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藏匿

徐怀及楚山众人起于草莽之间,虽说其根本乃是徐怀与楚山众人浴血沙场、屡立奇功,但谁都不能否认这个过程中有贵人相助、提携。

这种当中最为重要的人物,无疑算徐怀的岳祖父王禀。

无论是于桐柏山传授徐怀及楚山众人兵法,协助楚山众人剿灭匪寇,还是流贬岚州及及王番任伐燕左军监军使期间,支持徐怀及楚山众人任事监军院、戍守朔州,王禀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开建继帝之外,其二怎么也得轮到胡楷。

赤扈人第一次南侵,胡楷出任蔡州防御使,就全力支持徐怀在楚山置县、全面统管楚山军政事务,建设青衣岭营城等防御。

徐怀携建继帝往守巩县,胡楷也是最坚定的支持者,派遣其子胡逾及杨麟之子杨祁业率兵马增援巩县,以蔡州防御使的名义担下所有的干系,给予一切便利;在渡河北上收复泌源、泽州以及千里奔袭太原等事上,胡楷的支持依旧是不容或缺的。

建继帝在襄阳登基即位,胡楷出任枢密使,除了一贯支持楚山守御外,汝颖会战期间更是坚定的支持建继帝御驾亲征,确保最终斩获汝颍大捷。

建继帝驾崩,大丧之事还没有最终决定,嗣君是谁更是迷团,胡楷却邀徐怀到他宅子里落脚暂歇,众人都能想明白胡楷是想与徐怀共商大事。

谁都没有想到徐怀竟然想都没想就干脆利落的拒绝掉胡楷的邀请。

再看胡楷错愕的神色,众人胸臆间也是波澜起伏,纷纷猜测:

胡楷即便这些天闭门谢客,沉默寡言,但从他身边人流露出来的蛛丝马迹看,胡楷还是更倾向淮王的,难不成在这一点上胡楷与楚山起了严重的分歧?

淮王赵观神色越发阴翳,郑聪心情却更加亮堂。

这一幕也令殿中一部分大臣心思陡然间发生变化。

即便周鹤、高纯年等人能想到淮王登基,也会优先重用潜邸旧臣,他们很可能会因为“一朝天子一朝臣”而受到冷落,但幼主登基,外戚擅权,他们就能坐稳相位了,不会受到加倍的排挤跟打压?

两害相权取其轻,在没有其他因素干扰的情况下,绝大多数的大臣还是更倾向淮王,这是一个比主幼国疑更好的选择。

不过,楚山与郑家持密诏拥立幼主呢,他们还要坚定的跟淮王府站到一起吗?

看着徐怀与郑贵妃、周鹤、胡楷及淮王赵观等人告辞离开大殿,诸大臣心里都发生微妙的变化——之前他们都躲着郑聪,这时候即便不会立即围过去,但已经有几人看向郑聪的眼神,多了几许温和、含情脉脉来。

…………

…………

迁都建邺后,建继帝下旨在建邺城里给诸守藩将帅都修建了宅邸。

郑贵妃诞处皇子后,郑怀忠得封温国公,便遣人在建继帝所赐、皇宫东首铁炉巷的宅邸基础上,合并左右宅舍,修建了宽敞大气的温国公府。

郑怀忠有心助郑贵妃所诞皇子争嫡,甚至有相当一段时间,郑怀忠他本人都长住建邺,想着争荆湖南路制置使之位剿平湖匪以壮权势,同时也注重结交朝中士臣。

因此与徐怀接受建继帝所赐的靖胜侯府无意加强扩建、闲置不用不同,温国公府正式建成后,郑怀忠就将之前迁居南阳的家小都迁到建邺。

朝廷设立淮南东路制置司统辖淮南东路军政及淮河下游防线时,将扬州单独摘出归由中枢直辖,原淮南东路诸监司与新设立的制置司,统统从扬州迁往紧挨淮河的楚州。

在郑贵妃诞下皇子之后,是将家小迁往楚州,还是迁入建邺,对郑怀忠并不是一个特别难做决定的选择。

只是谁能想到建邺帝的身体这么快就垮了呢?

徐怀离开福宁宫后,郑聪得信赵范、郑晋卿他们已经赶到建邺,便匆匆离开福宁宫赶回温国公府。

见到赵范、郑晋卿后,郑聪不满的质问道:“你们怎么过来这么迟?”

赵范也是有苦说不出。

他与郑晋卿之前是从楚山,秘密穿过淮王府控制的寿州赶到舞阳,就已经吃够了苦头;在徐怀前脚离开舞阳之后,他们又马不停蹄的往建邺赶来,仅仅比徐怀他们迟了一天,这个速度已经可以说是绝快了。

赵范大腿内侧的血痂结了又破,早已是一片血肉模糊,敷了药还钻心的痛,堪比遭了大刑。

赵范也知郑聪急躁的性子,按捺住内心的委屈,关切的问道:“我们刚到建邺,听说陛下已经驾崩了?徐怀到建邺后,又有何作为?”

“陛下驾崩了,但形势还不算多差,”

郑聪将徐怀抵达建邺前后种种的迹象,一一说给赵范知晓,以便他能掌握更多的情况替郑家出谋划策,说道,

“胡楷、朱沆、王番三人在京中都闭门谢客,我着人递了几次帖子,都说陛下圣体不谐,无心相聚饮宴,我到建邺后都没能见到他们三人。不过,他们三人与淮王府也没有直接的接触;却是宅子里有迫不及待的小人物,跟淮王府的人有些勾搭,但都上不了台面。徐怀昨日渐晚之时才抵达建邺,先是朱沆遣次子朱桐到嵇山相迎,之后朱沆、王番二人又连夜出城,于龙藏浦河口与徐怀相聚,凌晨朱沆回到城,王番待天明之后与徐怀一同进宫。徐怀进福宁宫觐见之时,那位才最后咽气,像是了了一桩心愿似的。徐怀使王番留在宫中代议大丧之事,他离开福宁宫之时,胡楷邀他暂住胡府却被拒绝——以此看来,徐怀还是更倾向我们郑家啊……”

“哪是当然,楚山就算一时从淮王那里得到什么,过段时间还得原原本本的吐出去,徐怀倘若不蠢,必然能想到这点!”赵范又问道,“郑贵人那里一切可好?”

“还算可以吧,但我也没有跟她多说什么。”郑聪说道。

赵范又问道:“国公人在何处,可有来建邺?”

赵范从舞阳动身,虽然也紧急派人赶回楚州,但他这一路紧赶慢赶,还没有得到楚州的回信,也不知道郑怀忠身在何处。

郑聪没有直接回答赵范的问题,而是蹙着眉头问道:“怎么,有些事难道我就不能决定?”

“这徐怀要是好相与,我千辛万苦赶到舞阳,就不会连他一面都见不到了,”赵范苦笑道,“徐怀信不过淮王,畏淮王先予后夺,又怎么可能会轻信我们?”

“父亲他此时在谷阳……”郑聪心里不甘,却不得不承认此时他并没有跟徐怀,特别是徐怀手里还持有密诏,进行交易的资格。

“或许需要国公到建邺走一趟……”赵范说道。

虽说在听到建继帝病危的消息时赵范从楚州离开,郑怀忠当时还在楚州,只是着郑聪先行赶到建邺探视建继帝的病情,但赵范相信国公爷在这个节骨眼上,不可能真有耐心稳坐楚州的。

谷阳属润州(镇江),相距建邺不足两百里——楚山在鄂北侨置南蔡,招揽流民屯垦耕种,淮东、淮西也都仿效在长江及洪泽浦沿岸,利用大片的荒滩地进行垦殖收容南下流民。

淮南东路制置司在在润州谷阳县临江地区就圈出一大片滩地,收容数万流民进行开垦。

不清楚建继帝的身体状况,又担心淮王府会对他不利,郑怀忠当然不可能直接到建邺来,却是带着侍卫兵马先往谷阳藏匿,真要有什么事,赶来建邺也就一天的时间;而即便行踪败泄,犹可辩称巡视垦殖事。

现在赵范主张郑怀忠立即赶来建邺与徐怀见面,谈妥拥立皇子的条件。

建继帝已经驾崩,今天就要在福宁宫进行小殓,而嗣君是谁及大丧之事都需要尽快决定并诏告天下,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然不多。

赵范担心他们不能在诏号之前跟徐怀谈妥条件,徐怀被迫只能选择拥立淮王,那他们想吃后悔药都来不及了……

第三十六章 时不待人第一百四十九章 局外第六十章 作茧自缚第六十五章 风光各异第四章 景王第十七章 县政第二百零三章 流民派第一百一十九章 迎敌第八十六章 督战队第十九章 援至第二十一章 人生不过一赌第一百零一章 渡河第九十七章 党同者联兵第一百八十六章 说囚第九十一章 故人第三十二章 撤军第八十五章 劫人第二十六章 人前人后真面目第一百六十二章 堪舆第二百零三章 真正的条件第一百七十九章 峡谷第二十八章 洮源第一百零八章 好气第一百二十一章 风雪第一百九十章 即位第七十一章 归来第二十六章 人前人后真面目第一百二十九章 万万而已第一百四十七章 圣恩雷霆第一百六十章 撤军议和第八十章 军都寨第一百四十六章 朱芝第一百七十七章 不敢惊扰第二百零五章 秦州第一百一十八章 晋城第二百一十九章 定策第六十七章 巧辞善辩第五十章 诱饵第一百七十一章 北岸第八十二章 杀人算赏钱第五十九章 败算第三十六章 商团第二百三十章 集结第一百五十四章 希望第二十四章 南侵第九十三章 金明河上第九十三章 溃逃第二十四章 缉拿第一百零一章 林中第十二章 安排第九十五章 大战第十七章 换血第一百三十一章 殿议第七十章 名实相副第七十六章 献策第九十一章 故人第二百三十六章 颍水第一百六十六章 和议第一百六十六章 溃兵第八十五章 龟甲船第二百一十五章 圣意第十一章 袭寨第五十一章 借刀杀人计第二十一章 人生不过一赌第六十九章 声东第一百八十一章 传话第八十六章 审讯第四十章 水轮风箱第一百六十九章 书斋密议第一百二十六章 囚徒之谋第一百二十六章 定计第一百四十八章 恢河第一百五十七章 筹备第二百四十四章 北撤第一百四十二章 奉诏第二百零三章 真正的条件第一百零六章 决意第一百六十章 来头第一百零七章 韩圭第一百七十章 相候第一百三十九章 缓战第二百零八章 封国第一百五十九章 忧心第八十一章 中牟残城第一百零八章 河滩第一章 楼烦故郡第十章 收编第五十三章 疏影横斜藏踪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击第一百一十六章 雁门第一百六十三章 国殇第九十八章 余音第一百九十三章 西撤第三十二章 援师第一百四十章 冷箭也讲武德第一百二十一章 屠狗辈第一百八十六章 说囚第一百六十一章 风雨将至第一百六十五章 宣战第六十一章 重甲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