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夜行

夜穹浓云阴霾,没有一丝天光泄下,朔风吹得篝火晃荡不休,一蓬蓬火星飞散夜色之中连日阴雨止歇还没有一天,土壤吸足雨水,草丛、灌木丛也都是湿辘辘的,偶尔火星吹散过来,也是旋即熄灭。

一支支松脂火把点燃起来,更为清晰的映照过一张张坚毅、风霜满面的脸,战马打着响鼻,偶尔一声声战马嘶啸在营地嘹亮的回响。

“淹水之策既成,十万敌军皆成惊弓之鸟,但我们想要淋漓尽致的收割战果,还不是一件易事,还需全军将士不畏牺牲、齐心协力,”

徐怀站到堆土而成的点将台,上百支火把将左右照得通明如昼,看着暗影幢幢的军阵,振声说道,

“敌军在许昌以南,仅有一座浮桥铺设颍水之上,不仅通道狭窄,还容易受到我水军战船的强袭其西线兵马仓皇之间,断不敢径直往许昌方向逃去。临颍城乃是西线敌军溃逃聚集之所。为了最大限度的围歼西线敌军,我们必需要以大无畏的精神,抛弃一切辎重,以最快的速度,连夜穿插到临颍城的东侧、北侧,拦截西逃敌军!”

临颍城并不远,就在细柳溪口西南方向三十里外,但眼下除了阴云遮闭苍穹,几乎没有任何自然光亮,依旧火把照明存在极大的不便外,更为关键的则是有七八千赤扈骑兵驻扎在临颍城附近。

目前仅将千余战马运到南岸来,步卒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之中急行军,根本不可能保持作战阵形,倘若在逼近临颍城之前,与敌骑主力撞上,就只能以十数二十人的小队为单位,遇敌各自为战。

当然,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之中混战,步卒还不一定会吃亏。

最危险的时刻还是在天色将亮之时,那时候数千步卒很可能还没有完成结阵,敌骑却已经在外围做好冲锋、掩杀的准备。

为应对这一状况,五千精锐步卒将分作五队,在徐心庵、王宪等将的率领先行,徐怀、王举亲率千余侍卫骑兵居后。

实际就是要以步卒为掩护,侍卫骑兵尽一切可能避免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色里与敌骑遭遇混乱,尽一切可能在天色将明之时,保持完整的阵形。

火把照亮有限,一旦遇敌发生混乱,也随时有可能熄灭,黑夜之中只能凭借口令确认彼此的身份在进发之军,都将、队率反复跟部属确认口令记忆无误:

“驱逐胡虏!”

“还我河山!”

“饥餐胡虏肉!”

“渴饮匈奴血!”

“出发吧!”徐怀挥了挥手,对徐心庵、王宪等人下令说道。

诸将在背负令旗的侍卫簇拥下,回到各自所领的队列之中,依次离开营地,先沿颍水南岸往西行进。

…………

…………

岳海楼、阴超各率数百扈骑,簇拥木赤往临颍城而去之后,仲长卿来到大营的北面撩阵,一堆堆篝火在长壕两侧点燃起来然而兵卒脸色

皆是仓皇,不知道有怎样的命运在等候着他们。

兀赤所部前锋兵马在行进途中觉察路途被淹水阻挡,继而摩黎忽在庙王沟北面的大营,仓促间又调动大量斥候探马侦察庙王沟附近的淹水情况,同时还要下令庙王沟以北的两三万驻军连夜集结起来往两翼避开淹水,大水将至的消息也已然在细柳溪西岸营扩散开来。

这时候还怎么指望将卒保持镇定?

看到楚山连夜集结兵马,并没有往这边进攻过来,而是沿颍水南岸西行,绝大多数兵卒心头都是狠狠的缓了一口气。

不过看到,无数火把在阴云密布的苍穹之下,拉出数里长的火龙,仲长卿也很快猜到楚山精锐这是要从他们西面的营寨间寻找空当,直接往临颍城穿插而去。

然而,他对此无能为力。

他们在细柳溪西岸的兵马目前还勉强能稳住阵脚,没有军心大乱,但军将武吏更多是在惶惶不安中等候或确认进一步的消息与情况。

倘若这时候连火把都准备不充足,就直接将上万兵马连夜拉过营地,不要说能及时赶到临颍城外参战了,仲长卿都怀疑大军在半道途中就会直接崩溃掉各自逃命。

他现在只能将诸将再次召集起来,让他们回去将各部兵马动员起来,等天亮之后进一步确认淹水的情况,再往临颍城出发,或许还能发挥出战斗力来。

仲长卿也没有派人去追赶岳海楼、木赤、阴超等人。

楚山精锐的行军轨迹在夜色下是那么分明,即便相距十里也能清晰看到,仲长卿相信岳海楼、木赤、阴超等人此时也应该洞悉数千楚山精锐连夜西进的意图,他只能焦急的站在阴冷的黑夜里,等待斥候探马不断将最新的情报传禀过来。

很可惜并没有令他乐观或看到转机的消息,楚山军在庙王沟南的前军大营点燃烽火之后,小雀岗方向、马黄河口方向,楚山军、左右宣武军也已经连夜出动,他们行进的路线都指向临颍城方向。

却是楚山军在庙王沟南的前军大营除了点燃烽火传讯,却没有动静,但仲长卿却没有半点侥幸。

他并不知道楚山军到底什么时候就着手图谋这一切,不知道楚山军对汝颍之间的地形勘测有多透彻,也就不知道哪里会有生机,哪里会楚山军狂攻猛打的死地,他甚至都不知道大水会不会入细柳溪沿岸淹过来!

仲长卿突然发现他除了等待天明进一步确认情况外,什么都做不了,而楚山军却像狰狞的巨兽,已经在夜色掩护下享受起猎食的快感来……

…………

…………

“嗖嗖……”

连日阴雨,土壤醮满雨水,除了战马偶尔打起响鼻,在静寂的夜里格外分明外,几乎感觉不到敌骑逼近的动静这队敌骑逼近的速度很慢,用一种特制的薄皮罩风灯,悬挂在马腹下照明,光线为抛荒后田野里疯狂生长的杂草灌木遮挡,拉远二三百步几乎毫无察觉。

十数楚山斥候举着火把,也是几乎要与

这队敌骑撞到一起才惊觉异常,他们还没有来得及将手中的火把熄灭,就见如蝗箭雨破空射来。

斥候为便于机动,皆穿轻甲,当下就有三四人被羽箭射中,好在破甲后入肉不深,众人也顾不上其他,分作两队往侧翼打马狂奔,拉开与敌骑的距离;同时尖锐的吹响嘴里的铁哨。

潜伏在黑暗中的敌骑骤然发动进攻,速度极快,马蹄踩踏泥水、穿过杂草灌木的声响,仿佛呼呼吹来的冷风骤然凛冽许多

斥候示警提供的缓冲时间非常有限,左翼两千步卒分作两队并列急行,深一脚浅一脚在荒野之中拉开有两三里纵深。

此时又正值黎明前最黑的一刻,谁都没有能力在接战之前,将两千步卒迅速收缩成防御阵列。

侍卫们也是第一时间将火把熄灭,簇拥徐心庵往后方黑暗深处退去。

混乱夜战,徐心庵再强的能力也不可能有效指挥两千兵马作战;侍卫的责职主要是避免作为左翼主将的徐心庵,暴露在敌骑的弓弩及强袭之下。

该认怂就得认怂,没有层层步卒坚阵的保护,徐心庵一旦暴露在精锐敌骑的强袭,仅凭借数十侍卫的保护,几乎是无望脱身的。

其他人马都是以三到五个战斗小组进行聚集,就地防御,同时快速将手中火把熄灭,藏身黑暗之中迎接敌骑的冲击。

荒野陷入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之中,赤扈人再精擅骑射,也占不到任何的便宜,甚至在黑夜纵马驰骋所带来的动静,反而将他们自身给暴露出来,迎接他们则是一支支锋利的长矛狠狠的攒刺过来。

马背上的赤扈武卒也是悍勇,在这一刻看清楚山将卒的准确方位,战马长啸人立而起,赤扈武卒犹稳稳的夹坐在马鞍上,挥舞手中长刀狠狠的挥砍下来,又狠又准的劈中一名楚山健锐的肩膀,破甲带起一蓬湿热的鲜血,斜里两支长矛交错刺来,刀盾手肩膀支撑住手中的重盾,狠狠往马腹下撞过去,阻挡其继续前冲。

分散的阵列,不可能将虏骑完全挡在外侧,越来越多的虏骑纵马冲杀过来,在黑暗中挥舞锋利的长刀,将一杆杆长矛刺出。

然而伸手不见五手的黑暗中,对进攻方是天然不利的。

地面到底还有起伏坑洼不平的,他们不点燃火把,就没有办法在黑暗中将骑速拉起来;他们倘若点燃火把,除了弓弩更为精准的射来外,楚山健锐也会更为迅速的在他们进攻路线的正面,集结更多的锋利大矛相迎。

就算双方都熄去火把,进攻方前进所带来的动静也会极大程度的暴露他们的方位。

虏骑很快发现,他们就算能轻易将楚山甲卒拖得过长的阵列反复穿透,却没能办法造成多大的杀伤;楚山精锐不但没有被他们打散,狼狈溃逃,反而以都队为单位,作进一步收缩聚集,抵挡更为坚定,令他们的冲锋伤亡更大。

虏骑很快也放弃黑暗中的尝试,只能拉开距离,静待黎明的到来……

第一百五十四章 报捷第二百三十七章 襄江别第一百四十五章 流民第一百五十二章 火龙第二章 旧识第七十三章 密会第一百一十九章 攻守岂相易第七十二章 旧人相逢第一百四十八章 部署第九十三章 相逢第二章 旧识第十八章 天下英雄小看第一百零五章 淮王府之谋第一百一十八章 晋城第二十二章 风月渡河第一百章 风起第一百一十六章 放缓第一百八十五章 出兵第九十九章 凿穿第七十七章 去留第二百五十九章 长堤第六十一章 新使赴任前第八十八章 隐患第八十九章 市井杀贼如屠狗第九十三章 金明河上第十五章 登城第一百六十一章 怯战第一百四十七章 寒夜来客第九十二章 筹划第一百零四章 宫中第六十四章 示敌以弱第一百四十三章 城前第七十五章 古渡第七十六章 州衙第二十五章 寻找徐武良第五十九章 铁桥第一百七十九章 婚事第一百三十一章 殿议第一百九十九章 求战第九十一章 故人第七十一章 乱起第一百八十六章 军议(二)第一百七十章 相候第一百五十二章 秘密第十六章 交接第五十九章 汴梁第六章 粗鲁非真貌第二百一十章 缓冲第一百一十四章 竖子成名第五十三章 不动如山第二百一十章 缓冲第九十七章 党同者联兵第五十四章 敌袭第三十九章 捉人热闹事第七十四章 夜议第二十四章 九里关第一百六十二章 胜利第八十九章 奉旨第三十六章 统兵第一百零二章 战后第六十三章 战书第一百八十五章 军议第一百九十四章 晋家子婿第一百零二章 战后第一百九十九章 定策第二百六十三章 沂州第一百九十二章 老蛇第十六章 贼心难安第二百零六章 渡口第二百五十八章 莫及第五十四章 胡人心机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雾第八十四章 对垒第一百七十一章 会合第三十七章 进退第六十一章 前路知己第六十九章 密会第二十六章 人前人后真面目第三十三章 商洛第一百二十六章 大雪第五十六章 避实捣虚去第一百七十六章 归京第八十七章 用事当用急第一百零九章 丝铁第二百二十八章 投诚第一百四十章 恶讯第二百三十一章 军将第二百四十五章 备战第一百六十六章 和议第六十五章 阵战第一百一十二章 物有其质第一百零六章 夜离第一百零五章 夺军第一百三十八章 郎君何事忧烦第九十六章 夜行第一百三十六章 借尔小命一用第二十八章 洮源第四十章 监军使院第三十五章 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