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搅乱大明文坛

“‘造神计划’不变,并且要加到力度。”朱厚照对周笏说道。

这所谓的‘造神计划’乃是朱厚照心中自己的最得意之举,他要用天下的文人来对付天下的文人。

‘造神计划’要造那些神呢?

与文来说,造文人中人人想得的第一之人!让这些文人一直处在纷争之中,少管朝廷的事!

与武来说,造朱厚照所想要出现的军中英雄,大明英雄之人!让这些保家卫国的军人们不说被人尊敬,起码要让他们与普通人一样被认可。

大明的文人就如天空繁星,一颗颗都是耀眼无比。

他们的以自己的思想,创立自己的学说,形成并聚集一批自己拥趸。从而能够影响朝政,影响万千百姓!就如此来说,文坛之上茶陵,台阁文人几乎是独领风骚。新近被促生的木斋还有复古文人也是与日俱增,还有其他一些拥有自己主张的文人也是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

弘治年的大明文坛,或许是是整个大明最繁华的一段时间吧。

木斋派不用说了,谢迁就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复古派之前是一个很是虚无的派别。因为谁都是不知道第一人空同是谁。但当王鏊说了一句他也是认同复古派的观点之后,复古派俨然也是形成了两个中心一为王鏊一为空同。

文报就是他们的战场,他们在文报之上你争我吵,谁也是不能让一方信服。

这就是有着四个大派了,这还仅仅只是在京城,并且只是在文章诗词一个门类。其他如书家,画家,医家乐家等等一些大能也是在文报之上宣扬自己的主张。反正文报的出现,热闹了一大批的文人。

三报之中文报,是每天顺天府销量最快最大的。文人闲暇时候喜欢听些聊些市井之事作为消遣,而现如今文报则是成为京城之中大街小巷茶楼饭馆之中说书人最为取之不尽的古事源头!市井之人也是愿意看着文人们的笑话,虽然大部分不知道其中所有含义,但是看着读书人吵来吵去也是一种消遣不是?

而因为文报内容容量不够而催生的文刊,则是这些日子以来大明销量最大的书籍。由此也是让大明天下又是知道两个已经不怎么知道的衙门,出版署以及司经局。

现在的大明只要是公开发现与售卖的书籍都是必须要将样书送到出版署进行审核,如果不去那么后果会很严重。轻者罚款,重者则是连累到家族之中有功名以及正在求取功名的人。

但是出版署也不是不让你出书,只是让你在大明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出书。如果你的书够好,说不定出版署还会出钱为你出版。出版署出版的书几乎一年之内整个大明就是会看到你的书,因为以两京为基点的广大府县都是会有九州书店!有九州书店就是会有你的书,这现在也是一些文人出名的最快途径。

没有出版署的认定,你的书不一定能够出版刊印!

没人会挑战出版署,不然它在报纸邸报上宣扬一番,你就是臭了。

文刊现在是一个月一出,在两京印刷坊中最基本的印刷本数是万本!以两京为中心,可以辐射大明最为重要的两个区域。相比于那些在文报上吵吵闹闹的文章流派,真正的学派们则是将文刊作为自己主要阵地。因为文章可以可以一日一说,但是学说思想就是几十年几百年也是没有什么定论。

他们这些人影响力更大,学说更加专业!如果文派们是小打小闹,那么学派们及时真的神仙打架了。

目前目最受欢迎最受关注的几大学派,个个都是会在文刊之上发表自己的文章。比如关学扛鼎的河东学派,刘健可就是河东学派的人。比如崇仁学派的;比如岭南学派的,陈白沙现在已经世人承认的大儒之一,其民可是与河东学派之始薛瑄齐名!再说关学之中另辟蹊径的三原学派,其首便为当今大明宣大总督王恕!

他们这些人可不是争论文章之别了,已经上升到了儒家大统之上了。

理与心的争论,就此开始的!

下场‘文斗’的随便一个都是当世当地之大儒,或者一方大员,绝对的学界大佬。他们会让你真正体会到,门生广大一言影响千百人是一个怎么样的场面!

尤其是当孔家的人也是加入其中的时候,文刊就是不一样了。并且其最大影响是这本文刊现在也是弘治皇帝还有朝堂诸大员的案上必须,这就是更让文刊成为了大明第一书了。无论是朝堂大员还是学子学童都是会读上一读。

对于这样的场面,朱厚照一直向弘治皇帝的解释就是‘文化开花’,大明的文人这样积极学术文章,也就是说明天子文治有成。朱厚照的说辞被弘治皇帝采纳了,因为从内心来说每个人都是有着贪婪的心。

你,我,他,皆有!

于这样的氛围之内,加上年初恩旨的推行以及朝廷,现在大明文风一时鼎盛。

京城作为首善之地,关于学校的整顿是最为直接最为快速的,按照礼部的命令以及与吏部商讨之后决定。并且在请得弘治皇帝恩准之后,在礼部之下添设学校清吏司。而已以后大明省府县村之学与学官将会独立出来,全部归属礼部学校清吏司管理。统称还是学官,但是其升迁以及调用将会有礼部吏部共同掌管,一如常例。

并且诸部共同商定起草的大明学律也是已经上交内阁,并呈弘治皇帝御览核准了。相信在不久之后整个大明整个华夏几千年来,第一部真正意义上关于学校,关于学官,关于学规的律法就是会出现!

拭目以待,便是!

当下,朱厚照难得再一次出了宫来。

这次出来的隐秘,就是东宫也是没有几个人知道。所以朱厚照也是来了‘微服私访’,穿的不差也不华贵,一个丫头三五随从。这几乎是大明京城小三爷出门的标配,比上大大不如比下绰绰有余。

第76章自家坟自家修第166章平判战前准备第53章君子大比开始第101章舆论不是小事第12章救灾情况明朗第2章遇刺与救灾事第33章右卫鞑影再现第51章颁恩旨与御宴第83章朵颜卫屯边卫第19章青菜刘都不留第106章宫庄守我秘密第42章右卫保卫之战第115章南边也不安宁第126章科举试题泄露第27章未来京城中心第15章不择手段做强第124章科举前的京城第145章大明水师威武上第73章太子七岁监国第22章锦衣起大同变下第57章私人武装力量第15章不择手段做强第75章京营占役问题第72章强硬平定叛乱第56章光阴跨过窗台第37章大同升起狼烟第25章朝堂下的龌龊第71章内廷已无威胁第22章锦衣起大同变下第51章颁恩旨与御宴第148章模范城市通州中第62章辽东哈密之谋无题第49章节大同忠民到来第68章皮岛升起龙旗第8章终有消息传回第44章前面打后面玩第116章丝绸引发恐慌第132张狡兔三窟皆庙第135章漏题的人死了第167章招安绝不可能第131章丝毫蛛丝马迹第100章不安分的辽东第160章西苑是大军营上第75章京营占役问题第157章朝堂势力突显5第116章丝绸引发恐慌第131章丝毫蛛丝马迹第112章事分三家各议第15章不择手段做强第46章圣旨感动全城第6章有人送钱上门了无题第7章谁的面都不给第49章节大同忠民到来第107章偏殿宫闱日常第135章漏题的人死了第27章未来京城中心第33章右卫鞑影再现第148章模范城市通州中第56章光阴跨过窗台第8章终有消息传回第86章乱糟糟的中都第145章大明水师威武上第112章事分三家各议第39章风起云涌大同第48章节前京师局势第146章大明水师威武下第167章招安绝不可能第40章围歼小股鞑子第6章有人送钱上门了第138章故衣社不简单第145章大明水师威武上第125章此科科举新规第143章谢迁莫名背锅无题第82章辽东建设开始第109章李谢二人复相2第115章南边也不安宁第13章平静时才最险上第2章遇刺与救灾事第146章模范城市通州上第9章从顺天到大同第87章屋漏又有暴雨第32章文人文官文事第76章自家坟自家修第27章未来京城中心第113章设立河东三司第155章朝堂势力突显3第21章锦衣起大同变中第64章可叹美人迟暮第36章朝廷积极安排第106章宫庄守我秘密第69章东番海上盗影第149章模范城市通州下第18章十大罪达天听第33章右卫鞑影再现第126章科举试题泄露第51章颁恩旨与御宴第122章父子夜话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