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书斋密议

顾藩的书斋乃是独立的院子,左右有侍卫休息的耳房,也有属吏待命的厢房,但这时其他人要么在宴厅里,要么去了别处。

除了侍卫统领陈凡背对书斋站在廊前盯着院子外的动静外,顾藩还看到院子里仅有的九名贴身侍卫也是三人一组,除了挡在东侧与小游园相接的月门前外,还恰到好处的封挡住两侧耳房与别院相通的廊道——

很容易猜到这九个人都有问题,是邓珪刚才离席那么长时间所安排,而他完全没有察觉,就落入彀中了。

顾藩这时候又突然想起他初至楚州出任淮东制置使,府中常有失窃,却始终发现不了贼踪,这令他对以前身边的侍卫大为不满,又担忧刺客威胁他的安全,就让邓珪从军中帮他挑选一些身世清白、身手强横的好手充当贴身侍卫。

此时院中的数人都是邓珪从军中帮他挑选的好手,陈凡更是原京西禁军武吏……

也恰是这几人到他身边后,当场毙杀两名擅闯府邸的盗匪,之后再无????????????????失窃事,令他对邓珪也信任有加起来,没想到这一切都可能是邓珪所安排。

他自以为绕过邓珪,直接插手淮东军核心将吏的任命,并往里面安插不少亲信,就能很好的掌握淮东军,也能很好的令邓珪安心附随于他,没有二心,却怎么都没有想到邓珪在他身边竟处心积虑至此,而且安插的人手看样子还都是京襄密谍。

“邓侯怎么也算是一世之雄杰了,怎么就甘心寄人篱下?”顾藩强按住内心的震惊,死鱼一样的眼神,死死盯住邓珪,不甘心的问道。

“有些人,只要接触过就会知道是自己这辈子都望尘莫及的,能附骥而致千里,就已是毕生之幸,哪里还敢奢望其他啊?”邓珪笑着说道,“这是邓珪在桐柏山里任吏就明白的道理,以往未能与顾相剖心相谈,还请见谅啊……”

“邓侯在桐柏山时,就看准这一切了吗?”顾藩沮丧的问道。

“顾相为宦半生,难道还不知道有些人未遇风云亦不可敌,又何必等到风起云涌之际,再做抉择?”邓珪笑着问道。

顾藩当年作为京西南路经略使,自以为对治下曾经发生的桐柏山匪乱已有足够了解了。

他也以为邓珪仅仅在任淮源巡检使时与楚山众人有短暂的接触,之后就调回兵马都部署司任武吏,之后也是率领一部京西禁军附随未登基之前的建继帝而发迹。

他以为邓珪即便以往与楚山众人有诸多交集,但邓珪其人也非雌伏之辈,这些年过去应该与楚山众人早就没有了瓜葛。

他怎么都没有想到,邓珪这些年刻意与京襄(楚山)切割关系,实是更深的蛰伏。

这又是谁能想到的事情啊?

要知道邓珪刻意与京襄(楚山)保持距离之时,建继帝还在位,邓珪当时的地位也并不比徐怀稍逊多少。

顾藩瘫坐案后,一时无语。

邓珪与姜平搬来绣墩,坐于案侧,问道:

“顾相此时可

以耐着性子,好好听姜佥事相禀淮西军情了吧?”

“……”顾藩此时受制于人,只能强振精神,看向姜平说道,“那就有劳姜佥事了。”

“此次潜邸系提出议和,而赤扈人极其配合撤军而去,想必顾相心里很清楚这是赤扈人已知无法独力啃下京襄这根硬骨头,意图先挑起大越内乱吧?这里面的曲奥,应无需姜平一一点破吧?”姜平平静的问道。

“……”顾藩沉默不言,大家都是千年的狐狸,他就不觉得葛伯奕等人的意图能瞒过京襄。

姜平继续说道:“顾相想必也清楚,我家使君真要无所作为,接下来京襄就要面对外敌未靖、萧墙祸起的困局。当然,换作一般人,或许觉得有可能割据京襄自立绝谈不上多坏,但是胡虏还要不要驱逐、中原还要不要收复?”

“赤扈已然撤军,实际上已经与潜邸一系形成媾和,平凉郡公此时即便不认,恐怕短时间内也只能暂作隐忍了吧?”顾藩此时当然不会自承是潜邸系一????????????????员,盯着姜平。不解的问道。

“截止今日,赤扈人还有三四万精锐留在南岸未撤,”姜平说道,“在我家使君的计划里,自然会抓住赤扈人的殿后兵马痛击,以此向世人宣告驱逐胡虏、收复中原之志,以此向世人宣告绝不与胡虏媾和之决心。姜平这次奉使君令旨此来,特地邀顾相共襄盛举!”

连邓珪这样的人物都甘愿为京襄蛰伏,此时自己性命也被这十一二人掌控着,顾藩听到徐怀意图突袭赤扈人此时尚留在淮河以南的殿后兵马,也没有觉得多震惊。

细思具体的战局变化,反倒令顾藩心绪稍稍平静下来,问道:“赤扈人最是忌惮平凉郡公,绝不可能不作防范——此时靖胜军主力在李陵山以南,相距赤扈人的渡淮点有两百多里,实在不知平凉郡公要如何才能啃得下这块骨头?”

“我选锋军精锐已部署于六安县南部的淮阳山北麓,会择时沿淠水北上,会不惜一切代价突袭虏兵在淠水河口的浮渡。”姜平说道。

“赤扈人在南岸留下八千骑兵精锐配合近三万步甲殿后,应该就是防范关键时刻平凉郡公会调动选锋军搞事吧?”

顾藩说道,

“当然,我并非质疑选锋军的战力,但是哪怕选锋军不惜一切代价彻底摧毁虏兵在淠水河口的浮渡,应该也仅仅只能暂时压制虏兵大规模渡淮。可是,虏兵在淠水以及淮河中游,还有高达两万人规模的水军,拥有上千艘舟船。其殿后兵马完全可以依托浮渡外围的十数座营寨坚守,等待北岸兵马源源不断的乘舟船南渡,平凉郡公有何把握在短时间内打赢这一仗?又或者平凉郡公有把握说服韩时良、葛钰从寿春出兵参战,确信他们不会坐壁上观,坐看靖胜军与虏兵杀个两败俱伤?而虏兵又重点防范京襄信阳水师会从淮河上游顺流而下,在潢川、固始等地设立多道拦河铁索,其水师主力又主要部署在淠水以西水域,信阳水师再犀利,恐怕也没有办法在短短三五天时间内,撕开虏兵水师的

封锁,击溃虏兵水师主力,杀到淠水河口附近吧?”

“如果淮东水营溯流而上呢?”姜平问道。

“平凉郡公高估淮东水营的战斗力了,”顾藩苦笑道,“淮东水营是有三四千将卒,但那就几艘船,平时只敢缩在山阳渎之内,连淮河都不敢轻入,敢往寿春附近水域找不痛快?除非荆州水师行瞒天过海之计,已经赶到淮河口了。不过,我觉得赤扈人不大可能在这事上犯致命的错误,竟然连此时荆州水师的主力在哪里都搞不清楚!”

“潜邸一系屈膝求和之时,同意赤扈人派出监察武吏盯着我军一举一动,荆州水师主力此时确实还在铜陵、枞阳一带待命。而南淝河与东淝河连接的曹操河水道,赤扈人先重修,眼下又进行一定程度的破坏,我军战船十天半个月是没有可能杀入淮河的,”姜平说道,“但我水师有两艘新造的铁甲楼船,伪装成普通的运粮船,已经进入淮河将与淮东水营会合,相信还是有能力从下游袭扰虏兵,令其无法大规????????????????模摆渡的!”

“铁甲楼船?”顾藩惊问道。

“是的,目前是京襄唯二造成的两艘大型铁壳子船,是在两艘仓船的基础上改建,一直以来都没有装备军中,就想着关键时刻能发挥一些作用。”姜平说道。

“共襄盛举,就在此时,顾相还有什么好犹豫的?”邓珪目光炯炯的盯着顾藩,问道,“又或者顾相以为平凉郡公心胸狭窄,会介怀顾相与汪伯潜乃是儿女亲家?”

在淮东,顾藩是帅,邓珪与杨祁业是将。

杨祁业较为独立,不受顾藩掣肘,主要也是右骁胜军这些年经历这么多的磨难,绝大多数部将都是杨麟的嫡系,以杨祁业为核心的凝聚力极强,非顾藩所能渗透。

目前大概只有胡楷能绕开杨祁业,直接调动以蔡州军为基础的右骁胜军,毕竟胡楷才是右骁胜军的真正创建者。

然而以左宣武军为主体的淮东军,又或者说楚州军,邓珪就无法绕开顾藩擅自行事了。

因此,邓珪想率领淮东水营以及一部分楚州军精锐溯流而上,配合荆州水师的两艘铁甲楼船,从下游袭扰虏兵水军,令其无法从容不迫的在淮河南北两岸之间摆渡运送兵马,还是需要顾藩积极配合才更稳妥一些。

真要将顾藩刺杀于书斋,然后发动兵变,邓珪也无法确定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平息混乱,更不要说及时派出水营了。

“事已至此,看来我也没有其他选择了,但愿平凉郡公能不忘今日之言。”顾藩朝西南方向拱拱手,颓然说道。

说到底他对绍隆帝并无三贞九烈之情怀,最初谋划出镇淮东,也是借当时的淮东军混乱不堪,想着拉拢邓珪培养自己的势力,以为立足朝堂的根基。

既然自己一切都落入别人的算计,自己也确实力不如人,掉个头,对他这样的人物,实在算不上多难堪的事情。

何况,此时谁又能,又敢否认驱逐胡虏、恢复中原才是真正的大义所在?

第一百一十五章 置县之议第八十五章 撤离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价而沽第九章 铁棍搅得江海涌第一百九十四章 浓雾第一百九十章 议事第二百零四章 困城第一百三十六章 哗变第一百一十六章 放缓第五十四章 破盾第一百七十九章 婚事第一百一十八章 为难自己第一百二十三章 总归要打第一百六十三章 隐秘真相第三十四章 接管第二百六十一章 潭州第二十三章 暗棋第二百一十二章 夺滩第六十三章 战书第一百六十二章 胜利第五十八章 荐将第一百五十一章 元帅府第六十六章 黑锅你来背第二百一十二章 密诏第一百五十三章 援军第十二章 北城第二十九章 凭风好借力第二十五章 蜷住第一百八十五章 开端即尾声第一百四十六章 左骁诸将第八十八章 阶下囚第一百零六章 决意第二百六十一章 潭州第八十九章 寻迹第二十三章 掌灯倾诉第二百一十五章 圣意第二章 座前好走狗第四十五章 临战第一百四十九章 妥协第一百九十七章 新城第六十二章 老卒第五十一章 破阵第五十章 楚山有名甲第一百八十六章 劝进第一百一十五章 置县之议第一百九十九章 空巢出京第三十章 探路第二百一十章 缓冲第七十五章 日月新天第一百二十四章 攻城第一百三十一章 殿议第一百四十五章 铁索横江第一章 途中第五十五章 寨前杀三贼第九十章 说服第二百一十五章 围困第一百三十七章 伏杀第一百五十五章 部署第八十七章 雨中第一百四十二章 善意第一百二十四章 攻城第四十三章 攻城第二百一十二章 密诏第七十四章 旧卒第八十三章 遗训第六十六章 暗夜第一百四十五章 铁索横江第一百三十一章 以文制武第一百四十二章 蛰伏第一百四十三章 赴京第八章 伸手不打笑脸人第四十三章 南迁之议第二百七十二章 失败的游说第一百三十四章破寨第八十一章 风乱新寇至第一百四十二章 奉诏第七十二章 宗族第一百九十六章 坐等与否第一百四十三章 对策第一百八十六章 突袭岢岚第五十九章 败算第二百三十八章 君臣第二百四十四章 北撤第三十九章 身边人第一百三十七章 计成第一百一十六章 夜战第五十四章 神玉山第一百一十五章 城外第一百零三章 风雨茅津渡第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策第一百章 死士第一百八十三章 用心良苦第一百四十一章 且做糊涂鬼第一百七十八章 武士斋舍第一百九十三章 生煤熟炼第一百四十三章 对策第七十章 消息第一百九十四章 继统第七十四章 旧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