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准备(一)

“我认为现在就立国过于仓促”博南在军委会上,极为罕见地发表反对意见“立国,不论从哪方面来说都绝对是一件异常繁琐的事情。在国际法意义上的国家必须具备四个要素:定居的居民、确定的国土、一定的政权组织和主权。我反对现在立国的原因基于以下四点:首先,我们的国土边界如何界定?如果全部划定为新收复的国土,那么在我们的国土上现在所定居的居民全部是即将被遣送的外国人。如果将我们的国土划定为包括国内现有的管辖区域,那么我们所做的必将不为国内民众所接受,我们就将成为分裂祖国的元凶,至少也是割据势力,即便我们不想打,可是别人会信吗?这与国内民心思安、民心思定,向往国家真正统一的思潮相悖。第二,国民的问题。我们要驱逐苏联的人口,就必然要移居国内人口。这两项工作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对于国内绝大多数人来说,我们收复的土地绝对是蛮荒之地甚至是化外之地。这对于土地故土观念极为严重的国民来说很难接受。我们不要看包括后世在内的很多中国人,哭着喊着要收复故土,然而,真有一天要他们到那里去生活,第一个跳出来的仍然是这批人。

说实话,这些土地除了部分适合人类长期或者短期居住之外,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并不适合他们居住。即便是俄国、苏联以及俄罗斯,连续开发了上百年,这些地方的人口依然非常稀少。与我们当初开发西部不同,那时候国内战乱频仍,难民不计其数。而现在内战已经接近尾声,在双方控制的地区,很难再有大规模的难民,我们如何动员国内的人口移民这些地区?这需要慎重考虑。第三,如何组建政府。采取什么方式分配国家权力。我们穿越以来,并没有组建政党,在我们的辖区内严格实施****政策,那么,我们在立国后如何组建政权,这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最后,也是最现实的问题,军队怎么办?我们的军队成员成分来源极为复杂,既有极少数的穿越人口、又有土匪、伪蒙伪满军队。既有中央军又有地方实力派武装。这些人,尤其是他们中的中高级将领,在我们和外敌作战中或许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要让他们随我们背井离乡赴远东、中亚定居,恐怕绝非易事。我们收复的是故土,但是,这是国家民族的故土,而不是这些军人的故乡。对于他们来说,或者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片被我们魂牵梦绕近百年的故土,与新征服的土地除了道义上的差异,其实没有多大区别。处理不好极容易引起哗变甚至暴乱。因此,我反对现在就立国。”

博南不仅很少发表不同意见,而且很少如此长篇大论。他的意外表态,很令李华雄感到意外。长久以来,他对这位老军人,一直尊敬有加。平时来往虽然不多,不过并不影响李华雄对于这位为国甘愿隐姓埋名老军人发自内心的敬重。他料到会有人反对,这也很正常,只不过,他没想到博南出来打第一炮。实话说,博南所言称得上老成谋国,可是李华雄却总是觉得其中有什么挥之不去的另一层深意。一念及此,他不由自主的看了刘远洋一眼,刘远洋此时也正好在看他,两个人眼光交错中,有着说不尽的味道。

“我认为,博帅提出的的疑虑非常现实!”此时,被李华雄寄予“厚望”的叶宏开口了“我最担心的是军队的问题。正如博帅所言,我们如何解决军心的问题。对于东北籍、内蒙籍以及新疆籍的军人来说,移居新收复领土或许难度不是很大。但是长城以南地区的军人怎么处理?尤其是南方籍贯的原国民党中央军,处理起来的难度更大。我们千万不要忽视中国人骨子里的乡土观念。”

总后勤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委主任、原基地副司令孙岩从“纯技术角度”,分析了现在立国的难处。“我们的军工企业主要分布在三个区域,第一个区域集中在京、津、唐(唐山)、保(保定)沧(沧州)一带;第二个区域内蒙包头、呼和浩特、大同、张家口一带,第三个区域就是东北地区和朝鲜北部。如果立国,那么这些企业怎么办?是全部搬迁到远东中亚地区,还是留给新中国。不搬,我们拿什么立国;搬,怎么搬?什么时候搬?先不说是否对得住我们的祖国,仅如何防止苏联以援助为诱饵策动前辈统一我们就顾我们头疼的。同样的问题还存在于我们的民用企业方面。要知道那里不光有我们的投资、官僚资本家和外国人的投资在里面,还有千千万万指望这些企业能够继续改善他们生活的普通百姓。交给前辈们,肯定会实行国有化,那样的话我们那什么取信于跟随我们到远东的百姓,以及来自百姓的士兵们呢?”

“孙部长的问题我来回答吧!”王天浩的笑容依旧,只不过稍显一点沧桑“企业跟定要搬迁,不仅国内的企业要搬迁到远东,而且‘抢钱’支队在欧美建立的已经暴露的企业,尤其是美国企业也要尽可能全部撤回。美国安全部门最近对美洪集团的明察暗访越来越频繁,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我们在战场上,尤其是在远东战役中暴露的新技术越来越多,已经引起美国人的警觉。不过,我要说的是,搬迁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奸商团队(经济发展委员会)是这么考虑的”说到这儿,会场上的诸位脸上都不禁浮现出淡淡的笑容。“来自后世的企业已经全部完成了搬迁工作,只剩下收尾工作,预计最迟在明年年初就可以完成全部工作。海外企业,尤其是在美国的企业,我们从去年开始已经做了积极准备。

却的说从新丝路的开通之后,转移工作就已经开始了。从新丝路转移会国内的企业已经有百分之二十。在美国国内的企业,我们可以通过出售股份、向犹太财团转移资产、签署专利使用合同、购买设备以及其他资本运营的方式,回笼资金利用国际金融渠道和美国援助渠道向国内转移。这部分企业占百分之三十五。没有暴露的企业则从去年开始已经向南美、加拿大转移。那些与美洪集团关系较近的企业,则斩断了与美洪集团的所有联系,开始以与转移到南美的企业合资合作等方式向南美等国转移资金和人员。这部分企业占百分之四十五。目前,留在美国国内的企业,即便全部被美国政府实行国有化,我们的损失也非常有限。初步估算大约损失8千万至1亿美元之间。这些企业的损失,我们还可以通过外交等途径挽回部分损失,因此,我们的损失并不大,大家不要过分担心。”

说到这儿,他停了一下,看着一个一个肝儿疼的大佬,轻松地笑了笑。

“下面,我再来谈谈国内企业的问题。我们国内的企业中尖端军工企业及其附属机构,如核工业、火箭、导弹、卫星的企业,以及相关的研究机构。这一类企业我们必须与新中国共享。从而快速壮大国内的国防实力。我们帮助国内完全有能力制造之后再行搬迁。第二类为普通军工企业,我们以1比2的比例搬迁,也就是迁移1个留下2个。第三类普通重工业部门,我们以1比1的比例搬迁。能源相关的企业全部留下,产品‘半儿劈’,随着我们对远东地区的开发,我们的分享比例将会随之下降直至取消。第四类轻工业以2比1的比例搬迁,第五类服务业全部搬迁。第六类农业相关部门参照第三类。至于相关商业、工业等方面的管理人才必须全部跟随企业转移,技术人员以3比1的比例跟随企业转移。

在具体操作方面,我们已经与前辈们负责经济建设的同志进行了一定接触,我们提出的具体合作方式为股份制,也就是,按照搬迁比例,邀请前辈以能源矿产产品为资本金入股。这样客观上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建国初期很长一段时间内粗放型经营的弊端,在主观上还可以提前灌输集约化经营的理念。虽然我对企业的未来并不抱有太大的希望,但是相信没有抗美援朝的困扰,以及我们的影响,新中国的的经济建设速度能够比历史上更快一些,经济效益能够更高一些。至于,企业中的民极爱你股份的问题,如果国内实行国有化,我们可以按照立国后企业收益安比例发放。相信国内的所谓地主、官僚资本家、民营资本家,这些人为了他们自己的收益,会随我们一起移民远东。这样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和阶级对立吧!也许我们是事后诸葛亮,其实,很多东西放在更大的时间尺度上来看根本不算什么。”

“难道我们就不能留在国内吗?”这个时候政治部主任原基地政委李佳突然开口“非要费这么大的周折吗?这么一折腾,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而且对于新中国并不公平。要知道,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全部来自这个新中国啊。大不了我们交权、交兵,我就不信没有我们的立身之处。”

“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突然博帅在一旁冷冷的说道。李华雄眼睛突然一亮。在此时博帅引用了刘备在白门楼说死吕布的典故,虽然不慎妥帖,不过也足以说明问题。那些功臣宿将尚不足以自己的资历和军功保全性命,更别提这帮面目可疑的人了。李佳看了博帅一眼,没有说话。谁都看得出他是强忍着自己的不快而一言不发。

“远东立国是我们的既定战略”此时武定国终于站了出来“怎么能说变就变呢?再说,我们现在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状态。以我们的实力,任何人都不会对我们放心。所以,只有我们独自发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博帅担心的军队问题,我认为是这样。在历史和时代的大潮面前,任何个体的命运都不过是随波逐流的浮萍罢了。能力再大的人,也不过是弄潮儿而已!傅长官没有了北平、孙长官(蔚如)没有了湖南、陶长官没有了新疆,他们的命运自然也就发生了改变。他们如果真的那么愿意投奔前辈,就用不着等到前辈们兵临城下之时了。所以,所有的一切不过时也命也。离开了先提条件和原有的轨道,就不会有后面的事情。至于,普通的士兵,愿意回家的我们欢送,但是什么时间离开由不得他们。当兵吃粮扛枪站岗,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服役期满他们爱去哪儿去哪儿,服役期间就必须遵守纪律。胆敢哗变,就别怪他们头上的三尺剑落下了。”武定国的眼中掠过一丝寒光。

第98章 大战(三)第410章 准备(一)第324章 家园(三)第214章 支援第195章 攻防(七)第63章 呼吸(一)第158章 绸缪(五)第459章 终结(十一)第248章 远征(十二)第292章 杀戮(十)第174章 冲突(七)第256章 怒火(三)第293章 杀戮(十一)第370章 内讧第132章 大师(二)第245章 远征(九)第183章 反攻(三)第68章 呼吸(六)第390章 回归(十)第54章 断尾(一)第177章 冲突(十)第226章 无奈(四)第450章 终结(二)第385章 回归(五)第257章 怒火(四)第221章 诸马(七)第427章 南方(八)第303章 杀戮(二十一)第357章 鏖战(九)第423章 南方(四)第223章 无奈(二)第326章 南进(二)第124章 建设第176章 冲突(九)第421章 南方(二)第416章 准备(七)第260章 孤城(一)第125章 迎客第189章 攻防(一)第327章 南进(三)第35章 算计(二)第453章 终结(五)第116章 华北(四)第118章 华北(六)第387章 回归(七)第234章 西进(七)第96章 大战(一)第2章 围追(二)第183章 反攻(三)第405章 回归(二十五)第225章 团军,司令林楚男替代宋哲元,原第40军参谋长叶谦第362章 鏖战(十五)第139章 长江(四) (1)第328章 南进(四)第451章 终结(三)第366章 拖延第461章 结局 (1)第169章 冲突(二)第351章 鏖战(四)第450章 终结(二)第268章 孤城(九)第260章 孤城(一)第173章 冲突(五)第211章 策对(一)第333章 ,南进(九)第244章 远征(八)第436章 分治(一)第307章 杀戮(二十五)第239章 远征(三)第418章 准备(九)第314章 暗战(三)第3章 围追(三)第361章 鏖战(十四)第282章 猛料第236章 谋划(二)第262章 孤城(三)第197章 攻防(九)第397章 回归(十七)第21章 狸猫(二)第313章 暗战(二)第410章 准备(一)第48章 脱壳第279章 “意外”(二)第123章 筹码第405章 回归(二十五)第257章 怒火(四)第423章 南方(四)第38章 奇兵(一)第440章 分治(五)第350章 鏖战(三)第417章 准备(八)第265章 孤城(六)第339章 南进(十五)第101章 大战(六)第77章 呼吸(十五)第395章 回归(十五)第232章 西进(五)第124章 建设第137章 长江(二)第305章 杀戮(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