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5章 一颗好棋

张铉笑了起来,“原来说了半天迁都,真正目的是为了引出这件事,为何还要转弯抹角,不直接说出来?”

杜如晦连忙解释道:“殿下,迁都也是大事,这其实也是登基话题中的一部分,大家都想问迁都之事,所以我先谈迁都,倒不是刻意转弯抹角。”

张铉微微一笑,“我只是开个玩笑,我知道迁都是大事,所以我也很认真回答,这样说吧!十年内肯定不会考虑迁都。”

“多谢殿下明确此事,其实殿下在凯旋进城时,应该能感受到天下民众对殿下登基的认可,为什么殿下还要向后推移呢?”

张铉当然记得进城时,数十万中都民众山呼海啸般的‘皇帝陛下万岁!’呼喊声,甚至他的相国们也跟着振臂高呼,更不用说军队,他登基的时机已经成熟,成为皇帝陛下已是众望所归。

但张铉却在这件事迟疑不定,倒不是什么道义上的问题,他不欠隋朝任何东西,现在宫中还有个年幼的小皇帝,但大家早已把他忘记,甚至连萧太后也不把他放在心上,这其实也是对孩子的一种保护,他可以平平安安退位,不会有性命之忧。

张铉之所以迟迟不肯登基,主要还是李渊所说的军政之权,他没有兄弟子侄,不可能像李渊那样让宗族掌军权,但如果他以皇帝身份干预军事,会不会也出现唐朝的弊端,朝堂干预军事太深,这是唐朝军事屡屡失败的根源。

但张铉也知道,时机一旦成熟,他就必须抓住机遇,机遇窗口一过,再考虑登基就会有阻力了,虽然他的阻力不会太大,但至少不会像现在这样众志成城,因收复洛阳使他的威望到了顶点,这确实是他登基的千载良机。

沉思良久,张铉叹口气道:“让我再考虑考虑吧!”

杜如晦心中暗喜,齐王终于松口风了,不再像从前那样一口回绝,他们有希望了。

这时,堂下有侍卫禀报:“殿下,房军师求见!”

杜如晦起身道:“我这里没什么事了,向殿下告辞。”

张铉点点头,“登基之事,我需要好好考虑,现在暂时不要谈这件事。”

“微臣明白!”杜如晦行一礼,告辞而去。

不多时,军师房玄龄走进了堂内,房玄龄的官房也在五楼,和杜如晦就是门对门,房玄龄职务是长史,也就是军方的最高文职官员,除了军师策划外,他还主管对外情报,原本一些军务也由他主管,但这些杂务很分散他的精力,张铉便将各种杂务从他各种职责内去掉,让他能专心辅佐自己。

“殿下,刚刚接到长安情报署一份快报,我觉得挺有意思,送给殿下也看一看。”

房玄龄将一份快报递给了张铉,张铉接过快报笑道:“我们坐下说话。”

两人坐下,亲兵给二人上了茶,张铉这才仔细看这份报告,报告是新任长安情报署头子吕平所写,他在报告中罗列了李元吉的种种劣迹,并指出李元吉完全可以成为第二个王世恽,接下来又说到了李元吉正在威胁于筠一事,致使情报署被迫烧掉了青云酒肆。

张铉看完了报告,笑道:“为什么要烧掉青云酒肆,留给李元吉栽赃不好吗?”

房玄龄明白主公的意思,主公是希望矛盾扩大,李元吉和关陇贵族的矛盾尖锐,自然会削弱唐朝的根基,房玄龄笑了笑道:”他们也是一种本能反应,毕竟青云酒肆真是长安重要的情报据点,万一被李元吉查出什么问题,恐怕会威胁到情报署的安全。”

“不用解释,他很清楚,我也只是说说而已。”张铉笑着摆摆手。

但房玄龄知道主公可不是说说而已,既然李元吉已经和关陇贵族杠上,这个机会主公怎么可能放过,房玄龄便笑道:“青云酒肆虽然烧毁,但只会让李元吉更加仇视于筠,此人心胸狭窄,睚眦必报,而且手段狠毒,于筠这般耍他,他岂会善罢甘休,微臣相信很快就会有消息传来。”

张铉点点头,“这个吕平很有眼光,看得透事情的本质,一上任就将这件事传过来,我希望他能尽快打开局面。”

“微臣也是如此希望。”

停一下,房玄龄又道:“微臣还考虑扩大在唐朝的情报署,不仅长安设立情报署,还准备在太原、成都和金城再设三座情报署,分别对应并州、巴蜀和陇右,为明年的战役做准备。”

“可以!”

张铉当即答应道:“军师也写一份详细报告,我批准后便可执行。”

黄昏时分,张铉的宽大马车在数百侍卫的护卫下,沿着邺城中道向南缓缓而行,中都的南北中轴干道叫做新邺大道,东西主干道叫做安阳大道,这是南北中轴线和东西纵贯线。

其中新邺大道宽达五十丈,中间种植了两排松柏,松柏之间是一条三丈宽的平整青砖道,略高于两旁路面,这条青砖道叫做中道,马车走在上面异常平坦舒适。

目前只有四类人才有资格使用这条中道,一是八百里加急信使,二是三品以上高官,第三个则是将军以上大将和他的亲兵随从,而最后一个自然是张铉和他的家人,这里面也包括了萧太后,除此四类人,其余人都不允许使用这条中道。

张铉的马车在中道上缓缓而行,张铉的家目前就在后宫,从天阁回去很近,但今天张铉的心稍稍有点乱,他需要静一静,好好考虑一些问题,其实就是考虑登基之事。

今天杜如晦前来试探他登基的意愿,张铉当然知道杜如晦只是一个代表,在他背后有紫微阁的七位相国在等待消息,大臣们希望他登基已经不知有多少次了,这里面固然有他们的一点私心,都想做开国之臣,立下拥立之功,但张铉相信,这里面更多是大臣们对北隋命运前途的一种担当。

北隋建立已经有四年了,从大业九年他第一次来到这个时代,距今已快十年了,他也从一个茫然不知所措的异乡人一步步向上走,最终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年年南征北战,已经占据了大半个天下,数千万子民都引颈期待他登基为帝,他又有什么理由漠视天下人的期待?

其实张铉迟迟不肯登基的原因并不完全是为了军权,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觉得自己还没有准备好,至于哪里没有准备好,他自己也说不清楚,或许是心理上的隐隐一丝抵触,登基为帝就意味着他要以失去自由为代价。

张铉的目光落在车窗外,透过松柏的缝隙,他可以看见大街上的情形,大街上人来人往,男女老幼大多体态丰满、面色红润,这代表他们的生活大多比较富足,但他们的衣着却比较简朴,当然也有不少色彩光鲜的绸缎绫罗,但更多是宽松细麻,看来自己所倡导的朴实生活已渐渐深入人心。

这时,十几名老者向他的马车跪下行礼,引来众多路人也跟着跪下,张铉心中一动,喝令道:“停车!”

马车缓缓停下,张铉指着十几名老者对亲卫道:“把那十几个老人家请来,不要惊吓了他们。”

几名亲卫翻身下马,向一群老者奔去,不多时,十几名老者被请到马车前,他们一起跪下磕头,“小民拜见齐王殿下!”

张铉淡淡道:“各位老丈不必多礼,请起吧!”

亲卫们纷纷上前将十几名老者扶起,老者们战战兢兢,不知齐王殿下找他们有什么事情?(。)

第577章 张裴联姻(上)第1199章 太子新职第855章 老巢聚歼第207章 英才玄龄第1177章 天下大战(三十五)第421章 出尔反尔第1015章 揭露真相第133章 贼踪匪影第947章 可汗抉择第457章 控制东海(上)第149章 一线希望第366章 达成交易第109章 牛刀小试(上)第76章 粗眉大汉第255章 裴府家宴(上)第1238章 血战长武(中)第165章 飞鹰武将第760章 沙场单挑第414章 初到江都第1172章 天下大战(三十)第441章 窦氏危机第1204章 西入陇右第503章 引君入瓮第558章 礼让黎阳第1092章 紧急撤退第922章 十万火急第70章 意外收获第1044章 幡然醒悟第1203章 唇亡齿寒第65章 勇救酋王第1092章 紧急撤退第1011章 齐王密诏第782章 恩威相济第997章 程侯决战(下)第833章 困兽之斗第413章 反客为主第871章 相制改革第327章 安抚民心第16章 夜袭杨庄第787章 火筏攻击第1163章 天下大战(二十一)第897章 奇袭并北(六)第140章 重返洛阳第535章 翻云覆雨第686章 断绝水源第196章 折中之计第800章 黄氏请罪第114章 平壤登陆第631章 黑白通吃第279章 多事之夜(下)第488章 双喜临门第349章 三方围剿第250章 封赏之议第327章 安抚民心第498章 先礼后兵第824章 政治交换第913章 给个交代第684章 胸有成竹第819章 一路追踪第505章 贪欲之败第1078章 洛阳布局第404章 母女和解第830章 叔宝启用第573章 怒杀监军第329章 事件发酵第827章 首战无锡第1111章 谁来担责第760章 沙场单挑第619章 大军南下第187章 盒中之物第84章 一路向东第926章 抓到线索第1040章 推波助澜第331章 首次交换第923章 防御漏洞(上)第226章 血战武城(下)第263章 共同利益第926章 抓到线索第828章 奇袭均阳第674章 筹粮之方第842章 兵临弋阳第80章 山路偶遇第391章 杨庆出兵第540章 最后妥协第497章 窦军南下第432章 码头激战第778章 县丞示警第194章 齐郡武行第684章 胸有成竹第698章 奚人表态第312章 出兵细节第693章 血战柳城(五)第647章 饮酒商议第1123章 于筠事件(上)第430章 欲擒故纵第162章 途中遇警第100章 武勇郎将第483章 王者之珠第521章 裂痕始现第351章 釜底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