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8章 永兴之战(八)

既然房玄龄考虑了一夜,那么方方面面都应该考虑周全了,张铉倒不想从细节上来纠缠这个问题。

是否进攻襄阳关键要从大局上来考虑,之前张铉派使者秘密出使洛阳,希望和王世充达成共同攻打荆州的协议,据说,王世充虽然没有明确同意这个方案,但也是默认了。

从目前的执行情况来看,王世充确实保住了隋军要进攻荆州的秘密,这点做得不错,其实王世充增兵淅阳郡,阻止唐军打通南襄道,也算是对张铉期待的一种回应。

但更重要的一点,也就是攻打襄阳郡,王世充却迟迟按兵不动,这令张铉略略有些不满,如果王世充攻打襄阳,便会给江夏的唐军带来巨大的压力,隋军会不战而屈人之兵,一举将唐军逼出江夏。

正因为王世充迟迟没有对襄阳出兵,导致唐军在荆北还有两个战略支撑点,一个是江夏,一个便是襄阳,两者唇亡齿寒,互为犄角,如果江夏不倒,襄阳会死守,同样,如果襄阳不灭,江夏也找不到撤军的借口,同样会死守。

这就是房玄龄提出先打襄阳的根本原因,张铉完全理解房玄龄提出这个方案的背景,他沉思良久道:“与其分兵去打襄阳,不如围城打援,逼襄阳军队来救江夏。”

房玄龄点点头,“这样可以,不过要防备王世充趁襄阳空虚的空挡,出兵占领襄阳。”

张铉冷笑一声,“王世充迟迟按兵不动,极有可能就是在等待出兵机会,不过我就怕他不肯出兵,他若肯出兵,我就把襄阳送给他。”

房玄龄若有所悟,“殿下的意思是.......”

张铉淡淡道:“襄阳就是一块巨大的诱饵,它能钓到我们想象不到的大鱼。”

被围困在山上的唐军足足等了四天也没有等到武昌县的援军过来,主将李雷世从期盼变成了失望,最后渐渐绝望了,此时唐军粮食已经断绝,除了突围外,他们只有投降一条路。

而此时隋军主将罗成却有着足够的耐心等待,罗成同样想立下更大的功劳,等待唐军援军到来。

但等待了四天后,依然不见唐军援军到来,罗成也渐渐失去了耐心,他最终不再等待,决定歼灭山岗上这支人数不少的唐军。

夜幕刚刚降临,数百骑兵便点燃了东南方向的树林,隋军骑兵早已做好了准备,在东南角下的树林内堆积了大量的干柴枯草,,只等主将一声令下便点火烧山。

此时东南风正劲,火借风势,山脚树林内顿时浓烟滚滚,浓烟内夹杂着不断吞吐的赤红色烈焰,噼噼啪啪燃烧,火势迅速向山上蔓延。

山丘上大部分是松树,松针和松脂燃烧带来了大量浓烟,将整个山丘都吞没了,山上的唐军开始混乱起来,他们中有的人主张投降,有的人坚持突围,两派将领争执不下,而李世雷却一时拿不定主意。

而隋军突然放火烧山着实让山上唐军措手不及,很快浓烟覆盖了整个山顶,唐军士兵无法在树林中躲藏,慌乱之中,他们开始向山下奔逃,李世雷大喊道:“突围的弟兄跟我来!”

四千余名唐军士兵跟随着李世雷向正东面突围,火是从东南方向烧起,而从正东面突围就相当于沿着火场边缘下山,李世雷考虑到这里的隋军骑兵或许会少一点。

此时山丘的西面和北面传来一片乞降声,那是想投降的数千士兵向隋军骑兵投降了,数千唐军士兵在李世雷的率领一口气冲下山,山上浓烟弥漫,不少士兵受不住浓烟的熏呛,直接倒在树林之中。

“杀出去!”

李世雷大吼一声,数千唐军跟随着冲出了山林,果然,由于这一带火势太大,大部分隋军骑兵也被迫撤退了,李世雷押对了方向,他见山下只有百余名正在点火的隋军骑兵,顿时大喜过望,率领士兵向百余名隋军骑兵猛扑而去。

隋军骑兵见来势凶猛,纷纷纵马后撤,向西面和北面退去,李世雷也不追赶,他调转马头带领手下士兵向东狂奔,他心里比谁都清楚,隋军的上万骑兵可轻易将自己士兵碾压粉碎,现在趁隋军在西面和北面接受投降的机会逃命,机会只有这短短瞬间,抓不住他们就完了。

但他们只奔出数里,后面便传来隋军骑兵惊天动地地马蹄声,不知有多少骑兵前来追赶他们。

李世雷惊得魂飞魄散,大喊:“敌军追来了,大家各自上山逃命吧!”

唐军士兵军心已散,便不再跟随主将,各自向山上逃去,只有上山钻入树林才是唯一脱逃隋军追赶的办法。

李世雷不再顾及士兵,猛抽两鞭战马,带着十几名骑兵向东奔逃而去,很快便消失在茂盛的树林之中。

这时,罗成率领五千骑兵疾速赶来,他正率领士兵接收投降的唐军士兵,却发现人数对不上,东面的消息便及时传来,罗成这才意识到自己失策了,敌军主将竟然从大火燃烧之处冲出来,那里恰恰是他包围圈的一个缺口。

罗成心中大怒,立刻令副将萧劲勇继续收缴降兵,他亲自率领五千骑兵追赶,这时,夜幕已经降临,四周山林漆黑一片,罗成率军追出数里,却不见唐军士兵踪影,心中正疑惑,忽然听见有人大喊:“饶命!不要杀我们。”

罗成勒住战马回头,这才发现一群唐军士兵躲在路边的一块大石背后,被骑兵发现了,二十几名唐军被押了出来,罗成催马迎了上去,喝问道:“唐军都逃到哪里去了?”

一名旅帅战战兢兢道:“所有弟兄都已经解散了,各自逃命,大都逃上山了。”

“李世雷呢?”

“李将军逃掉了,他骑马快,我们追不上,只好躲在大石背后。”

这时,隋军骑兵纷纷停住追赶,一名将领低声问道:“将军,我们该怎么办?”

罗成看了看夜色,夜晚乌云闭合,四周格外漆黑,只有身后数里外冒着滚滚浓烟和火光。

“先回去!”

尽管罗成心中极为恼火,但他并不鲁莽,这样追击下去很容易被伏击,反正这些士兵粮食断绝,跑不了多远,明天再收拾他们。

他调转码头,率领军队返回了临时驻营.......

随着天色渐亮,山头的火势也终于熄灭了,整个山头烧得黑漆漆一片,到处是被烧成木炭的断木,大火虽然已经熄灭,但依旧腾腾冒着黑烟,靠近山边依旧能感到热浪扑面。

正如罗成的判断,天刚刚亮,一群群逃走的唐军士兵便来到隋军临时大营投降,他们粮食已经断绝,返回武昌至少还有两天,士兵们只能面对现实,投降或许还有一条生路。

一队队隋军骑兵被派出搜查附近,仅仅半天时间,便有三千余名逃亡士兵从山林中出来,陆陆续续投降了隋军。

尽管如此,还是有一千余人逃脱,更让罗成暗暗恼火地是,敌军主将李世雷也逃掉了,如果不是他判断失误,这次被包围的唐军士兵一个都跑不掉。

就在这时,一队隋军骑马飞奔而至,奔到罗成身边大喊道:“将军,大帅已到,就在南面十里之外。”

罗成大吃一惊,连忙带着众将前去迎接主帅的到来。

不多时,一支铺天盖地的军队从远处缓缓而来,正是张铉率领的五万大军到来。

张铉骑在战马上,远远望着正在冒烟的山丘,昨晚他们在六十里外便看见这里的火光,后来才得知是隋军在放火烧山,将困在山上的唐军逼下来投降,这倒出乎张铉的意料,罗成居然和唐军对峙了数天后才动手,有了这么好的耐心,确实有进步了。

“大帅,罗将军来了。”

只见一队骑兵从远处疾奔而至,为首大将正是罗成,张铉微微一笑,“请他上来见我!”

第413章 反客为主第402章 势利之变第839章 防不胜防第1080章 襄阳阻击(上)第807章 立功赎罪第616章 重要情报第764章 雄信归隋第1144章 天下大战(二)第170章 兵临高密第1120章 国号共决(上)第101章 新官上任第25章 天下十猛第1056章 腹地一击(上)第328章 铁腕出击第858章 天罗地网第1126章 矛盾激化(上)第482章 李靖进言第363章 围城打援(下)第551章 刺探告密第545章 长江交易第720章 水淹燕城第1027章 夜袭北城第690章 血战柳城(二)第1196章 太子之惑第27章 半年筹谋第516章 卢崔分道第879章 含蓄之劝第895章 奇袭并北(四)第740章 施压江都第223章 保卫临淄第914章 达成妥协(上)第407章 卢清进宫第1208章 视察北海第395章 祸兮福兮第381章 当街试弓第89章 卢府寿宴(一)第504章 贼军反扑第1154章 天下大战(十二)第284章 尤通抉择第261章 三家联盟第248章 校场比武(上)第1123章 于筠事件(上)第1057章 腹地一击(下)第863章 志同之友第268章 互不信任第69章 人踪乍现第639章 武陟城下第535章 翻云覆雨第1007章 江陵陷落(上)第566章 家族利益第234章 共同敌人第356章 补充兵源第400章 京城买宅第1199章 太子新职第1017章 围城打援(上)第977章 太原战役(十八)第942章 血战善阳(下)第770章 突袭河东(上)第1098章 计取武关第226章 血战武城(下)第607章 窦威让步第1165章 天下大战(二十三)第990章 长安风波(中)第651章 火速救援第902章 矛盾激化第397章 婚姻大事第258章 拜会虞相第188章 玉龟之术第853章 滴水不漏第364章 匡城激战第965章 太原战役(六)第213章 计取武城(三)第377章 一路追赶第981章 太原战役(二十二)第53章 马邑受困第631章 黑白通吃第85章 情到深处第674章 筹粮之方第330章 待价而沽第171章 强渡胶水(上)第1190章 关中危机(二)第646章 视察魏郡第742章 陈棱建议第894章 奇袭并北(三)第631章 黑白通吃第1035章 家有难事第1220章 偷袭河湟(上)第368章 火拼贼王(上)第1054章 冲锋陷阵第71章 猎杀敌酋第616章 重要情报第707章 挑拨离间第951章 紫微刺客第1195章 失望之极第17章 临危受命第390章 利益至上第200章 铲除异己第678章 水军主将第69章 人踪乍现第1242章 杀将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