒相接十数里,牢牢吸引住西线虏兵主力,这是谁都无法否认的事实。

要不是如此,三千多守陵军凭什么从侧翼去袭扰近二十倍于己的虏兵?

并没有接到朝廷令旨,景王赵湍说虏兵将撤,他要率部渡河衔尾追击虏兵,这显然是擅自作为,周鹤、苗彦雄、郑怀忠等人绝不会附从。

景王赵湍自抵巩县始,擅自作为的事多了。

此值社稷存亡之际,乔继恩他也不觉得要墨守陈规,但问题是西军主力在黄河南岸岿然不动,仅三千守陵军将卒渡河衔尾追击北撤虏兵,跟找死有什么区别?

张辛追随景王赵湍多年,比钱尚端更得信任;而凌坚、韩文德、刘师望、余珙、余整也自视得景王赵湍拔擢行伍之间,心怀士为知己者死之志。

他们虽然震惊于景王赵湍的决定,却都安坐如素。

而张辛与凌坚、韩文德、刘师望、余珙、余整等将,乃是景王掌握守陵军的根基,他们坐在一旁没有表示什么异议,陈由贵、顾大钧等守陵军名义上的都指挥使、指挥使脸色很差,却是知道他们说出反对的话,在景王赵湍面前没有什么分量。

邓珪瞥了徐怀、徐武碛等人一眼。

在徐怀、徐武碛驰入大营一个时辰之后,景王赵湍便做出渡河的决定,很显然这一切都是来自于徐怀的建议。

邓珪这会儿还没有时间跟徐怀单独说上话,但他很清楚徐怀崛起于楚山,很多时候看似行险,如履薄冰,却无不是精微算计。

他此时更多思考的,是徐怀建议景王赵湍亲率守陵军渡河的用意。

当然了,这点并不难揣测:徐怀当初建议邓珪留在景王赵湍身边,协助张辛整训守陵军,用意就是助景王赵湍争嫡。

现在赤扈人即将渡河北撤,景王赵湍率军渡河衔尾追击,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光明正大的留在外面,不回汴梁……



第八十一章 真身在此第一百二十二章 粮食第三十七章 选将第二百二十六章 功成第三十章 探路第一百九十二章 彼刀彼子第六十一章 新使赴任前第一百八十九章 解救第一百三十六章 白袍第一百八十章 选择第一百六十一章 怯战第三十七章 南阳第二十六章 罪问千古第三十一章 巩县第一百一十章 初战第一百八十六章 军议(二)第九十二章 以防不患第一百五十四章 希望第二百五十五章 新城第九十九章 交谈第二百五十三章 接援第一百一十九章 迎敌第二百二十章 相邀第十九章 泌阳第四十三章 南迁之议第四十一章 心思第四十六章 藏身匿迹第八十章 军都寨第一百二十章 谁无狰狞容第二十章 问策第三十二章 疑念第二百零六章 晋家老小第一百六十八章 张目第一百六十二章 霜雪第一百七十七章 划编军户第九十一章 意气用事第十五章 制司第三章 进剿招讨策第七十二章 宗族第一百零三章 朔州城头第五十七章 投桃报李第一百零四章 附从第一百零二章 小人得志脸第二百二十章 相邀第四十五章 促膝廊前说恩义第二章 屠城第七章 身如龙枪如蟒第八十四章 宣武残卒第一百九十六章 抉择第二百二十三章 软肋第二百零六章 渡口第一百三十三章 西进第二十三章 守慎第二百零三章 真正的条件第一百七十五章 退守第四章 景王第一百五十二章 对峙第一百六十二章 胜利第一百六十五章 宣战第六十八章 奇袭第六十五章 契丹骑兵第十四章 敌至第一百零二章 小人得志脸第五十六章 怯敌第一百二十二章 粮食第四十九章 联结第二百七十三章 西征第六章 危急第九十五章 死讯第一百六十三章 攻城第一百二十七章 人生几多厮杀时第一百二十四章 府中第五十二章 大雾第八十六章 工师第一百零一章 殿议第二百三十三章 补给线第一百三十八章 郎君何事忧烦第四十九章 西军第二十四章 缉拿第一百七十三章 破袭第七十六章 献策第一百一十二章 迎敌第一百六十章 来头第八十四章 宣武残卒第三十六章 潜流第一百三十六章 借尔小命一用第五十三章 不动如山第六十五章 风光各异第一百三十一章 难行第七十章 大同夜幕第一百二十二章 不简单第十三章 人心第七十一章 乱起第三章 进剿招讨策第一百六十二章 逃归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雾第一百三十二章 围砦第一百二十二章 不简单第二百三十二章 泥足深陷第六十六章 暗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