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徐州危急

东海军营位于朐山县码头不远处,大海对面数里外就是东海岛,一条狭窄的海道将两片陆地分割开来,夜幕中,数百艘海船缓缓向岸边靠拢,海船上人头簇簇,坐满了孟海公的手下,足有两千余人。

这些士兵名义上是孟海公组织起来在东海岛上屯田的农民,但实际上是孟海公不肯解散的两千心腹手下,当孟海公要被调走的消息传出,孟海公里立刻派大将梁金辉去东海岛重新组织军队。

两千余人披挂盔甲,手执战刀长矛,杀气腾腾地盯着岸边的军营,船只离军营越来越近,但军营内却是一片死寂。

“上岸!”

海船靠近岸边,士兵们纷纷跳了岸,迅速在岸边列队,这时,夜幕中走来一人,正是军师韩治水,梁金辉连忙上前躬身行礼,“参见军师!”

“人都到齐了吗?”韩治水打量一眼士兵问道。

“回禀军师,全部到齐了,两千四百五十八人,一个不少。”

“很好!”

韩治水又回头看了一眼两里外的军营,“再等片刻,应该有消息传来了。”

话音刚落,只见一名瘦小男子如猿猴般窜来,正是被号称摘星手的尚怀珠,他武艺一般,但轻功极为高强,年初在洛阳被张铉伤了肺脉,落下一个受寒便吐血的病根。

他飞奔上前禀报道:“军师,军营内得手了。”

韩治水大喜,笑着对众人道:“杀进军营去吧!这次你们将不费吹灰之力。”

梁金辉一挥手,“杀去军营!”

他率领两千四百名士兵向军营奔去,军营内异常安静,大门前也看不见守军,大门轰然被撞开,两千多名贼兵杀进了军营内,只见军营内到处躺满了昏迷中的隋军士兵,他们晚饭的羊肉汤中掺进了大量的烈性迷药,加之今晚羊肉汤分量足、味道好。结果数千隋军士兵全部中招。

这时,有人大喊一声,“主公来了!”

大门前的士兵纷纷向两边闪开,孟海公快步走了进来。他冷冷打量一眼满地的隋军士兵,喝令道:“把他们剥去衣甲弄醒,投降者不杀,不肯投降者立斩不赦!”

大业十一年七月下旬,原本已经投降的孟海公再次在东海郡起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东海郡,兵力迅速恢复到一万人。

而此时由于杨义臣被调去河北清河郡攻打贼帅格谦,下邳郡和彭城郡兵力空虚,孟海公率军杀进了下邳郡,势如破竹,三天便攻占下邳全郡,下邳郡官员纷纷投降,贼军兵力迅速发展到五万人。

孟海公并没有停步,大军继续西进,横扫彭城郡。兵临古彭城下,彭城郡太守杨智致被迫开城投降,孟海公随即向天下发布通报,历数隋帝杨广罪恶,号召天下猛将共举义旗,推翻隋王朝。

孟海公再次造反并横扫徐州的消息顿时震惊洛阳朝野,人们议论纷纷,都暗指这是大隋天子的一步臭棋,出尔反尔,把孟海公逼反。最终得不偿失。

文成殿偏殿内,杨广脸色阴沉如水,眼中杀机迸射,了解他的重臣们都不敢吭声。他们知道圣上已恼羞成怒,谁敢乱说一句话,必然会遭重惩。

“朕再问一遍,为什么但凡有贼人起兵造反,就发展地如此迅速,几天时间就拥有几万人。这到底是什么缘故?”

杨广恼火孟海公再次起兵造反,更恼火短短数天时间,徐州局势就严重到难以收拾的地步,如果天下乱匪再起,自己的社稷还保得住吗?

众人都默默无语,无法回答他的问题。

杨广扫了一眼数十名大臣,他发现相国苏威侧身躲在大柱后,心中更加恼怒,冷冷道:“苏相国,你既然是文臣之首,你来说吧!”

苏威无奈,只得上前躬身道:“陛下,微臣觉得有两个原因造成。”

“哪两个原因,讲!”

“第一个原因是大隋前二十年税赋稍重,导致国富民贫,每个仓库里都堆满了粮食的布帛,可天下财富就这么多,国库多了,民间自然就少了,所以导致民间对大隋的忠诚度不够。”

“还有什么?”

杨广已经快按耐不住内心的狂怒,不说士族和关陇贵族对地方的控制,却责怪朝廷税赋太重,这让杨广怎么能不听之欲狂,杨广拼命克制住自己的暴怒,目光凶狠地盯着苏威。

苏威硬着头皮又道:“第二个的原因是陛下兵制有漏洞,扫尽天下各郡之兵,但骁果军却又集中拱卫都城,一旦地方生出匪患,地方官府根本无兵抵挡——”

“够了!”

杨广一声暴喝,将手中玉牒狠狠摔在地上,站起身怒吼道:“什么都是朕的责任,都是先帝的责任,那你们的责任呢?你们这些食君之禄的大臣就没有责任吗?”

他声如狂雷,吓得所有的重臣都跪在地上,他们还从未见天子在朝堂上发这么大的脾气。

“陛下息怒!”

杨广气得胸脯剧烈起伏,一指苏威斥怒道:“你口口声声说先帝税赋太重,口口声声说朕的兵制有漏洞,你可是先帝的相国,是朕的相国,两朝元老,你又做了什么?”

苏威伤心之极,跪下垂泪道:“忠言虽逆耳,却是治病之良药,陛下但凡听微臣一劝,除弊兴利,大隋中兴指日可待,天下民众安居乐业,谁还愿意去当乱匪,孟海公又怎么可能数天就发展这么快?”

杨广咬紧牙关缓缓道:“朕没有问题,朕的治国大略也没有问题,有问题是你们,你们阳奉阴违,不肯贯彻朕的旨意,因为触犯到了你们的利益。”

朝堂一片寂静,良久,苏威低声道:“老臣年事已高,没有精力再替陛下分忧,愿向陛下请骸骨回乡。”

杨广怒极反笑,“很好,把事情弄得一团糟就想溜之大吉,把烂摊子扔给朕,你相国就不要当了,但也休想回乡养老,传朕旨意,将苏威拿下,教御史台问罪!”

苏威大惊,颤声道:“陛下,老臣无罪!”

“有没有罪朕心里清楚,拿下!”

几名侍卫上前,低声道:“苏相国走吧!”

苏威站起身长叹一声,“三十年南柯一梦,相国又如何?陛下保重!”

他向杨广行一礼,步履蹒跚而去,杨广愈加恼怒,一甩袖子起身离去。

众大臣面面相觑,谁也没想到最后的结果竟然是苏威遭了殃。

这时,萧瑀站起身对众人道:“一直以为苏相国是模棱两可之人,从不得罪人,今天关键时刻苏相国挺身而出,敢于直言进谏,他才真正的国之柱梁,让我等惭愧,虽然天子震怒,但徐州危局却没有解决,诸位可愿意与我再去见圣上,商量解决徐州危局之道。”

众人都默默无语,这个时候谁还敢再去见圣上,兵部尚书卫玄叹口气道:“萧相国说得对,孟海公再次造反,兵部难辞其咎,我愿与萧相国同去。”

萧瑀又向其他人望去,却没有人再肯应和,裴矩缓缓说道:“现在圣上正在气头上,很难让他采纳建议,不如等他消消气再去劝他。”

萧瑀心急如焚道:“现在已经快到下朝时候,如果再不定下来,就会拖到明天,可徐州危局一刻也不能再等,拖这一夜,危局就可能蔓延到谯郡,兵贵神速,必须今晚就连夜出兵。”

萧瑀不再多说,回头对卫玄道:“卫尚书,我们走!”

两人快步向御书房走去,裴矩望着他们走远,不由摇了摇头,治标不治本,出兵又有什么意义?(。)

第493章 名将陨落第144章 扑朔迷离第575章 形势使然第415章 公孙上哲第455章 大战之后第506章 渤海之军第786章 反攻蒲津第379章 宇文父子第1188章 天下大战(四十六)第386章 陈留刺客第793章 兵临城下第1248章 安定决战(下)第1081章 襄阳阻击(中)第401章 新宅旧铺第883章 资政议事第1238章 血战长武(中)第143章 阊阖事件第994章 大战在即第1114章 迁都之议第693章 血战柳城(五)第751章 被迫回军第401章 新宅旧铺第649章 众议立储第108章 发现敌踪第1084章 拼死突围(下)第1135章 火速救援第752章 西征东顾第394章 偏殿述职第834章 大军杀至第590章 甘为鹰犬第801章 江南来客第314章 尉迟初战第506章 渤海之军第794章 吕氏兄弟第438章 进军东海第619章 大军南下第838章 收复会稽第857章 吕平之策第797章 激战到来第296章 英雄大会(十二)第839章 防不胜防第99章 初见裴矩第1108章 轩然大波第1071章 艰难决定第152章 三个条件第306章 悄离洛阳(下)第1172章 天下大战(三十)第1209章 雍县遇袭第8章 接受条件第559章 望仓兴叹第218章 济北危急第1109章 追究责任第307章 再回北海第784章 谁毁协议第958章 夜袭紫河(上)第226章 血战武城(下)第37章 须陀送礼第25章 天下十猛第588章 重赏攻城第248章 校场比武(上)第339章 出兵条件第1069章 兵临武昌第727章 长远规划第28章 初见萧后第696章 小国战略第672章 新年悄至第572章 荣升高位第442章 窦府讣告第765章 翟让抉择(上)第93章 卢府寿宴(五)第340章 秘密拉拢第741章 闻风而动第783章 长安来使第508章 进军清河第1086章 三管齐下第296章 英雄大会(十二)第618章 早做安排第960章 太原战役(一)第948章 最后一战(上)第952章 抓捕刺客第470章 隋帝北上第810章 家有小郎第437章 威胁逼问第1204章 西入陇右第882章 论婚多事第68章 北上大湖第242章 新锐小将第1215章 废储之争(三)第881章 相落谁家第1141章 天阁议政(上)第146章 人心难测第1237章 血战长武(上)第630章 杜家才俊第397章 升官之议第188章 玉龟之术第339章 出兵条件第47章 长平遇匪第161章 临行前夕第646章 视察魏郡第511章 河北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