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山前线。
紧紧跟随进攻部队身后的鬼子,来到V型阵地开口处的时后,几乎本能的停顿了一下。可是,他们发现在黑暗中,脑海中想象的由两侧山脊袭来的弹雨并未如期降临。鬼子们终于鼓足了勇气继续向前飞奔。突然,就在这个时候,在鬼子们的身后响起低沉的爆炸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几乎就在同时,暗夜的天空似乎瞬间就被突然点燃。翻腾的热浪和巨大的冲击波伴随着冲天火焰陡然而至。不知道到底是来自天堂还是地狱的熊熊烈火,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在极短时间内,在初夏的山林谷地中弥漫升腾。烈火燃烧着仇恨的同时,也同样吞噬着善良。接受“末日审判”的人中除了该死的鬼子,还有召集这次审判的发起人,或许还有那些对此一无所知的人。
空气燃料炸弹、白磷燃烧弹、凝固汽油弹,顷刻间点燃了所及范围内一切可以燃烧的东西。无数个中心温度超过千度以上的巨大火团,蒸发了它威力所及的一切。高温、缺氧、剧毒,这些因素会聚在一起剥离了人类赖以生存的一切条件。区域内的高温导致盆地内的空气被迅速加热上升,周围的冷空气迅猛的填补留下的空间。火借风势、风助火威。更为可怕的一点在于,盆地内形成的小气候使得气流紊乱,风没有固定方向。那些幸存的鬼子在盆地内根本无法确定自己逃生的方向,从而加剧了这场大火的残酷,也加快了大火蔓延的速度。天上、地下似乎烧成了一片。非人的嘶吼和绝望的嚎叫中夹杂着树木哔哔啵啵的呻吟。
第42军所有断后的战士们,在撤退时几乎抛弃了所有的一切,疯狂向前飞奔。被火势追逐的鬼子们更是不顾一切的逃命。在巨大的火灾面前,厮杀的敌我双方再也无力也无心进行角斗,此刻逃离火海变成最为重要的使命。毕竟,火,对任何生灵都是平等的。
暂时处于安全地带的第42军官兵,看着远方的铺天盖地的大火,他们到此时才明白为什么长官命令他们撤退时让他们放弃一切重装备。当时感觉这不像是撤退倒更像是逃命。现在面对此情此景,自己不是逃命又是什么呢?自己总算是逃出来了,可是那些没有逃出来的人呢?多数人不愿意深想又不的不想这个问题,毕竟自己活着离开了。可下一次呢?
断后部队逃出来的人数,比林楚男预想的要多出很多。原因有两点,一个原因在于装甲作战群的各种装甲车辆成功搭载了大量步兵,逃生的速度要比想象的快一些;另一个原因就要感谢风了。当盆地内的火焰向敌我双方蔓延过来的时候,盆地外的冷空气急剧向盆地内聚集,这样就使得逃在前面的华侨军队处于上风向,而蔓延出来的火焰倒卷了回去,使得后面鬼子的伤亡激增。即便有这些有利因素,步兵旅依然有至少超过一个团的战士葬身火海。林楚男来不及考虑更多,毕竟现在的结果要比预先想象的已经好很多了。他现在需要做的就是要赶在鬼子援军到来之前,把这支几乎丧失所有重武器的军队带离前线。心情有点复杂的第42军官兵拖着疲惫的身躯,向济宁方向撤退。
一场火攻下来,在峰山两个盆地内的日军几乎全部葬身火海。偶有一些幸存的鬼子,非残即伤,或者精神崩溃,从而丧失继续作恶的能力。而深陷重围之中的阻击集团的鬼子们,唯一的下场就是死亡。区别在于,是死在关中冷娃手里,还是死在自己手里罢了。
日军步兵第35师团前田治中将指挥北上支援部队,拼了老命昼夜兼程驰援。当鬼子们看见远处依然在燃烧的峰山的时候,尤其是看到陷于癫狂状态的幸存同类的时候,那种彻骨的恐惧迅速窜满全身每一个角落。得知前线战报的冈村宁次大将,感觉眼前一黑跌坐在椅子上。失败,彻彻底底的失败。无漏总是偏逢连阴雨。豫东的汤恩伯部突然来的精神,沉寂多日的豫东地区又敲响起了战鼓。冈村宁次的准空城计摆不下去了,万一济宁一线的中队大举南下,不仅北上支援部队堪忧,就是徐州地区的皇军也有被围歼的危险。反复权衡之后,冈村只得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选择了放弃。命令北援部队绕行鲁东南跳出“包围圈”伺机撤回江苏境内。冈村也是被突如其来的变故给打蒙了。当汤恩伯部“攻陷”徐州之后,他就明白了其实自己不用如此狼狈。尤其是北上支援部队,几乎是历尽千辛万苦才撤回来。一路劳师远征的孤军,在各色中国抗日武装的骚扰袭击下一路吃不好睡不香,疲惫不堪,非战斗减员十分严重。这也算是祸不单行吧!
华侨军队胜利了。中队胜利了。
“济南大捷!”
“济宁大捷!”
“豫东大捷!”
“歼灭倭寇20万!”
“徐州光复!”
“辽东大捷!”
“关东军无功而返,狼狈北窜,弃尸万余”……
一系列具有强大冲击力的标题呈现在中国各大报纸的头条。阴霾下的中国大地在这一刻终于看到了光明。特区就像一块巨大无比的磁石吸引着国内外人们的关注。他们被很多人寄予无限的希望,同时也让很多人咬牙切齿食不知味夜不成寐。
北平。
嘉奖令、晋升令接踵而至。庆功会、宴请、演讲、采访各种应酬令李华雄不胜其烦。但是没办法,教育界的午餐会你参加了,那么科学界、工商界的呢?到最后没办法,只能称病不出。他的清闲是躲了,只能由武定国顶杠。每天送到协和医院的花篮几乎堆成山。连委座都来电问候。
胜利了,的确胜利了。歼敌20余万,好大好大的一场胜利啊!鲜花和掌声并没有令特区的高官们丧失冷静。外表的光鲜掩盖不了危机重重。峰山一场大火,绵延方圆数十公里,殃及平民最保守估计近十五万人,具体伤亡数字没人说的清楚。要不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李华雄武定国林楚男等人都不知道该怎么收场。这件事在中国其他地区其实并未引起过多的关注,毕竟胜利的光环实在太夺目。在特区以及中国媒体的大肆渲染之下,峰山大火的帐自然算到鬼子头上。可是骗得了别人却骗不了自己。这个时代的人或许觉得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可是在穿越人中引起了格外强烈的反应。在军队内部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这种声音来自以叶宏李佳为代表的政治干部出身高级军官。徐鹏雄反而没有任何表示,他选择了沉默。到后来,徐鹏雄不仅主动站出来澄清“事实真相”,而且承担了“计划不周、指挥失当”的责任。而所谓的政治责任,如果特区自己不没事找事的主动承担基本上就无从谈起了。因为任凭日本人如何辩解,失去政治诚信的日本人根本得不到舆论的信任和支持,当然除了他们本国。
这场胜仗,华侨军队和特区付出了前所未有的代价。军队伤亡6万余人,其中战死或失踪两万余人。后勤方面,战争中损失大量物资装备。由于苏联援助企业大部分还不能实现完全产能。如果不是大连地区的军工单位满负荷运转,根本无法支撑这次作战。这也印证了夺取旅大地区的英明。即便如此,特区的战争储备也被消耗到警戒线以下非常危险的边缘。若非如此,李华雄等人也不会在济宁和峰山地区进行孤注一掷赌博式作战。
由于,“南守北攻”的战略方针在此次战役中没有实现,被迫变更为“南攻北守”,无法对东北关东军保持强大的压力,因此,期待中的与日军的“和平谈判”并为开启。出于政治、战略等多方面的考虑,同时也出于战争补给的实际状况,特区军委命令黄河以南地区的所有华侨军队全部撤至黄河以北。原本,李华雄还考虑在济南和淄博地区一线保持一定的军事存在,后来迫于后勤压力也不得不放弃。特区这次举动,大大出乎国内各方势力的所料。主动放弃到手的地盘这在国内绝对称得上是一件稀罕事。对于李华雄再三“恳请”****尽快进驻“折子”,委座先是大惑不解转而欣喜若狂最后只能报以一丝苦笑。你李华雄这是让我给你做挡箭牌啊!他清楚李华雄大举撤退的背后绝对有他难言的苦衷,然而不管怎么样对于这份“大礼”如果不笑纳,恐怕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属下”收复国土,请求政府派人管理驻守,还有比这更正常的事吗?属下不贪功不倨傲,还有比这更好的属下吗?不加官进爵大肆表彰能说的过去吗?所谓的历史事件,恐怕只有居中人才能体味各种滋味吧!
前辈们在这次作战中,稳固并扩大了抗日根据地,发展壮大了队伍。大量缴获、收集的鬼子武器以及华侨军队“遗弃”的各种装备,极大改善了前辈们的装备状况。作战武器的更新换代使得山东的前辈们大发了一笔横财。他们依然坚决的执行既定方针,不占据大中城市,而以山林湖泊为依托,在广阔的农村生根发展壮大。因此,前辈们默认了华侨军队的动作。
在多种利益博弈纠葛妥协之后,汤恩伯成为此次作战的最大赢家。暂1军因为被李华雄一纸命令调回,没有跟随汤司令进驻徐州。因此,汤恩伯及其所部独享收复徐州重镇的巨大荣耀。由于汤司令的出色表现和抗战宣传的需要,汤司令再次成为抗日英雄。委座同样出于政治和军事需要,成立第七战区,防地:苏北、山东。也就是原苏鲁战区总司令:于学忠的防地。在委座的刻意栽培下,汤恩伯荣膺第七战区司令长官的宝座。(副司令长官于学忠、庞炳勋。)不仅统领防区内所有武装力量,而且委座还把第一战区第40军庞炳勋部划拨给第七战区。汤恩伯现在绝对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他的第89师虽然没有赶上围歼日本人,却发了大财。日本鬼子、华侨军队遗弃的很多重装备都被他们获得。(前辈们因为技术和人才方面的原因,对轻武器和小口径火炮更加青睐。)豫东战役以及“攻陷”徐州的战斗结束之后,华侨军队急于回师除了油料之外,他们几乎没有带走一件武器。汤司令得以独享胜利成果。
特区军事委员会。
《第二次华北战役检讨暨未来特区战略研讨会》非隆重秘密开幕。与会者包括军委常委、各军兵种司令、政委和参谋长。会议历时三天,议程的极为紧凑。就是在这次会议上,徐鹏雄承担了“末日审判”的责任。知情者例如武定国和林楚男不会说,局外人更不知所以,猜测或许会有,但是即便心知肚明,以他们这个级别的官员,谁会说出来呢?至此以后,“末日审判”成为华侨军队中的一种禁忌。无人愿意或者不敢提起。到了后来,随着当事者陆续离世,“末日审判”以及为什么不能提及都变得模糊不清。据传说,徐鹏雄临终之前,让人从保险箱内取出过一个密封的档案袋,要求与之一同火化,还喃喃的说了一句:“老兄弟我没有食言而肥!”。很多人据此猜测,认为其中就是关于末日审判至关重要的文件,不过,到底是什么谁也不清楚。另据传说,李华雄临终前当着许多人,叮嘱已经身居高官行列的儿子,让他一定善待徐鹏雄后人。无人理解这是为什么?因为大家都知道“二雄”的后半生,彼此成为政治上的死敌。“李华雄时代”(又称功勋时代)就是被徐鹏雄所终结,在“李华雄——功勋时代”终结之后。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一大批功臣名宿才彻底从人们视野中消失。
会议另一项决议建立在一个口信的基础之上,这个口信来自一位与日本人、汪伪政府、国府、前辈以及特区都有一定联系社会名流。日本人希望与华侨军队继续维持“停火协议”并希望与特区政府“适当的时候采取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契合”“由于可以理解的原因”只能采取口头协定的方式。来自“狸猫”以及林省身的情报均得到证实。特区政府欣然应许,并通过南云造子等情报渠道向日本人证实了自己的诚意。因此,特区会议决定:坚定不移地执行“南守北攻”战略方针,充分利用难得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对军工产业的投入,进一步加快战略物资储备进度。
(《攻防》结束!)
第五十七章蓄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