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老成谋国

徐怀眼神犀利的瞥望郑怀忠一眼,撑案而起,走到殿中,朝建继帝施过礼,慨然说道:

“山河破碎,时局唯艰,却恰是如此,更需要陛下与我等臣僚有破釜沉舟之心,与胡虏浴血而战。胡虏自南侵以来,势如强弩,河东、河北、河淮莫不能挡,天下皆畏之,却不知强弩再强,也有其末。虏骑再犀利,也要避坚城险隘而走;降附兵马以残暴之法御之,也就是一时效用罢了统兵征战最终比拼也无非人马粮秣二事,河东、河北、河淮残破,仅以残暴搜刮、劫掠,必难持久。此等皆虏兵之末也!而自秦州、凤州往东至楚州、泗州,我朝数十兵马守山川之险,难道比鲁缟还不如?微臣恳请陛下摒弃南迁之想,君臣共志、军民同心,不出五年必能驱逐胡虏、还都汴梁!”

除了许蔚、文横岳、钱择瑞、朱沆等人坚决反对南迁,朝中也不是谁都赞同南迁,很多人如胡楷等都并不觉得南迁是最好的选择。

此时,听徐怀慷慨陈辞,更多人神色也迟疑、凝重起来。

郑怀忠还没有清楚徐怀言辞激烈,是否暗中得到建继帝的授意,因此不便直接反驳。

其子郑聪冷哼一声,说道:“靖胜侯说得好听。我神武军将卒在平陆、在虎牢、荥阳已战死两万余众,倘若能折断赤扈人这支强弩,我神武军上下将卒血战殆尽,我郑聪也不会皱一下眉头。都是为大越尽忠,马革裹尸乃是我辈最好的宿命。但是靖胜侯想过没有,神武军即便尽殁于河洛,却还没能试探出赤扈人强弩之末在哪里,到时候要如何处之?到时候靖胜侯可有后悔药能售?”

有郑聪铺垫一下,郑怀忠才一副语重心长的跟建继帝说道:“老臣非是畏战之人,老臣也愿这把老骨头为大越社稷埋在河洛青山之下,但神武军精锐在平陆苦苦支撑这么久,将卒伤亡惨重,老臣此时不敢说大话,实是怕支撑不住,害了大越社稷啊!”

“陛下,”

徐怀也不直接跟郑怀忠、郑聪父子争执什么,还是朝建继帝进言道,

“臣卑贱之躯寄于桐柏山,其时匪乱甚烈,臣就没想到委屈能够求全,却是死志血战才令匪敌畏惧、附从。而二次北征,再到守巩县、泌水、千里奔袭太原,臣所怀之志便是要为大越社稷粉身碎骨。因此,臣年岁虽然不长,但从来不觉得微臣粉身碎骨了,就会有害大越社稷。因此,臣心里坚信,此时之危局,臣有朝一日战死沙场,有一朝日这卑贱之躯为胡马践踏得粉碎,也只会激励千万有志之士站起来共赴国

难到时候又何愁胡虏不灭?比起臣以往所立的微薄战功,倘若这卑贱之躯能马革裹尸,才算是为大越社稷做的稍大一点的贡献。因此,郑国公之言,臣绝不敢苟同也!”

“……靖,靖……”郑怀忠叫徐怀这一通话,气得都磕巴起来。

他此来襄阳,准备好满腹说辞,却怎么都没有想到徐怀会如此刚烈,言辞之间竟然不给他留半分余地,就差直接指着他的鼻子骂郑家贪生怕死了。

郑聪额头青筋暴跳,但也不得不忌惮徐怀此时的身份,已非他所能呵斥。

徐怀一上来就与郑怀忠势如水火,也令殿中众人大为震惊,但想到郑家这些日子在襄阳推波助澜,又觉得能够理解了。

总不能看着郑家在背后拼命玩阴的,楚山还要忍声吞气吧?

然而大越两员统兵大将,现在闹得势成水火,也绝非众人所乐意见到。

周鹤、高纯年等人面面相觑,一时间都不知道要说什么话才能劝和。

建继帝虽说为徐怀的刚烈之言感到欣慰、振奋,但他更清楚,大越像徐怀这样的统兵将领太少太少,甚至就连杨麟、刘衍等将这时候都沉默不语。

高峻阳、顾继迁二人虽然他们心里更想郑怀忠能坚守河洛,也替他们分担更多的军事压力,但他们又不得不考虑他们所统领的龙武军、虎卫军在渭南支撑不住,到时候要不要请求朝廷允许他们退入川峡四路休养生息?

怀着这样的矛盾心情,高峻阳、顾继迁面对徐怀与郑怀忠这次的激烈冲突,也都不约而同的保持沉默。

“没有人怀疑靖胜侯为社稷尽忠之志,也没有人怀疑此际危难,需要更多的仁人志士共赴国难。不过,社稷之事,仅凭一腔热血还是不够的,也请靖胜侯相信朝堂诸公为陛下、为社稷思虑周详的苦心,”淮王赵观脸色阴翳的说道,“难不成靖胜侯以为朝堂诸公都是贪生怕死之辈不成?”

徐怀这番话,虽然戳中郑怀忠、郑聪父子的痛处,但郑家父子叔侄率领神武军坚持黄河北岸的平陆城长达一年之久,神武军将卒在平陆、在虎牢、在荥阳、巩县也确实伤亡惨重。

甚至可以说郑家为抵挡住赤扈人这一波攻势作出最大的贡献。

淮王府才最是难看。

也不怪赵观怀疑徐怀这番话对淮王府有指桑骂槐之意。

当然,赵观也没有站得住脚的话能反驳徐怀,言里言外还是国之大政,当朝堂诸相与建继帝决之,外臣不应妄议。

“我不虑朝堂诸公贪生怕死,我只忧朝堂诸公低估了数十万将卒为朝廷、为

大越社稷江山慷慨赴死的壮志、决心!”徐怀凛然扫了周鹤、高纯年一眼,朝淮王赵观拱手说道。

“徐怀你的心志,朕最清楚,此朕之幸也,此大越之幸也,”

建继帝见殿中众人除了许蔚、文横岳、朱沆等人为徐怀的言辞情绪激励外,其他人大多数保持沉默,或有不屑,甚至就连胡楷、赵翼心里都有很多的所迟疑,终知道南迁之事不能改,有些意兴阑珊的强作精神打圆场,说道,

“不过,郑公公忠体国之心,你也不用怀疑。恰如皇弟所言,朝廷需要你这样满腔热血的将卒,同样也需要郑公这样老成谋国之臣。你们就像朕的膀臂耳目,虽说所用不同,却又都是不可缺少的。”

“陛下所言,臣不敢不从,但臣有一心愿,还请陛下允之!”徐怀朝建继帝行礼道。

“你有何心愿,且说来。”建继帝说道。

“臣坚信胡虏已是强弩之末,听不懂老成谋国之言,臣毕生所愿,便是要看是这强弩先折,还是臣这鲁缟自不量力先破!古人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臣有请陛下者,但凡有战,请先遣臣与战,让郑国公老成谋国去罢!”徐怀昂然说罢,不看郑怀忠、郑聪父子一眼,在殿中跪下,朝建继帝深深叩首。

“……”郑怀忠气着胡子直抖,也走到殿中跪下,涕泗横流道,“老臣赞同南迁之议,绝非贪生怕死。老臣此番回去,便死守平陆,以明心志!”

郑聪、赵范这时候也只是腥腥作态,走到殿中跪下请战。

“郑公言重了,你与徐怀心志,朕都深信不疑。朕此番将诸卿召来襄阳议策,朕已知道你们的心志都是公忠体国,只是所谋各有偏重罢了,最终要不要南迁,朕会深思之。”建继帝宽慰郑怀忠说道。

“知老臣,陛下也!老臣此生也无他愿,唯报效陛下鞠躬尽瘁!”郑怀忠叩首道。

“今日时辰已晚,我看朝宴是否就到这?”建继帝征询的朝周鹤看过去,问道。

“殿下、郑国公都是奔波数日才到襄阳,特别是郑国公昨日才到襄阳,休息一晚想必是远远不够的,有事明日再议不迟。”周鹤也不想看徐怀与郑怀忠再闹下去,见建继帝有意先清场,当即附和道。

当下徐怀等人便告退先离开,但周鹤、高纯年、吴文澈、胡楷、许蔚、顾蕃等宰执级人物以及淮王赵观还继续留在宫中议事。

第一百二十章 谁无狰狞容第十七章 莫慌第一百八十章 选择第二十四章 九里关第六十八章 祸从天上来第八十七章 雨中第二百零四章 新任第一百三十八章 峡道第四十章 统兵之道第二百六十九章异姓封王第一百四十章 收获第四十九章 山道真情第二百二十七章 援骑难至第一百二十八章 残兵第四十二章 云阳第十八章 夺城第九十三章 金明河上第四十九章 山道真情第三十四章 山重水复第七十六章 疑云动惊雷第二百三十三章 补给线第一百二十四章 各执己见第二百章 京中第五十五章 朵甘六岗第一百七十七章 不敢惊扰第二百一十五章 围困第八十二章 入京第二十三章 守慎第八十章 军都寨第一百八十章 棋子第二百一十六章 火中取栗第二百七十五章 禅让第一百七十四章 识破第九十九章 恐吓第九十六章 报信第六十一章 新使赴任前第七十五章 丈夫生世第一百四十三章 城前第一百二十章 谁无狰狞容第三十一章 雄兔脚扑朔第六十一章 前路知己第一百三十二章 铸锋堂第六十章 先帅旧部第一百二十一章 三月之期第七十七章 大寇陈子箫第一百八十六章 突袭岢岚第四十一章 心思第二百一十八章 赴京第十四章 调令第十三章 人心第四十七章 破山第三十三章 入城第一百六十三章 千汊浦第十八章 夺城第十二章 突袭第一百二十一章 风雪第一百五十五章 小吏第九十章 杀贼游园夜第五十章 诱饵第一百五十一章 喜讯第五十九章 汴梁第一百零九章 噬人真相第二十一章 人生不过一赌第一百六十一章 拦截第九章 少年奸计第八十章 军都寨第一百一十八章 晋城第四十五章 促膝廊前说恩义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城(二)第二百四十四章 北撤第二百七十五章 禅让第一百五十二章 火龙第一百三十七章 计成第五十章 编军第一百二十章 胡族妇幼第四十六章 截河第七十五章 丈夫生世第十章 韩时良第一百六十一章 怯战第一百一十六章 夜战第九十三章 溃逃第八十八章 敌意第三十六章 潜流第一百四十四章 背城而战第一百一十八章 为难自己第七十二章 旧人相逢第一百四十一章 相见第一百二十二章 不简单第六十章 先帅旧部第二百三十三章 补给线第九十章 对质第四十五章 临战第九十九章 恐吓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错铸就第九十五章 苦心磨傲气第二百二十七章 援骑难至第八十一章酒宴第六十章 职事第十九章 知谋无良策第八十二章 入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