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文成议事

紫微宫文成殿的偏殿内,天子杨广在这里召开了军政议事,军国议事是在相国们意见分歧太大,无法妥协重大政治决定时,由天子杨广来主持的一项议事。

在偏殿两侧坐在十几名大隋的高官权臣,门下侍中苏威、内史侍郎虞世基、萧瑀,黄门侍郎兼吏部尚书裴矩、兵部尚书卫玄、礼部尚书樊子盖、御史大夫裴蕴、国子监祭酒卢倬、大将军宇文述等等。

此时,天子杨广还没有到来,众人则坐在一起议论纷纷,今天召开军国议事主要是因为这次春闱科举出现了意外,各地世家名门子弟均考得不太理想,倒是寒门子弟普遍考得不错,这便让朝廷重臣们深感为难,意见也开始分化。

(;一部分官员主张坚持原则,唯才是举,但另一部分官员则认为应优先考虑名门子弟,两派意见争执不下,最后只能让天子杨广来裁决。

“卢使君,圣上怎么说?”苏威探头问坐在最下首的卢倬道。

卢倬连忙起身施一礼,“回禀相国,属下昨天禀报了圣上,圣上的意思是说各地方官府受乱匪冲击,官吏减员严重,让我们这次科举扩大录取人数,主要用来补充地方官府。”

“那圣上有没有说,录取人数增加到多少?”裴矩又接着问道。

“圣上说可以增加到两千人。”

“两千人!”

偏殿内一片哗然,往年的录取人数不过百余人,今年居然要增加到两千人,简直令人匪夷所思,偏殿内顿时响起一片窃窃议论声,苏威低声问裴矩道:“裴公。地方官府的缺口真的这么大吗?”

裴矩摇了摇头,“苏相国应该知道,朝廷任命只到县佐一级,县吏和郡吏都是由地方官府自己任命,地方官缺口再不足,也不至于要两千人。两百人足矣,除非圣上想把县吏任命权也收归朝廷,苏相国觉得可能吗?”

“不可能!”

苏威断然否认,连文帝在位时都办不到的事情,现在怎么可能办得到?现在莫说县佐,就是县令任命朝廷也管不到了,最多只能管到太守一级,苏威立刻意识到,估计还是因为这次世家子弟考得不理想的缘故。圣上放宽录取人数应该是想借机笼络世家子弟。

但裴矩却不是这样认为,他比谁都了解杨广,杨广从来都是刚愎自用,就算死到临头也绝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想法,天下危机已经严重到什么程度,他依然要坚持发动高句丽战争,由此可见他的固执。

他苦笑着对苏威道:“恐怕苏相国想得太好了一点。”

苏威一怔,“难道裴公认为——”

不等他再说下去。殿内传来侍卫一声高喊:“圣上驾到!”

文成偏殿内顿时安静下来,脚步声响起。只见数十名侍卫和宫女、宦官簇拥着天子杨广以及燕王杨倓快步走进了偏殿。

杨广在位子上坐下,众人一起躬身行礼,“臣等参见吾皇陛下!”

杨广摆摆手笑道:“各位爱卿免礼,请坐吧!”

众人纷纷坐下,杨倓也坐在台阶下的储君位子上,虽然他还没有正式成为皇太孙。但大家都知道圣上必然是传位给他,否则也不会这样尽心尽力栽培了。

偏殿内一片安静,杨广对卢倬道:“关于这次科举情况,卢爱卿给大家说说吧!就复述昨天你给朕汇报的情况。”

“微臣遵旨!”

卢倬起身对众人行一礼,缓缓道:“这次科举一共有十四万五千人参加。由于去年没有举行,所以今年参考人数是历年之最,初步阅卷已经结束,总得来说,成绩比前两年略有下降,而且各地名门世家子弟普遍没有考好,我个人评判的前一百名中世家子弟只占三成,形势不容乐观,按照最初的录取计划这次将录取一百二十名士子,那么世家子弟将只有三十余人。”

杨广又接着说道:“朕觉得很奇怪,按理,无论财力、师资、书籍都集中在天下各大世家手中,如果世家子弟考试占优,朕不奇怪,但这次居然寒门子弟考得好,朕就百思不得其解了,问题出在哪里?各位爱卿考虑过吗?”

偏殿内一片寂静,没有人回答,杨广目光扫视过众人,见众人表情皆不自然,他不由重重哼了一声,“朕心里很清楚,是因为各大名门世家对朕不满,不愿让优秀子弟来为朕效力,来得都是偏末子弟,当然考得很糟糕,想必你们心中都很清楚,朕的天下难道就这么没有吸引力?”

众人默认无语,其实圣上说到了根子上,本来在九品中正制下,朝廷和地方官府都是世家天下,文帝开始推行科举制,但依旧保留了由地方推荐士子进京的措施,且限定名额,这就保证了世家子弟的推荐权,也算是一种妥协。

但到了杨广执政时把地方推荐权给取消了,无论寒门平庶都可以自由进京参考,当然严重侵犯了名门世家的利益,所以名门世家对科举的抵制也很厉害,参与的积极性大大下降,再加上现在时局动荡,社稷不稳,所以名门世家大多保持观望态度,尤其关陇贵族这次更是集体抵制科举。

这些现实大家心里都明白,但都不敢对杨广明说,杨广心中愈加不满,问苏威道:“苏相国,你是百官之首,这件事你来说一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苏威心中苦涩,只得起身行礼道:“启禀陛下,微臣觉得可能是今年来参考的士子太多,相比之下,世家子弟所占人数就小了很多,这很正常。

而且路上也不太安全,尤其河北、山东一带盗匪横行,微臣听说卢祭酒的儿子来京城参考就遭遇乱匪袭击,费劲波折才进了京,各大世家为了安全考虑也不会轻易让嫡子上路,当然,这只是一个例子,微臣的意思是说,凡事皆有因,并非是对陛下不满。”

苏威的一番自圆其说也算是找到了一点理由,杨广心中稍稍舒服一点,他问卢倬道:“卢爱卿,你儿子遭遇乱匪了吗?”

卢倬连忙回答,“回禀陛下,确实如此,犬子在去年进京途中在清河郡遇到张金称袭击,多亏遇到了张铉,才侥幸逃得性命,路上确实不安全。”

“那你儿子这次考上科举了吗?”杨广又问道。

“回禀陛下,微臣是主考官,让儿子参加科举只是让他了解一下科举试题,就算他考得再好,微臣也不会录取他。”

“你做得很好,作为主考官应该避嫌,不过卢爱卿一天在国子监,令郎就一天没有机会,这未免对他太不公平,朕可以特批,只要他确实考得不错,也可以被录取。”

“微臣谢陛下之恩!”

杨广又对众人道:“朕认为天下乱匪肆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地方官府管控不力造成,考虑到朝廷对地方官府控制太弱,主要原因就是朝廷任命的地方官员太少,所以朕决定这次破格录取两千名士子,各县主簿以上都必须由朝廷任命,六曹县吏任命也必须要交给朝廷备案,朕相信,用三到四年的时间来整顿地方,朝廷对地方控制薄弱的诟病一定会被逐步扭转!”

杨广一番话使偏殿内更加寂静,连一向贪权的虞世基也不敢吭声了,唯恐引祸上身,苏威偷偷瞥了一眼裴矩,看来不幸被裴矩言中了。

圣上录取两千名士子并不是为了和世家妥协,而是更加激进,要强行推行地方官员任命,将地方官府的控制权从各地世家手中夺回来。

苏威暗暗叹了口气,这样强行而为会严重侵犯各地世家的利益,恐怕天下会更加纷乱,圣上做事情实在太偏激了。(……)

第1115章 一颗好棋第905章 意外收获第338章 私下交易第1095章 奇袭淅阳第102章 恩威相济第195章 两雄相争第255章 裴府家宴(上)第356章 补充兵源第1045章 伏威再起第883章 资政议事第134章 初战贼王(一)第328章 铁腕出击第734章 凯旋西归第490章 矛盾激化第450章 江都事故第455章 大战之后第752章 西征东顾第65章 勇救酋王第946章 弃守娄烦第551章 刺探告密第742章 陈棱建议第488章 双喜临门第673章 辽东消息第714章 围困燕城第666章 接受和谈第1006章 诛心之战(下)第13章 玄武火凤第803章 拒不投降第35章 小事变大第1211章 谁是刺客(中)第508章 进军清河第734章 凯旋西归第1068章 永兴之战(八)第637章 夜袭先锋第1214章 废储之争(二)第866章 视察科举第981章 太原战役(二十二)第507章 血海深仇第920章 微服私访(下)第527章 盛夏出兵第800章 黄氏请罪第79章 冶铁名匠第18章 擒贼擒王第1111章 谁来担责第1214章 废储之争(二)第657章 诱敌深入第883章 资政议事第374章 琅琊收官第29章 玉钗风波第919章 微服私访(上)第1041章 欲加之罪第1245章 再度政变(上)第960章 太原战役(一)第546章 长江水贼第968章 太原战役(九)第614章 大军压境第712章 陷入绝境第849章 武德廷议第53章 马邑受困第337章 寿光船场(下)第542章 积极备战第648章 太后之请第976章 太原战役(十七)第160章 西市买店第1242章 杀将夺军第806章 幕僚献策第912章 沿街刺客第823章 图谋襄阳第934章 首战爆发第1212章 谁是刺客(下)第865章 故友重逢第1159章 天下大战(十七)第104章 恰逢其时第50章 咬金失手第171章 强渡胶水(上)第639章 武陟城下第328章 铁腕出击第585章 茂公之策第1174章 天下大战(三十二)第183章 走投无路第1006章 诛心之战(下)第191章 软硬兼施第611章 大雅西来第977章 太原战役(十八)第1099章 上洛失守第1001章 金玉良言第650章 紧急求援第1181章 天下大战(三十九)第1237章 血战长武(上)第772章 关中危机(上)第277章 多事之夜(上)第833章 困兽之斗第285章 英雄大会(一)第1136章 围城打援第381章 当街试弓第1160章 天下大战(十八)第689章 血战柳城(一)第511章 河北新局第770章 突袭河东(上)第1014章 谈判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