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进攻的前奏,伴随万炮齐鸣是持续不断的空中轰炸。在苏联中央方面军四百五十多公里宽的防御正面上,近千架各型轰炸机,对预定突击区域,从前沿阵地后50公里至150公里左右的广阔纵深,实施地毯式和重点轰炸。破坏苏联红军的兵力集结,阻止迟滞其前沿的有效支援。
炮火准备开始后,远东共和国国防军地面机动导弹部队、空军强击机师,在近百架有人、无人侦察机和大量炮位侦测雷达的帮助下,快速搜集整理确定苏军前线重炮和迫击炮阵地位置,实施快速毁灭性打击。在惊天动地的炮火压制作战中,苏联红军的炮兵严格按照炮兵操典的规定,布设炮位、展开压制、转移阵地。他们做梦也没想到,战场在“高科技”条件下变得更加狭小,前线与后方的分界开始变得越来越模糊。依然沉浸在既往经验之中的苏联红军,必须要用大量逝去的生命和惨痛的失败,才能逐渐适应新的战争模式。苏联红军重炮阵地接二连三第遭到来自空中的打击而归于沉默。与此同时,在此消彼长之间,国防军方面的炮火威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155毫米、122毫米口径的榴弹炮、加农炮,各种口径的炮击炮和射程更远、发射时间更短、覆盖面积更大的多管火箭炮,在炮兵司令部统一部署调度和所属的各级指挥机构的指挥下,向着预定区域地点实施猛烈地火力覆盖和压制。
已经取得战场制空权的国防军空军,对新出现和新发现的苏联红军集部队、重型机械化部队实施毁灭性的空中打击。整个火力准备整整持续了四个小时。苏联红军的前沿阵地、二线阵地已经被炸得一片狼藉。空军部队对苏联红军纵深打击依然在继续的时候,由十二个坦克师,二十二个装甲步兵师,五个陆航旅组成的突击集团,按照作战计划于同一时间,在各个出发阵地,向当面苏军阵地实施进攻。一时间,在宽达150公里宽的攻击正面,集中了四千九百八十辆坦克、一千八百二十辆自行火炮和四千五百四十辆步兵战车,一千四百四十架武装攻击直升机,如同平地卷起的狂飙一般,横扫开来。各种作战车辆、飞机引擎的轰鸣声,从各种作战平台发射的多种型号的炮弹的爆炸声,伴随着车轮履带卷起的尘土冒出的青烟一起直冲霄汉。排列成攻击队形的重型主战坦克在攻击直升机的紧密协同下,山呼海啸一般涌向已经被炸得七荤八素的苏联红军。
最先接触的是国防军第一集团军坦克一师和苏联红军近卫坦克第5军。苏联红军近卫坦克第5军,全称“近卫红旗斯大林格勒——基辅坦克军”,是二战中,苏联的三只精锐坦克军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战争爆发前的几个月。参加过两次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获得了红军的最高荣誉,被授予“斯大林格勒坦克军”称号。在“奥斯特罗戈日斯科-罗索希”攻势中由于优异的表现,被授予批准加入近卫军行列。被命名为“红军近卫坦克第5军”,下辖的第45、第69、第102坦克旅以及第4摩托化步兵团分别被命名为第20、第21、第22近卫坦克旅和第6近卫摩托化步兵旅。在基辅战役之后,它获得了“基辅坦克军”的称号,他的指挥官克拉夫琴科中将被授予苏联最高荣誉——苏维埃金星勋章。随后,这支坦克军一路攻打到罗马尼亚、布达佩斯和维也纳。
在进攻布拉格战役之后,被朱可夫调到东线战场。它属于苏联战斗序列中较少的齐装满员的部队之一,装备坦克和自行火炮合计306辆,火炮和迫击炮300余门,骑车1700余辆,兵力20000人。二战时,苏联红军部队的编制在名称上看起来很大,其实际规模则普遍较小。一个较为齐整的坦克集团军总兵力不过5万多人,坦克和自行火炮一般在850辆到920辆之间,火炮和迫击炮大约800门左右,骑车5000余辆。而远东国防军的编制则基本采取后世的编制,第一坦克师仅主战中、重型坦克就装备332辆。如果加上自行火炮和步兵战车,基本上已经超过了苏联半个坦克集团军的编制。因此,第一坦克师,面对苏联所谓的坦克“军”并不太把它当碟菜。按照师长王林少将(原211旅1团长,详见第六十章绞杀2)的话来说:“甭管他妈的什么近卫不近卫,要论装甲作战,他们还嫩点儿!”
王林少将是有资格说这番话的。坦克一师成立之日起,就一直是特区军队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绝对主力部队。称得上兵强马壮。从这里走出了一位元帅、五位上将、十五为中将和四十五位少将。参与了所有大的战役,论功勋战绩绝不次于世界上任何一支王牌装甲部队。此外,隶属于第一集团军的陆航部队专门有一个陆航中队配属这支重装装甲部队。几乎所有的新武器都最先装备该部队。各种新战法几乎都从该部队试点和推广。
坦克一师要找苏联红军王牌部队的晦气,而对方又何尝不是呢?苏联红军近卫军第五坦克军现任指挥官萨维利耶夫坦克兵中将,同样希望用中国人的血擦亮他的勋章,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这支英雄军队再次赢得令人羡慕的荣耀。在中国人大肆狂轰滥炸之中,近卫第5军由于隐蔽的当,所遭受的损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萨维利耶夫得到上级的确切保证,只要他能够坚持24小时,苏联红军空军部队就可以出现在战场上空。经历二战洗礼的萨维利耶夫和他的下属们,对战场制空权的重要性有了极为感性的认识。因此,这也是令他们唯一有所担心的事情。不过,在他们看来,不论是坚守24小时,还是发动****24小时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当坦克一师以势如破竹之势进攻到近卫坦克第5军的攻击范围内的时候,撤去伪装的t34/86和斯大林式重型坦克纷纷从隐蔽所冲出。
苏联红军的装甲力量善于用大兵团、大集结,集中火力的优势。苏军大兵团作战的典型战术是火炮压制,坦克集团化突进,在步兵和坦克的配合,将步兵和坦克做成一线平推式的同等火力单位,将坦克反坦克和步兵反坦克紧密结合为一体。具体表现为:首先长达几个小时的火炮和火箭炮覆盖式射击。炮兵被人民父亲称之为“战场女神”,由此可见炮兵这一古老兵种在苏联军队联合作战中的重要性。待炮火稍停之后,坦克战群完全凭借着己方不可抵抗的数量优势将地方试图顽抗的坦克部队,乃至所有还拿着武器的士兵吞灭掉。在与敌方接触之后,整个战群的先锋部队迅速展开向纵深方向进行冲击,而其中一部分则留下负责包围并歼灭敌方残留力量。苏军这种淹没战术,要取决于几个方面的要素:首先是火炮的火力支持;其次是坦克的数量,要远远高于敌方;第三,坦克的质量要接近或者与敌方坦克相当甚至超越;第四,制空权。
这些对于草创时期的人民解放军学习效仿多年,并结合自身特点予以改进发展,可谓最熟悉不过。而直接源于人民解放军传统的远东共和国国防军自然对此了如指掌。现在,经过国防军空军已经基本取得战场制空权,经过战略战术轰炸和地面炮火的火力准备,苏军前线火炮阵地大部毁损。而不论重弹的质量和数量方面,均已远超前线苏军同等作战单位(总体数量依然大大落后于苏军)况且国防军还拥有打击坦克的绝佳利器攻击直升机和单兵反坦克导弹,因此,苏联红军实施淹没战术的条件几乎没有一样具备,这也是王林少将底气十足的理由之一。
种种劣势在近卫坦克第5军体现的尤为突出。既然习惯的淹没战术无法实施,于是他们开始采取传统的或者说缩编版淹没战术的攻击方式,先用自行火炮(后方的重炮现在指望不上了)反坦克炮队进攻中的敌方坦克部队实施火力覆盖,然后利用重型坦克歼灭敌方攻击第一梯队,t34/86坦克的速度迅速接敌,与之展开坦克肉搏战。与此同时,步兵反坦克作战单位配合坦克的行动,歼灭“来犯”敌军坦克。
理想很丰满,但是现实却很骨感。
当近卫坦克第5军的自行火炮刚开始发话,苏军前线指挥官就发现中队的坦克就开始高速后撤,其撤退速度之快远远超出苏军的预料。正当指挥官再继续火力覆盖还是派坦克追击之间游移的时候,观察哨传来急促的声音“敌人飞机超低空接近!”少顷,苏军立即发现天空中数十个黑点,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快速逼近。没有机翼、像一群马蜂一般呼啸而来。严阵以待的苏军防空部队,根本来不及反应。说实话,即便他们能够反应过来,以他们现有的防空武器也难以对攻击直升机实施有效打击。高射炮射界受限,高射机枪根本跟不上直升机运动的速度。
40架黄蜂3型新型攻击型直升机,其中25架挂载4个29管火箭发射巢(在原19管火箭发射巢的基础上增加了10管),2900枚70毫米火箭弹,几乎在同一时间就覆盖了苏军自行火炮阵地。苏联JSII或是安装了152毫米反坦克炮的坦克歼击装甲车顶部脆弱的装甲,顷刻间被火箭弹撕裂,并成功引爆了其内部的弹药。一时之间,苏军自行火炮阵地在火箭弹的呼啸和强烈殉爆的气浪中,烟消云散。另外,15架攻击直升机则各加挂了16枚“天火”空对地导弹,这也是该型导弹第一次用与实战。各作战单位,分区域对苏军离开出发阵地的重型坦克实施空中打击。“天火”离开机身之后,其激光半主动寻的和红外制导的指引下,重达八公斤装有五点九公斤高能混合炸药的串联式聚能破甲战斗部,以每秒三百八十米的速度,撞向笨重的斯大林坦克重型坦克,旋即撕碎其厚厚的装甲,甚至直接把其炮塔炸飞到数十米的高空。爆炸引发的大火迅速引爆了其内部弹药。在火焰中一辆辆坦克化为零部件迸射四溅。
面对超时代武器的苏联红军指战员,几乎来不及痛心战友的离去,他们的意识在某一个瞬间基本上处于凝结状态。精准、高速、迅猛、爆烈。一个个慑人魂魄的词汇拥挤在一起,颠覆了他们对战争、战斗的认识。
发泄完怒火的直升机,并未离去。它们利用机首下方的30毫米45型链炮,对苏军装甲目标和人员实施打击。这种链炮发射的是一种重量很轻的30毫米炮弹。它有很小的锥形装药弹头,可以射穿4至5公分厚的装甲。能够从上方或者后上方摧毁一辆坦克,而且可以摧毁当前世界上任何种类的装甲人员运输车或者战斗车辆。这种炮弹还拥有人员杀伤破片弹,对于暴露在炮火下的敌人地面部队最具效果。可一次性装填1500发炮弹。
在攻击直升机的打击下,苏联前沿阵地一片狼藉。到处是燃烧毁损的坦克、自行火炮和尸体、残肢。刚刚离去的坦克,迅速杀了回来。几乎如入无人之境,迅速向苏联近卫第5坦克军的纵深防御切入。伴随进攻自行火炮为坦克开辟陆路通道,天上的直升机群则提供近距离空中掩护。在优良通讯和良好的训练基础之上,坦克一师开始对敌军实施分隔、包围和歼灭的规定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