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渡江做说客

长江滚滚,浪花翻腾,东流到海,一去不复回。

自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英雄豪杰,临江凭吊,感慨长江的豪迈与水势。

此刻,一艘不起眼的篷船,从北岸驶向了南岸,篷船内,杜伏威与西门君仪夫妇面对面坐着,正在渡江,三人的目光不自然地回望北岸。

在一个月前,他们还是历阳郡枭雄,占据历阳、江都、钟离三军,江北之地都在他们的管控之下,杜伏威是江北的霸主,一声号令,二十万江淮军听从调遣。

但眼下只剩下他们三人,显得有些凄凉。

“真想不到,一个月过去,我们江淮军就一败涂地,三个郡啊,就这样被朝廷收拾了。”西门君仪还是想不通,为何会败的这么快。

刚开始,他们开始占据了上风,似乎从罗昭云御驾亲征之后,形势就急剧逆转了。

西门君仪的夫人王氏用手捅了他一下,让他注意言辞,毕竟江淮军的主事人是杜伏威,他才是最大的失败者,一败涂地,心情应该更糟糕。

杜伏威接下腰间的酒壶,饮下一些,苦笑道:“当初是我太轻敌了,也小觑了天下英雄,总觉得自己称霸江淮,已经是人中龙凤,并没有对朝廷,尤其是这个陛下多重视,没有想到,他比传闻的更会用兵,思维更独特,非吾等之敌!”

王漱兰叹道:“其实,北方那么多枭雄,割据一方,最后都被他收拾了,这也是他的实力,我们的军队与朝廷正规军比起来,在武器装备,兵甲战马等方面,都有所不如。”

杜伏威说道:“这就是大势,无人能够抗衡,北方已经统一,只差萧梁垂死挣扎,以及江南一块乱局而已,扛不住多久。我们这次回到江南,如果能够游说成功,减少伤亡,也算对江南百姓一个交待。许多昔日的将领,也不必再战死了,对抗朝廷,以及没有了意义,不如早一点归顺,一些人还能继续为朝廷效力,得到官爵,在大华新朝中,站住脚跟,也能保护好族人。”

西门君仪似乎有些不愿意做朝廷的官员,兴致不高,问向杜伏威:“义父,若是江南真的稳定下来,你还会在朝廷做官吗?”

杜伏威神色犹豫了一下,说道:“那个就由不得我了,听从朝廷安排吧。”

哪怕他不想继续为官,但是朝廷若是有了任命,他推辞不掉,也只能接受,毕竟他曾经起义成为诸侯王,威震一方,是个潜在威胁,不安因素。朝廷不会放心让他继续留在地方的,肯定会圈养在京城,给一个闲职,老实带在京师内被监视,才能保住性命,否则,留在地方也迟早会出事。

一旦出现什么流言蜚语,要谋反的言论,杜伏威肯定要被缉拿、抄斩,因此,留在京城的确能够保命。

西门君仪道:“义父,这一次去江南,完成了朝廷交待的事,我和漱兰,打算离开了,去往百越之地,不受朝廷管辖,也不再对抗朝廷,但是,也不受那个气,隐姓埋名,随意一些。”

杜伏威看着他夫妻二人,沉默了片刻,微微点头道:“好吧,去留都随你们。”

........

到了南岸,天已经下了毛毛雨,杜伏威带着二人,身披蓑衣,头戴斗笠,掩人耳目去往当涂城,那里的守将,是杜伏威的旧将亲信,可以从这里入手,然后以此为根据点,选一些人手北上,混入江宁城,游说不成的情况,只能发动兵变了。

辅公拓有七八万人马,加上北岸投奔过来的逃兵,加在一起也有十万之中,都聚集在江宁城内外,以及石头城、古渡口之处,布下兵马做防御。

江宁城又有金陵之称,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于石头城筑金陵邑,金陵之名源于此。三国时期,吴帝孙权在此建都,金陵从此崛起,此后,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均相继在此建都,故金陵有“六朝古都”之称。

当然,也有一个“埋金”之说,相传金陵的名称是因秦始皇在金陵岗埋金以镇王气而得,即“埋金的陵墓”,故名金陵。

辅公拓今日在府内,也开始忙碌起来,原因很简单,就是江北都被朝廷攻陷,下一个目标,就是渡江南下,平定江南,辅公拓这一年来坐镇丹阳郡,尝到了手握大权的滋味,自然不肯轻易交出权力。

所以,划江而治,是他身边谋士左游仙策划的,团结江南几路诸侯,对抗朝廷,不让敌军顺利渡江,这样江南一片,恢复当年乱世中的吴国势力,他辅公拓也能称王称帝。

“左先生,我们的兵马,能否挡得住朝廷大军,那杜伏威可是有二三十万兵马,还是被打得落花流水!”辅公拓询问。

左游仙微笑道:“杜伏威太傻了,主动出击,想要围歼朝廷的先锋军,却被朝廷的援军截住,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输得不怨,我们则不出击,就是以长江天险为线,对抗朝廷渡江,眼看就要入冬了,朝廷长途跋涉,补给困难,加上南方进入冬季之后,开始阴雨绵绵,一个月不开晴,北方士兵不习惯,肯定会接连生病,到时候就会退走,到了明年,我就军队继续扩大,就跟朝廷如此对峙下去。”

辅公拓点头,觉得他说的也有道理,就在这时,有侍卫禀告,将军府外,杜伏威带人登门来见。

第一千一十六章 黑猪养大了第五百九十六章 惦记粮仓第五百四十二章 固步自封第二百二十四章 结识游侠儿第九百八十三章 归州大营第六百六十章 兄妹谋划第四百九十八章 兵临城下第二百六十五章 审问第二百二十七章 相见欢第七百五十二章 迎战突厥先锋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进驻江都城第七十章 宴上比斗第四百二十八章 节外生枝第八百八十七章 年关新气象第一百二十章 又是一年辞旧岁第五百四十四章 攻打临渝关第一百七十二章 先定军心第八百三十一章 夏军迎战第二百八十八章 西域来拜第七百二十三章 瓦岗军之威第三百九十九章 攻洛阳第四百三十七章 欲语泪先流第五百八十八章 晋阳起兵第六百六十四章 家眷到来第一百二十四章 花市灯如昼第四百四十七章 化解兵变第一百六十九章 进退维谷第五百零四章 相处以沫第二百四十七章 出征边塞第二百四十七章 出征边塞第六百四十六章 倒戈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东巡洛阳第六百六十八章 横扫第一千一十三章 流言蜚语第二百二十三章 兴,百姓苦第九百八十七章 科举新制第二十七章 退敌第八百三十章 定计第四百三十九章 仆骨王部第九章 潜龙在渊第八百六十六章 攻晋阳第三百零九章 一波又起第八百二十四章 低调出征第一百零四章 开幕了第九百六十五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四百六十四章 心软了第十三章 少当家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将功赎过第一千零六章 老成谋国第四百七十六章 铤而走险第八百五十一章 鏖战太谷城关第八百二十章 李唐谋划第四百八十八章 雁门之围第四百零七章 落崖第二百二十五章 意外收获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违反军令第九百九十七章 惬意时光第二百七十四章 斗嘴冤家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大军渡过河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突来骤变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渡江做说客第九百五十五章 滋扰敌营第三百六十六章 失利的阴影第六百零八章 反王围江都第四百四十一章 塞上曲第六百零七章 谋划战略第五百三十三章 各自发展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革鼎乾坤第四百二十八章 节外生枝第六百九十三章 谥号炀第五百六十五章 对峙局面第一百一十五章 较量第四百一十九章 英雄末路第三百二十四章 酒后谈心第八百三十二章 一决雌雄(上)第九百六十七章 人心惶恐第二百九十六章 班师回京第八百九十三章 复杂的心态第九百五十三章 惨烈之战第六百零五章 赢得生前身后名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被动局势第八百九十五章 情何以堪第三百六十七章 月与灯依旧第七百五十五章 公布于众第二百四十三章 那一夜的风情第二百三十二章 风波欲来第五百七十七章 乱军拼杀第七十七章 算计未成第四章 既来之则安之第四百八十三章 三征高句丽第九百三十五章 夜宴群妃聚第三百零七章 回东都第四百六十八章 天罗第九百五十二章 针锋相对第一千零五章 裴宅小聚谋庙堂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一条鞭法第九百三十四章 风云将起第一百八十章 正面鏖战第七十七章 算计未成第一千二十一章 引导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