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谶语事件(上)

次日上午,一辆华丽的马车在数十名全副武装家丁的护卫下向武川府疾驶而来,在武川府大门前嘎地停了下来,元旻从马车内怒气冲冲走了下来,他虽然年过七旬,但身材依旧魁梧,大将军的气势丝毫没有失去,他一把推开守卫,怒吼道:“让窦庆来见我!”

他的长孙元骏一夜未归,直到上午也没有消息,他才意识到长孙出事了,尽管他没有任何证据是武川府抓走了人,但他却认定是窦庆抓走了他的长孙。

元旻几乎要气得发疯,他拔出剑,一路气势汹汹向武川楼冲去,他一直冲进武川楼的内堂,向上方大吼:“窦庆,你给我下来!”

“元老弟,你这是发什么脾气?”

窦庆和独孤顺一前一后从楼上走下,独孤顺见元旻一脸气急败坏,不由眉头一皱,“发生什么事了?”

元旻没想到独孤顺也在,他克制住满腔怒火,冷冷道:“我的长孙昨晚失踪了。”

“元骏吗?”

窦庆也是一脸愕然,“他在哪里失踪?”

元旻一阵冷笑,“窦会主,你应该比我更清楚才对!”

独孤顺看了一眼窦庆,“贤弟是不是做了什么?”

窦庆一脸无奈,摇摇头道:“我和你一样茫然,不知道元家主为什么认为是我抓走了元骏,我为什么要抓他?难道我嫌武川府还不够乱吗?”

独孤顺锐利的目光向元旻望去,虽然他没有说话,但他的目光却分明是在质疑元旻,‘你凭什么认为是窦庆抓走你的孙子?’

此时元旻已经渐渐冷静下来,他确实没有证据,更不能说他为什么认为是窦庆抓走了人?

但元旻心里却很明白。窦庆把他长孙抓为了人质,就是为了威胁他不要干涉李浑之事,此事除了窦庆之外不会再有其他人。

他心中恨极,眼睛里喷着怒火,“好吧!这一次元家认输,但这笔帐我迟早要算。窦会主,相信你心里也明白!”

元旻说完,转身便向武川府外走去,独孤顺急忙追上去喊他,“贤弟请留步!”

但元旻却丝毫没有留步之意,大步向府外走去,窦庆望着他走远,不由低低叹了口气,凡事难以两全。虽然救得了李渊,却无法弥补和元家的裂痕,双方分歧太大,武川府最终还是免不了分裂的结果。

这些天李渊几乎足不出户,呆在府中花天酒地度过,整天喝得烂醉如泥,府中上下都忧心忡忡,主人虽然是一个忠厚长者。怎么又成了一个酒鬼?

只有上午醒来后李渊还比较清醒,他心里很清楚。既然洛阳出现谶语,杨广一定会密切地关注自己,他的任何紧张不安都会引起杨广的怀疑,只有嗜酒如命,喝得烂醉如泥,杨广才会稍稍去掉一点疑心。

事实上。李渊家族在关陇贵族中是弱小者,这和李渊父亲去世过早有关,再加上李渊本人从小显得懦弱,资质平凡,文不成、武不就。全靠祖上的余荫庇护,连姨父隋文帝杨坚对他评价也不高。

现在他已年近五旬,世袭唐国公之爵,但和其他关陇贵族比起来,他还是显得很没有出息,连个大将军之职都混不上,这也和他的性格有关,说好听点叫做忠厚长者,说难听点就是懦弱无用,现在又好酒好色,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做大事?

整天喝得烂醉如泥,李渊自己也快承受不住了,他心里明白,如果再这样喝下去,他就真的成了酒鬼。

此时,李渊坐在内堂上,望着桌上的满满一坛酒,头皮一阵阵发麻,这时,他一招手,将自己的一名心腹小厮叫上前,低声嘱咐他道:“你这坛酒倒掉大半,再装满井水给我拿来!”

“小人明白!”

小厮立刻把酒坛子抱走了,李渊暗暗叹口气,他不能再烂醉下去了,只能装装样子,骗过监视他的人吧!

虽然不知道监视自己的人是谁,但他却感觉有人在监视自己,府中一百余口人中,一定藏有杨广派来的眼线。

这时,一名家人在堂下禀报,“老爷,二公子回来了!”

李渊大喜,连忙道:“快让他来见我!”

片刻,次子李世民匆匆走来,跪下给父亲行礼,“孩儿拜见父亲大人!”

李世民今年十七岁了,身材中等偏高,长得十分壮实,没有一丝文弱之气,相貌虽然不算俊美,但五官端正,脸型瘦长,显得他英气勃勃,尤其一双眼睛清澈明亮,格外炯炯有神,目光锐利机敏但又不失宁静,使他有一种同龄人中少有的睿智。

李渊最喜欢长子建成,认为他宽厚稳重,酷似自己,但他对次子世民也抱有极大的期望,希望他能做一番大事。

“怎么样,他们来了吗?”

李世民笑着点点头,“回禀父亲,他们都来了,而且他们是真的仇恨,并不是作伪,盘查不出漏洞。”

“做得好!”

李渊夸赞一句次子,他又问道:“有你大哥的消息吗?”

“有!”

李世民连忙笑道:“大哥和姊夫一起在荥阳郑氏。”

李渊也稍稍松了口气,荥阳郑氏是他的亲家,建成在岳丈家中,相信郑氏会替他掩盖行踪,这样一来,他最大的担心也解决了。

这时,李世民察觉到父亲浑身满是酒气,不由有些担心道:“父亲喝酒太多,得注意身体啊!”

李渊微微一笑,“你放心吧!为父也不想喝了,喝点假酒装装样子,身上再喷点酒,弄得酒气冲天,也就没有人怀疑了。”

李世民也笑了起来,他又问道:“外祖父那边有消息吗?”

“昨天你外祖父写了一封信给我,他已经在着手解决谶语危机,应该有点眉目了,估计就今明两天内能解决,我就再装一装吧!”

李渊想了想,又嘱咐儿子道:“那些老者很重要,你要全程跟踪,不能出意外,明白吗?”

“孩儿明白!”

李渊轻轻叹了口气,望着堂外道:“我能不能逃过这一劫,就看今天了,虽然名誉有损,但也顾不得了。”

中午时分,洛阳天街上出现了一群老者,大约三四十人,他们来到天津桥前便跪下大哭,“天子为小民做主啊!”

数十名老者在天津桥前跪下恸哭,场面壮观,顿时引来无数人围观,人们议论纷纷,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守天津桥的士兵纷纷奔上来,驱散民众。

就在这时,内史侍郎萧瑀正好经过天津桥,他在马车内看见了这群老者,连忙喝道:“停车!”

马车停下,萧瑀拉开车帘问道:“发生了什么事?”

校尉上前禀报:“启禀萧相国,一群从太原过来的老者,来京城告御状!”

“哦?”

萧瑀有些奇怪,便令道:“带一人上来,我来问一问!”

几名士兵将一名为首的老者带上来,老者听说是相国,连连磕头泣道:“求相国为我们做主!”

“你们有何冤屈?”

“启禀相国,太原留守李渊贪赃枉法,强占民宅,我们都是受害之人,这是诉状,请相国为我们做主。”老者将一卷诉状高高呈上。

萧瑀听说他们是告李渊,不由暗吃一惊,他也有所耳闻李渊在太原不太清廉,却没想到受害人居然告进京了,他接过诉状看了看,上面写得清清楚楚,李渊何月何日,用多少价格强买上田多少亩,他原本还不太相信李渊会这种事,但他现在不得不相信了。

这时,殿中侍御史刘治骑马飞奔而来,他翻身下马,对萧瑀施一礼,上前低声道:“萧公,此事已惊动圣上,圣上令微臣出来询问情况。”

萧瑀点点头,“这件事既然我遇到了,我去给圣上说吧!你安排这些老者先住下。”

萧瑀又对众人道:“你们的冤屈我已知晓,你们先去休息,相信朝廷会给你们一个说法。”

众老者纷纷磕头泣道:“感谢相国替我们做主!”

刘治把告状的众老者带下去了,萧瑀想了想,便立刻吩咐道:“去宫城!”

马车启动,沿着天津桥向对面的端门疾驶而去。

御书房内,杨广正和虞世基商讨来护儿军队的安置问题,虽然虞世基权力**极大,常常有独占相权之举,这让杨广心中不爽,就在几个月前,杨广便以虞世基的侄子和儿子参加杨玄感造反为借口,免去了他的内史侍郎一职。

不过这只是杨广对虞世基的警告和小惩,一旦虞世基表现出了悔改之意,杨广又会继续重用他,毕竟虞世基的执行力很强,深谙自己的心思,杨广还离不开他,至于虞世基常常被人弹劾贪贿,杨广根本就不放在心上,当官不想捞钱,难道还想造反不成?

“陛下,微臣也相信来护儿其实并没有拥兵自立的野心,只是他有点轻视陛下的权威,才敢说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之类的话。

但微臣之所以极力要求解散前军,并非是因为他们是来护儿的部下,而是因为现在军制大改已经完成,各方都已稳定,而这支军队忽然冒出来,引来各方争夺,会打乱好不容易才形成的兵权平衡,会使我们的军队改制前功尽弃,所以这支军队不能保留,必须解散。”

第1191章 关中危机(三)第1165章 天下大战(二十三)第481章 天下勤王(七)第136章 初战贼王(三)第994章 大战在即第347章 梁郡沦陷第876章 当廷对质(中)第107章 进军辽东第679章 军坊试刀第593章 烽烟四起第770章 突袭河东(上)第344章 守城初战第553章 救援黎阳第1149章 天下大战(七)第985章 太原战役(二十六)第412章 江淮之狼第1093章 军权问题第418章 将计就计第542章 积极备战第816章 蛛丝马迹第773章 关中危机(下)第891章 出兵飞狐第609章 搜宫逼王第261章 三家联盟第1016章 出兵雕阴第55章 识破陷阱第659章 兵不厌诈第1186章 天下大战(四十四)第628章 王亦要王第944章 第三防御(中)第388章 三见帝王第63章 初获突破第930章 烈火焚谷第1115章 一颗好棋第704章 袭击粮队第453章 夜扰难宁第389章 李渊之策第945章 第三防御(下)第219章 紧急应对第236章 监军怀静第228章 百密一疏第795章 备战合肥(上)第752章 西征东顾第857章 吕平之策第421章 出尔反尔第304章 悄离洛阳(上)第605章 背水一战(上)第1018章 围城打援(下)第92章 卢府寿宴(四)第621章 宇文兄弟第1135章 火速救援第614章 大军压境第760章 沙场单挑第459章 金弹通关第923章 防御漏洞(上)第788章 再开谈判第1202章 关键渗透第465章 卢清夜审第591章 午餐要钱第152章 三个条件第999章 战俘之众第18章 擒贼擒王第846章 彭泽激战第658章 意外胜利第1196章 太子之惑第122章 平壤决战(二)第680章 应对之策第670章 假手于人第48章 太原留守第490章 矛盾激化第80章 山路偶遇第902章 矛盾激化第58章 斗智斗勇第1023章 新的指示第1080章 襄阳阻击(上)第38章 矛盾激化第161章 临行前夕第709章 北方盟友(上)第263章 共同利益第358章 撤军示弱第414章 初到江都第1012章 虚伪友好第537章 谈判之外第48章 太原留守第816章 蛛丝马迹第845章 一线希望第383章 舞姬刺客第1139章 紧急求和(下)第1077章 最后通牒第880章 河渠竣工第118章 迂回作战第1172章 天下大战(三十)第1225章 紧急军令第500章 三分余地第1093章 军权问题第36章 用之信之第953章 保命重要第1163章 天下大战(二十一)第201章 北海新政第696章 小国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