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帝王平衡

次日早朝结束后,裴矩并没有回自己官房,而是向文成殿的御书房走去。

走过一条长廊,裴矩远远看见萧瑀似乎在训斥户部侍郎邵明,他便停住了脚步,这时,萧瑀若有所感,一回头看见了不远处的裴矩,便挥了挥手让邵明离去。

“时文的心情似乎有点不太好啊!”裴矩笑着走了过去。

萧瑀是萧皇后之弟,尚不到五十岁,年纪上比裴矩小了一辈,他虽然出任内史侍郎,身居高位,却颇为尊老,躬身向裴矩行一礼,“让裴公见笑了。”

裴矩瞥了一眼邵明远去的背影,关切地笑道:“是去年的税赋很难看吗?”

萧瑀主管大隋土地财税,每年四月户部要将去年各地税赋汇总上报给他,裴矩见他训斥邵明,便知道去年的情况很不乐观。

萧瑀低低叹了口气,“去年各地的税赋锐减五成,我没法向圣上汇报啊!”

“怎么会减少这么大?”裴矩吃了一惊。

自从大业八年高句丽战役爆发后,每年大隋的财税都在减少,主要原因是人口消亡,乱匪肆虐,很多郡县实际上已经被乱匪控制,所以每年财税减少大家都习以为常,可今年居然比去年减少五成,这已经不能叫锐减,而是雪崩了,所以裴矩也着实感到吃惊。

萧瑀心情沉重,摇了摇头道:“去年河洛和并州连续遭灾,江南的造反此起彼伏,天灾人祸影响太大,而关陇那边庄园兼并太厉害,自耕农锐减,唯一稍稍稳定的就是巴蜀,各种不利局面汇总起来,最后的结果就很难看了。”

“可这也不是邵侍郎的问题啊!时文为何责怪他?”

“我不是因税赋不足而训斥他,而是他的想法有问题。”

裴矩不解地望着萧瑀,萧瑀又继续解释道:“他建议用库存来充抵税赋,用库存来弥补收支不足倒也罢了,但他是想弄虚作假来欺瞒圣上,所以我狠狠训斥他一顿。”

“这也难为他了,你也知道一旦圣上发怒,是不会考虑谁的责任,户部侍郎首当其冲,他只是想自保罢了。”

“就算自保,也休想弄虚作假,欺君之罪岂不是更严重。”

裴矩知道萧瑀原则性极强,或者说不擅变通,很多事情和自己谈不到一起去,裴矩笑了笑,不再多说什么,便告辞向御书房走去。

萧瑀忧心忡忡,他还在考虑怎么向圣上汇报去年的税赋锐减问题,其实他比谁都清楚其中的真实原因。

关陇贵族在过去几年大肆兼并关中和陇右土地,地方官府不敢制止,同时也知情不报,导致自耕农锐减,另外对庄园的税也收不上来,正是关陇地区的税赋大跌才导致整个税赋跌了五成。

萧瑀踌躇良久,他最终还是决定要把真实原因告诉圣上,毕竟涉及关陇贵族,不是税赋减少那么简单,萧瑀也匆匆向自己官房走去。

裴矩在御书房外等了片刻,一名宦官出来陪笑道:“裴公,圣上有请!”

裴矩微微一笑,“以后别说‘请’字了,就说圣上宣我进见便可,免得让人听了笑话。”

“呵呵!裴公说得对,是咱家考虑不周,裴公,请吧!”

裴矩摇摇头,快步走进了御书房,杨广刚从早朝回来,正在细品一碗燕窝粥,裴矩上前深施一礼,“老臣参见陛下!”

“裴公来得正好,今天的燕窝炖得不错。”

杨广笑着吩咐左右,“给裴相国也盛一碗燕窝。”

“老臣多谢陛下!”

一名宦官给裴矩呈上一碗燕窝,裴矩只是象征性地喝了一点,圣上只是客气,他哪能真的喝个底朝天。

杨广又品了两口燕窝,便将碗放在一旁,沉吟一下对裴矩道:“朕在考虑让张铉出任齐郡通守,裴仁基调为荥阳郡通守,裴卿觉得如何?”

裴矩脸色微变,他就是害怕出现这个结果,才想千方百计给裴仁基找兵败原因,没想到圣上这么快就拿出方案了,还好,现在只是在征求他的意见,并没有真的实施,他一定要想极力阻止圣上实施这个决定。

“老臣能理解陛下的心情,但陛下想过没有,张铉资历还是太浅了一点,这么快提升他会让军方不服,对他也没有好处,微臣上次反对提升他为虎贲郎将,也正是出于这种考虑,请陛下三思。”

杨广微微点头,“裴公说得是有道理,但琅琊郡不收复,青、徐两州就无法连为一片,使江都北部没有足够的安全支撑,朕更担心徐州那边,一旦东海郡和琅琊郡的乱匪联手攻打徐州,中原乱匪再度爆发,江都就会失去北方屏障,甚至会断绝江都和洛阳的联系,裴公明白朕的担心吗?”

“老臣完全明白琅琊郡剿匪失利造成的恶劣影响,但老臣认为这次征讨琅琊郡失利是有很多原因造成,并不完全是裴仁基个人能力不足,这一点希望陛下能明鉴。”

“你说说看,朕愿意一听。”

杨广当然很清楚裴矩要替裴仁基辩护,尽管他对裴仁基感到异常失望,但毕竟裴矩、裴蕴都是朝廷高官,他不可能不考虑他们的想法。

“陛下,裴仁基进攻琅琊郡失利,老臣认为是有两个原因造成,一个是孙宣雅和王薄的老巢都在琅琊郡南部,而琅琊郡北部山势连绵起伏数百里,交通不便,后勤补给十分困难,不利于从北方攻打琅琊郡,所以琅琊郡虽然属于青州,但还是要由徐州的驻军来攻打就是这个缘故,这是一个原因,上次陛下也表示赞同,但这不是裴仁基兵败的真正原因。”

“哦?那真正原因是什么呢?”杨广也有了几分兴趣。

“陛下,真正的原因是在两军对峙的重要关头,清河郡的王世充趁齐郡兵力空虚,率军南下,抢掠了齐郡的十几万人口,导致前方军心混乱,裴仁基被迫撤军,贼军趁机追杀,才导致飞鹰军死伤惨重,这才是真正的原因,陛下!”

其实裴矩也明白裴仁基是在给自己找理由,未必是这个原因,但裴矩也需要找到一个充分理由来说服杨广,继续让裴仁基留在齐郡。

更重要是,裴矩相信杨广也知道了王世充之事,但有虞世基替王世充说情,杨广未必会追究这件事,这就让裴矩抓到了把柄,如果杨广不追究王世充跨界抢人,那同样也不能追究裴仁基兵败琅琊郡,不能厚此薄彼。

这就是帝王之术中的平衡之策,既不能让一方独占利益,也不能让一方独担罪责,作为天子,当然可以处罚裴世基,但也必须处罚王世充,否则杨广就无法在虞世基和裴矩之间平衡。

杨广半晌没有说话,他也接到了王世充写来的报告,报告中述说清河郡的千里赤野,没有足够的民力,使他无法对高士达和窦建德发动进攻。

同时王世充还控诉裴世基和张铉阻挠清河郡的民众返回故土,他为了及早平息窦建德和高士达,不得不强行迁回了清河郡民众。

加上虞世基用详实的数据说清了清河郡目前的凄凉境况,极力替王世充辩解,杨广最终决定不处罚王世充这种跨郡抢人行为,只是要求他下不为例。

但现在问题就来了,裴矩指出裴仁基兵败琅琊郡就是因为王世充的背后袭击,不管是不是这个原因,杨广都必须给裴矩一个说法,要么王世充和裴仁基一起处罚,要么都不处罚,这让杨广感到很为难。

沉思良久,杨广终于点了点头,“也罢!如果是这个原因,那裴仁基兵败琅琊郡也情有可原,朕就再给他一次机会,希望他下次不要让朕感到失望。”

杨广随手取过封张铉为齐郡通守的诏书,在上面画了个叉,扔进了废弃文卷之中。

裴矩暗暗松了口气,终于保住了裴仁基。

“老臣谢陛下宽容!”

第361章 声东击西第982章 太原战役(二十三)第353章 鲁郡伏击第580章 青州使者第515章 谈判难成第341章 瓦岗东扩第756章 创造底牌第44章 紫虫玉蛹第693章 血战柳城(五)第576章 意外之喜第337章 寿光船场(下)第47章 长平遇匪第875章 当廷对质(上)第1240章 螳臂挡车第657章 诱敌深入第427章 江南势力第665章 偷袭井陉第703章 试探进攻第1049章 战略欺骗第1078章 洛阳布局第954章 紧急议事第149章 一线希望第547章 新兵训练第556章 仓促应战(下)第175章 高密乡老第912章 沿街刺客第854章 拦路之虎第659章 兵不厌诈第757章 讨价还价第368章 火拼贼王(上)第349章 三方围剿第693章 血战柳城(五)第494章 瓦岗内讧(上)第740章 施压江都第887章 先礼后兵第937章 陷阵士兵第1051章 意外情报第195章 两雄相争第127章 战马风波第1006章 诛心之战(下)第133章 贼踪匪影第861章 援军到来第169章 突袭高密第763章 瓦岗内讧第319章 占据上风第835章 钱塘断桥第1073章 变本加厉第37章 须陀送礼第160章 西市买店第215章 弹尽粮绝第489章 奉旨北上第955章 交换条件第483章 王者之珠第848章 紧急撤退第1137章 激战河东第258章 拜会虞相第635章 强行突破第1105章 南城突破(上)第342章 秘密使者第147章 再寻援助第289章 英雄大会(五)第1198章 重赏之下第994章 大战在即第627章 心有忧虑第57章 玄沙激战第623章 紧急出城第647章 饮酒商议第714章 围困燕城第955章 交换条件第374章 琅琊收官第1110章 直击病根第67章 情有所思第802章 侥幸之心第1156章 天下大战(十四)第8章 接受条件第885章 风雷再起第911章 不欢而散第473章 虽远仍援第588章 重赏攻城第744章 威压江南第1092章 紧急撤退第256章 裴府家宴(下)第673章 辽东消息第92章 卢府寿宴(四)第204章 最终翻脸第1242章 杀将夺军第387章 解惑答疑第1054章 冲锋陷阵第631章 黑白通吃第563章 茂公归降第1157章 天下大战(十五)第257章 诚意不足第1112章 触犯逆鳞第257章 诚意不足第912章 沿街刺客第658章 意外胜利第641章 条件苛刻第594章 进退两难第125章 高丽投降第883章 资政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