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4章 出兵灵武

昨天和今天一连发生了三件让李渊心中稍定的事情,一是次子李世民率领五万大军赶赴陇右,进驻弘化郡、会宁郡和金城郡,防御北隋大军进犯陇右和河西,其次是今天上午,长子李建成在朝会上公开承认段德操投降和雕阴郡失守是他放下的战略错误,并表示愿意承担责任,这便使李渊撇清了这件事上的责任。

第三件事是李渊刚刚接到侄子李孝恭送来的急报,唐军正式接管了萧铣位于桂阳郡和衡山郡的五座铁矿和两座铜矿,年产量也可以达千万斤,尤其在矿山的一处秘密仓库内搜到了萧铣军队藏匿的四百万斤生铁和六十万斤粗铜。

这份急报让李渊喜出望外,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之前的想法,绝不把长沙、桂阳、衡山等郡交给北隋。

这时,陈叔达已经从贵宾馆回来,正在向李渊汇报他和北隋使者见面的过程。

李渊眯着眼睛一言不发,他负手在房间里踱步,就算陈叔达最后说完了,他也没有表态,过了好久,他才缓缓道:“河套之事已经没必要再谈下去了,张铉绝不会撤退,谈也是白谈,萧铣父女换娄烦郡,上次朕也答应了,这次也不变,关键是雕阴郡,我希望以奢延水为界,他们不要再继续南下了,至于战利品,只要他们答应军队不跨过奢延水,朕可以不要。”

“陛下是怕张铉以剿匪的名义进入延安郡吗?“

李渊点点头,“他们进军河套之时,朕便想到了这一点,一个是宋金刚,一个是梁师都,都是他们进军南下的好借口,他们实在要打梁师都,朕也不好阻拦,但宋金刚绝不准他们再插手,唐军会自己将它剿灭。”

对于李渊的这番想法,陈叔达却有点不以为然,李渊在萧铣之事上反悔,就等于撕毁了之前达成的一年停战协议,隋军根本没有任何限制了,就算没有宋金刚,他们也照样会进攻延安郡,就像攻打雕阴郡一样,圣上偏偏认为隋军想利用宋金刚作为进攻延安郡的借口,这就是走进了一种误区,隋军的进攻完全是根据自己的作战计划,而和什么协议无关。

虽然是这样想,但陈叔达却不敢提出来,他怕在这件事上进一步触怒李渊,陈叔达只得低声道:“陛下,微臣刚才也说了,雕阴郡之事恐怕温彦博做不了主。”

李渊哼了一声,“那就我们派使者去中都,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隋军绝不能出现在延安郡!”

温彦博和凌敬出使长安一个月,最终只达成了一个协议,那就是用娄烦郡换取萧铣父女,至于战利品分割的协商,由于李渊提出了放弃战利品来换取隋军不跨过雕阴郡的奢延水,因此又被延后了。

两天后,唐朝派出中书侍郎封德彝为使者,带着已被押送进京的萧铣父女,跟随温彦博一行向中都而去。

灵武郡属于河套平原的西套,也就是今天银川平原,这是黄河三套中最富庶的地区,相比五原郡和榆林郡,这里气候更加温和,无霜期长,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五原郡的小麦只能一年一熟,而灵武郡却能两年三熟,加上水源充足,灌溉便利,使得灵武郡的人口要比五原郡和榆林郡多得多,大业十三年时,全郡人口已四十万。

虽然这些年遭受梁师都造反的影响,灵武郡的人口已经锐减一半,但还是有二十万人口,主要分布在农业最发达的回乐县一带,回乐县是灵武郡的郡治,河渠纵横,树林茂密,分布着大片大片的肥沃耕地,每年的粮食产量占到了整个灵武郡的六成,这里简直就是灵武郡的白菜芯,生活着十五万人口。

梁师都被段德操屡屡痛击后,实力已经衰败之极,兵力只剩下六千人,士气低迷,人心惶惶,但由于唐军在延安郡的惨败,导致宋金刚的军队威胁到了关中,也威胁到了雕阴郡的铁矿,为了牵制住宋金刚大军南下并保住铁矿,李渊强令段德操军队转向雕阴郡,使梁师都逃过了灭顶之灾。

梁师都利用这段时间趁机募兵,强抓壮丁扩充军队,短短两个月时间,他的军队又迅速增加到三万人,不过由于装备落后,战斗力极弱,而灵武郡除了农业资源比较丰富外,其他资源都比较匮乏,为了获取资源,梁师都又开始蠢蠢欲动,准备率大军进攻陇右了。

而就在这时,雕阴郡方向传来了不利消息,段德操投降了北隋,数万北隋军浩浩荡荡向灵武郡杀来。

攻打灵武郡是隋军的既定策略,如果没有唐朝软禁北隋使团这件发生,那么北隋就应该在半个月前从北部进军灵武郡了。

正是因为受到雕阴郡战事的影响,隋军进攻灵武郡的时间向后推迟了半个月,不仅如此,进攻的策略也发生了重大转变,隋军不仅从北面进攻灵武郡,而且还从东面发动了对灵武郡的攻势。

不过炎热的夏季却十分不利于隋军行军,尤其朔方郡和盐川郡的北部都是茫茫沙漠,三万五千隋军便从南部的荒漠地带西进,这里属于半干旱地区,要比沙漠好一点,大部分地段都是生长着蒺藜的戈壁,白天炙热如火炉,而到夜间气温急剧下降,变得寒气逼人,不过戈壁上偶然会出现一片绿洲和草原,这便给了隋军驻兵休息的机会。

北隋军昼伏夜行,足足用十天时间才走了六百里路途,进入灵武郡境内,进入灵武郡后,完全是另一种景象了,戈壁消失了,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草原,到处是大片树林,一条条清澈的河流分布在草原上,这里属于没有开发的土地,但土地却十分肥沃,扔下一颗种子就能生长出庄稼。

这天下午,数万隋军躲在一片占地数千亩的树林内休息,骄阳似火,草原上的空气也仿佛凝固了,变成了一种透明的流体状。

虽然进入灵武郡环境要好了很多,但热浪依旧,为了保存士兵体力,张铉还是采取了昼伏夜行的策略,白天尽量让士兵休息,夜间行军作战,同时也能锻炼士兵的夜战能力。

这次西征,隋军一共出动了三万五千人,除了三万隋军外,还五千人是由段德操的唐军精锐整编而来,三万五千人中包括两万五千步兵和一万骑兵,战斗力十分强大,另外还有李靖率领两万军队从北面杀来,隋军一共投入了五万五千人攻打灵武郡,这一战势在必得。

树林旁的一条小溪前,张铉远远眺望着辽阔的草原,这里土地之肥沃令他感到十分意外,也让他有了很多想法,这时,段德操慢慢走上前笑道:“大帅,这里在两汉时期原本也是农田,两晋时这里被诸胡所占,又渐渐恢复为草原,到了现在,这一带还是属于羌人的地盘。”

“这里有羌人?”

张铉有些惊讶,他一路上根本没有看见羌人踪迹。

“当然有,这里的羌人叫做党项羌,现在基本上都叫党项人,分布很广,河西、陇右都有,我们这一带是党项拓跋部,也是党项八部中最大的部落,人口有十几万。”

“可是我们沿途没有遇到一个党项人,他们生活在哪里?”

段德操笑道:“他们就在我们南面,只是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我们恰恰相反,他们是昼行夜伏,而且他们不会招惹军队,所以我们没有碰见他们。”

“他们支持梁师都吗?”张铉问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段德操沉默片刻道:“梁师都和党项人都被突厥人控制,梁师都曾多次用粮食换取过党项人的战马,除此之外,他们是井水不犯河水,但现在党项人有没有支持梁师都,我就不知道了。”

就在这时,一队斥候骑兵疾奔而至,大喊道:“大帅,西南方向来了一支骑兵,大约两千人。”(。)

第692章 血战柳城(四)第722章 投笔从戎第693章 血战柳城(五)第335章 面授机宜第954章 紧急议事第1154章 天下大战(十二)第114章 平壤登陆第871章 相制改革第839章 防不胜防第1238章 血战长武(中)第217章 瓦岗异动第904章 得罪豪门第1002章 渡黄之战(上)第906章 出使突厥第730章 强袭敌营第951章 紫微刺客第1113章 情报新官第1199章 太子新职第956章 一网打尽第978章 太原战役(十九)第486章 武娘往事第933章 战争来临第1057章 腹地一击(下)第871章 相制改革第921章 意外发现第358章 撤军示弱第61章 新的伙计第420章 反客为主第828章 奇袭均阳第636章 阴差阳错第1172章 天下大战(三十)第630章 杜家才俊第224章 两线激战第1221章 偷袭河湟(中)第125章 高丽投降第158章 谶语事件(下)第299章 英雄大会(十五)第473章 虽远仍援第1206章 谈判得失第616章 重要情报第586章 引军入瓮第508章 进军清河第143章 阊阖事件第626章 江都兵变(下)第504章 贼军反扑第312章 出兵细节第435章 江都南市第1019章 反间之计第396章 苏威心思第668章 致致当家第747章 反戈一击第832章 秘密地第384章 嫁祸于人第88章 热情邀请第53章 马邑受困第290章 英雄大会(六)第450章 江都事故第741章 闻风而动第416章 何处破局第969章 太原战役(十)第325章 趁火打劫第442章 窦府讣告第1019章 反间之计第1018章 围城打援(下)第712章 陷入绝境第559章 望仓兴叹第594章 进退两难第525章 幽州使者第212章 计取武城(二)第1021章 横山之困第653章 两面夹击第1074章 逐利而为第723章 血洗契丹第834章 大军杀至第260章 又见北镜第1211章 谁是刺客(中)第457章 控制东海(上)第670章 假手于人第1120章 国号共决(上)第757章 讨价还价第517章 谣言四起第698章 奚人表态第567章 一句口信第219章 紧急应对第931章 草原异动(上)第366章 达成交易第506章 渤海之军第566章 家族利益第340章 秘密拉拢第448章 下邳激战第1240章 螳臂挡车第794章 吕氏兄弟第1148章 天下大战(六)第480章 天下勤王(六)第874章 诽言四起第328章 铁腕出击第431章 三岁鼠郎第1076章 唐使到来第529章 兵临辽东第1136章 围城打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