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隋帝北上

张铉娶妾虽然有一些关系较好的朋友故旧参加,但依旧十分低调,竟然没有在喜谈风花雪月的江都市井中引起任何反响,倒是人人都在谈论招讨使夫人几个月后将出世的孩子,到底会是小郎还是小娘?

过了正月十五,时间便如飞奔一般的流逝,转眼就到了二月下旬,大隋和突厥会盟的日子渐渐来临。●⌒,.

此时已是春暖花开,北方的积雪已经完全融化,各地桃花春汛到来,河水暴涨,原本光秃秃的山峦、原野也披上绿装,变得郁郁葱葱,一群群鸟雀掠过天空,悠闲的野鹿在溪水边吃草,到处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在马邑郡以北一望无垠的草原上,一支数万人组成的军队正缓缓向北移动,这支军队大约有三万人,正是护卫隋帝杨广的核心军队。

按照之前双方达成的协议,为保证会盟诚意,在伏乞泊畔,双方各自护卫军队不能超过三万人,在五百里范围内,双方各自军队不能超过五万人。

根据隋军得到的确切情报,在伏乞泊以北驻军的突厥始毕可汗身边军队也只有两万五千余人,在数百里外还有一支突厥骑兵,人数不超过三万,一切情报表明,突厥人忠实执行了双方达成的协议。

杨广也欣然执行双方达成的协议,只让三万骁果骑兵护卫北上,而屈突通率两万军作为接应驻扎在善阳县,大将军云定兴又率领五万大军驻扎在楼烦郡,作为第二波接应,大将军薛世雄率最后五万军队驻扎在太原,作为第三路接应。

这样周密安排下来,既不违背双方协议,也能保证天子的安全,有任何不利局面出现,他们也能迅速撤退回太原。

在九年前杨广第一次北巡中,他乘坐气势恢宏的观风行殿。那是一座可以移动的城堡,周长八里,在二十万大军的簇拥下在茫茫草原上快速而行,引来万千草原臣民的膜拜。那也是大隋天子声望的。

而观风行殿早已年久损坏,不能再用,修建观风行殿的宇文恺也早已病逝,此时杨广只能坐在一座搭建在巨大木车上的御帐内,木车两边各有十二对大木轮。由八十一匹强健的挽马拉拽,相比当年的移动城堡寒酸了很多。

更让杨广心中不爽的是,他只有三万军队护卫,而且名义上是双方协商,但实际上却是突厥可汗的强硬态度,如果不答应那就取消会盟,一路北上,他脸色阴沉,始终一言不发。

这次北上伏乞泊还有数十名重要大臣跟随,他们都骑在马上。跟随在御帐两侧,每个人心中都沉甸甸的,感到百般不是滋味。

他们都想起了大业三年的那次北巡,大隋国力到达鼎盛,万国朝拜,突厥启民可汗匍匐在地上,不敢仰视,那时他们是何等风光,而这一次却完全不同了,不用说比不上当年草原各民族的顶礼膜拜。连双方平等协商都有点谈不上,连会盟的地点也是突厥可汗指定,这分明就是大隋天子去朝觐突厥可汗。

寒酸的御帐,微弱的兵力。连仪仗队都被迫取消,这些都是表象,而骨子里的问题却是国力的衰败,今天的大隋已经远远没有当年的强大了。

这时,兵部尚书卫玄低声对裴矩道:“裴公,三万骑兵军力太薄。令人心中不安啊!”

裴矩苦笑一声道:“三万军队其实也不算少,关键是后备军队太少,一共只有十五万军队,这几乎就是倾国之军了,若像当年有百万隋军为后盾,我们就算带一万骑兵北上,突厥人也不敢轻举妄动。”

卫玄叹息一声,“裴公说得对,百万隋军眨眼烟消云散,天子名义上是施行精兵简政,实际上却是自毁长城,我真不明白,天子为何要解散各郡军府?”

裴矩摇摇头,“他其实也很无奈,大业三年后,各地士族兼并土地日趋猖獗,自耕农锐减,朝廷税赋一年比一年少,哪里还养得起百万大军,若是丢给各地官府自己养军,那这些军府必然会成为士族豪强的私军,重演汉末地方军阀割据的一幕,所以与其被各地豪强士族控制地方军队,还不如直接解散,现在军队虽然少一点,至少还在朝廷手中。”

卫玄沉默片刻道:“关键是三次征讨高句丽,耗费了太多的国力!”

裴矩依然摇了摇头,“三次征讨高句丽,只是耗费先帝留下的老本罢了,动不了朝廷筋骨,根本原因还是一年比一年严重的土地兼并,就像慢性瘟疫,严重削弱了朝廷财政税赋,去年的税赋只有大业四年的两成不到了。”

卫玄一惊,“有这么严重吗?”

“要不然圣上为何宁可忍受屈辱,也要和突厥会盟,消除突厥南下的隐患,一旦突厥铁骑大举南下,朝廷根本就无力抵抗,关陇和并州都要深遭涂炭,恐怕大隋将由此崩塌瓦解,大隋现在内忧外患,形势非常严峻。”

卫玄默然,他也知道土地兼并涉及太多势力的利益,朝廷根本就无力阻止,就连他卫玄自己在关中也有两座庄园,土地三千顷,控制数百户佃奴,让他交还土地,解散佃奴,他肯干吗?卫玄暗暗叹口气,大隋病已入骨髓,很难医治了。

这时,一名骑兵飞奔而至,对裴矩躬身施礼道:“启禀裴公,圣上召见!”

裴矩向卫玄点点头,便催马跟随骑兵向天子御帐奔去,这时队伍已经停止前行,奔到御帐前,一名宦官站在木台上笑道:“裴公请吧!圣上在帐内等候。”

裴矩下了马,在几名侍卫的扶持下登了车台,走进了大帐。

天子御帐面积约五亩,由七八顶分帐组成,天子寝帐、皇后寝帐和朝务御帐都在其中,裴矩走进御帐,却见天子杨广负手站在地图前,凝视着挂在木架上的地图出神。

裴矩连忙上前,躬身行礼,“老臣参见陛下!”

良久,杨广缓缓回头道:“裴公,朕刚刚收到义成公主的急信!”

义成公主是杨广的族妹,最早嫁给启民可汗,启民可汗去世后,又按照突厥风俗,成为其继子始毕可汗之妻,她同时也是隋朝在突厥的政治势力,在突厥拥有很高的威望。

裴矩感觉到了杨广语气中的焦虑,他心中暗吃一惊,难道义成公主有什么不利的消息吗?

杨广又继续道:“义成公主建议朕小心北上,她说始毕可汗因史蜀胡悉之死而对大隋极为不满,在这种情况下会盟,双方不会有什么积极的成果。”

裴矩很清楚史蜀胡悉之死,在北海死在张铉的手中,始毕可汗把这笔账记在大隋的头上了,裴矩沉声道:“启禀陛下,史蜀胡悉之死不过是对方的借口,根本原因还是突厥渐渐强大,始毕可汗野心之火愈加旺盛了。”

杨广半晌叹了口气,又问道:“那裴公觉得朕是继续北上会盟,还是回去?”

“公主说会盟有危险吗?”

“她没有说有危险,只是说始毕并无诚意,会盟没有什么意义,建议朕小心为上。”

裴矩沉吟一下道:“老臣建议陛下可以暂停北上,先派人去探查情报,如果没有危险,就算始毕没有诚意,我们也应该去会盟,不能被他抓到出兵南下的借口,臣很了解突厥内部情况,没有充足的借口,始毕可汗很难发兵南下。”

杨广又看了看地图,他们距离伏乞泊还有五十里,而始毕可汗也正在前往伏乞泊的途中,他们是天朝上国,不能不能表现得太急切,那样会将自降身份。

想到这,杨广便点了点头,“裴公所言有理,传朕旨意,大军就地驻扎宿营!”(。

第333章 充分理由第596章 运筹帷幄第394章 偏殿述职第206章 招才募士第957章 奇兵北上第1125章 于筠事件(下)第1070章 王郑野望第1010章 青云酒肆第568章 风雨俱到第1111章 谁来担责第1126章 矛盾激化(上)第1016章 出兵雕阴第1054章 冲锋陷阵第1228章 宫内消息第466章 传信裴矩第1055章 釜底抽薪第197章 渤海之谋第428章 再度出击第1132章 将相不和第692章 血战柳城(四)第144章 扑朔迷离第1057章 腹地一击(下)第126章 借刀杀人第45章 宇文太保第504章 贼军反扑第821章 友情提示第975章 太原战役(十六)第551章 刺探告密第714章 围困燕城第739章 兵出东海第635章 强行突破第1230章 唐宫政变(二)第152章 三个条件第989章 长安风波(上)第514章 埋下种子第582章 营救人质第949章 最后一战(下)第339章 出兵条件第275章 同乡悲剧第1245章 再度政变(上)第756章 创造底牌第339章 出兵条件第872章 第七相国第1038章 西市事件(中)第804章 江南蒙灾第297章 英雄大会(十三)第290章 英雄大会(六)第35章 小事变大第573章 怒杀监军第523章 三管齐下第736章 王妃烦恼第1210章 谁是刺客(上)第565章 裴氏抉择第995章 程侯决战(上)第764章 雄信归隋第50章 咬金失手第618章 早做安排第1022章 父过子偿第955章 交换条件第814章 匪影疑踪第127章 战马风波第154章 京都夜猎第821章 友情提示第134章 初战贼王(一)第1217章 功亏一篑第461章 横洋之舟(上)第582章 营救人质第48章 太原留守第302章 崔卢定姻第1011章 齐王密诏第292章 英雄大会(八)第1169章 天下大战(二十七)第1071章 艰难决定第227章 尔虞我诈第828章 奇袭均阳第1235章 紧急决定第726章 内讧刺杀第1070章 王郑野望第562章 煽风点火第533章 武川新府第357章 再派卧底第795章 备战合肥(上)第102章 恩威相济第754章 坑王咬金(中)第709章 北方盟友(上)第338章 私下交易第397章 婚姻大事第234章 共同敌人第1147章 天下大战(五)第498章 先礼后兵第293章 英雄大会(九)第256章 裴府家宴(下)第853章 滴水不漏第699章 老将不满第898章 奇袭并北(七)第854章 拦路之虎第1029章 新年预议第771章 突袭河东(下)第1107章 南城突破(下)第605章 背水一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