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水战

陷阵作战,士气最为重要。

参与大胜在望的作战,将卒士气也最为旺盛。

简单的说,就是打顺风仗,恃强凌弱,胆气也生。

杀戮也最能激发血勇之气,令胆怯者狰狞,怯懦者色厉。

对于普通兵卒来说,虏兵的首级就意味着田宅与衣食无忧;对武吏军将而说,战功则意味着平步青云、意味着衣锦还乡、恩荫子弟。

而对于真正有志于保家卫土的将卒而言,即便不幸战死于这样的沙场之上,也满腹马革裹尸的壮烈情怀。

淮东水营将卒不足四千人,战船以艨艟、斗舰、走舸等中小型战船为主。

淮东水营以往与赤扈水师在争夺淮河下游控制权时,更多是收缩在淮河以南的楚州纵深处的溪河、湖泊之中,利用堰坝、木栅阻挡赤扈水师的进攻,平时都不敢进入淮河,只是依托临岸塞堡进行被动的防御,勉强保存主力未受重创,自然难有什么出色的表现,也素来不受重视。

然而这次杀入洪泽浦,在对淮河入洪泽浦河口争夺的水战中,淮东水营依托京襄两艘铁甲楼船,却将恃强凌弱的战术发挥得淋漓尽致,在邓珪的亲自督战下,作战极其积极、活跃。

京襄两艘铁甲楼船,是在传统楼船基础上改造,但将甲板之上的三层舱室改为两层。

这么做除了减少战船覆甲面积,减轻船身自重外,同时也能在水战中,降低被投石机击中的可能,提高船体的稳定性,提高冲撞以及抵抗冲撞的能力——

也因为如此,铁甲楼船外覆竹篾所编的罩棚进行伪装,远远看过去更像是两艘普通仓船,从而瞒过赤扈人渗透到长江沿岸监视的斥候耳目。

当世已经有一些载量高达两千石甚至五六千石的大型货船,运载粮食、棉花、纱布等大宗物资在长江等主干河道之上航行,世人称之为仓船。

两艘拿“乌篷”遮挡严严实实的“仓船”从南蔡、荆州等方向出发,经枞阳浮渡顺流而下,普通斥候探马看到,理所当然就认为里面装载着什么货物,前往长江下游的州县贩卖,又或赶到扬泰等地装运粮食、食盐等物资返回,哪里想得到会是两艘大型铁甲楼船独走?

虽说铁甲楼船从结构上减少一层船舱,船型更为平扁,但水面以上船体满覆一分厚的薄铁板,自重还是惊人。

进入战场之后,战船需要将易燃的风帆收起来,仅仅依靠底舱桨手划动百余副大桨,自然难有什么机动性可言。

当然了,传统的楼船机动性也差,在水战战场上除了船型巨大直接冲击敌军船阵外,主要也是为机动性更强的中小型战船提供支撑。

在这方面有着更强防护力的铁甲楼船,表现自然是极其突出:

不畏箭矢,不畏小型投石弩的投石,不畏火攻,与同等船型的敌船进行冲撞,也是稳居上风。

淮东水军杀入洪泽浦的第三天,虽然还没能夺下河口,杀入洪泽浦以西的淮水河道之中,但凭借两艘有如移动堡垒一般的铁甲楼船,也是将赤扈水师压制在河口附近

水域,迫使赤扈人这两天来不得不从上游调更多的战船、水军兵卒增援过来。

“敌军又有六艘艨艟战船出来了,我们可以稍作后退!”

弥宝通过箭窗看到赤扈水师又有新的艨艟战船从淮河河口杀入洪泽浦之中,使得虏兵水军在河口外侧水域所集结的战船数量,超过他们两倍有余,转回头向邓珪建议暂作后退,与虏兵船阵拉开距离。

铁甲楼船就像一头踩踏无敌、皮坚肉厚的大象,却也抵挡不住群狼的撕咬。

铁甲楼船的侧舷也是薄弱点,倘若侧翼没有防护,又或者同时面临多艘大型敌船的野蛮进攻、冲撞,就算不发生倾覆,船舱里的将卒也会摔得鼻青脸肿、骨断肢残。

因此铁甲楼船也绝然离不开中小型战船环护左右,也唯有淮东水营的大小战船积极配合作战,才能将水战移动堡垒的威力真正发挥出来。

现在赤扈水师投入战场的战船数量,已经占据绝对优势,特别是洪泽浦水域辽阔,可以叫赤扈人的优势水军力量彻底铺展开来,两艘铁甲楼船也只能暂作后退。

要是外围环护的中小战船被敌军不惜代价的击沉或隔断在外围,铁甲楼船再犀利也难逃幸免。

荆州水军之前作为地方兵马都监司下辖、职在捕盗的地方守军,一直以来都没有装备楼船等大型战船,也没有太多的机会,进行相关的作战训练。

因此新造两艘铁甲楼船,徐怀抽调曾在建邺水师为将的弥宝、苏其二将作为指挥长(指挥使)。

为了保证淮东水营能更好的配合作战,邓珪也亲自登上铁甲战船坐镇,自然也是这支混编水军的最高统将。

“使君乃是要我等牵制住虏兵水师,”姜平也担心邓珪建功心切想打硬仗,建议道,“此时不仅将虏兵半数水军战力吸引到洪泽浦西河口来,今日一战也成功击沉、击毁三十多艘敌船,歼敌逾千,可以说初步圆满完成使君托付的任务了……”

邓珪脸色沉毅点点头,示意传令诸战船往后拉开距离。

赤扈人虽然摆出不惜一切代价封锁淮河水道的架势,但看到淮东水营后撤,也没敢贸然追击,而是分派战船往河口外侧几座被摧毁的水寨驶去。

拉开距离后,邓珪在姜平、弥宝等将的簇拥下,走上舱门外的前甲板。

夕阳下洪泽浦烟波浩渺,远处一些将沉未沉的战船,还有滚滚黑烟升起;其中也有淮东水营的战船,只是要比虏兵战船少一些。

除了这时主动退却,这两天淮东水营依托两艘铁甲楼船,绝大多数时间都掌握着战场上的主导。

因此淮东水营即便在激战过程中损毁的战船并没有比赤扈人少多少,但大多都能及时将卒转移出来,或者及时打捞救回落水的将卒,这两日水战实际所承受的伤亡,却是要远远低于虏兵。

邓珪不是水军统将,之前也没有机会见到铁壳子船,没想到仅两艘铁甲楼船的加入,就叫淮东水营的战斗力发生翻天覆地的提高,叫他颇为激动的、感慨的伸手摩挲经过经过两日激战后的船甲。

船甲上能清晰看到遭箭石触击的痕迹,但是分毫未损。

也许今日一仗,最凶险的时刻就是虏兵四艘楼船横冲直撞过来,邓珪不得不指派四艘艨艟船主动去拦截,迎接冲撞,导致他们有两艘艨艟直接被撞翻。

“京襄再能多造几艘这样的铁甲楼船,胡马应是再无机会渡过淮河了!”邓珪感慨道。

“造铁甲楼船,还不如多造些铁甲艨艟、铁甲斗舰,”弥宝却有不同意见,慨然说道,“照一艘铁甲楼船的覆甲量,可以造十艘铁甲斗舰,而今日淮东水营但凡能多二十艘铁甲斗舰,午前我们就能杀得虏兵哭爹骂娘,叫他们等不到援军赶来!”

“是吗?!”邓珪笑道,“我对水军作战不熟悉,这方面还是你们说话更作数……”

铁甲船防护力,主要还是在突击作战时才能更充分的发挥出来,铁甲楼船受限自重、船速,无法用于快速突击船战之中。

虏兵战船以数量上的优势以及更强的机动性,游弋于铁甲楼船的外围不靠近过来,这两天的实际作战,还是由淮东水营的原有战船承担,因此伤亡比预计中要更为惨重。

没能重现枫沙湖一战的奇迹战绩,弥宝等将心里是不满意的。

“信阳水军造有两艘铁甲艨艟、八艘铁甲走舸,这两天战绩应该更好看一些,不过虏兵拦截坚决的话,伤亡也不会太低,毕竟铁甲船还是太小了一些,”弥宝说道,“要是淮西战事拖一年再发生,荆州水军、信阳水军都编有足够数量的铁甲船,战局一开始就会完全不一样,也许建邺水师也不用覆灭了……”

说起建邺水师的覆灭,弥宝等建邺水师的原将领,还是心里永远难以拔除的痛。

邓珪微微一笑,心想赤扈人真要能熬住多拖一年再南侵,也许就有足够的时间发现京襄及契丹残部围绕邛崃山所进行的部署,也说不定会提前发现京襄在秘密打造铁甲战船,也许就能遏制住南侵的野心,早一天与潜邸系媾和;到那个时候,建邺水师说不定大概率会覆灭于荆州水军手里……

仲长卿其部已经撤回颍州布防,他就与摩黎忽两人随增援水师赶到淮河入洪泽浦的河口观战。

看到淮东水营主动退去,看到战场上到处都是已沉、将沉的战船。

淮东水营在过去两天的水战中也没有占到多少便宜,但仲长卿、摩黎忽心情却并没有轻松起来,反而更为沉重。

向来不被他们放在眼里的淮东水营,仅仅得到两艘铁甲楼船的加强,战力就提升如此之恐怖,甚至面对战船数量多达一倍的赤扈水师,也丝毫不居劣势,但等到京襄真正的水军主力杀到,他们真有守住河口的一丝机会?

而从上游传来的消息也绝不容乐观,京襄的信阳水军在十数艘铁甲船的加强下,已经撕开他们在潢川以北部署的第一道封锁线。

要不是他们暗藏在上游芦苇荡中的数十艘舟船装满砂石建了奇功,一举撞沉信阳水军四艘铁甲船,都怀疑他们在霍邱以西淮河上的第二道封锁网,今夜都有可能被撕开……

第六十六章 暗夜第二十九章 相遇第二章 旧识第二十一章 请君侧耳听第一百七十九章 婚事第七十一章 归来第二百章 京中第五十七章 密策中出第六十一章 前路知己第一百一十九章 迎敌第一百一十八章 步步紧逼第一百三十二章 俘卒第一百三十二章 封还第五十三章 且待江湖远第六十七章 绸缪第三章 贵女第二百一十七章 夺城第一百九十七章 接触第二十四章 桐柏山旧事第四十一章 朝宴第五十九章 策应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一百一十章 战前第一百四十一章 且做糊涂鬼第十二章 无事也无非第一百三十一章 难行第一百二十六章 定计第十六章 云停风不息第一百五十八章 当务之急第六十五章 风光各异第七十五章 捉拿第五十章 楚山有名甲第一百九十五章 铁场第九十五章 残战第二百一十二章 夺滩第四章 岳海楼第一百七十五章 退守第四十七章 破山第一百三十三章 南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当务之急第二百二十七章 嗣皇帝第一百一十章 新甲第一百一十三章 沁水河谷第五十七章 守将陈满第五十八章 风月交椅第一百一十二章 物有其质第六十章 雷霆之怒第八十章 议和第二百一十五章 围困第一百二十七章 秘使第二百二十八章 献策第五十五章 鏖战第七十八章 信使第二百零四章 困城第一百零三章 天予时至第一百八十三章 抉择第九十九章 交谈第十七章 肃金楼第二百三十八章 君臣第七十三章 背水第四十五章 将计第四十四章 算兵第一百一十章 世界那么大第八十六章 西华残阳第二百六十七章残都第五十二章 踏营第一百四十一章 且做糊涂鬼第二十一章 人生不过一赌第二百四十章 计在东洲第二百四十七章 车路第二十七章 欲谋当藏身第一百一十三章 入冬第二百四十章 末路第二十二章 旧案第二百零二章 幡然悔悟第三十六章 金蝉脱壳计第八十三章 遗训第三章 贵女第六十四章 长夜惊魂第二百二十六章 功成第六章 粗鲁非真貌第一百六十六章 和议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错铸就第九十六章 请援第九章 铁棍搅得江海涌第四十章 监军使院第二百一十四章 次日第一百五十七章 筹备第九十三章 红白乡营立第一百二十四章 攻城第二百零一章 开垦第六章 献策第六十三章 使臣第一百五十章 天门第七十八章 信使第一百九十三章 生煤熟炼第一百二十五章 送信第二百三十六章 颍水第五十三章 疏影横斜藏踪第三十章 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