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4章 路断秭归

林正泰的座船在武昌码头缓缓靠岸了,有船夫搭上船板,林正泰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早等候在岸边的长孙无忌连忙迎了上去,“欢迎长公子到来,在下长孙无忌,奉秦王殿下之令前来迎接长公子。”

“原来是长孙长史,久仰了!”

两人寒暄几句,长孙无忌便请林正泰上了马车,马车迅速向城内驶去,马车内,长孙无忌见林正泰心事重重,便关切问道:“可是隋军已经开始进攻了?”

林正泰摇摇头,“隋军暂时还没有动静,只是家里有些烦恼之事,不提也罢!”

“大敌当前,外患往往会触发内忧,所以内忧外患总是会同时发生,就是这个缘故,公子也不要太放在心上,外患消失,内忧自然也就没有了。”

林正泰苦笑一声,父亲已决定废掉自己,这可不是外患消除就能随之消失的,但这种家事他又不能对外人说,只能苦笑一声,“多谢长史关心。”

不多时,马车进了武昌城,来到李世民的临时下榻处,李世民已在大门口等候多时,以李世民的身份亲自来大门口迎接林正泰,这无疑是一种低姿态,但任何不合情理之处必有所图,这句古话在李世民这里一样适用,李世民早就看中了林士弘的一项重要资源。

秦王亲自出迎令林正泰有点受宠若惊,他一路傻笑着跟随李世民进了大堂,连自己的手该往哪里放也不知道了。

李世民请林正泰坐下,又让人上了茶,他关切地问道:“长公子路上还安全吧!”

“路上很顺利,多谢殿下关心。”

wWW⊕TTKдN⊕CΟ

林正泰也没有多少寒暄,便直接进入了正题,“隋军已经灭掉了孟海公,即将大举进攻楚国,之前殿下曾经承诺将出兵协助我们共抗隋军,但至今唐军并没有动静,父亲便让我来问问原因,是不是殿下又改变了主意?”

李世民微微一笑,“我虽然不是什么金口玉言,但至少也不会言而无信,坦率地说,我们是在等巴蜀的船队到来,否则我的军队无法渡江,我也很着急,一旦隋军灭了你们,会严重影响到我们东征萧铣的计划,请公子放心,我们的利益完全一致。”

“那不知巴蜀船队几时能到?”

“这个我说不准,但现在船队还没有驶出夷陵的消息,我估计至少要十天后,如果船队还在巴蜀运粮,那么就要一个月以后了。”

林正泰的心顿时冷了半截,一个月后,楚国早就被灭了,这时,他心中倒了有了一个方案,如果实在不行就让楚国的船队来运送唐军,不过这不是他能做出的决定,他必须请示父亲,林正泰沉思片刻,便转开了话题问道:“除了船只,殿下还有什么别的难处吗?”

李世民故作苦恼道:“还有就是粮食也不足,江夏的存粮只能维持我们一个月,如果贵方能提供我们五万石粮食,那事情就好办得多,当然,如果长公子为难的话,这话就当我没有说。”

原来是为粮食,林正泰心中松了口气,虽然他们的粮食也不多,但五万石粮食还是拿得出,这件事他倒能做主,他正要答应,又忽然想起临走时听到的那个消息,他父亲要废除他的世子身份了,林正泰心中的痛苦之火又开始燃烧起来。

他克制住自己内心的不安,点点头道:“我这就回去禀报父亲,我想五万石粮食的话问题应该不大,我们一定会尽快答复。”

林正泰告辞走来,李世民和长孙无忌来到城头,望着大江上远去的船只,长孙无忌低声问道:“殿下觉得他们会答应吗?”

“我知道林士弘的原则是绝不用战船搭载别人的军队,但如果到了危急之时,他就应该就顾不上这些原则了,我们就耐心等候吧!”

“也只能如此了。”

这时,李世民眉头一皱又道:“再发信给襄阳,让屈老将军派人去夷陵看看,巴蜀的军队怎么到现在还不出来?”

李世民眼中有一种难以掩饰的忧虑,他了解李孝恭,从不会延误战机,很可能是遭遇到什么不测之事,难道是

李世民想起了均阳县的大火。

李世民的担心并没有多余,李孝恭的大军被阻挡在秭归县已有十三天,秭归县城是三峡的最后一关,左边是悬崖峭壁,右边依旧是百丈深的悬崖,而下面是滔滔长江,水流湍急,秭归县就扼守这条悬崖峭壁的必经之道上,悬崖上的官道只有三百步宽,城墙高大坚固,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险关雄隘,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刘兰成率领九百名勇士就坚守在这座险关雄城之上,已十三天过去,经过了二十几次激烈的攻城守城战,隋军伤亡已近三百人,但秭归城依旧屹立不倒,使唐军难以逾越。

“咚!咚!咚!”

唐军战鼓声再一次在三峡古道上敲响,李孝恭一挥战刀,“给我冲上去!”

城池狭长,短短的三百步城墙最多只容两千人进攻,这也是让李孝恭恨之入骨的地方,他有五万大军,却无法施展兵力强大的优势,被几百名隋军阻拦了十三天,已经成了他的奇耻大辱,传出去岂不让天下人笑话。

两千精锐唐军扛着攻城梯如潮水般地冲了上去,他们的攻城梯十分粗陋,是用树林临时制作,五万唐军只是精兵简行,所有的粮草辎重都是用船运出长江,但让李孝恭更加感到担忧的是,他们是在秭归县已有十几天,似乎并没有看见夷陵县的船队返回,难道船队出事了吗?

如果是这样,那事情就麻烦了,他们只运了八万石粮食过去,大量的武器辎重都还没有来得及运输,而且那几百艘大船是他耗时近半年才从蜀中各大船行中强征得来,是他这次南征的关键后勤保障,他可不希望这批船只再出任何问题。

李孝恭心急如焚,他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去夷陵县看一看,而偏偏他就过不去这座秭归县城,李孝恭简直要急疯了,十三天啊!他们可能就已经丧失了战机,让他怎么向圣上交代。

“拿不下城池,谁也不准回来,第二批弓弩手给我上!”

李孝恭发狠了,为攻下这座县城他已经阵亡了六千士兵,但他毫不心疼,他决定昼夜不停地进攻,就不相信对方的几百人是铁打的。

两千士兵呐喊着冲到城墙下,隋军箭矢如雨点般落下,连续十几天守城,隋军自身的箭矢已经耗尽,但他们从城外阵亡士兵的尸体上又得到了大量箭矢,使他们始终保持着强大的防御能力。

城头上的隋军只有六百人,已经阵亡两百二十人,伤七十余人,这也是风雷军成立以来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斗,不过相比对方六千人伤亡,他们还是好得多。

隋军使用的都是兵箭,箭身粗重,以抛物线射出,利用自身的重力落下,穿透力和杀伤力极强,一般的盾牌也抵达不住。

一轮轮兵箭从城头射出,这时,刘兰成看见唐军的箭阵已到位就绪,立刻大喊:“躲避!”

六百唐军纷纷躲在城垛之下,这时,三千唐军弓弩手发作了,箭如疾雨般射向城头,这种战术隋军已经经历了无数次,彼此了如指掌,隋军早已躲到墙后,城头的箭雨没有任何杀伤效果,但于攻城士兵却不一样,这是他们攻城的机会。

一架架攻城梯搭上城头,士兵们如蚁群般地向上爬去......。..

第735章 残忍出卖第431章 三岁鼠郎第315章 裴罗争功第781章 帝王心术第1030章 三江酒肆第898章 奇袭并北(七)第288章 英雄大会(四)第546章 长江水贼第468章 可汗密使第1185章 天下大战(四十三)第1153章 天下大战(十一)第1058章 武德辩战第302章 崔卢定姻第452章 北上追击第452章 北上追击第267章 一石破浪第157章 谶语事件(中)第446章 跨江北上第97章 校场较武第845章 一线希望第895章 奇袭并北(四)第55章 识破陷阱第696章 小国战略第926章 抓到线索第570章 晋祠大祭第1116章 五人组合第3章 两雄相遇第498章 先礼后兵第763章 瓦岗内讧第547章 新兵训练第1026章 兵临城下第906章 出使突厥第601章 细节决胜第938章 激战长城(上)第660章 夜袭唐军第1138章 紧急求和(上)第598章 西线突破第488章 双喜临门第6章 替身之谜第713章 联合出兵第798章 城池陷落第853章 滴水不漏第133章 贼踪匪影第492章 内外勾结第520章 年轻气盛第982章 太原战役(二十三)第1141章 天阁议政(上)第420章 反客为主第313章 战争将至第666章 接受和谈第245章 福来客栈第213章 计取武城(三)第111章 乌骨之城第854章 拦路之虎第750章 瓦岗西撤第1233章 唐宫政变(五)第702章 柳城再战第1183章 天下大战(四十一)第604章 追兵已至第501章 郭绚出兵第181章 釜底抽薪第1187章 天下大战(四十五)第1157章 天下大战(十五)第859章 正反两面第134章 初战贼王(一)第523章 三管齐下第1049章 战略欺骗第246章 瓦岗规矩第337章 寿光船场(下)第482章 李靖进言第253章 夜晚来客第781章 帝王心术第715章 血战壶关(上)第685章 特殊武器第511章 河北新局第734章 凯旋西归第477章 天下勤王(三)第965章 太原战役(六)第943章 第三防御(上)第1207章 达成妥协第582章 营救人质第614章 大军压境第205章 最后人情第492章 内外勾结第675章 黄河酒肆第48章 太原留守第572章 荣升高位第1129章 三郡换一第770章 突袭河东(上)第474章 被迫下旨第782章 恩威相济第854章 拦路之虎第82章 言而无信第159章 谶案落幕第377章 一路追赶第21章 三家猎杨第84章 一路向东第365章 为官之道第817章 顺藤摸瓜第607章 窦威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