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 青州使者

娶妾毕竟不是娶妻,张铉就算给足裴家面子,但也不能真乱了礼仪,被世人诟病,所以裴致致虽然是风风光光进了益都县城,但进张铉府中却比较低调。

次日夜幕来临后,裴弘夫妻将裴致致送入了张铉府中,家庭内部举行了一个小小的仪式,只请了一些亲朋好友前来关礼,卢清接受了裴致致敬的茶后,就算正式接受裴致致成为张铉的从妻。

当天晚上,一对新人如鱼水交融,恩爱缠绵,裴致致也终于结束了她的少女时代,成为了一个初尝鱼水之欢的小妇人。

但裴致致的提前进门却是为了分别,河北的战机已经出现,张铉也不得不暂别娇妻美妾,在裴致致进门的第二天便火速赶赴战场。

事实上,从张裴联姻确定到裴致致进门,前后一共用去二十天时间,这二十天时间内河北风云变幻,局势跌宕起伏,青州军也积极备战。

局势的急变在于窦建德和高士达之间意外发生了火并。

战争是由卢明月之死引发,卢明月被张铉斩杀后,宋金刚继承了他的事业,但宋金刚原来是魏刀儿的人,跟随卢明月的时间并不长,一些跟随卢明月多年的老将十分不服气。

卢明月军队驻守上谷郡的大将叫做武重根,在卢明月还是游侠时便跟随他,他第一个不服宋金刚,当宋金刚宣布继承卢明月的消息传来,他便带着一千匹战马和两千手下前来投奔窦建德,不料高士达得到消息,在河间郡北部抢先截住武重根,将武重根杀死,夺走了一千匹战马。

这件事让窦建德极为震怒,派人去讨要战马,高士达却矢口否认,连续几次讨要失败,失去耐心的窦建德决定派三千军队进攻弓高县。高士达也派三千军迎战,窦高两人在弓高县一带爆发了一场小规模的激战,以窦建德的惨败而收场。

时间已经到了大业十三年的四月下旬,在太原起兵的李渊已经夺取了太原郡、娄烦郡、离石郡和上党郡、长平郡等五郡。目前大军正兵分两路进攻西河郡。

而河北的战争气息也同样浓厚,窦建德和高士达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

河间郡乐寿县是窦建德老巢所在地,窦建德的十五万大军便驻扎在这里。

在乐寿县南面四十里外的官道上,一队十几余的人骑兵正护卫着一名文官疾速北上。不多时便进入了窦建德军队的警戒范围。

一支巡哨骑兵拦住了他们,为首校尉厉声喝道:“你们是什么人,来这里做什么”

文官不慌不忙道:“在下是齐国公张大帅派来的使者,特地来见你家大王。”

听说是张铉派出的使者,校尉不敢怠慢,拱手施礼道:“请跟随我们去县城,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使你们身陷险境。”

文官微微一笑,“那就麻烦你们了”

窦建德的巡哨骑兵带着隋军一行向乐寿县城外的大营疾奔而去。

这名年轻的文官叫做房延寿,是房玄龄的族弟。现任兵曹参军从事,为人精明能干,擅长辞令,被张铉派来和窦建德进行接触,探讨双方共同对付高士达的可能性。

自从十天前,窦建德军队在弓高县惨败给高士达军队后,巨大的耻辱让窦建德坚决回绝了高士达和解的建议,除非高士达把一千匹战马还给自己,并赔礼道歉,他们才可能有和解的可能。

但打了胜仗的高士达怎么可能反而向窦建德认怂赔礼。恼羞成怒的高士达立刻在弓高县增兵三万,摆出一副准备教训窦建德敬酒不吃吃罚酒的姿态。

双方矛盾越来越尖锐,战争一触即发。

大帐内,窦建德正和谋士凌敬商谈出兵弓高县的细节。因为前一战的惨败,使窦建德心中多少了一点阴影,他担心再次被高士达击败,想求和都不可能了,高士达会彻底将他吞并。

凌敬年约三十岁,只是一个文弱书生。信都郡人,两年前被人推荐给窦建德,窦建德便用他为主薄,负责整理记录文书,去年他极力反对窦建德渡黄河去济北郡,窦建德却不肯听从他的建议,导致两万士兵全军覆灭。

但窦建德是一个知错即改之人,他回去后便升凌敬为自己的记室参军,成为他的重要谋士之一。

凌敬明白窦建德的心思,微微笑道:“窦公和高士达的关系颇为复杂,就如一山存二虎,若山下有共敌,二虎倒能一致对外,可现在的问题是一致对外也无法压制山下之敌,一山就不能容二虎了,窦公和高士达之间迟早必有一战,只是这一战的时机窦公需要把握准确。”

“先生说得不错,现在的局面确实是一山不容二虎,但我不明白先生所说的时机,难道现在时机不对吗”

“卑职所说的时机其实就是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是指现在大隋和河北局势是否容许这一战,我可以再详细分析......”

“不”窦建德有些不耐烦地打断了他的话,“不用说这么多,我听不懂,直接坦率一点。”

凌敬无奈,只得苦笑一下道:“卑职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大帅有没有实力打赢这一战,打赢能后能不能妥善处理后事。”

“这个.....论实力,我和高士达其实也差不多。”

窦建德说得没有一点底气,他的实力其实不如高士达,高士达比他起事早,积累比他雄厚,而且高士达曾经在大业九年截获一支隋军兵甲运输船,夺得几万套兵甲,士兵装备比他精良,他只是因为得到渤海会的支持,在军粮方面略占优势。

事实上,他在弓高县的惨败也是他们之间实力的一种表现。

凌敬知道窦建德言不由衷,他沉吟一下又问道:“窦公有没有考虑过和渤海会联手”

窦建德从旁边桌上取过一封信递给凌敬,“这是高烈给我的回信,你看了就知道了。“

凌敬接过信看了一遍,高烈在信中全力支持窦建德和高士达决战,并表示愿意支持窦建德五万石军粮,但信中却丝毫没有提渤海会出兵之事。

“先生明白高烈的意思吗”

窦建德冷冷道:“他就是那个渔翁,他一定会出兵,等我们两败俱伤时,他的军队就会出现了。”

说到这,窦建德叹了口气,“说句老实话,和高士达的战争我还真不想打,但不打又不行,我控制的人口已经支撑不了我的军队了,高士达应该也是一样,我们两军皆不敢去招惹张铉,只好自相残杀。”

凌敬很清楚窦建德的苦衷,目前窦建德十五万大军,控制河间郡和信都郡,而高士达则有十六七万大军,控制渤海郡和平原郡。

由于青州对周围民众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所以四郡人口源源不断逃往青州,以平原郡和信都郡的逃亡最为严重。

可以说千匹战马事件只是表象,只是导火线,而人口大量流去青州才是窦高两军不得不决一死战的根源,当资源不足以支撑两支军队时,除了自相残杀夺取已经所剩无几的一点点资源外,再没有别的出路。

想到这,凌敬低声道:“那窦公有没有想过和张铉的联手”

窦建德一怔,此话从何说起

就在这时,帐外有士兵禀报:“张铉使者前来求见窦公”。

第1003章 渡黄之战(下)第589章 建德断指第296章 英雄大会(十二)第1082章 襄阳阻击(下)第637章 夜袭先锋第455章 大战之后第48章 太原留守第376章 南下江都第664章 利益交换第1108章 轩然大波第446章 跨江北上第373章 山寨内讧第886章 逆水行舟第1232章 唐宫政变(四)第1057章 腹地一击(下)第428章 再度出击第65章 勇救酋王第825章 风雷之军第445章 恐慌突来第125章 高丽投降第841章 家有恶弟第963章 太原战役(四)第921章 意外发现第697章 解疑答惑第434章 历阳世家第52章 可汗忧虑第124章 平壤决战(四)第417章 试探之策第68章 北上大湖第402章 势利之变第40章 面君述志第561章 围困新乡第1027章 夜袭北城第343章 蒙阴城堡第964章 太原战役(五)第649章 众议立储第451章 杀入彭城第239章 再回京城第1140章 雪后巡视第1233章 唐宫政变(五)第472章 八面包围第592章 交出匪首第534章 满城风雨第993章 意外情报第453章 夜扰难宁第1080章 襄阳阻击(上)第446章 跨江北上第554章 仓促应战(上)第1013章 撕开天窗第389章 李渊之策第760章 沙场单挑第746章 最后一注第1003章 渡黄之战(下)第1242章 杀将夺军第571章 青州赈灾第1191章 关中危机(三)第927章 再回北海第1149章 天下大战(七)第656章 不战而退第950章 三个道士第934章 首战爆发第418章 将计就计第1227章 滴水不漏第257章 诚意不足第572章 荣升高位第829章 亡羊补牢第621章 宇文兄弟第1159章 天下大战(十七)第1126章 矛盾激化(上)第977章 太原战役(十八)第620章 虞氏大礼第327章 安抚民心第1246章 再度政变(下)第178章 攻营夜战(上)第343章 蒙阴城堡第874章 诽言四起第289章 英雄大会(五)第525章 幽州使者第678章 水军主将第632章 杀鸡骇猴第536章 第一条件第1025章 党项骑兵第750章 瓦岗西撤第1132章 将相不和第310章 王孙联手第65章 勇救酋王第454章 留县截击第1071章 艰难决定第328章 铁腕出击第1116章 五人组合第937章 陷阵士兵第845章 一线希望第1046章 意外驾临第588章 重赏攻城第730章 强袭敌营第439章 刘氏盛公第149章 一线希望第400章 京城买宅第234章 共同敌人第876章 当廷对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