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节制

此时下令守军出城渡河南撤,必然会诱发大混乱,但倘若弃守军不顾,仅他们十数人悄然渡河南逃,最终少不了会被治临阵脱逃之罪。

程啸与留守淮川城的诸将吏都朝荆湖北路都部署司马步兵院提举孟节看去。

经略使作为一路军政最高长官,都部署司乃是一路禁军的统兵机构,刘献作为荆湖北路经略使兼领兵马都部署,也是荆湖北路禁厢军最高主帅,傅潜作为都统制,乃是宣威军主将。

刘献率领傅潜等将统率军马前往焦陂,此时音信俱无,留守淮川的诸将吏里,以执掌禁军刑狱的马步兵院提举孟节及负责粮秣运转的转运副使许亢,品阶地位最高。

程啸作为经略安抚司属官,虽说品阶不及孟节、许亢,但平时更得刘献的信任,因此这次才劳他辛苦,前往楚山见靖胜侯当面解释宣威军的作战计划,侥幸没有随刘献前往焦陂。

不过,这时候谁都不会想着跟孟节争淮川主将这个名份。

除了孟节乃是刘献亲点的淮川主将外,谁都希望孟节能做出弃守军南下的决定,而不是替他做这个决定。

孟节也不傻,他作为主将,敢临阵脱逃就是首罪。

倘若他还敢首倡此议,身败名裂不说,家人也难逃株连与其此时弃守军逃走,他还不如死撑到城破之时找机会突围,或许还有一丝生线。

“靖胜侯着程郎君携信过来,说要亲率三千骑兵前往焦陂助阵靖胜侯其人骁勇善战,麾下皆强兵悍将,千里奔袭太原,杀得胡虏魂飞魄散,这些都是假事。我等只需要守住淮川静候靖胜侯率援军赶到即可,何需如此沮丧仓皇?”孟节也是给自己打气,站起来振作精神,训斥面色沮丧的诸将吏,“诸位还是与我快快去北城见傅军侯,商议守城之事为要!”

傅梁乃宣威军都统制傅潜的族侄,与其他傅家子弟一样,很早就随傅潜进入营伍任事,累迁指挥使。

傅梁原先在宣威军专司斥候刺探之事,在宣威军诸将吏之中,弓马娴熟罕有人能及,极得刘献、傅潜信任。也是如此,傅梁虽然还没有资格被称为军侯,上上下下都以“傅军侯”相唤,也认为傅梁能在战场上再获战功,升授都虞侯都是铁板钉钉的事情,谁能想到会有焦陂惨败?

在之前一次遭遇战中,傅梁身负箭创未逾,这次就没有随刘献、傅潜前往焦陂,而是留在淮川,负责统领留守淮川的宣威军将卒。

淮川城里,除开傅梁统领的五百宣威军将卒之外,还有值守行辕的经略司亲兵三百将卒,还有淮川县尉司所辖的八百名刀弓手。

刘献对地方乡兵不甚重视,到淮川坐镇,不遗余力的招募壮勇编入宣威军,而淮川作为宣威军顶在第一线的唯一城池,县尉司所辖的地方兵马扩编却相当有限。

孟节不能弃城弃军独逃,就想着城破之时傅梁在他身边,生还的机会或许能稍稍大上那么一点点。

许亢、程啸等人猜不到孟节的心思,虽然都感到机会渺茫,但听过孟节的话,也都不禁生出待靖胜侯率骑兵来援的奢望来。

众人都纷纷站起来,待要随孟节前往北城门楼,这时

候却见傅梁已经带着十数披坚执锐之人走进行辕里来。

“傅军侯,你有何事到行辕来?”孟节、许亢皆是一惊,站在衙堂廊前张口问道。

大越百余年都是以文治武,因此傅梁虽说是宣威军在淮川的统兵官,但具体的守御攻防之事,却要受制于孟节、许亢等士臣。

不过,事情并无绝对,宣威军主力覆灭,敌军随时都会掩袭过来,兵荒马乱了,谁敢保证傅梁这些已知主力覆灭之事的统兵武将,还一定会听从士臣的节制、调度,而不是擅自行事?

“靖胜侯在此,有要事要与孟郎君、许郎君你们商议!”傅梁三十岁左右,左肩还裹着伤,他原本在城中修养,但宣威军主力在焦陂以东覆灭,孟节、许亢等人又浑没有了主意,傅梁不得不带伤到北城门坐镇。

“靖胜侯,徐侯……”孟节、许亢朝傅梁身旁那气宇轩昂的青年将领看去。

徐怀原计划是要潜往焦陂见刘献、傅潜,瘊子甲外所穿乃是普通的兵卒战袍。

孟节、许亢也没有见过徐怀,这时候听傅梁说身旁之人就是靖胜侯徐怀,怎么叫他们不惊疑?

傅梁也是建继帝即位之时,与宣威军一些年轻武将,随同经略安抚司的亲兵一同护送刘献前往襄阳时接触过徐怀。

不过,当时刘献身边的亲卫骑兵,光芒完全被楚山精锐压下去,甚至还相当的狼狈。

徐怀当初原意是想提醒刘献及宣威军诸将,再怎么高估赤扈精锐的战斗力都不为过,但在傅梁等宣威军诸将眼里,却觉得受到轻视,觉得徐怀甚至是讥讽他们。

有时候很多事做了,未必有效果,甚至还适得其反。

徐怀自己都搞不清楚,刘献、傅潜如此轻率行事,是不是他屡次提醒起了一定的反作用。

当然了,不管以往傅梁如何看徐怀及楚山不顺眼,但在这种险恶的情形下,徐怀能亲自赶到淮川城来,傅梁当然不可能将徐怀拒之城外。

孟节、许亢还有所迟疑,程啸走到廊前,看清楚徐怀,差点要哭出来。

他疾步找上前拽住徐怀的衣袍,带着哭腔诉苦:

“卑职走慢了,没有及时将徐侯的信送到经略使手里,宣威军在焦陂就已经败了宣威军败得好惨啊,还请徐侯拯救淮川十万军民……”

“焦陂之败,我已经知晓,”徐怀从怀里取出来印信,出示给孟节、许亢,说道,“我现在接手淮川防务,宣威军及荆湖北路监司在淮川所有的将吏,皆听从我调度,孟郎君、许郎君,你们可有意见?”

两军合于一处,在没有朝廷或上蜂新的旨意、命令之前,品阶低者听从高位节制,乃是大越规制。

徐怀得封靖胜侯、从四品御虏将军,出知申州,出任楚山行营兵马都总管兼领天雄军都统制。

徐怀无论是封爵,还是虚衔、官品、实缺,都在孟节、许亢之上。

理论上从他走进淮川城的那一刻,就是淮川城最高军政长官。

不过,这时候也需要孟节、许亢等人愿意配合,他才能真正调动城内的人马、兵械。

换作他时,孟节、许亢或许心里还会嘀咕

一番,或许会抱团抵制徐怀插手荆湖北路的军政事务,但此刻他们跟无头苍蝇一样,逃不敢逃,又不知道要如何守城,徐怀像一道光般出现在他们面前,要将全部的责任承担过来,他们怎么啰嗦半句?

而徐怀是如此的从容镇定,也令他们有一种找到主心骨的感觉。

“诸事悉听徐侯吩咐!”孟节、许亢等人像是溺水抓住漂过的梁木,惊疑转为惊喜,一并朝徐怀施礼。

“陈指挥,淮川县尉许凌可在这里?”徐怀认得荆湖北路经略安抚司亲卫营副指挥使陈肃,此时直接点他的名问话。

“卑职许凌,见过徐侯!”一名中年官员从廊下走出来,给徐怀行礼。

大越于诸县置县尉司,掌统领本县弓手、肃清乡村贼盗并受理斗讼,由县尉主其事;一百多年来,大越县尉或由士臣出任,或从武臣巡检使提拔,没有定规。

徐怀没有见过许凌,却知道他之前乃是汝淮河道巡检使,肃属于光州兵马都监司,专司光州境内汝水、淮水河道缉私捕盗之事,后升任淮川县尉。

徐怀此时点许凌的名,除了许凌作为武吏出身,有一定的领兵搏杀、水军指挥经验,更主要他是此时淮川县尉司的八百刀弓手主将。

“傅军侯、陈指挥、许尉司,我与孟郎君、许郎君、程郎君此时去北城门楼议事,你们安排人立刻将所部都将以上军将都召集到北城门楼参加军议!”徐怀说道。

傅梁所部就驻守在北城门,陈肃其部则都在行辕衙署左右。

因为刘献、傅潜太想斩获大捷,几乎将淮川的兵力抽空,甚至东南西三座门都换上县尉司刀弓手防守,现在主要是将其他三座城门的守军都将军吏都召集到北城门议事。

孟节、许亢等人视徐怀如救星,当即也催促许凌立即安排人手去将县尉司都将都召往北城门议事。

走出行辕衙署,看行辕大门外直通南北城门的大街上,除了还不知道宣威军溃灭真相的行人外,并没有其他兵马,孟节忍不住问徐怀:“不知道徐侯这次率领多少兵马来守淮川?”

徐怀示意左右侍卫人员走远些,跟孟节、许亢、许凌、傅梁、陈肃、程啸等人低声说道:

“程郎君到周桥报信时,本侯当时在北岸大营只有一千精锐骑兵,其他骑兵则在信阳、罗山布防,没有办法立时集结。本侯急着赶往焦陂与刘使君会合,仓促间也就点齐一千侍卫骑兵以及一百铁甲近卫乘船东进,却不想在淮川西边登岸,听到的却是噩耗。现在情形非常紧急,敌军随时会掩袭过来,我不能将千余精锐都调进城里来这千余精锐此时埋伏在城外,要等敌军毫无防备掩袭城下时,出乎不意挫其锐气。本侯就带几个人进城来,主要也是避免敌军斥候潜伏过来会窥破我们的行踪。当然,千余援军可能少了一些,为避免军民恐慌,你们切记对外声称三千援兵已在本侯率领下,在城外埋伏下来,切不可自乱阵脚!只要能守到明日,本侯部将徐心庵能从罗山率领数千精锐渡河来援,到当时,不管胡虏有多少兵马来攻打淮川,本侯也能叫他们崩掉大牙!”

第二百零六章 渡口第一百五十七章 统兵第四十四章 请守第三十一章 先行第四十七章 破山第六十四章 选择第五十一章 王谢堂前第一百三十一章 难行第十八章 夺城第一百二十六章 佳人心冤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雾第八十三章 鏊战第一百一十章 世界那么大第三章 梦里梦外两相疑第七十九章 恶世生贼心第六十四章 长夜惊魂第八十二章 酒宴(二)第五十三章 且待江湖远第三十一章 将计第二十一章 处置第一百三十六章 哗变第七十八章 乱夜第二百一十五章 圣意第一百六十三章 千汊浦第一百七十六章 归京第七十五章 丈夫生世第二百三十五章 一波又起第一百四十一章 猜测第一百零二章 绸缪第七十三章 新寇第一百二十一章 三月之期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谋第九十八章 说客第六章 相好不相亲第一百七十七章 行营第二十章 再访悦红楼第一章 京师第一百零四章 兵败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兵第二十四章 缉拿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蔡第二百七十章 出海第五十七章 抵罪第二百二十四章 北上第一百一十六章 雁门第七章 初冬第一百五十四章 湖寇第一百七十一章 夜语第九十一章 奸情败露第八十四章 宣武残卒第二百零九章 安排第一百九十一章 撤离第八十三章 遗训第八十五章 撤离第一百一十三章 迷之大败第一百二十五章 送信第二十九章 凭风好借力第一百六十六章 溃兵第一百八十章 大婚之日第一百五十八章 冲阵第一百零八章 河滩第一百七十一章 北岸第一百五十一章 王氏族人第二百一十二章 夺滩第一百八十八章 天宣之耻第六十八章 传首第二章 避祸第一百零三章 朔州城头第一百六十五章 建邺第二百二十五章 峙城第一百三十八章 启程第一百六十六章 迎接第四十一章 心思第九十三章 溃逃第三章 难民第六十四章 示敌以弱第二百二十六章 会合第九十章 对质第五十八章 风月交椅第一百二十八章 缘由第一百四十六章 朱芝第二十七章 将变第三十章 徐氏家主第一百四十七章 劝说第一百四十四章 所谋第一百五十二章 残骸第八十四章 怜香惜玉人第六十六章 退路之思第十三章 人心第二十五章 城池第一百九十九章 求战第九十七章 军怨第七十八章 信使第六十九章 岂因女流不英雄第九十九章 凿穿第三十二章 雌兔眼迷离第二百二十三章 藏匿第七十四章 马场第五章 恶缘第一百三十四章 西山蕃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