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5章 紧急决定

“杀了李渊吗?”房玄龄问道。

张铉摇摇头,“李渊中毒已深,已陷入重度昏迷,很难再醒来了。”

说着,他把鹰信递给二人,两人一起看了一遍,房玄龄笑道:“用尹德妃收买李神符,这个办法亏他们想得出,不过李神符确实是好色之人,此计应该有效。”

杜如晦沉思片刻道:“信上说,李元吉将为摄政王,暂时不敢登基,主要看李神通的态度,而李神通此人八面玲珑,不会轻易表态,如果李世民无计可施,那李神通一定会支持李元吉,只要有了李神通的军队支持,李元吉必然登基,这才是他政变的目的。”

房玄龄也道:“杜长史说得对,只有李元吉强行登基,才能彻底毁灭唐朝的根基,我们必须给他创造这个条件,阻止李世民大军进入关中就是重中之重了。”

张铉走到墙边刷地拉开了一道帘幔,露出了墙上的大幅关中地图,房玄龄上前介绍道:“从安定郡进入关中基本上有三条路,一条是向西,绕过陇山向南进入大散关,这条路且不说太遥远,更重要是大散关已失陷,李世民不会选这条路,第二条路是直接沿泾水进入京兆郡,走这条路目前是最大的可能,也是最近的道路,第三条路是穿过北地郡,进入上郡,走洛交道进入关中,这条路也有可能,如果我们能找到一个点,正好堵住第二和第三条路,那么李世民军队就无法进入关中了。”

张铉的目光落在的一座小军城上,这座小军城叫做长武城,位于浅水原以北,北地郡和安定郡的交界处,正好是第二条路和第三条路的必经之处。

张铉一指长武城问道:“我们离长武城最近的军队在哪里?”

杜如晦想了想说:“在弘化郡的马岭县附近有一支我们的斥候骑兵,大约有千人左右,距离长武城两百五十里。”

“可以通知到这支军队吗?”

杜如晦点点头,“那边有一个鹰信点。”

“立刻发信过去,就说朕的命令,让他们以最快速度杀过去夺取长武城,只要他们守住一天,朕将给予重赏。”

“可是仅仅守住一天也没有意义啊!”

房玄龄担忧地说道:“除非有强有力的支援。”

“朕知道!”

张铉又问杜如晦,“现在发鹰信到延安郡需要多少时间?”

“现在还是四更,大概今天上午就能送到。”

“那就立刻通知罗士信,让他率两万军队火速去支援长武城,明天天黑前必须赶到。”

延安郡肤施县已集结了大军约五万人,由大将军罗士信统帅,肤施县距离长武城约五百里,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赶到长武城,步兵肯定办不到,但骑兵就可以了,军队要奔行五百里,路上基本上不能停留,行军强度非常大。

但行军强度再大也要执行,杜如晦答应了,他同时又建议道:“微臣建议让李靖大军加强进攻,可以有效牵制住李世民的军队。”

“一并去办!”

杜如晦匆匆去了,房玄龄问道:“陛下御驾亲征的时机已经到来,打算何时出发?”

张铉想了想道:“今天和朝臣们交代一下,明天一早就出发!”

........

在三个关联方中,李世民是最后一个知道李元吉发动了宫廷政变。

原因很简单,天策府被玄武精卫封锁,李世民设在长安的情报点被李元吉清洗,损失惨重,无法用信鸽或者信鹰传递消息,最后是刘文静秘密派自己的家人赶去安定郡送信。

当李世民得到消息时,已是第二天晚上了,得知兄长全家被害,李世民放声痛哭,他下令全军裹素,为不幸惨死的兄长哀悼,与此同时,李世民开始集结军队,准备率五万大军杀向长安,讨伐长安的乱臣贼子。

长史长孙无忌闻讯大惊,急忙赶到大帐劝说李世民,这时,张公瑾已经在大帐内苦苦劝说李世民了。

李世民阴沉着脸,始终望着沙盘上的长安城一言不发,为大哥建成报仇只是借口,事实上,李世民从三弟李玄霸口中便知道了父皇病重之事,他也觉得父皇病得蹊跷,这极可能是四弟即将发动宫廷政变的先兆。

李世民当然不会阻止,相反,只要兄弟发动了宫廷政变,他就有借口出兵长安,他需要借四弟元吉之手替自己扫清登基道路上的种种障碍。

现在四弟弑兄囚父,朝野沸腾,百官们谁又会支持他登基为帝?只要自己扫荡妖孽,扭转朝廷的朗朗乾坤,帝位就非自己莫属。

但张公瑾却坚决反对李世民率大军回长安。

“殿下,十五万敌军窥视陇右,如果殿下大军撤回关中,不仅陇右全没,甚至北地郡、上郡和弘化郡也保不住了,我们只剩下关中和汉中两地,大唐危矣!请殿下三思。”

但李世民依旧不为所动。

这时,亲卫在帐门口禀报:“长史回来了。”

李世民点点头,“请他进来!”

片刻,长孙无忌快步走进大帐,躬身道:“卑职向殿下复命!”

“萧关情况如何?”李世民问道。

“回禀殿下,萧关情况不太妙,我们防守兵力不足,但周军仍在增兵,一旦他们进攻线拉长,不再从正面进攻,恐怕萧关就保不住了。”

李世民没有吭声,其实他很清楚萧关情况,要想守住萧关,至少要用八千军队,但他只派去了伍云召的四千军队,军队人数确实不足。

“殿下,如果再增加五千军队,萧关的防御就能稳住了。”长孙无忌建议道。

李世民叹了口气,将刘文静送来的信交给长孙无忌,“你先看看这封信再说。”

长孙无忌接过看了一遍,他也显得十分震惊,尽管他事先已经得到了一点消息,但他没有想到李元吉竟然杀了太子建成一家,囚禁了病重的父亲。

长孙无忌看完信道:“殿下是想回去争位吗?”

李世民点点头,“如果我不回去,大唐社稷就彻底完了,连根子都会毁在元吉手中,这是张铉很期待之事,这也是为何停战一年的原因,我不能容许父皇建立的王朝就这么短短结束。”

“那陇右怎么办?”长孙无忌一针见血地问道。

“以后再夺回来!”

这时,一直在沉思的张公瑾道:“殿下,卑职有一个两全的方案,看殿下能否采纳。”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都望向他,张公瑾道:“殿下可写两封信,一封信给李神通,不要求他效忠殿下,但请他务必保持中立,最好按兵不动,静观局势之变,李神通是效忠于天子,并非李元吉,这个要求并不过份,相信他会采纳,第二封信写给李孝恭,请他立刻率两万汉中军队北上,然后殿下出兵一万,一共三万军队,微臣认为就能平定长安之乱了。”

“好办法!”

长孙无忌拳掌相击,赞许道:“这是一个最好的折中之计,虽然长安有四万军队,但李元吉真正能控制的,也就一万五千玄武精卫,只要殿下能举大义之旗,还有赵王协助,相信御林军至少会反戈一半,就算汉中军一时赶不到,我们也一样能平定长安之乱。”

李世民负手慢慢踱步,他也觉得这个方案可行,他了解神通二叔,此人十分油滑,从不会轻易站队,让他保持中立也正中他的下怀,孝恭和自己的关系也很好,虽然他效忠大哥,可大哥被害,只要自己举起为大哥复仇大旗,孝恭一定会出兵。

想到这,李世民点点头,“汉中之军不能全部出动,必须留一半守汉中,让孝恭率一万军队北上足矣,我再率一万五千骑兵进入关中,南北夹击,元吉必败无疑。”

“殿下一定要亲自去吗?”

“当然!”

李世民对张公瑾和长孙无忌笑道:“我和三弟率军南下,陇右就交给你们二人了,怎么布兵防御,你们二人协商决定,我平定了长安之乱,会尽快返回。”

“请殿下放心,我们一定会守住陇右。”

李世民当即写了两封鹰信,一封发往汉中,一封发往雍县,他又命令兄弟赵王李玄霸率五千军先走,他自己也在安排完军务后迅速动身。

第854章 拦路之虎第117章 初战成都第234章 共同敌人第1118章 女儿心思第11章 杨氏武馆第1077章 最后通牒第11章 杨氏武馆第1231章 唐宫政变(三)第932章 草原异动(下)第808章 无米之炊第932章 草原异动(下)第487章 重返北海第604章 追兵已至第673章 辽东消息第862章 无奈罢战第256章 裴府家宴(下)第254章 特殊信物第198章 一言扩思第9章 初窥门径第382章 龙舟失火第196章 折中之计第159章 谶案落幕第259章 官场生意第1242章 杀将夺军第271章 送礼风波第492章 内外勾结第1047章 改变计划第927章 再回北海第317章 智取费县第905章 意外收获第424章 东海造反第711章 雪中送炭第963章 太原战役(四)第1115章 一颗好棋第1152章 天下大战(十)第81章 匪首明月第39章 当堂对质第311章 内部情报第478章 天下勤王(四)第534章 满城风雨第275章 同乡悲剧第1124章 于筠事件(中)第553章 救援黎阳第922章 十万火急第873章 官场铁律第538章 釜底抽薪第391章 杨庆出兵第239章 再回京城第1000章 分割战利第779章 骁将罗成第1138章 紧急求和(上)第849章 武德廷议第24章 慧眼识珠第1024章 出兵灵武第73章 海中岩洞第86章 都督郭绚第304章 悄离洛阳(上)第688章 风起辽东第107章 进军辽东第103章 艰苦训练第1195章 失望之极第698章 奚人表态第236章 监军怀静第644章 再提条件第7章 武之诱惑第1160章 天下大战(十八)第650章 紧急求援第466章 传信裴矩第469章 武娘归心第1010章 青云酒肆第699章 老将不满第884章 洛阳情报第557章 太行悍匪第937章 陷阵士兵第42章 锦上添花第1118章 女儿心思第461章 横洋之舟(上)第195章 两雄相争第40章 面君述志第389章 李渊之策第961章 太原战役(二)第531章 白狼之战(下)第714章 围困燕城第237章 再次进京第1203章 唇亡齿寒第198章 一言扩思第175章 高密乡老第486章 武娘往事第137章 初战贼王(四)第1125章 于筠事件(下)第549章 马粮交易(下)第414章 初到江都第223章 保卫临淄第216章 身陷绝境第888章 绝密任务第191章 软硬兼施第485章 宇文之死第265章 金银锤战第1123章 于筠事件(上)第48章 太原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