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暗战(二)

搬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搬到什么地方。为此,王天浩作为特区的总理经济的高官自然造就未雨绸缪。他为特区的新家园选在了朝鲜的平壤。

“之所以选择朝鲜的平壤作为特区新家园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王天浩在搬迁论证会上解释说:“第一、地理位置。朝鲜西面的黄海,东面日本海,与中国和日本隔海相望,背靠中国大陆,外围被勘察加半岛、库页岛、千叶群岛、日本列岛和琉球群岛环绕。这都是我们所要建立的远东共和国应有的国土,安全能够得到最大的基本保障。第二、地理环境,朝鲜多山,平壤地区是面积相对较大平原,东、南、北三面均为山脉,易守难攻。平壤与冀中平原基本处于同一纬度,气候条件容易适应。第三,经济方面。日本人建设朝鲜同样不遗余力,举杯相对发达的铁路公路网。平壤为朝鲜北部交通枢纽,基础设施也较为完备。日本在周边山脉中存有大量人工国防洞库,便于特区封存物资的存储和保管。

特区搬迁宜一次性完成,不宜多次进行,否则,靡费过大。我们如果现在搬至东北,势必还需再次搬迁,而远东现在不在我们控制范围,只有这里最为适宜。第四,战乱导致该地朝鲜人大量南逃,便于保密。第五,运输方便快捷。海路运输单次运送量大,中间环节少,安全可靠。大宗密级高的物品通过保定到天津的铁路,其他货物可通过公路运输,装船离港至朝鲜温泉港,再由铁路运至平壤。这样在国内沿途都是我们长期控制经营的地区安全可以得到充分保障。第五,符合实际。特区搬迁宜一次性完成,不宜多次进行,否则,靡费过大。按道理,东北地区比朝鲜更适宜特区落户,但是,东北地区我们终将将放弃,我们如果现在搬至东北,势必还需再次搬迁,而远东现在不在我们控制范围。所以,从各方面考虑这里最为适宜。”

“但是,朝鲜全境并为解放,”博南少有的提出异议,作为主管军工后勤的老总,他有理由提出质疑:“距离日本太近,容易遭受攻击破坏。另外,我们进攻日本时,势必要以朝鲜为跳板,平壤作为交通枢纽,往来运输频繁,如何保证保密和安全?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占领朝鲜合法性的问题,也不得不考虑。”

“相信大家对我们的军队和取得最后的胜利,应该拥有信心吧!”武定国微笑着说道:“因此,朝鲜境内的安全是有保障的。至于,交通枢纽的问题,操作起来很方便。我们把汉城作为军事集结地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朝鲜合法性的问题也不难解决。我们已经找到李氏王朝的后人,许诺恢复帝国体制,但是有一个条件,朝鲜名义上要作为大清皇帝的巡狩之地,也就是诸侯而不是藩属,由大清王室册封。这点对于朝鲜人来说接收起来困不困难并不重要,这个民族在他们的历史上基本上就没独立过。我相信,通过移民,文化,使之融为中华的一部分,彻底结束其三姓家奴历史命运。”

“新家园的建设工作如何进行?”博南再次提出疑问。

“原则是边建设,边搬迁。”王天浩继续答辩:“最先搬迁是特区的核心机密产业、守卫部队和大型建筑机械,地点是现成的日本人留下的国防洞库。然后,利用日本战俘,进行基础建设。建成一处搬一处。这样可以使特区生产因搬迁导致的损失降至最低。由于日本战俘普遍文化程度较高,又守纪律,因此,效率会非常高。咱们的建设工作者,还有更需要的地方,这些粗活儿,还是交给战俘比较划算。”

通过近一天的答辩,王天浩终于说服了特区的大佬们。接下来他的工作更为重要也更艰巨,他要和刘远洋一起接受,特区临时代表大会代表们的质询。像这样关乎特区每一个人的事情,不经过这个程序是不可想象的。他们必须要说服这些大爷们,否则,整出两个钉子户来就麻烦了。刘远洋他们可不想把“强制拆建”这么先进的做法也带到这个世界。出乎,刘远洋和王天浩意料的是,代表们的质询非常顺利。于是,特区搬迁工作,步入轨道。

搬家。这个念头从特区穿越之后,就从来没有从特区人的脑海中消散。然而,这一刻真的来临,每个人心中岂是“不舍”两个字所能概括呢?在这片土地上,人们咒骂过抱怨过哭过笑过激动过伤心过憎恨过深爱过。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甚至光影和空气中,都寄托了人们太多的思绪和情愫。在南国雨林,在塞外高原,在黄土高坡、在戈壁沙漠,在近海大洋,在天涯海角,每一个从特区走出去的人,不管身处何时何地,面临多少艰难困苦血雨腥风,这里都是他们的精神家园,是他们与“过去”生活联系的唯一纽带。茫然四顾之中,唯有这里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乐土。

不管人们如何不舍,搬迁是早就注定的,而且早就已经开始。本来按照李华雄的意见是在远东建国之后在进行搬迁,但是现在局势的发展,当初的计划已经变得不现实。特区的搬迁,绝对是一个庞大繁复的系统工程,绝不可能在短时间完成。而完成这项工程最重要的一环就是保密工作。特区以令人震惊的速度迅速全面击败日军,在世人眼中,对于积贫积弱中国来说,绝对是一个比世界七大奇迹全部加在一起还要大的现代奇迹。这样不可思议令人瞠目结舌的结果,如果还不能引起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强国的兴趣和探究之心,除非他们是傻子。从新丝绸之路到来的,不仅有中国急需的物资和技术,还有间谍。在新疆在东北在内蒙,来自苏联的间谍通过各种身份的掩护开始进行活动,他们要的比西方更多。不仅要得到中国人的军事、技术机密,还要知道李华雄这个军阀的政治走向。不甘于失败的日本鬼子,走之前在中国境内潜伏了来自不同系统、众多的间谍和特务。来自国g双方的情报人员自然也不甘寂寞。在双方潜心准备应对国内时局变化的时候,李华雄的都是不能忽略的一环。他的态度将直接左右中国政局。双方无不想从他这里得到支持,又像探知他强大的秘密。一场规模浩大的暗战在中国大地上演。

对于这样的局面,特区政府和军队早有预料,而且做好了迎战的准备。

国安局、军情处甚至“梦魇”全部参与其中。经过五年的发展壮大,特区反特情报部门已经发展成为一支内行精干、经得起考验的力量。国安的二局和军情处的五处作为专门负责反特机构,随着特区的扩大而将自己的触角延伸到各个角落。在反特工作上,一方面运用先进的电子侦测等技术手段,一方面坚持走群众路线,实行“专群结合”方针。这些在历史上被证明行之有效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被充分运用到隐蔽战线的斗争之中。也只有亲身经历这些复杂的历史阶段,参与其中的人才更加充分理解,建国后,那些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大肆攻击的巩固政权的决策和手段是多么英明正确和行之有效。安全,在任何时候都是第一位的,在这个前提下再谈论“一个公民不会惧怕另一个公民”所谓的自由才有实际意义。

这时发生了一个事件,川岛芳子反正了。她不仅和盘托出其在国内的全部间谍网,而且表示要帮助特区从事反特工作。韩龙城对这个日本人豢养的婊子,没有任何怜悯和同情,她一直在特区情报部门的监控之下,她所提供的情报没有任何价值。而且,她公开反正,反而使得特区情报部门利用她实行对日情报欺骗的计划落空,因此,韩龙城毫不犹豫的将她交给了戴老板。正好可以作为国府惩治汉奸的大招牌。毕竟,川岛实在太有名了。间谍和杀手的性质其实有相同之处,他们和娱乐圈明星一样,出名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当一名间谍或者杀手出名的时候,往往就意味着他已经或者即将死去。无名,才是真正的高手。

梦魇就是由这样一群人组成。他们或者是贩夫走卒、或者是高官学者,看上去都是一些扎人堆里就找不到的形象,但是他们却拥有坚定的信念和专业的技术。杀人,其实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并不像人们想像中的那样,需要绝顶武功、非凡的技巧、尖端的武器,唯一需要的或许只是过人的心理素质。人的生命力也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么强,杀死一个熟睡的人只需要一个枕头,一个吃饭喝水的人只要少量的氰化钾,一个修面的人只要一把普通的剃刀。杀人的关键是接近你的目标,帮助他放松警惕。做到这一点,剩下的事情就非常简单。于是,在饭店、在宾馆、在理发店,有一些人进去之后就再也没有出来。梦魇不是专门的反特部门,但是他们情报能力甚至更强。

特区强悍的电子侦测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帮助他们迅速发现、瓦解、摧毁了大批涌入特区没有利用价值的情报工作人员。特区反特的原则非常明确,对所有失去价值的外国目标一律从上摧毁。国内目标一律监禁,在需要的时候遣返。

在反特中还有一直不容不是的力量——犹太人。这可是一个培育出“摩萨德”的民族。当初,摩西达扬作为本古里安和“哈加拿”组织(后来来改编为以色列国防军)的特使来到中国,这位对以色列国防军具有深远影响的人物,对情报工作同样重视。随同他来到中国的还有“沙亚”,也就是摩萨德的前身。韩龙城对这个组织自然予以特别关注。对沙亚成员进行了情报工作方面的系统的培训。中国也因此成为犹太人的特工培训基地。当伊扎克拉宾和摩西达扬率部进入哈尔滨之后,那些曾经帮助日本人残害犹太人的“俄国法西斯党”的白俄几乎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清算。

睚眦必报的犹太特工人员,经过特区政府批准特许进入日本战俘营,甄别曾经迫害过犹太人的日本人、朝鲜人。犹太民族是一个非常有头脑的民族,他们一切行动都进行的非常有计划。对曾经的伤害和仇恨更是有严谨的统计和记载。因此,以色列的特工人员展开工作非常的方便。投之以桃自然报之以李,在反特工作中,沙亚和特区情报部门展开全方位的协助。由于犹太民族旅居世界各地,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100多种语言,这使沙亚能够拥有几乎在任何地区的“当地”特工。这种优势,尤其对苏联英美等国家的间谍,更是颇具成效。“好奇心”几乎是每个情报工作者必备的素质,沙亚自然也不例外。他们在搜集特区情报方面同样不遗余力,只不过不使用“非法手段”而已。韩龙城对犹太特工的这个特性自然非常了解,因此对他们的防范尤为严密。

隐蔽战线的战斗绝不是靠一两次战役就能够完全解决的,这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不过,在特区情报部门的陆续收网过程中,极大打击了各方面的情报工作者。尤其是,特区对待外国特工的手段极为高效并且残酷,令许多国家的特工视中国为畏途。

最先搬出零号家园的是秘密基地内包括核反应堆在内的军工设施。建设新家园电力自然首当其冲。沈险峰和制造原子弹的工程技术人员,顺利的解决了这个最难的问题。以后依次顺序总体来说是先军后民,先事业单位后企业单位,先公后私。按照涉密等级、技术等级以及与这个时代脱节的程度进行排序。

这个工程有多浩大呢?一共持续了整整4年,也就是1947年3月才最终的已完成。其实,工业实体部分的搬迁用了两年就已经完成。拆除零号家园内的固定资产耗时一年时间。所有的高楼大厦,街道广场,商业店铺,厂房建筑,要拆的经可能拆碎。铝合金、塑钢、玻璃幕墙、金属构件、甚至连预制板内的钢筋,楼体内的各种线路都要抽离。然后,对一栋一栋建筑物进行定向爆破,往往使用超过一倍的炸药,力求建筑垃圾越碎越好。将垃圾填埋至预先挖好的深坑内。做完这一切之后还不算完,在建筑物原有的地点覆盖厚达2米左右的土壤。在对家园内进行最后一次坚持之后,封闭入口。此时守卫部队依然不能撤离,要等到一年后盆地内荒草丛生之后,最终随同看守山外前进基地遗址的人员一同撤离。

“当时,我们还是无法掩饰内心中的恐慌,即便到了我们实力已经非常强大的时候依然如此。”1997年7月,中华共和国大贝加尔特别行政区。88岁的郎朗在弥留之际告诉了一点红自己全部的秘密。面对陪伴自己一生的女人,他不想把秘密带进棺材里。“现在看来,我们的行为已经接近歇斯底里的状态,不能自己。”

郎朗说出自己心中秘密的时候,一点红一直轻握着自己男人的手,平静的听郎朗诉说。

“我1984年出生,你1915年出生,从理论上说,我比你小近69岁。呵呵!”郎朗脸上依然流露出年轻时的神情。

“我爱你!”一点红慈祥的看着这个孙辈的丈夫,“其他的对我来说都不重要!”

历尽世间的沧桑之后,或许只有爱才是永恒的。一个人来自哪里?到底是谁?真的那么重要吗?

郎朗深情的凝视这一点红,一点红依然那么美丽,他的思绪再次回到两个人初见面的时刻,脸上浮现幸福的笑容。一点红俯下头轻轻吻着爱人的额头,直到永远!

第323章 家园(二)第169章 冲突(二)第334章 南进(十)第180章 逢源(三)第172章 冲突(五)第417章 准备(八)第144章 火并(一)第223章 无奈(二)第135章 合作第341章 南进(十七)第176章 冲突(九)第131章 大师(一)第64章 呼吸(二)第65章 呼吸(三)第260章 孤城(一)第119章 围猎(一)第313章 暗战(二)第101章 大战(六)第248章 远征(十二)第33章 权衡(二)第211章 策对(一)第135章 合作第313章 暗战(二)第120章 围猎(二)第374章 妥协(二)第135章 合作第92章 风云(一)第357章 鏖战(九)第62章 绞杀(六)第394章 回归(十四)第289章 杀戮(七)第297章 杀戮(十五)第460章 终结(十二)第388章 回归(八)第244章 远征(八)第373章 妥协(一)第152章 名声(二)第333章 ,南进(九)第42章 骄兵第413章 准备(四)第315章 麻烦(一)第167章 绸缪(十四)第360章 鏖战(十三)第252章 战端(一)第340章 南进(十六)第444章 刺痛(二)第405章 回归(二十五)第163章 绸缪(十)第97章 大战(二)第95章 风云(四)第14章 序幕(二) (2)第132章 大师(二)第135章 合作第270章 孤城(十一)第224章 无奈(三)第200章 攻防(十二)第220章 诸马(六)第310章 残敌(三)第443章 刺痛(一)第156章 绸缪(三)第13章 序幕(二) (1)第221章 诸马(七)第25章 东线(二)第400章 回归(二十)第325章 南进(一)第149章 天空(三)第227章 女王第8章 阻截(五)第100章 大战(五)第220章 诸马(六)第90章 改变(三)第214章 支援第459章 终结(十一)第59章 绞杀(三)第328章 南进(四)第7章 阻截(四)第409章 回归(二十九)第133章 大师(三)第213章 时局第405章 回归(二十五)第106章 大战(十) (2)第375章 谋定(一)第302章 杀戮(二十)第6章 阻截(三)第77章 呼吸(十五)第276章 孤城(十七)第293章 杀戮(十一)第163章 绸缪(十)第434章 贵族第324章 家园(三)第11章 炼狱(二)第64章 呼吸(二)第52章 前辈(一)第189章 攻防(一)第223章 无奈(二)第358章 鏖战(十一)第270章 孤城(十一)第94章 风云(三)第380章 “陈仓”第341章 南进(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