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引蛇出洞

见徐怀神色罕有的严肃起来,并没有为魏楚钧的轻易应允而有半点欣慰,程伦英心里一惊,心想这事没有表面上那么简单,又或者说使君之前使韩圭去找魏楚钧商议五路盐茶榷税之事,本意就是试探?

程伦英想起韩圭刚才起身去找魏楚钧商议这事时,神色先是迟疑继而利落而行,问道:“使君之前就觉得宫里会有问题?”

韩圭示意书斋之中襄理公务的诸吏都暂且回避,拉了把椅子坐在堂下,跟程伦英说道:“咱们这个陛下可不是什么心胸宽广之人,对使君的《渡淮条陈》及《军功授田条陈》反应比预计要略为平淡一些。现在看来,陛下还是迫切希望我们尽早出兵渡淮啊——我们之前也提了一些苛刻条件,他们都很配合的应承下来了……”

“确实不是希望我们与赤扈人杀得两败俱伤?”

程伦英之前出知襄阳府,主要负责署理地方军政事务,对制司的事务涉及都很少,更不要说去琢磨绍隆帝是怎么一个人物了,迟疑的问道。

“要是如此,他们应该将一些表面上的权柄抓得更紧,”韩圭笑着说道,“因为他们得考虑到我们与赤扈人两败俱伤后,会加紧篡权。还有一个,他们真想我们与虏兵两败俱伤,这时更应该尽可能的扯我们的后腿。要不然,使君这次的渡淮作战安排是如此‘平平无奇’,实在看不出有太多两败俱伤的机会啊,顶多也就推进不利罢了!”

“……”程伦英细想下来,觉得确实有太大的蹊跷了。

“你让人将张雄山他们找过来,问问润扬二州的情况,最近有没有别的变化。”徐怀对韩圭说道。

韩圭走到廊前,吩咐守在廊前的一名侍卫,跑去将张雄山、陈松泽、姜平等人喊来。

邓珪适时从军营过来,找徐怀商议第三批入高等军事指挥学堂进行短期修习的武将名单,听到魏楚钧轻易就答应上书奏请将五路盐茶榷税划归五路度支使,也觉得有些蹊跷:

“中枢能抓在手里的钱粮不多了,就算魏楚钧跟葛伯奕翁婿俩翻脸了,也没有必要太过急切往我们这边贴过来啊?”

大越立朝以来,岁收上最为重要的就是盐茶榷税,甚至在户部、度支使司之外另设盐铁使司专司其事(有时间三司合并为一,又称三司使,其执掌者位于副相,或直接由宰相或副相兼领,又称计相),最多时能占到中枢岁入六七成。

正常说来,因为战事的需要,绍隆帝可能会松口,同意每年额外从盐铁使司调拨三五百万贯钱粮用于渡淮作战,但轻易不会同意五路盐茶榷卖之事从盐铁使司划出去。

张雄山说道:

“前两天汇总过来的信息,看不出宫里及扬州当下有什么异常,甚至比以往还要平静;为防万一,军情司往润州也增加了一些人手,要不要再增加些人手,或者安排几艘船在江面上守株待兔?”

虽说建邺走水路前往扬州也仅需一天,但徐怀还没有正式解除沿江的戒严令,为防止虏船假冒民船渗透进来搞破坏,水师会对所有往来建邺的舟船进行盘查。

这也是限制了宫里与此时由葛钰率部驻守的扬州城之间的联络。

不过,润州作为建邺以东重镇,知州乃是潜邸系大臣之列的罗楠光,其与扬州隔江相望,舟船往来仅需要一个时辰,宫里倘若通过润州居中与扬州联络,水师就很难截挡了。

水师封锁再严密也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完全隔断长江两岸的联系

像这种两岸近距离间夜晚通过舟船联络,就不可能封锁得住。

张雄山也相信宫里不想密函或捎带口谕的信使落入荆州水师手里,也会选择通过润州居中联络扬州。

为防止背后真有什么密谋,较为直接的方法,就是军情司往润州增派人手,或者调一批舟船伪装成商船或渔船,昼夜潜伏在润州城附近,看能不能截获宫里派出的信使,先搞清楚到底在密谋什么。

“千日做贼易,千日防贼难啊——何况渡淮作战在即,哪里能确保在大军渡淮之前捉到贼啊?”韩圭感慨道。

程伦英、邓珪皆一脸肃穆,照着原计划,等到淮河封冻一解,就会安排小规模的兵马渡淮试探虏兵的抵挡力度,短时间内很难搞清楚潜邸系在谋算什么,大军渡淮还能安心?

“先不要打草惊蛇了,”徐怀闭目想了一会儿,没有让张雄山继续往润州增派人手,说道,“先把这个年过好再说其他!”

“虽说有些折腾,但也确实该把招讨使司行辕迁往潢川了!”韩圭说道。

潢川乃光州治所在,潢水发源于淮阳山西麓,经潢川而入淮河,对岸就是汝口重镇淮川,此时为岳海楼所部占据。

渡淮作战,夺取淮川也是前期最为重要的一环,不仅能控制汝口这个关键节点,将罗山、信阳、楚山、潢川等地屏护在内侧,也是后续恢复控制汝河沿岸地域的关键前置步骤,更可以兵锋直指颍水沿岸,为夺取颍州治所在的颍水重镇汝阴做准备。

另外,潢川位于东西两路之间,同时靖胜军主力主要驻扎在潢川,徐怀将招讨使司行辕迁往潢川,也更便于指挥、协调东西两路大军作战。

而寿春有邓珪坐镇,濠州冶钟离又有杨祁业坐镇,也不需要徐怀亲自留在这里督战。

当然了,过两天就是年关了,程伦英心想韩圭建议此时就迫不及待将行辕迁往潢川,无疑是意在引蛇出洞,促使潜邸系提前启动他们的密谋,这样或许能发现更多的蛛丝马迹,要比纯粹的守株待兔要好。

徐怀沉吟片晌,却摇了摇头没有接受韩圭的建议,说道:“先过好这个年再说吧!”

…………

…………

徐怀本意想着在大军渡淮前静观其变,但年节刚过,还是被韩圭撺掇着动身前往潢川。

主要也是他这一年多来都在外统兵作战,与柳琼儿、王萱二女聚少离多。

淮河这时节又封冻上了,柳琼儿、王萱她们倘若想从潢川、固始、霍邱等县借道赶来寿春相聚,有可能会与渗透进的虏骑斥候撞上,路途太凶险。

正好赶上谷水浮桥架成,罗山与潢川之间的驿道彻底打通,沿谷水两岸的坞堡防御,与罗山县的防御体系衔接起来,不畏虏骑还敢穿插渗透进来,徐怀就动身赶往潢川巡视授田情况,借机与从淮源出发过来的柳琼儿、王萱二女以及幼子徐真相聚。

徐怀动身去了潢川,行辕迁移之事也就顺理成章提上日程,渡淮作战也是如箭在弦、蓄势待发。

孙彦舟、胡荡舟等贼将,率降军北撤之前,一火把将潢川城烧成一地狼藉。

潢川峙潢水两岸而立的南北两城,几乎找不到一处完整的建筑,到处都是残垣颓壁,到处都是烧灼的痕迹。

刘师望出知光州,将治所照旧设于潢川,前期只能在城里扎帐篷充当衙堂。

这样的条件下,此时就将招讨使司行辕迁

过来,肯定是有些仓促了,徐怀暂时也只能住在城南一处山庄里。

倘若不看曝露于野、还没有来得及收殓的一具具尸骸,不看那到处都是纵火烧毁的残垣断壁,单看薄雪笼罩山麓,夕阳晚照,天地间都熠熠生辉,还真是一派山河壮丽的情景。

除了韩圭、程伦英、范雍、张雄山、姜平、陈松泽、史琥等招讨使司的幕职及侍卫将吏,与邓珪、刘师望、徐心庵、范宗奇等驻守寿春、潢川、信阳的主要将领外,史轸、徐武碛、王举、周景等人也以述职的名义赶到潢川来见徐怀。

在山庄的东院里,众人坐在能眺望晚照的松木亭中,听张雄山汇报这数日军情司专门对扬州、建邺等地的情报新的汇总、梳理:

“葛钰率部驻守扬州后,就开始秘密清理其部与先帝、京襄有牵涉的军将武吏,稍有牵连都在甚至已经达到‘宁可错杀一千、也勿漏一人’的地步。扬州马步兵院不仅仅已羁押数百武吏军卒,将上千人马驱逐出营伍,甚至还有数十人已经被秘密处决。军情司有三名眼线很不幸也在其中,也导致有些情报传递有所延迟,没能及时掌控扬州城里的动向……”

大越禁军在如此严重的崇文抑武、军卒地位低下的情况下,还想着维持对军队的掌控,主要依赖极其严厉的阶级法。

作为执掌军法军纪的监军院及马步兵院,通常对基层武吏及底层军卒掌握生杀予夺之权,外部很难插手进去。

顾藩与邓珪在淮东突然倒向京襄,是会叫潜邸系彻底陷入人人自危的境地,也不难理解潜邸系会对内部作进一步的清理,但问题是潜邸系此时在朝堂上已经被京襄压制住,还如此手段激烈的对内部进行整肃,只能说明徐怀、韩圭他们之前的猜测是正确的。

“我们还没有玩清君侧呢,他们却想先玩‘诛逆勤王’这一套了啊!”徐怀长叹一口气,无奈的摇头说道。

“葛钰倘若是率部渡江前往建邺‘诛逆勤王’,其部人马无论是从扬州直接乘舟船前往建邺,还是先渡江到润州,再从润州借道步行西进,都不可能在一天时间内完成。他们应该会担心半路就遭到我们部署于建邺附近的荆州水师及牛首山义军的拦截、狙击,”

史轸袖手站在寒风中,皱着眉头,说道,

“但倘若说陛下有意渡江去投扬州,他们也应该会担心使君调动水步军将扬州城团团围困起来,切断扬州与其他诸路的联络,给他们来个瓮中捉鳖。对他们来说,相对稳妥的办法就是葛钰率部从扬州直接渡江,在罗楠光的协助下来,控制住丹阳城与陛下会合,再联络两浙等路监司行‘诛逆勤王’之事——这样他们就不用担心使君统兵渡淮作战之际,短时间内能调集兵马将丹阳城团团围困起来!”

“很可惜啊,使君倘若大军不渡淮,他们应该还会隐忍下去,但使君率大军渡淮,叫他们这么折腾,不知道要拖上多少年才能真正的收复中原!”邓珪皱着眉头说道。

“在渡淮之前引蛇出洞呢?”程伦英问道。

“现在单引蛇出洞怕是不够,”韩圭说道,“我们之前表现得迫切一些,也只是叫他们多露出些蛛丝马迹而已,但在大军出动之前,甚至说在没有跟赤扈两府主力接战之前,他们应该还是会有些耐心的!”

“引蛇出洞不成,就只能行打草惊蛇之计,”史轸目光坚定的看向徐怀,说道,“使君倘若不能下这个决心,那就请使君及时停止这一次的渡淮作战!”

第一百一十四章 迷局第十一章 风吹草动惊蛇第一百八十四章 渡淮第二十二章 拙计笨策第三十一章 巩县第一百六十四章 山中第一百九十六章 淮渎第十四章 促降第一百九十七章 接触第四十一章 心思第一百二十五章 要做棋子第一百六十八章 张目第一百三十七章 西山意图第一百零七章 贼酋谋略第一百九十八章 交易第一百三十六章 蛛丝马迹第一百零七章 归去第七十九章 以山为城第一百四十三章 赴京第一百四十九章 局外第一百四十三章 城前第十四章 调令第二十八章 破冰之谋第一百三十一章 殿议第一百三十章 将计第四十八章 讲究第一百三十一章 难行第四十六章 藏身匿迹第九十三章 相逢第一百七十九章 水战第八十一章 中牟残城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围第一百三十九章 老将第三十章 探路第一百零六章 义军第一百八十三章 抉择第九十章 赴襄阳第一百九十章 东洲寨第一百一十九章 攻守岂相易第一百零六章 决意第一百九十三章 生煤熟炼第八十九章 远客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击第五十九章 斗转星移妇人心第九十二章 拯救大兵第一百六十七章 软禁第四十七章 无惧第一百零七章 归去第一百九十九章 求战第一百一十九章 桐柏山卒第一百六十八章 相援第九十章 猜忌第一百九十七章 接触第二十五章 进退两难第九十六章 浪成于微澜第五章 恶缘第二百零四章 新任第二百三十八章 君臣第二百六十七章残都第一百三十四章 往事如那烟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雪第二十章 讨粮路行迟第八十章 我意任孤行第一百三十二章 围砦第六十七章 斩将(二)第八十二章 入京第十九章 相邀第一百四十八章 点拨第三十一章 将计第七十八章 夺马第三十四章 新湖第一百四十六章 残敌第一百四十六章 故人第二百五十五章 新城第一百八十章 选择第一百三十二章 封还第四十五章 将计第三十六章 潜流第一百七十二章 围垸之策第二百零三章 流民派第五十七章 密策中出第一百三十五章 破虏第一百零九章 太原遗民第六十六章 黑锅你来背第六章 粗鲁非真貌第一百八十八章 妇孺第一百一十一章 狭路第一百二十六章 定计第三章 进剿招讨策第十七章 肃金楼第二章 旧识第三章 进剿招讨策第一百九十四章 继统第一百九十五章 相邀第二十九章 野沟杀人夜第三章 梦里梦外两相疑第一百零七章 猎物第一百二十五章 送信第九十二章 筹划第五十三章 强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