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宇文出手

“没有证据!”张铉摇了摇头,他不想连累到清河崔氏。

裴矩心中明白张铉的难处,他也不再追问此事,沉吟一下又道:“这次来护儿下狱确实让朝野震动,非常出人意料,至少我没有想到。”

“裴尚书也觉得来大将军罪不至此吗?”

裴矩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笑了笑道:“几年前攻打吐谷浑,薛世雄进攻伊吾,当时圣上也是下旨要他退兵,但他却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不肯撤军,直至攻下伊吾城,事后圣上非但没有责怪他,反而嘉奖他忠勇报国,怎么到了今天,轮到来护儿时,却变成了企图拥兵自立,张将军想过其中的缘故吗?”

张铉明白裴矩的意思,时移势易,国势弱了,杨广的心态也变了。

张铉苦笑一声道:“恐怕是圣上心中已经有强烈的危机感了。”

裴矩点了点头,“就是你说的这个缘故,在圣上心中,将领是否忠心要比高句丽是否臣服重要得多,你们的功劳对于圣上而言真正的不重要。”

“那最后的结果会怎么样?”

“现在谁也不知道,圣上还在考虑让谁来审来护儿,还顾不上你们,安心等候吧!我想圣上也不会做得太过分。”

张铉叹息一声,“但愿圣上不要太让将士们感到寒心。”

裴矩端起茶碗慢慢喝了一口茶,他想了想,又徐徐道:“这样吧!我过两天找机会给圣上提一提你的事情。我帮不了太多人,看在草原的交情上,我尽量助你一臂之力。”

张铉大喜。连忙起身行礼,“多谢裴尚书,张铉感激不尽。”

裴矩呵呵一笑,“我一直认为我们有缘分,有什么为难之事,尽管告诉我,我会尽力帮你解决。”

“尚书相助。卑职将铭记于心。”

张铉告辞离去了,裴矩陷入了沉思之中,这时他的孙子裴信回来行礼道:“祖父。他已经走了。”

裴矩看了一眼孙子,微微笑问:“你觉得此人如何?”

裴信想了想道:“此人从容自信,举手投足之间有一种大将气度,孙儿觉得他颇为与众不同。”

裴矩捋须笑道:“你很有眼光。信儿。有时间和他多多交往,最好能与他深交,此人将来或许对我们家族会很有作用。”

“所以祖父才决定助他一臂之力。”

“正是如此!”

裴信连忙躬身道:“孙儿明白祖父的意思了。”

“你去把行俭给我找来。”

不多时,裴信带着一名身材魁梧的年轻人走进外书房,此人叫做裴行俭,是裴氏武堂中的佼佼者,武艺高强,心细如发。他和兄弟裴行俨以及另外两名裴氏子弟一起被誉为裴氏四猛将。

裴行俨跟随父亲从军,而裴行俭则跟随在家主身边。是裴矩的得力干将。

裴行俭走进房间单膝跪下,“行俭参见家主!”

裴矩向孙子使了个眼色,裴信会意,慢慢退了下去。

裴矩这才问道:“我让你查的事情,结果如何了?”

“启禀家主,行俭基本上已经能确认,谶语确实是元氏家族散布,只是他们行事隐秘,很难抓住他们把柄。”

裴矩捋须自言自语,“果然不出老夫所料,武川府出了内讧。”

裴矩负手走了几步,又对裴行俭道:“你继续带人盯住武川府的一举一动,尤其要盯住窦庆,看他和谁往来,但要小心,不能让窦庆发现我在关注他。”

“行俭明白!”裴行俭行一礼便匆匆下去了。

裴矩负手走到窗前,望着远处隐约可见的武川楼宝塔顶,他冷笑一声道:“窦老儿,老夫倒要看一看,你到底怎么下这盘棋?”

就在裴矩接见张铉的同一时刻,在距离裴府不远的宇文述府中,刚刚返回府中的宇文述正在听取次子宇文智及的汇报。

“启禀父亲,李善衡已经成功挑起西内营的混乱,他向我保证,今晚军营一定出乱子。”

宇文述负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沉思良久,他停住脚步看了一眼站在一旁的谋士许印,“先生觉得这个策略可以彻底扳倒来护儿吗?”

许印捋须笑道:“我可以向大将军保证,即使最后杀了不了来护儿,也会让他彻底被罢官革职。”

“我要的结果可不仅仅是除掉来护儿。”宇文述冷冷道。

“属下明白大将军的深意,这个策略若能顺利实施,属下可以保证大隋军队彻底对当今天子寒心,会严重削弱天子在军队中的威信,属下这可是一石二鸟之策。”

宇文述点了点头,有些话他不想说出来,但许印却能替他想到,这让他对许印很满意。

许印又补充道:“这个计策说到底就是趁乱放火,关键是及时撇清大将军,绝不能让人发现这把火是大将军放的。”

说到这,许印目光转向了宇文智及。

宇文智及吓了一跳,急道:“李善衡不能动!”

他心中着急,慌不择言对父亲道:“孩儿可是答应了他,升他为将军,这也是父亲的承诺,父亲总不能言而无信吧!”

“你说什么!”

宇文述蓦地回头,狠狠瞪着他,“你在说谁言而无信?”

吓得宇文智及连忙低下头,大气也不敢出一下,旁边许印劝道:“虽然李善衡和二公子交情不错,不过他真不能留,一旦他嘴不牢就会害了大将军,这件事要绝对保密,必须除掉他。”

宇文述哼了一声。对宇文智及道:“我不管你和李善衡有什么交情,事后必须把他处理掉,听见没有!”

“孩儿遵命!”宇文智及万般无奈答应道。

张铉在轰隆隆关闭城门的鼓声中冲出了城门。直接返回了西内营驻地。

但他刚走进大营,却迎面见尉迟恭满面紧张地跑来,“将军,不好了,军营出事了。”

“出了什么事?”张铉眉头一皱问道。

“各营的将领们都跑到宫城那边请愿去了,西内营已经乱开了。”

张铉一惊,“那我们的军营呢?有没有去?”

“俺和刘参军把大家拦住。俺说将军不在,不准大伙儿妄动,有个家伙不服。被俺一拳打翻。”

“做得好!”

张铉夸赞尉迟恭一句,快步向自己大帐走去,尉迟恭连忙跟上来低声道:“听说有一千多人去请愿了,将军必须要立刻做决断。否则这件事会牵累到我们。”

“我知道。我先问清楚情况再说。”

张铉也知道必然是出了什么事,否则不会突然闹起来,走近大帐,却见参军刘凌站在帐口,刘凌上前刚要开口,张铉却摆摆手,“进帐去说!”

他一掀帐帘走进了大帐,刘凌跟了进来。紧张地说道:“就在今天傍晚传来一个消息,来大将军已经被判谋反之罪。准备处斩,这次参加高句丽作战的所有军队都要全部解散,圣上承诺的军功赏赐也取消了。”

“就因为这个消息?”张铉有些不解,将领们不至于如此冲动啊!

“这个消息把大伙都激怒了,大家纷纷跑去宫城请愿去了,本来我们军营也要去,被我和尉迟硬拦住了。”

形势发展太快,让张铉感到一头雾水,如果来护儿要被处斩,那裴矩也一定会告诉他,可裴矩明明告诉他,连由谁来审来护儿都还没有定下来,怎么可能就要处斩了。

张铉立刻意识到,这一定是有人释放假消息,挑起西内营的混乱,出于什么目的现在还无法判定,但后果却相当严重。

就在这时,帐外有人对亲兵道:“请去禀报将军,我们要见他。”

张铉起身走出帐外,只见他手下二十几名旅帅、校尉等将领聚集在大帐门口,张铉一声怒喝:“你们想要做什么?”

众将领都低下头,谁也不敢吭声,半晌,一名校尉小声道:“大伙儿都为自己的命运去争取了,若我们不去,就显得太不仗义。”

“你们懂个屁!”

张铉骂道:“谁说来大将军要被处斩,谁说我们要被解散?你们跑去皇宫算什么,是造反!是兵谏!不仅会把来大将军害死,我们真的会被解散,你们知不知道后果多严重!”

沈光低声道:“其实我们也不想冒险,可现在到底是怎么回事,大伙儿人心惶惶,将军能不能给我们一个准信?”

张铉望着一双双担忧的目光,便高声对众人道:“我下午也是去打听消息了,我得到的消息是,究竟由谁负责审来大将军都没有定下来,怎么可能就处斩了?这明显是有人在煽风点火,企图陷我们于不忠不义之地,所以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准出营一步,敢擅自出营者,按军法处斩!”

张铉一番话无疑给众人激动的内心泼下一盆冷水,众人渐渐冷静下来,很多人羞愧地低下了头,张铉又令道:“去安抚好自己的士兵,今晚好好休息,有什么事明天再说,给我解散!”

众将领行一礼,纷纷各自回营,张铉也很担心,假如事情真闹大了,朝廷一板子打下来,整个军队都要被牵连,覆巢之下自己也难以幸免,他必须要想办法及时阻止事态扩大,张铉带着几名亲兵,又骑马向宫城方向奔去。

西内营位于皇宫的禁苑,距离皇宫只有数里地,一道长长的高墙将皇宫和禁苑分开。

高墙里面是隔城,而隔城以东便是皇帝杨广和嫔妃们居住的宫城,高墙外面则是一望无际的树林和草地,以及数万左右屯卫的驻地。

高耸巍峨的阊阖门紧紧关闭着,门楼上站着数百名御林军士兵,张弓搭箭,紧张万分地注视着城门下。

城门下被火把照如白昼,一千多名中低级将领手执火把聚集在门下,为首几名郎将高声喊道:“我们要见圣上,要一个说法!”

城头上却一片寂静,没有人回答他们,当值的虎牙郎将赵行枢已经跑进宫禀报去了,这里没有人能做主。

城下一千多人已经等了大半个时辰,没有人理睬他们,他们情绪越来越急躁,为首偏将李善衡喊道:“再不回答我们,我们可就放火了!”

旁边几名偏将吓得连忙阻止道:“李将军,我们是请愿,不是闹事,千万不要鲁莽!”

但李善衡喊出来的声音却引发宫门下聚集人群的混乱,众人纷纷大喊:“让圣上出来!否则我们放火了。”

这时,宫城门上一阵骚动,有人大喊一声,“兵部虞尚书到!”

城上士兵纷纷向两边闪开,只见兵部尚书虞世基满头大汗走上了宫门,今晚正好是他轮值,却听说西内营发生了兵变,吓得他连忙向这里赶来。

张铉此时也赶到了宫城外,但他却远远勒住了战马,前方只见数万屯卫御林军正从四面八方向阊阖门包围而去,张铉不由长长叹了口气,事情已经闹大了,他已经救不了这些将领,但他必须要稳住军营,不能把自己也连累了,张铉立刻调转马头向西内营奔去。

第1053章 空城之计第843章 挑拨离间第207章 英才玄龄第279章 多事之夜(下)第181章 釜底抽薪第932章 草原异动(下)第937章 陷阵士兵第1155章 天下大战(十三)第95章 卢府寿宴(七)第434章 历阳世家第25章 天下十猛第945章 第三防御(下)第471章 局势突变第151章 棋子上位第407章 卢清进宫第378章 候补之殇第484章 势不两立第1022章 父过子偿第563章 茂公归降第811章 及时提醒第433章 宽严相济第578章 张裴联姻(中)第602章 向东求救第168章 离而间之第226章 血战武城(下)第1244章 兵临城下第1083章 拼死突围(上)第173章 血战胶城第523章 三管齐下第1041章 欲加之罪第1195章 失望之极第567章 一句口信第98章 用人之道第345章 节外生枝第202章 考察河滩第1061章 永兴之战(一)第612章 幽州易帜第1179章 天下大战(三十七)第1078章 洛阳布局第902章 矛盾激化第552章 紧急求援第355章 各有胜负第204章 最终翻脸第1045章 伏威再起第980章 太原战役(二十一)第298章 英雄大会(十四)第187章 盒中之物第1208章 视察北海第808章 无米之炊第138章 反戈一击第452章 北上追击第944章 第三防御(中)第158章 谶语事件(下)第932章 草原异动(下)第1215章 废储之争(三)第657章 诱敌深入第620章 虞氏大礼第899章 奇袭并北(八)第332章 意外来客第259章 官场生意第1192章 关中危机(四)第337章 寿光船场(下)第1047章 改变计划第1198章 重赏之下第300章 英雄大会(十六)第779章 骁将罗成第302章 崔卢定姻第1240章 螳臂挡车第888章 绝密任务第742章 陈棱建议第462章 横洋之舟(中)第2章 人心难测第972章 太原战役(十三)第871章 相制改革第296章 英雄大会(十二)第258章 拜会虞相第1228章 宫内消息第77章 神枪公子第373章 山寨内讧第618章 早做安排第813章 唯一隐患第719章 科举放榜第970章 太原战役(十一)第465章 卢清夜审第509章 十万火急第1139章 紧急求和(下)第155章 人情到底第449章 局势转折第68章 北上大湖第999章 战俘之众第836章 会稽城下第180章 外围奇兵第346章 局势威迫第1075章 反攻襄阳第735章 残忍出卖第658章 意外胜利第717章 名额分配第626章 江都兵变(下)第401章 新宅旧铺第586章 引军入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