鞑子的事完了,但是其实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完。但是朝会这时却也不能继续为这个话题纠缠下去了!因为今天的朝会还有更加重要的事要办,所以待鞑子使节下去之后。刘健又是慢慢的站了出来,他有话要说。
他现在是首辅,他能够上任除了是弘治皇帝早前的安排以及青睐之外,也是因为徐溥这位首辅的致仕之前的推荐。所以刘健能够上任也是有着徐溥的一番努力,但是现在的内阁只有刘健一个人,但是内阁不能只有一个人。
所以,内阁要增人,并且必须要增加人。而这个增加人的提议弘治皇帝不会提出来,朱厚照也没有权力来提,六部的诸位更是不好提。唯一能够提出且只能够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只有刘健。
一来今天说起来本来就是弘治皇帝给他的一个恩典,扬名与立威的机会。
所以,当刘健再次站出来的时候。他表示定了定神说道“陛下,臣有奏!”
“奏来!”弘治皇帝一抬手后说道!
“陛下,内阁缺员,臣请陛下降旨准许增加内阁人员!”刘健这样的的回奏很是有些他个人浓烈的风格,简单又颇为的直接。让他后面一贯习惯于云里雾里的诸位文武们很是不适应,但是这也是要一个需要适应的过程!
从徐溥再到刘健,文武们需要适应的并不只是一个人而已,更多的则是一套官场方式以及手段还有环境的变化!虽然有人常常会说自己是个适应能力极强的人,但是实际上却是没有人能够真正适应环境的变化。
没有!
包括弘治皇帝以及也是如此,徐溥的稳重在这十几年里让弘治皇帝已经很是适应了!但是刘健这样的强硬风格,弘治皇帝也要重新适应。倒是朱厚照对于刘健心中颇为的欢喜,他心里知道刘健虽然为人古板,脾气火爆且臭,但是至少在对待外敌之上两人却是空前的一致!先前在鞑虏问题之上刘健算是附和了一次朱厚照,所以马上朱厚照也是还上刘健一个附和!
“此事朕也是思之已久,徐阁老致仕朕心甚是哀伤。但是徐阁老为国为朝廷劳累一生,老年暮市也该颐养天年。如今内阁只有刘爱卿一人,却也是急需增补人员了!既然刘爱卿此番由此奏,那么爱卿可有人选?”
“此事还要陛下圣裁!不过臣却又两个人人选向陛下推举,为李东阳还有谢迁二人。”刘健说道!
“内阁事关大明国政是否畅通,朕心中也无好人选,刚好此时朝会。所以诸位爱卿也都是议上一议吧!”
事在人为,弘治皇帝爱才也会识人。李东阳和谢迁有才吗,有,而且非常有才。不过有才也不代表弘治皇帝就是属意他们两人入阁,不然之前他们也不会一直是一个参赞机务的身份,并且一出现了‘南北之争’这两人就是被打发出阁了。显然他们在内阁之中起到的作用并没有达到弘治皇帝对于他们的预期,不然仅仅是文人之间的小小争论就是会让两人丢了阁员之位?
弘治皇帝还有刘健都是说了,那么朱厚照也是不能落后了。所以他也是在六部之前站出来说道“陛下,儿臣以为元辅举荐两人乃是大才大能,用心为民忠心为事之人。”说了这么一句没有来由又是很突兀的话,朱厚照又是便退回了自己的位置上。
就好想他这句话是人用银子买来的一样,噼里啪啦的飞快说完生怕自己多说会亏本一样。
朱厚照的话刘健并不奇怪,但是使得底下的六部诸位还有李谢两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了。这是什么意思?是同意还是不同意?是在夸奖还是其他意思?
朱厚照一打岔文武朝班之中原本几个想要站出来支持李谢两人的官员,都是生生的止了自己的脚步不敢出面。此时局势不明朗,没有人愿意会在这个时候站出来为李谢二人说话。
至于,六部,很显然这个时候也是该他们说话了。
而第一个站出来的,当然是吏部尚书屠滽。因为弘治皇帝在说完之后就是看向了屠滽,身为大明的吏部尚书不说对于这大明千千官员每人都是熟悉,但是能够够得内阁阁员一职的人,还要要有屠滽的推荐与背书才是最合适的。如果你都是没有入吏部尚书的眼睛,你有什么资格来当这个内阁大臣呢。
即便是当了,吏部尚书也是会一道弹表让你在那个待不长久。
屠滽双手捧着朝笏走到班列中间,很是珍重的说道“回禀陛下,李谢二人吏部考察皆是无有问题,为官期间颇有官声。”并不复杂表达了自己对于李谢二人入阁的想法之后屠滽又是说道“现有吏部有二人向陛下举荐,一为前吏部尚书,现任宣达总督王恕。二为兵部尚书马文升。”
本来接着屠滽应该就是马文升的发言,但是当屠滽的说完之后。本来心中腹稿多番的马文升不得不停止了自己动作,然后默默对着屠滽看了一眼,刚刚准备收回目光的时候确实不自觉的迎面撞上了太子的眼神,温柔平和,现实老幼见面时的眼神。但是马文升确实不无欢喜,直接收回眼神不去看朱厚照。
这就是太子对他的动作了,马文升心中如实想着。但是马文升并不希望离开兵部的位子,不过现在看来太子对于这个位子谋划已久了。
怎么办?他是硬的留下,还有就此挪挪位子呢?如果他离开了,谁会来接替他的位置?如果他不离开,又是会有怎么结果?几个瞬间马文升就是有了计较,那就是不离开。因为一旦是离开兵部,那么对于他来说无疑是很危险的。
而后马文升又是想起来前些日子里东宫曾经和他提过,现在兵部缺员一位右侍郎。想到这里马文升很快明白太子这是什么意思了,太子这是在向他要这股右侍郎的位子了。看来刘大夏是注定回不来了,也不知道他到底是哪里恶了东宫。以至于东宫对他如此这般的不喜欢,不说让他重回中枢就是让他有个一官半职的都是不太愿意。
但是马文升还是想争取一下的,比如将刘大夏送到河东去。若是刘大夏能够在哪里做出成绩,东宫对于他的厌恶是不是会少一些?
最终马文升站了出来,他同意了刘健的人选。但是也是说道内阁完全就是可以恢复以前的四人规模,所以他也是向弘治皇帝举荐了一个人,那就是南京秦紘!顺便身为兵部尚书马文升也是再次强调了一下自己对于西北问题以及设立河东三司的看法,两个字同意。
接下来礼部徐琼出来了,他不同意李谢二人入阁,也不同意在河套设立三司因为她认为那是野蛮之地,没有什么设立三司的必要还不如用这笔钱用在目前的学校事上去。近来,徐琼因为主持学校事务竟然让他在民间尤其是在士林之中取的了不少的好名声,因为他不知道从哪里想出来了一个朝廷假款资助那些贫困学子。通白来讲就是助学贷款一样的制度,礼部发出通知以后会拨出一部分款项专供那些实在贫困的学子的借用,不收利益本金借还,然后归期可分五年,十年,十五年。
这大受寒门学子的欢迎,也博取了一番士林赞美。因为按照弘治十年恩旨来说,以后待待大明学校完成整改之后,蒙学(也就是村学或者叫社学),县学都会死免费的,并且家中不论几个孩子必须有一子读书至县学三年课程读完,可自行决定是否继续考读府学。
府学及时要自己花钱了,朝廷也没有余粮。所以徐琼此项政策一出一时间就是叫好声一片,就是大明旬报都是对此大肆报道。但是要是学子知道徐琼这一政策来源完全就是因为他小舅子青楼赌钱借的高利贷没还,被人催到家里来才是想起了这么个搏名的法子会不会哈哈大笑呢?
不管怎样,徐琼官声渐渐好。他在朝会之上说话也是腰杆子挺的直直的,动不动就是天下苍生。
所以有挑动文人对立的李谢二人,自然是被天下文人的管理者礼部所厌恶了。徐琼是不会同意的,甚至他都是有点想将李东阳头上顶着的礼部侍郎的名头给弹劾掉,如此故意挑动他人纷争之人,真是斯文扫地!
你问问,这段日子由这位礼部正堂官亲自取消掉李谢二人身后的所谓茶陵木斋文人的学籍有多少?
礼部,户部,还有礼部都是表过态度了。户部尚书周经其实没有什么意见,反正内阁再打它也管不到户部。但是他表示了弃权,他本人与出身江南的李谢二人并不熟悉,甚至有些相对。要不是两人在朝廷为江南多番走动举旗,户部对于江南的税收一定不是现在这番烂账。
为此,周经曾经亲自将户部中江南出身的官员都是暗中调查了一遍。果然都是硕鼠多也,周经倒是与焦芳不同只是他很是反感南方尤其是江南官员们这种只为江南计的行为。
现在的户部,其实乱的很啊。
弃权,只是为了省了以后的麻烦。
待到最后弘治皇帝说话的时候,其他两部包括都察院也都是说了自己的想法。其中众人又是重新举荐了王恕,秦紘,以及章懋甚至是王越入阁。但是弘治皇帝当庭没有采纳也没有回绝,只是在简单说了李谢复入内阁参赞机务之后,便是宣布的退朝。
今天倒是显的没有什么大转折了,对于其他来说这都是一种理所应当一样。但是队李谢两人来说却是恍惚的,因为好像他们布置的都是没有用上,甚至他们各自联系的人都是没有怎么开口,他们就是复入阁了。
有些不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