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新型织布机

罗昭云与政事堂的官员们商讨两个多时辰,接近散会的时候,造工局侍郎周晋在殿门外求见。

“这次周晋带什么过来了,可有禀明?”罗昭云询问。

钟德全回应道:“回陛下,那周侍郎说,这次带来刚制造成功的什么飞梭......飞梭织布机!”

罗昭云闻言后,露出笑容,说道:“哦,织布机出炉了,很好,带他进宫吧,把东西就抬到御书房外的宫苑内。”

“领旨!”钟德全带人出去了。

罗昭云对着政事堂的高士廉、长孙无忌、姚思廉等人微笑道:“诸位卿家,正好让你们看一看刚制造出来的飞梭织布机,虽然士农工商的排名根深蒂固,但是,大华朝廷要更加富强,这工与商需要巧妙利用才行,工业发展,商业发达,产生巨大的财富,可以与番邦交易,赚取更多的物资,这样国家才能良性发展,百姓富裕殷实。”

众人听着陛下这番治国言论,已经适应了,如果换做以前,他们对工和商是排斥心理的。

但跟在陛下身边久了,这些务实和经济观点,一点点灌输,潜移默化影响,是这些大儒之士,朝堂新贵,也都渐渐接受了。

毕竟身为皇帝,一心为了百姓民生,一心为了富国强盛,他是多用儒家一些,还是多用工商一些,最后的目标是一致的,实现天下大同,实现国泰民安,所以,这些忠君爱国的重臣,自然会理解和支持。

“飞梭织布机!”褚遂良等人默默念着名字,有些好奇。

片刻后,御书房外传来脚步声,钟德全、周晋,还有大内侍卫抬着新研制的飞梭织布机到了,平稳放在了院子内。

“陛下,周侍郎和纺车都到齐了。”钟德全进来禀告。

“走,一起出去瞧瞧。”罗昭云微微一笑,挥手示意,众大臣也跟随在后,一起到了宫苑内。

这个飞梭织布机,长方形木架沦落,里面有一些机械结构和大的摇轮,整体而言,设计并不复杂,只是古人一直对工业和商业并不重视,所以一直没有想过在这方面做出重大改革。

在华夏古代,春秋战国时就出现了简单的纺车,秦汉时,手摇单锭纺车已广为使用。再到宋代,对纺车又进行了突破性的改良,出现了麻纺大纺车与水运大纺车。但工效率仍然极低。

这个飞梭织布机,是英国制造,以前罗昭云在民国博物馆见过,特意上心多看了一些,凭着记忆绘制,让造工局根据手摇单锭纺车的构架,参考在一起,制作出来。

“臣周晋,拜见陛下!”

“不必多礼了,这就是新研制出的飞梭织布机吗,试过没有,纺织速度可有提升。”

“回陛下,已经测试过,比目前民间使用的手摇单锭纺车,速度快了数倍,而且织造的布丝也提高了档次。”

高士廉、长孙顺德等人闻言吃惊,围绕飞梭织布机观看,也没觉得哪特殊,竟然会有此成效?

“很好,这项发明,表面看只是纺纱织布,但其实是利国利民,我大华百姓,从此织布纺纱的速度加快了,节省了时间和劳动力,布匹质量也变好了,这样老百姓务农耕田之余,也可以在家织布,或是乡镇都建立织布作坊,雇人纺织布匹,然后出售盈利,一部分向国家交税,一部分作为利润,这样各地手工业和商业发展也都能打开局面了。”罗昭云想的很深远,一项发明,可不止是一个物件制造出来这么简单,都是有深意的。

房玄龄赞叹道:“若是比以前民间纺织车快出几倍,那么的确可以使得大华布匹业兴隆起来,对番邦贸易也能更顺畅,不论是西域,还是草原部落,西南边陲,南洋扶桑,他们对华夏丝绸、布匹都非常感兴趣,比他们的衣物质量强多了,也丰富,只是以前因为战乱,布匹绢帛之类,都成了奢饰品,国库也不多,若是能够全民纺织,光这一项,百姓就能脱离贫穷了。”

“有道理啊!”高士廉兼职户部尚书,虽然对民生和税收更加重视一些。

罗昭云心想,这只是开始,珍妮纺织机还没有研制出来,等那个珍妮纺织机出现,比这个飞梭的纺织机,还能提高数倍的速度,到时候,只要国内有足够的棉花、蚕丝等,就可以制造大量的布匹和丝绸了。

光此一项,对番邦贸易,就是巨大顺差,能够创收许多的金银物品和牛羊食物。

“陛下,我这还有一物,请过目!”周晋从一个衣囊内,取出了一个毛线团来。

“这是何物?”诸遂良、魏征、姚思廉等人都也好奇地观看。

“这是羊毛线?”罗昭云看到那个毛线团,有些欣喜,白色的毛线已经初步制出来了。

周晋拱手道:“陛下猜测不错,这是刚纺织出的毛线,按照陛下交待的几个步骤,造工局反复尝试,洗涤、梳毛、纺织等,终于造出陛下要求的羊毛线,当然,这还是初品,那些工匠师都在研究工艺步骤,还能制造出更细致、润滑的毛线,甚至染上不同颜色。”

罗昭云微微一笑:“哈哈,没错,朕的意思就是这些,上等羊毛线,再染上不同色,以后这些毛线就能够制造成毛衣、毛绒衣了,非常舒适和防寒。”

“羊毛衣,能穿吗?”众人都愣住了,羊毛能够制作成衣服吗,毛茸茸,如同披着羊皮一样,如何能被贵族们接受?

一时间,政事堂大臣们都有些想不通,但是陛下提出的新鲜事物多了,众人面面相觑,互相看了一眼后,也都不反驳,等待真正毛衣出来,他们再发表言论不迟。

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渡淮水第一百四十四章 平叛第四百零九章 尴尬相处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突来骤变第四百四十二章 声东击西第七百五十九章 两虎相争必一伤第两百零二章 佳人吹玉笛第三百五十四章 初创十八骑第五百四十七章 各谋战事第六十一章 别离酒第三十八章 传授经验第九百七十六章 粮饷困难第十四章 新的生活第九百四十九章 不屑交谈第三百七十三章 根基已固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突来骤变第二百三十五章 早有择取第四百三十一章 战国帛书第一百零九章 幽州来人第四百八十九章 雄关破第三百七十七章 二次伐辽东第二百六十七章 惊险一场第四百零六章 追逐战第四百一十章 一念善恶间第三百九十三章 值得拉拢第一千一十二章 荆门山要塞第九百七十九章 参知政事第五百六十六章 父子图天下第四百六十七章 西京相聚第四百一十一章 不容乐观第七百三十二章 夜潜瓮城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严惩不贷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一条鞭法第五百二十二章 风雪归途第二十五章 卖粮车队第二百一十章 无可奈何第三十二章 救人第四百二十七章 怀璧其罪第七百五十四章 炸惨突厥第三百八十三章 古老势力第三十五章 西北烽烟起第二百七十九章 炀帝西巡第八百零三章 阵前投诚第八百三十二章 一决雌雄(上)第四百九十一章 外族之祸第四百四十章 阵前搦战第九百六十五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六百八十二章 反与不反的争论第七百六十章 以假乱真第六百九十六章 唐朝立第九百八十八章 朝堂利益之争第九百零四章 江湖夜话第一百六十九章 进退维谷第五十七章 反击第三百九十三章 值得拉拢第八章 父子间的秘密第八百四十章 嫂皇后第七百二十九章 另类奇谋第三十四章 积累财富第二百二十七章 相见欢第两百零三章 商女不知亡国恨第三百九十章 围城平壤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纨绔枉法第四百四十四章 铁勒盟会第六十九章 打压第六百一十九章 游说第二百五十九章 踏西行第三百四十章 清官难断家务事第一千零三十章 君臣同力第九百八十九章 任重道远第四百一十九章 英雄末路第七百一十二章 夺关第一千一十四章 赈灾行第一百二十七章 杀机四伏第六百三十九章 登门相见第九百九十八章 悍勇夺城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重振军心第九百四十七章 帐下胡姬舞第三百一十九章 文人宴请第四十五章 狭路相逢第三百九十六章 秘密安排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严惩不贷第一百五十四章 祭旗点将第五十二章 热血疆场第八百五十六章 绝户计的实施第二百四十章 龙争虎斗第九百一十二章 微服出访第八百九十四章 重用寒门臣子第六百二十六章 不战屈人之兵第二百七十章 谈交易第二百八十七章 过祁连雪山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叶珺瑶现身第八百二十四章 低调出征第三百一十一章 有缘的故人第一百九十四章 一番指教第二百一十四章 迁都之论第九百五十五章 滋扰敌营第二百六十七章 惊险一场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突来骤变第六百二十一章 各自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