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逢源(二)

苏联援建的钢铁厂、发电厂、双方“合作”的坦克工厂等企业需要的大型设备以极高的速度抵达绥化。按照特区政府与傅长官达成的协议,在绥化和包头分别建立钢铁厂发电厂和一批军工企业。傅长官通过与特区近一年的接触,特区全新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对他的内心深处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他也算是在中政两界打滚多年的人物,自1918年,由保定军校毕业后回到山西,参加阎长官的晋军以来,在涿州一战成名,到1931年凭借赫赫战功自立门户,主政绥远,不过短短的13年时间。他在中政两界绝对称得上是一颗迅速升起的明星。他接任绥远省主席后,充分展示了他的施政才能。傅长官鉴于绥远连年****,土匪遍地,民不聊生,便向国民党三届四中全会提出“移民、实边、发展生产、巩固国防”案,并励精图治,整军经武,消解匪患,整顿税收、金融,疏浚河渠,发展工农业生产。在短短几年内,绥远面貌大为改观。至1937年,七七抗战时,绥远省社会基本安定,经济有一定程度的恢复,财政税收增加,库存现金84万元,白银210万两,部队的装备和给养也有了改善,为绥远抗战准备了条件。

长城、绥远抗战、御敌平型关,孤军守太原,他称得上国内将领中与日军战斗经验最为丰富的将领之一。他对日军的作战能力水平有了进一步了解,认为日军并非不可战胜。守太原之后,他率所部35军扩编为二师一旅,移防晋西北柳林镇,整军经武,以待再战。至华侨军队凭空出世,尤其是在晋察冀大败日军,他在震惊之余,毫不犹豫的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率军挺进绥远连下包头、绥化光复了沦陷国土。在华侨军队的光芒的掩映下,自己光复国土的业绩并未引起国人的广泛关注。傅长官也并不在意,他比谁都清楚自己能够光复自己的“领地”全得益于华侨军队的奋勇杀敌,自己等于“白捡”。可是,绥远在日军的蹂躏之下,自己苦心经营之下经济稍有好转的绥远早已是民生凋敝。就在傅长官为发展经济壮大军备苦苦寻觅资金来源的时候,华侨军队在与日军鏖战华北之时还不忘对自己雪中送炭。在战事平息之后,华侨军队更是以百倍的热情加强与他的合作。

刚开始,他并非没有顾虑,担心李华雄吞并自己,这样的事情在中国太正常了,何况平心而论,以华侨军队的实力吞并自己并不是什么难事。后来自己率领一个庞大的代表团到华侨军的“辖区”考察了一圈之后,他除了震惊还是震惊。华侨军不仅精于作战,没想到他们发展经济如此在行。不仅在重视工业方面大的发展,而且在农牧林渔等方面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进行建设。此外,尤其让他感到惊异的就是在政治方面颇有特色。他们不尚空谈,不谈主义,务实是傅长官最为深刻印象。他们的政府官员里面,几乎囊括了国内各个派系精英人物。

在政府里面你可以谈论任何问题,但是就是不允许谈论主义,也不许建立和发展自己党派,可以说****非常严格,而且对官员的贪腐问题惩处极为残酷,不论贪污受贿数额多少,一经查实当事官员只有死路一条。不管你的来头有多大,后台有多硬,来自什么派系和党派,一律如此。正如刘远洋说的那样:“金钱和权力你只能选择一样。”此外,政府对官员的考核极为严格,在傅长官看来已经达到了苛刻的地步。也许,正因为如此,他看到这个奇特政府的高效运转。宽松的政治气氛,导致这里的文化生活异常活跃。媒体发达,且言论自由。你可以直言批评抨击政府的任何一个政策和决定,也可以指名道姓批评政府官员。只有一点,就是不允许任何报纸宣扬党派言论和主义。各个党派的机关报,可以在这里发行,但是也要遵守这个规定,否则,立即会特区政府的查封。

接触到刘远洋之后傅长官提出了这个问题,刘远洋的回答是,我们是华侨组成的军队,严格来说是个外来者,迟早要离开这里。我们只对驱逐倭寇抵御侵略发展经济感兴趣,对国内的政治生活不愿也不便涉足。回国之前就已经定下来了这样的政策。所以我们只能采取这样的措施。傅长官虽然还是心存疑惑,不过也不便再深问。随着,特区开发绥远一系列工程上马,尤其是绥化至二连、包头至白云矿区铁路公路的建设,傅长官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华侨军队在经济建设方面的能力。更让傅长官感到欣慰的就是,华侨军队对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非常热心而且在行。他们对环境保护问题非常注重。几乎所有的建设都要求环境保护方面的论证。

对脆弱的草原“生态环境”(这是傅长官接触华侨军队之后听到的众多新名词之一)更是在意。不仅严禁农业人口“开荒”,而且对现有的屯田,给予补贴“退耕还草”。这些措施不仅得到了傅长官的强烈支持。而且受到了当地蒙古族同胞特烈欢迎。华侨军队不仅在绥化、包头兴建火电站,而且在黄河内蒙古磴口和宁夏青铜峡修建水电站。一系列建设,不仅改造了绥化的产业结构,而且为当地群众提供了众多的工作机会,极大的改善了绥化人民的生活水平。真正让傅长官感动的则是华侨军对绥远地区的教育无私投入。从幼教到大学教育,华侨军无一例外的斥巨资推行免费教育。特区按照沈险峰的要求,坚决把特区推行的教育体制推行到华侨军实力所及的地方。

傅长官通过华侨军队在绥远的经济建设而不派驻军队,尤其是绥化作为绥二铁路平(北平)包(包头)铁路的枢纽,华侨军队放心地交给自己,他真切的感受到华侨军队的诚意以及同国内其他实力派的区别。

当然,身为军人出身的傅长官最感兴趣的自然还是军事。以李华雄为代表的华侨军队并不保守。不仅让35军的高中级参观华侨军队,并且敞开军事院校的大门,为愿意接受军事教育的35军将领提供各种级别、不同军兵种、长短各异的培训课程。傅长官也放下架子进入高级指挥系插班学习。本来他只想旁听一下,可是“空地一体作战”课下来,他就感觉自己浑身发冷。自己打了半辈子仗,现在才发现自己已经不会打仗了。如果自己面对使用这样战法的军队该怎么办呢?至此之后,傅长官专门拿出三个月的时间接受培训。培训下来,傅长官总算弄明白了长期以来困扰自己的问题:华侨军队是怎么把骄狂的日本鬼子打得抱头鼠窜。他们的战略战术,作战思想的确太先进了。不过,没有相应的物质支持,这样的战法无法实现。在培训期间李华雄、徐鹏雄、武定国等华侨军的首脑们,经常看望傅长官。他们经常一起探讨,更多的时候是傅长官虚心请教。双方熟了之后,傅长官不经意间提出这个问题。李华雄对傅长官的心思可谓心知肚明。爽快的赠送了35军大量的装备。

在此期间,傅长官通过孙尉如的深入接触,深切感觉到他的变化。孙将军自从脱离杨虎城将军之后,已经俨然一路诸侯。现在,傅长官看到孙将军心甘情愿的寄身于华侨军麾下,而且乐此不疲。傅长官婉转的问原因,孙将军只一句话:“我认为和他们在一起,让我看到国家有希望,我的军队也有前途。”

就这样,傅长官的35军和华侨军,绥化政府与特区政府包括军政官员之间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关系和私人友谊。他们与华侨军的合作更加用心,对华侨军在绥远展开的经济建设的支持力度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华侨军把自己在各个领域的建设理念,通过资金的投入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的建设,以润物细无声的态势积极向绥化地区进行广泛深入的渗透。

特区并没有忘记前辈。不过和前辈的合作遇到非常大的阻力。前辈们的警惕性和对特区及华侨军队强烈的不信任感,让双方的合作遇到了极大的困难。而且,前辈们当前只对军工合作感兴趣。可是,碍于和陈公的约定和对委座的承诺,特区与前辈们的军事合作不能大张旗鼓地进行。华侨军为了弥补由于自己的出现给前辈们造成的损失,尤其是在抗战过程中大量杀日俘,导致前辈们难以通过日军弥补自己在技术兵种方面的缺失,秘密派遣了大量技术兵种教员和军工方面的专家。李华雄他们还是有心理阴影,不敢向前辈们“传授”所谓的战略,只能在战术、技术方面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前辈们也投桃报李,允许特区在陕甘宁一带开发石油天然气。

在这方面,特区具有天然的优势。由于特区所在的油田,在进行石油会战的时候,从长庆油田(工作区域:分布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的15个地市61个县(旗),高度分散,主体在鄂尔多斯盆地又称陕甘宁盆地)调来一支勘探开发队伍,最后落户在河北深泽。随着油田开发,很多人选择从深泽向特区所在的油田基地回迁。后来,在西气东输和开发陕北油气田的时候,大批油田建设者纷纷前往陕北。因此,特区对这里的勘探环境非常熟悉。

李华雄等人经过慎重考虑出于国防安全着想,对位于内蒙二连地区油田,位于冀中、冀东、大港的油田以及位于濮阳地区兰封一带中原油田、山东东营胜利油田,这些位于自己控制区域内的石油资源决定暂不开发。全力以赴开发中国腹地深处的原长庆油田以及山西的煤层气。前辈们即便对特区和华侨军队再不放心,对于这种几乎是免费的午餐却之不恭。特区终于敲开前辈们的大门,李华雄也终于可以向叶宏等人和自己有一个交待。

第二十七章逢源(三)

第26章 东线(三)第2章 围追(二)第42章 骄兵第420章 南方(一)第50章 黄雀第132章 大师(二)第90章 改变(三)第328章 南进(四)第228章 西进(一)第227章 女王第36章 争斗(一)第97章 大战(二)第187章 反攻(七)第420章 南方(一)第388章 回归(八)第346章 出兵(二)第236章 谋划(二)第432章 南方(十三)第317章 麻烦(三)第340章 南进(十六)第155章 绸缪(二)第104章 大战(九)第306章 杀戮(二十四)第356章 鏖战(九)第326章 南进(二)第366章 拖延第200章 攻防(十二)第387章 回归(七)第15章 序幕(二) (3)第158章 绸缪(五)第301章 杀戮(十九)第390章 回归(十)第309章 残敌(二)第20章 狸猫(一)第278章 “意外”(一)第434章 贵族第176章 冲突(九)第390章 回归(十)第426章 南方(七)第320章 诡道(二)第53章 前辈(二)第100章 大战(五)第319章 诡道(一)第213章 时局第194章 攻防(六)第164章 绸缪(十一)第261章 孤城(二)第132章 大师(二)第199章 攻防(十一)第63章 呼吸(一)第392章 回归(十二)第2章 围追(二)第182章 反攻(二)第309章 残敌(二)第387章 回归(七)第207章 攻防(十九)第160章 绸缪(七)第98章 大战(三)第272章 孤城(十三)第180章 逢源(三)第297章 杀戮(十五)第447章 刺痛(五)第206章 攻防(十八)第461章 结局 (1)第236章 谋划(二)第329章 南进(四)第214章 支援第271章 孤城(十二)第411章 准备(二)第74章 呼吸(十二)第174章 冲突(七)第26章 东线(三)第108章 大战(十三)第284章 杀戮(二)第335章 南进(十一)第37章 争斗(二)第157章 绸缪(四)第366章 拖延第390章 回归(十)第301章 杀戮(十九)第324章 家园(三)第450章 终结(二)第50章 黄雀第369章 叛乱第360章 鏖战(十三)第266章 孤城(七)第352章 鏖战(五)第34章 算计(一)第191章 攻防(三)第264章 孤城(五)第173章 冲突(五)第303章 杀戮(二十一)第420章 南方(一)第57章 绞杀(一)第58章 绞杀(二)第215章 诸马(一)第283章 杀戮(一)第240章 远征(四)第16章 利刃(一)第240章 远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