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6章 反攻蒲津

隋唐两国的谈判已经进入了第三轮,吏部尚书韦云起作为摄政王张铉的全权代表向唐方提出了三大条件,第一,隋军可以撤出蒲津关和河东城,但唐方必须付出代价,韦云起开出了一百万石粮食的天价,但这也只是第一个条件。

第二个条件便是唐方必须将居住在关中的一万匠户交给隋朝;而第三个条件更是让长安方面无法接受,唐方必须承认上党郡和长平郡归属隋朝,并在此基础上重新签署双方的停战协议。

这三个条件遭到了温大雅的坚决反对,但他没有决策权,便连夜发送鹰信回长安请示。

不出温大雅的意料,这三个极其苛刻的条件在长安也同样激起了大唐君臣的强烈愤慨,尤其以主战派李世民为代表,他强烈要求用战争的方式夺回被隋军强占的城池和土地,绝不退让一步。

李世民获得了朝臣上下的一致拥护,这时,主和的太子李建成也被迫改变态度,不得不同意李世民的方案,以战争为辅,促使中都方面让步。

李渊遂下定决心,令李世民统帅三万大军向蒲津关发动全面进攻。

武德殿御书房内,李建成忧心忡忡对天子李渊道:“儿臣能理解大家的愤怒心情,但如果能一战夺回并州土地,我们又何必派人去中都谈判,儿臣就害怕拿不下并州,连讨价还价的余地都没有了。”

“你觉得我们拿不下来?”

李建成叹了口气道:“或许能拿下蒲津关,但河东城高大坚固,易守难攻,仅靠三万军队,儿臣觉得不太现实,更不用说上党郡和长平郡,如果通过谈判达成协议,我们至少可以拿回河东城,可如果兵戎相见,而且又拿不下河东城,那太原怎么办?父皇,愤怒容易,冷静却难啊!”

李渊负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长子的话不是没有道理,可中都开出的条件令人神共愤,他李渊就算贵为天子,也不能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同意中都的条件吧!

半晌,李渊也忍不住长叹一声道:“朕也想冷静,可中都提出的条件实在太过分,满朝文武一致支持秦王出战,朕还有什么可说?朕只能希望唐军旗开得胜,拿下蒲津关和河东城。”

李建成沉默了片刻,他最终没有说出‘拿不下怎么办?’这句话,他能理解父皇的无奈,父皇是被满朝文武的官意挟持,不得不答应出兵。

李建成便不再提这件事,转换话题道:“父皇,关于募兵之事,儿臣已经拿出具体方案,目前已转交兵部,希望父皇尽快批准实施。”

唐军增加兵力也是一件迫在眉睫之事,目前唐军军队人数只有十五万,而隋军已有军队二十五万人,据说还准备扩军到三十五万。

从军队人数来看,隋军已经远远超过唐军,使朝廷上下都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尤其这次东征而被隋军突袭时表现出的狼狈,使每一个大臣都意识到,如果唐朝有足够的军队保卫关中和并州,那么秦王就不会在节节胜利时被迫撤军了。

在短期内增兵至二十万朝廷已经达成了共识,但李世民提出增兵到三十五万的要求却让很多大臣稍有迟疑,他们担心朝廷无法承受如此大的军费开支,不过最后大家还是达成妥协,先增兵至二十七万,然后在三年内逐步增兵至三十五万。

李渊当然知道兵力不足的严重后果,他当即对李建成道:“募兵方案朕今天就批准下来,你先去着手准备吧!”

蒲津关对于并州是天险,用长长铁链桥和黄河对岸连接,但蒲津关对关中却不算天险,由于蒲津关和关中通过陆路连接,其军事防御能力只能算一座稍微难以攻打的关隘。

目前蒲津关有三千隋军驻扎,守将正是尉迟恭爱将王玄敬,在蒲津关以西数里外,一万五千唐军在大将李神通的率领下构筑大营和隋军对峙,不过到目前为止,唐军只是为了防止隋军杀进关中,而并没有夺回蒲津关的行动。

这天上午,李世民率领一万五千大军抵达了蒲津关,加上李神通的军队,一共有三万军队将参与这场夺回蒲津关和河东城的战役。

李世民在数百名将士的簇拥下骑马来到关隘前,他在数百步外远远打量着这座关隘,尽管他已不止一次从蒲津关经过,但他还是第一次从西面,用军事的角度来打量这座横亘在秦晋之间的雄关。

蒲津关是修建一座小山之上,山背后便是滔滔黄河,小山树木葱郁,巨石矗立,一条笔直的山道直通山岗上的雄关,不过山道并不陡峭,也不算长,只有八十余步。

李世民用马鞭一指关隘,对李神通笑道:“三叔看见没有,蒲津关虽然看起来雄伟,但实际上并不难打。”

李神通和隋军对峙二十几天,早已摸透了这座关隘的每一个细节,李世民这一说,他便笑道:“这座关隘最大的优势是拥有黄河天险,但对于我们,黄河天险却没有了,而且山上树木太多,巨石耸立,树木甚至紧靠城墙而生,便于进攻士兵遮挡,使关隘看起来虽然雄伟,但夺取它却并不难。”

“那三叔为何不夺下它呢?”

李世民的语气很平淡,但他目光里却透出一丝不满,这座关隘明明可以夺取,李神通拥有一万五千人却不肯出力,无非是寄希望于谈判。

“这个.....圣上没有下旨攻关,作为臣子当然也不好擅自出兵。”

“可圣上也没有下旨放弃蒲津关,三叔,我说得没错吧!”李世民似笑非笑地看了一眼李神通。

李神通听出了李世民语气中的不满,他叹了口气道:“世民请放心,这次蒲津关是丢在何潘义手上,也算是丢在我的手上,无论如何我一定会身先士卒,夺回蒲津关。”

但李世民要的不是李神通什么身先士卒,他要的是李神通把军队交给自己,他来统一协调作战。

沉默片刻,李世民道:“这次我奉父皇旨意夺回蒲津关和河东城,父皇给了三万军队,除了我本身带来的一万五千军队外,还有就是三叔手中的一万五千人,我需要全权指挥这支军队,不想麻烦三叔。”

李世民说得很直白,就是要李神通将军队交出来,由他统一指挥。

李唐内部同样派系林立,这和李渊建立唐朝有直接关系,当初李世民为左都督,掌控太原之军和后来投降的长安隋军,李建成为右都督,他手中的三万军队是他从河内郡带来。

另外,李元吉出任太原留守,他手中也掌控五万并州留守军队,这支军权他绝不会交出去。

另外还有李孝恭掌控的巴蜀军和李神通掌控的三万关中军。

李神通的军队原本是关中乱匪,被他收编后纳入自己麾下,手下大将诸如丘师利兄弟、何潘仁兄弟、盛彦师等人。

所以李神通承认何潘义没有守住蒲津关是他的责任,其逻辑正是因为蒲津关守军是他的军队。

李世民的坦率直言使李神通脸色有点难看,但他又无法拒绝李世民的要求,那是圣旨中的明示。

踌躇片刻,李神通只得点了点头,“好吧!我愿协助世民夺取蒲津关和河东城,我只是出谋划策,军队暂时交给世民统帅。”

李神通刻意强调了‘暂时’二字,而且他也必须在军中,防止李世民清洗整顿自己的军队。

李世民心中冷笑一声,便微微笑道:“三叔识大义、明事理,小侄万分佩服,今晚整顿攻城器械,明天一早攻打蒲津关。”(。)

第902章 矛盾激化第644章 再提条件第242章 新锐小将第809章 阴魂不散第661章 两封来信第500章 三分余地第428章 再度出击第732章 最后内讧第964章 太原战役(五)第350章 使者到来第469章 武娘归心第1017章 围城打援(上)第46章 最终决定第405章 婚期将至第652章 强攻潞水第56章 危机到来第944章 第三防御(中)第464章 远方娇娘第334章 帝王平衡第1239章 血战长武(下)第147章 再寻援助第1089章 夜攻虎牢(中)第1043章 力辩担保(下)第595章 建成之策第439章 刘氏盛公第1155章 天下大战(十三)第751章 被迫回军第23章 真假之辨第799章 一路追杀第1183章 天下大战(四十一)第913章 给个交代第1154章 天下大战(十二)第983章 太原战役(二十四)第287章 英雄大会(三)第1180章 天下大战(三十八)第491章 北海借粮第229章 计中之计第414章 初到江都第375章 进京前夕第573章 怒杀监军第1074章 逐利而为第444章 进退之间第823章 图谋襄阳第124章 平壤决战(四)第308章 巡视高密第616章 重要情报第272章 初见卢母第1196章 太子之惑第336章 寿光船场(上)第843章 挑拨离间第45章 宇文太保第783章 长安来使第756章 创造底牌第79章 冶铁名匠第1246章 再度政变(下)第730章 强袭敌营第319章 占据上风第168章 离而间之第1059章 走露风声第800章 黄氏请罪第354章 梁郡一战第309章 临沂斥候第336章 寿光船场(上)第144章 扑朔迷离第1000章 分割战利第8章 接受条件第392章 初次上朝(上)第822章 国之宝鼎第921章 意外发现第874章 诽言四起第1208章 视察北海第746章 最后一注第505章 贪欲之败第735章 残忍出卖第154章 京都夜猎第136章 初战贼王(三)第657章 诱敌深入第165章 飞鹰武将第18章 擒贼擒王第397章 婚姻大事第795章 备战合肥(上)第605章 背水一战(上)第1102章 攻城前夜第1215章 废储之争(三)第923章 防御漏洞(上)第1137章 激战河东第714章 围困燕城第867章 资政议策第804章 江南蒙灾第1091章 关键人物第24章 慧眼识珠第896章 奇袭并北(五)第1198章 重赏之下第261章 三家联盟第599章 东线开局第801章 江南来客第1156章 天下大战(十四)第782章 恩威相济第1228章 宫内消息第811章 及时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