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撤离

镇埠之中,战斗还在持续。

郑州节度使府辖下三千马步军甲卒,多为萧干在大同降附赤扈时就追随左右、南征北战多年的蕃民,积累丰富的作战经验,也深知双手沾满中原汉人的鲜血,罪孽深重,即便投降也难有活路。

他们在开阔的街巷,无力抵挡楚山甲骑的突击冲杀,阵列被无情的撕成粉碎后,要么成群结队往外突围,要么据屋舍铺院负隅顽抗,投降乞命者却是不多。

朱仙驿鳞次栉比的屋舍铺院,经历过两次战火的摧残,到处都是残墙断壁,民众也大多逃亡,但建筑犹是密集,街巷纵横交错。

为了保存实力,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减轻南撤的负担,徐怀下令外围的骑兵退到新渠堰坝两侧结营,打开对镇埠的包围,由王章、周洛、柳越亭、韩奇虎等将率领义军及归义军小股精锐,依托军寨,从东往西、从里往外清剿、驱逐顽抗的敌卒。

清剿作战持续到天光大亮才到尾声。

因为清剿作战多用火攻,此时镇埠之中还有不少民宅余火未灭,一道道黑色烟柱直冲云宵。

徐怀在十数骑簇拥下来到河堤,下马走上河堤,朝整装待发的韩昌甫、周虚易等义军将领拱手致礼:

“河淮残破,江山倾覆,朝廷幸有诸君身陷敌境却不忘报国之志许、郑已陷敌手,三五年内或不能收复,诸君潜藏嵩山,斗争必然艰难,但有什么需要,遣人到楚山言语一声,徐怀必竭尽全力为诸君筹措!”

郑州之敌连遭重创,萧干、诃钦等敌将又逃往东面的通许县境内收拢溃兵,与雍丘之敌会合,这时候从朱仙驿往嵩山撤离的通道已经打开。

考虑到虏兵后续会倍加凶残的扫荡、打击河淮的抵抗势力,经过紧急商议,决定由韩昌甫、周虚易等义军将领,此时就直接率领一部分义军兵卒从朱仙驿东侧的堰坝跨过蔡河,沿着蔡河旧道南岸的道路,紧急掩护伤病先往嵩山方向撤离。

韩昌甫等义军将军此刻也是心绪起伏有如波澜,千言万语化为深深的长揖之中,与徐怀辞别后,纷纷翻身跨上战马,率队往嵩山方向撤离。

徐怀站在河堤之上,目送一队队义军将卒踏上新的征程。

襄城目前还是由神武军负责驻守,但在郑氏撤离河洛之后,楚山将接管襄城的防务。

襄城屹立于滍水—汝水的北岸,位于嵩山的东南麓,与河淮重镇许州相距甚近。而倘若滍水最终能够成功改道,襄城更是控扼滍水-颍水上游,战略地位将更为突显。

要将襄城所处的战略地位充分发挥出来,墨守陈规的派数千精锐去驻守襄城城池是远远不够的。

徐怀希望这时候一部分义军撤往嵩山,后续楚山在接管襄城防务之后,将重点打通襄城与嵩山纵深处的联络,支持义军依托嵩山的险要地形展开游击作战,以此削弱虏兵对河淮地区的控制,从而也能为楚山立足淮上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

第一批两千余义军将卒护送近千伤病都踏上征程之后,徐怀才在十数骑侍卫簇拥下返回军寨。

“徐心庵刚着人送来信息,他们昨日夜间已经行至项城县境内,今日应能控制蔡河入颍水河口!”周景看到徐怀走进公廨,将南线兵马的最新动向相禀。

徐怀走到长案前,堪舆图上标识出南线兵马的最新动向。

从朱仙驿沿蔡河南下,仅需走两百余里水路便能进入陈州北部的西华县境内,但从颍口溯水而上,经汝阴、沈丘、项城等县,抵达蔡河入颍水的河口位置,却足足要走四百余里的水路。

因此徐心庵、许凌率楚山水军今日能抵达蔡河入颍水的河口位置,行动已经算是非常迅速的。

这也是幸亏颍州水军主力之前就被诱入汝水之中,徐心庵、许凌率部一路溯颍水而上,沿途都没有遇到阻挠;同时也是直到昨日夜间,颍州水军的战船才重新回到颍水之中……

“陈子箫率部已经进入颍水南岸,在距离西华县城约五十里的庙王沟一带结营,吸引岳海楼在商水以西集结一万五六千步骑围追堵截。在这种情况下,岳海楼昨日还是下令将宛丘与商水之间的浮桥撤除,令不多的船只都往上游许昌撤离,”

周景有些按捺不住的握紧拳头,兴奋的说道,

“如此看来,岳海楼并没有信心利用宛丘与商水之间的浮桥,将徐心庵、许凌所部拦截于宛丘以东的颍水河道之中。不过,他们围逼庙王沟的兵马却没有要撤回到颍水北岸的迹象,应该是已经下定决心在许昌、汝阴搭设新的浮桥,接应敌援南下渡过颍水,然后在庙王沟与颍水之间拦截我军……”

“现在才八月底,我们的动作还不能太快啊!”徐怀蹙着眉头,说道。

“但也不能太慢。敌军的反应速度,还是要比我们想象中快一些。”周景说道。

从朱仙驿沿蔡河南下,进入西华境内有两百余里水路。

蔡河沿线的堤坝被大肆摧毁后,还没有进行大规模的修缮。

他们上万人马水陆并行,特别是走陆路的那部分人马,沿途要走过一段又一段的水淹地,速度定然快不了。

而蔡河沿岸的城池,譬如尉氏、鄢陵、扶沟、西华、宛丘等地,都在敌军的控制之中。

倘若敌援集结的速度更快,敌援还是很有可能会进驻到扶沟、西华、宛丘等城,想办法从陆地堵塞蔡河水道来拦截他们。

“是否这时就组织人手将堰坝挖开,以便需要时舟船能够快速通过?”周景问道。

“将堰坝挖开来,是能叫舟船需要时能快速通过,也能切断蔡河新渠、旧道两岸的陆路通道,阻拦汴梁守军追击,但同时会限制我们在蔡河两岸快速机动作战,”

徐怀摇了摇头,说道,

“现在就派人回汴梁,午后先安排归义将卒的家小撤离,都集结到朱仙驿进行短暂休整。杨景臣看到萧干再受重创,只会变得更加老实,我们

不断陆路,骑兵随时都有可能杀回汴梁,他反倒不敢动弹。”

徐怀之前是考虑挖开朱仙驿的堰坝,这样留于汴梁南外城殿后的兵马以及归义将卒家小都可以暂时不动,等到最后撤离时直接从汴梁城走水路出发南下。

不过,徐怀之前主要考虑到过早放弃对汴梁南外城的控制,杨景臣看到外围敌援赶到,有可能会率雄州军大举反扑杀出。

他们昨夜再次重创萧干其部,同时会再次震慑住蠢蠢欲动的杨景臣及其他汴梁降将叛臣,令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徐怀则果断调整既定的计划,决定先将归义将卒及家小以及一部分义军提前集结到朱仙驿来,将数以百计的大小舟船强行拖过堰坝进行新的河道之中。

即便大批从汴梁缴获的物资,都需要在朱仙驿卸货再重新装船,各方面行动都要比原计复杂、缓慢许多,但短时间内没有迫在眉睫的威胁,保留堰坝,保证骑兵在蔡河新渠、旧道两侧快速机动作战的可能,意义要更大一些。

当然,他们还需要不动声色的在汴梁附近多拖延一些时间。

…………

…………

朱仙驿惨败,以及楚山水军进颍水,控制住蔡河入颍水的河口,萧干意图于朱仙驿拦截楚山潜袭兵马南撤的意图彻底落空。

此时镇南宗王府的信使也赶到三唐岗,与萧干、摩黎忽会合。

即便萧干担忧徐怀有可能抛弃义军、归义将卒及家小,率楚山精锐兵马往西穿插逃进嵩山,但信使带来二皇子兀鲁烈的意见,则是令杨景臣、萧干、岳海楼等部,最为根本的还是要尽快恢复对河淮地区的有效统治,弥补防线上的漏洞,杜绝相似的潜袭事件再次发生。

这也意味着镇南宗王府并不要求河淮诸路兵马将目标放在徐怀个人身上。

权衡下来,岳海楼在许昌、汝阴搭设浮桥,使诸路援军快速渡过颍水,于商水以西拦截楚山潜袭兵马南下,成为当前局势下最佳的选择。

如此一来,即便叫徐怀率少量精锐兵马逃入嵩山,他们也能将上万行动迟缓的义军、归义将卒及家小拦截于颍水以北进行歼灭。

这不仅能重创徐怀个人在河淮抵抗势力中的声望,更能削弱河淮义军的抵抗意志,从而进一步巩固他们在河淮地区的统治,意义也更为重大。

下定决心之后,萧干便将重新聚拢过来的云州骑交由摩黎忽节制,从侧翼袭扰楚山兵马,牵制其南撤速度,接应杨景臣所部兵马重新掌握汴梁城,并有余力分兵追击。

萧干本人则返回郑州,从各地进一步抽调兵马从郑州南下,直接从许昌南部渡过颍水,赶往商水县境内,与岳海楼会合。

与此同时,平燕宗王府在东燕除了使宋州刺吏兀赤率领五千骑兵直接南下,还从亳州调兵一万燕蓟降附军,一共从汝阴城西渡过颍水西进,赶往商水县与岳海楼会合……

第五十四章 破盾第二百章 议事第一百零四章 附从第一百六十一章 拖延第五十章 贵子第九章 信任第一百五十六章 借兵之计第二十九章 野沟杀人夜第七十七章 杀将第四十三章 攻城第十九章 泌阳第十九章 援至第五十八章 孤卒第十七章 肃金楼第八十九章 最后时刻第一百四十三章 城前第一百七十二章 围垸之策第九十章 赴襄阳第一百零三章 风雨茅津渡第九十九章 交谈第六十四章 长夜惊魂第二十五章 田事第二百一十一章 生悲第一百四十二章 随风潜入夜第一百章 风起第三十九章 心机算尽第一百零二章 小人得志脸第一百一十六章 劣局第九十九章 恐吓第一百章 大捷第一百三十二章 俘卒第一百七十六章 归京第十章 收编第一百七十八章 武士斋舍第八十三章 争先第一百六十三章 国殇第三十六章 商团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蔡第六十四章 选择第八十五章 劫人第一百三十六章 蛛丝马迹第二百四十四章 北撤第七十九章 恶世生贼心第一百七十四章 识破第一百四十九章 观战第六十一章 意许无遗诺第一百三十二章 俘卒第三十八章 误会第八十一章 离去第一百一十三章 迷之大败第一百五十七章 筹备第二百零二章 南蔡新城第一百二十七章 长亭第七十四章 史轸归来第八十三章 铁桥第一百章 死士第三十六章 商团第八十六章 工师第一百二十九章 未雨之谋第七十一章 乱起第四十六章 山雨欲来第十章 收编第三十九章 蔡州之谋第五十二章 以启山林第一百八十九章 解救第四十四章 咸鱼岂能枉自第二百四十三章 部署第二百二十五章 峙城第二十七章 黄龙坡驿第一百九十六章 淮渎第一百五十二章 残骸第一百四十三章 交换第一百三十一章 难行第一百二十三章 师其长技第六十五章 王氏族人第一百六十二章 霜雪第五十三章 偏师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雪第一百三十八章 乌敕氏第六章 危急第一章 京师第三十九章 捉人热闹事第一百七十章 突围之事第七十八章 信使第一百八十七章 破衙第二百三十二章 制置司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局第二百三十七章 交锋第十六章 援至第二十七章 决定第一百九十章 议事第一百二十三章 总归要打第六十一章 前路知己第八十六章 西华残阳第六十四章 示敌以弱第一百四十四章 立储第二百一十四章 返程第一百零六章 义军第一百三十六章 突击第一百七十四章 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