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9章 太原战役(十)

战马对于草原战士而言就是他们的第二生命,没有了战马,他们就不会在旷野里战斗,攻城已经让他们勉为其难,如果再让他们像中原步兵一样去战斗,他们就会变成一群不懂阵型,不懂配合,各自为战的乌合之众。

犀利的隋军骑兵已经将目标转向了奔跑中的突厥大军,他们化整为零,五千骑兵分解成了五十支百人骑兵队,每支骑兵队由一名旅帅率领,五十支骑兵队在密集的突厥大军队伍中肆意奔驰杀戮,将突厥大军撕扯得七零八落。

突厥大军被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残肢断臂随处可见,叫声、喊声、哭声、哀求声......战场上混乱到了极点,无数士兵向北拼命奔逃,也不知道他们是追赶自己的战马还是逃命。

康鞘利已经喊哑了嗓子,他发现隋军骑兵并不多,只有五千人左右,只要他们组织起来,完全可以将这支骑兵歼灭,但他们已经没有机会再组织兵力了,各个部落的士兵混杂在一起,兵找不到将,将找不到兵,数万人乱成一团。

更要命是,思结部落的逃走创造了一个极为恶劣的开端,回纥人和仆骨人也跟着逃跑了,而他们的逃跑带动了更多铁勒人的逃跑。

康鞘利恨得心中滴血,如果他们还能回到草原,绝不能饶过思结部,正是思结部在关键时刻的擅自撤军,毁掉了整个战役。

“将军,又有隋军杀来了!”

一名士兵指着北面大喊,康鞘利也看见了,又是一支隋军从北面掩杀而来,康鞘利见势不妙,调转马头东北方向逃去。

这是尉迟恭率领两万步兵杀到了,他们只比罗成的骑兵慢了片刻,士兵们让过了数万匹奔跑的战马,却正好拦截住了后面逃跑而来的突厥士兵,隋军步兵迅速列阵,尉迟恭喝令道:“弓弩手准备,射击!”

隋军士兵万箭齐发,密集地射向奔逃而来的突厥士兵,一片片突厥士兵被射倒,紧接着第二轮、第三轮箭矢射出,只片刻便射出了五轮箭矢,射倒了数千人突厥士兵,彻底封锁了北逃之路,其余突厥士兵发一声呐喊,转而向东面溃逃。

尉迟恭战刀一指,厉声令道:“左侧翼拦截!”

‘呜——’

低沉的号角声吹响,左翼的五千士兵向东面疾奔,这时,罗成率领三千骑兵从南面追杀而来,罗成看得清楚,他率领骑兵从东面斜拉开了包围圈,配合尉迟恭的步兵很快截断了突厥士兵的退路,陆陆续续逃来一万多突厥士兵见无路可逃,纷纷跪地投降。

这场娄烦关大战,除了思结部向雁门郡方向逃走外,也只有康鞘利率数千人逃脱,另外后勤军队也逃走了五千余人,被俘一万三千余人,整个六万大军伤亡近三万人,整支军队被隋军歼灭。

至此,娄烦关以北的突厥军全军覆灭,只剩下娄烦关以南的十万突厥军主力。

......

这天中午,隋军录事参军凌敬在一支隋军骑兵的护卫下抵达了太原城,凌敬是作为魏征出使隋军的回访,双方已经多次接触,虽然双方一致同意共灭突厥主力,但在细节上却始终谈不拢,张铉感觉到唐军还是有坐取渔翁之利的嫌疑。

这一次凌敬出使太原是受李建成的邀请,邀请的背景是隋军重新控制了娄烦关,这便使并州战局焕然一新。

太原城依然处于严密的军控状态,每天只有南城门开启一个时辰,只准出城,不准进城,就算出城也会受到极为严格的搜查,防止城内布防情况泄露。

凌敬的到来正好是南城门开放时刻,不过凌敬并没有看到任何人出城,只见城门口站满了唐军士兵,这时,一队人马从城门疾奔而出,为首一名皮肤黝黑的文官,正是魏征。

魏征连忙翻身下马,上前躬身行礼道:“魏征迎接来迟,让凌参军久等了。”

“哪里!哪里!我也是刚到,有劳魏使君出城迎接。”

“这是应该的,凌参军请随我入城。”

凌敬翻身上马,他用马鞭一指城门笑道:“似乎没见人出城。”

魏征微微一笑,“出城的人都是官府或者军方前去关中公干,真正的普通民众怎么可能允许出城,只是做个姿态罢了,参军请吧!”

凌敬大笑,“完全理解,使君请!”

两人打马一前一后向城内疾奔而去。

李建成的军署位于晋阳宫,这里原本是前隋帝杨广的行宫,现在改为太子行宫,行宫本身不大,占地只有百余亩,但晋阳宫的仓库却占地数千亩,里面储存无数的粮草军械。

晋阳宫之前是紧靠太原城的独立宫城,为了防御刘武周军进攻,李元吉扩大了城池,将晋阳宫和太原城连为一体。

让凌敬没有想到的是,李建成不仅派魏征出城迎接,而且还亲自到晋阳宫大门前迎接自己到来,着实令他感到意外,他连忙翻身下马上前行礼,“凌敬参见太子殿下!”

作为一国储君,李建成亲自到大门前迎接凌敬,这是一种极高的礼节,这里蕴藏着深刻的含义,它实际上是李建成一种变相的道歉。

这是双方第三次接触,前两次双方都未能就共同歼灭突厥一事达成细节上的一致,根本原因就在于唐朝没有诚意,确切说是天子李渊想利用突厥和北隋军的对抗来谋取渔翁之利。

这并不是李建成的本意,作为坐镇并州的主帅,李建成更担心突厥大军对并州的伤害,但胳膊拧不过大腿,李建成只得执行父皇的战略意图。

而这一次李建成决定违抗父皇的意志和隋军共歼突厥,当然,这是和隋军重新夺取娄烦关有着直接的关系。

李建成笑着请凌敬进了晋阳宫,双方在大堂落座,北隋一方虽然只有凌敬一人,但唐朝一方却坐着十几人,除了李建成亲自主持协商外,还有魏征以及并州行台尚书李仲文,另外还有李建成的心腹大将王君廓、薛万均、薛万彻等人,足以表现李建成对这次协商的重视。

一队侍女进来给众人上了茶,李建成摆摆手让侍女退下,他这才不慌不忙道:“从战国时代开始,草原游牧民族对中原的威胁始终存在,尤其突厥取代柔然入主草原后,更是屡屡威胁中原王朝,现在中原人口凋敝,山河破碎,更需要休养生息,所以坚决痛击南侵突厥已成我们两家的共识。”

凌敬笑着点点头,“如果没有共识,我今天就不会来太原再商大计,齐王殿下对我们两家的合作始终充满了信心。”

凌敬先把场面话说开,话题一转便切入实质,“只是时间已经不容许我们再反复磋商,一旦突厥无法夺回楼烦关,突厥大军将面临断粮之危,处罗可汗必然会狗急跳墙,而突厥的破局之举就在眼前了。”

旁边李仲文插口问道:“请问凌参军,贵方认为突厥的破局之举会是什么?”

凌敬微微一笑,“齐王殿下认为突厥的破局会有两个方向,一个是解断粮之危,一个是寻回家之路,解决断粮之危只有靠掠夺,要么南下西河郡,要么西去离石郡,而突厥大军要返回草原也只有向西一条路,所以我们认为,突厥大军向西去离石郡的可能性极大。”

这时,大将王君廓忽然问道:“请问凌先生,齐王现在何处?”

王君廓在军事战术上极为敏感,既然张铉判断突厥会向西撤退,那他就不可能一直呆在石艾县按兵不动了。

李建成也明白了王君廓的意思,也连忙问道:“齐王殿下现在应该不在石艾县了吧!”

凌敬点了点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北隋大军当然不会坐失全歼突厥大军的良机,不瞒太子殿下,齐王殿下现在已率大军在交城县。”

大堂内顿时一片哗然,交城县位于太原西北百里外,原来北隋大军竟然已经向东进军数百里,太原唐军居然一无所知,所有人面面相觑,眼中都露出极为震惊的神情。

第460章 返回江都第38章 矛盾激化第1131章 兵发榆次第868章 一言定音第55章 识破陷阱第906章 出使突厥第685章 特殊武器第657章 诱敌深入第634章 两个消息第674章 筹粮之方第479章 天下勤王(五)第35章 小事变大第938章 激战长城(上)第1109章 追究责任第68章 北上大湖第220章 疑兵之计第1072章 权限扩大第879章 含蓄之劝第622章 风声鹤唳第969章 太原战役(十)第1103章 函谷施压第304章 悄离洛阳(上)第911章 不欢而散第692章 血战柳城(四)第362章 围城打援(上)第202章 考察河滩第738章 尚书之争第219章 紧急应对第21章 三家猎杨第357章 再派卧底第249章 校场比武(下)第631章 黑白通吃第114章 平壤登陆第116章 故友相逢第605章 背水一战(上)第303章 阿圆送信第1141章 天阁议政(上)第372章 兄弟反目第809章 阴魂不散第474章 被迫下旨第1010章 青云酒肆第69章 人踪乍现第131章 紫阳铁戟第701章 人心险恶第1133章 霍邑商队第142章 宇文出手第1056章 腹地一击(上)第1162章 天下大战(二十)第415章 公孙上哲第284章 尤通抉择第406章 卢氏家议第870章 王府新人第654章 仓皇西逃第943章 第三防御(上)第320章 局势骤变第521章 裂痕始现第301章 各有打算第479章 天下勤王(五)第479章 天下勤王(五)第1086章 三管齐下第1029章 新年预议第381章 当街试弓第304章 悄离洛阳(上)第605章 背水一战(上)第181章 釜底抽薪第132章 妙计解忧第1147章 天下大战(五)第233章 暗流悄涌第460章 返回江都第299章 英雄大会(十五)第892章 奇袭并北(一)第1207章 达成妥协第176章 深夜来客第652章 强攻潞水第1145章 天下大战(三)第704章 袭击粮队第1172章 天下大战(三十)第843章 挑拨离间第914章 达成妥协(上)第523章 三管齐下第1072章 权限扩大第675章 黄河酒肆第593章 烽烟四起第379章 宇文父子第646章 视察魏郡第387章 解惑答疑第1168章 天下大战(二十六)第464章 远方娇娘第27章 半年筹谋第131章 紫阳铁戟第464章 远方娇娘第806章 幕僚献策第184章 利益攸关第1091章 关键人物第833章 困兽之斗第656章 不战而退第125章 高丽投降第425章 徐州危急第299章 英雄大会(十五)第799章 一路追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