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御书房里起纷争

而虞允文与蒋芾二人,显然不能坐视不管,于是虞允文率先辩护道:“陛下,以老臣之见,叶大人所言应当属实

“不错,叶大人虽有欺瞒陛下之意,但那也是重孝道而为之,请陛下莫要听信谗言”

虞允文与蒋芾二人的力挺,自然引得身后的一帮重臣纷纷响应,一时之间也是纷纷附议争辩再起。

“蒋大人,说话还请慎之,下官也是据实情禀明,你却声称此乃谗言,蒋大人究竟是何居心?”曾迪并非省油的灯,听着蒋芾如此话中带刺,他自然不能忍气吞声,所以便用不软不硬的语气质问蒋芾。

蒋芾显然不屑与曾迪争辩,而是直截了当的冷哼道:“不过是一个近习,你有何资格质问老夫?”

“你……”简简单单几个字,将曾迪骂的是面红耳赤起来。

近习,是指皇帝身边的宠臣,虽然字面意思并没有特殊的意思,但是这个词渐渐地成了贬义词。

但凡从皇子开始跟随,直到登基为帝的这些臣子,都可以称之为近习之臣

曾迪当年在赵有还是皇子的时候,就一直跟随在赵有的身边,可以说赵有在登上皇位的过程中,曾迪也起到了一些作用。

所以这个近习二字,既可以泛指皇帝身边的轻信之臣,也可以代指轻易弄权的奸佞小人。

这当然是一个误区,但是对于曾迪而言就已经足够了。

就如同一个官二代,他可能真的凭借实力一步步登上高位,但是总有人十分不屑的称了一句:因为是官二代而已

无需太多的嫉妒与讽刺,就这几个字就已经达到了羞辱地效果

所以当蒋芾说出近习两个字,就等同于在全盘否定他曾迪的能力,否则曾迪也不会气得气结难言。

“蒋大人,凡是都要讲究一个理字,言语讽刺并不能掩盖事实,叶宇公然欺君,可是已经是铁一般的事实”

太尉张说见蒋芾盛气凌人,就十分的气不过。因为平日里在朝堂上,蒋芾这种出身世族之人,总是因为看不起他们这些外戚与近习之臣,而多番用言语予以奚落和讽刺。

于是气愤不过,又接着道:“再说了,方才不过是叶宇的一面之词,何以当真?请问蒋大人,叶宇隐藏行迹私自前往金国,是真的为了孝道,还是别有用意,这些你能断言吗?”

“这”

“若真是为了祭拜扫墓,又该何至于隐而不言?大可以想陛下禀明事情原由,何至于此?”

张说一番反击,让蒋芾顿时语塞不知该如何回应。正如张说所言,方才那不过是叶宇的片面之词,是否真的为了孝道还真是难以说清。

其实这些倒不是什么大事,最为重要的是这件事情与金国公主联姻扯上了关系。

若是叶宇不能合理的解释玉佩的由来,那么仅凭这一点,就可以衍生很多种致命的谣言,这将来对叶宇的声誉将是一个极大的影响。

毕竟在当下的环境里,宋金两国的恩怨可是日久见深,娶一个女真女子本身就会遭受鄙夷,更何况是叶宇这种在士子之中声望极高的公众人物。

若是事先二人没有丝毫的关系,而是由于皇权之间的利益关系赐婚,这倒是能够合情合理的说得过去。

所谓皇命大如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倘若叶宇是在此之前,早与金国的公主有了私情,那么对于叶宇而言将是致命的打击。

因为叶宇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除了原有的远见卓识与功绩之外,其实最重要的根源是在于当年宋金对决时的光辉一现。

当年危难之中力挽狂澜,又在比试的立意上面,对金国是毫不退让半分,这是当今士子们追崇叶宇的主要原因。

自古爱国情操最浓郁也最迂腐的人群,不是底层只求温饱的农、工、商,也不是居于庙堂之高的群臣,而是这些处于中间环节的文人士子。

可以说他们无病呻吟,也可以说他们目光短浅,更可以说他们自不量力空谈阔论,但不能可否的是,他们这才是集聚爱国情操的源泉。

所以,无数爱国诗篇,大多都是从这群人中产生……

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将民族的仇怨看很深,将汉人与蛮夷的种族看得很重,这是文人之间的一种操守,一种中华文化的一种品格

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以后无华夏,这句话其实最早源于朝鲜与日本,其实如今看来并非什么文化与疆域,而是一种精神传承的断绝。

宋朝之后的文人,操守已经渐渐的趋于淡化,也已经学会了什么是逆来顺受

曾不闻,满清入关多数文人委曲求全,摒弃文人操守而去歌功颂德。纵使反清实力暗流躁动,最后还是学会了慢慢接受。

而崇祯皇帝死于煤山,最后以操守赴死的不过是个宦官,这与南宋崖山赴死的文臣武将而言,岂能不让汉人扼腕叹息蒙羞于九泉之下?

如今叶宇在这件事情上若是不能处理妥当,这势必会成为叶宇的一大污点。

这对于一个臣子而言,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当年汉朝的萧何就是因为名声太高,为了不让汉高祖刘邦嫉妒,故此设计自己贪污的污点来保全自身。

但这在虞允文与蒋芾的眼里,却不能让叶宇有这个污点。

因为他们有着将叶宇推上皇位的计划,如今正在筹划好的机会让叶宇名正言顺,所以在这个关键时刻,是不能出现任何的反面影响。

御书房里吵吵嚷嚷没有一刻的消停,要说这御书房里最为冷静的三个人,那应该只有福王赵琢、庆王赵恺以及受害者叶宇了。

看着这些群臣争辩不休,与当众叫嚣的妇人对骂已经相差无几,赵有终于没有忍住,当众呵斥道:“够了”

皇帝发怒非同小可,方才还跟菜市场一样的嚣闹,顷刻之间便成了鸦雀无声

孝宗赵有环视了众人,随后将目光落在了庆王赵恺的身上:“皇儿,有何看法?”

“父皇,以儿臣愚见,四弟定然有什么难言的苦衷”庆王赵恺略作犹豫之后,便直言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哦?何以见得?”赵有显然对赵恺当众称呼叶宇为四弟很是欣慰,于是没有去询问叶宇是否有什么苦衷,而是顺着赵恺的话继续追问。

“以四弟之貌以及才学,自然是深得天下女子倾慕,那金国蛮夷女真之女就更是不能例外,所以这定是那金国公主的一厢情愿……”

庆王赵恺见眼前父皇脸色稍缓,知道自己说的合乎父皇的心思,于是又道:“而金国皇帝在函文描述之事也不可当真,金主此次主动联姻,无非是在有意拉拢四弟,以及有意分化父皇与四弟之间的君臣之宜”

赵恺的一番分析颇有道理,孝宗赵有听罢之后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这既是对赵恺分析事情的一种认可,也是对赵恺能在此刻帮衬叶宇而感到欣慰。

第105章 黑夜无声隐杀机第247章 担任主考第220章 牢房之中述根由第82章 男人也有专情时第179章 自古难还风流债第53章 有钱有地真阔绰第766章 刀出鞘、必饮血第119章 出使日本引轰动第793章 如果时光可回溯第81章 城西面馆第64章 黄山毛峰第76章 但愿你我永不见第311章 芳草萋萋宋皇陵第402章 并非泥巴任你捏第47章 天香夜宴第108章 机缘巧合见入口第111章 花海之中缠情思第72章 佛前发难第164章 虚不受补第55章 绝色佳丽画中来第313章 带兵搜查庆王府第218章 宣化城中杀戮起第128章 移花接木第1章 春雨秋兰第108章 可惜知道太晚了第38章 宫中乱象暗渐生第103章 强势男人我喜欢第333章 不可告人的情愫第262章 浙东四绝第4章 一场好戏第103章 归纳总结浅分析第770章 朝堂之上风云起第552章 大战将即蓄势发第605章 大军又踏新征程第66章 舌战群儒第134章 软硬兼施第80章 佛道之争进行时第188章 菩提寺内第104章 一见钟情你信吗第247章 担任主考第18章 山好水好人更好第111章 让我脱衣是何意第204章 金辽大军双夹击第520章 一人牵动两思忧第181章 英雄江山壮歌行第184章 小河岸边表白声第295章 亲自出面劝柳蒙第112章 你黑还是我更黑第183章 各方势力暗窥探第3章 欺人太甚第248章 云山雾水第10章 陆府贺寿第105章 柳家三代皆忠勇第3章 让你背后暗发凉第15章 此时无声胜有声第25章 血腥不燃畏难消第161章 标点符号第108章 机缘巧合见入口第331章 叶宇版军制改革第73章 万物之始谁为先第1章 春雨秋兰第264章 父子二人的对话第12章 指点一二第67章 完颜长乐小公主第38章 权臣之路多坎坷第31章 恩威并施第126章 你能给予我什么第48章 绸缎铺中第110章 心少一点第87章 春宵一刻第249章 瞒天过海另有因第15章 此时无声胜有声第98章 这个叶宇不能杀第299章 识破战术另谋法第331章 叶宇版军制改革第45章 苍天之下皆吾土第267章 更尊崇的三结义第14章 我们是否在助他第296章 一路凯歌气势宏第171章 我是不是没救了第81章 貌合神离第84章 釜底抽薪定本心第77章 王处一袒护爱子第185章 弥勒佛笑第150章 拈花一笑第324章 朕要燕云十六州第261章 由不得你第34章 赵昚妥协愿禅位第174章 以命抵命第329章 一种无声的打脸第66章 舌战群儒第46章 亭下漠然诉前因第1章 有猪一样的队友第29章 竹杖铜钱第52章 算无遗策第83章 联姻个屁第322章 黎大隐的儿子们第289章 创办书院第302章 颍州城下战火燃第49章 圣意相阻志难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