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炀帝西巡

隋炀帝西巡了,此次目的,主要就是了解西北高原之地的自然状况和政治动向,向当地政权还有西域诸国,展示国力,以图使他们归附大隋。

这并非杨广登基之后第一次出巡,因为在大业二年,他就率领文武百官,后宫佳丽出游了江都,当时大运河刚开始建不久,所以河道只走了一半,剩下一半则是陆路,舟车劳顿,沿途游山玩水,去了他的青年时,苦心经营的扬州。

历史上对隋炀帝三游江都众说纷纭,大多采取贬斥,民间演义评书,更是把隋炀帝下江都,说成看琼花、看美女、贪图游乐等,多是故意抹黑,流于表面的肤浅批评而已。

其实杨广对扬州,有着很强烈的情结。早年杨广还是晋王时,开皇八年十月,隋文帝于寿春设置淮南行台省,任命二十岁的晋王杨广为行台尚书令,为伐陈隋军统帅。隋出动了九十个总管府,合计五十万大军,皆受晋王节度。

其实杨广只是名义统帅,实际统帅是文帝派来的宰相高熲,冲锋陷阵的则是贺若弼、韩擒虎、虞庆则等大将军。

六朝在江南割据近四百年,这使得大江南北各方面的差异很大。隋朝必须在消弥政治与文化差异的背景下建立新的统一。隋文帝灭陈后推行的是“关中本位政策”,对江南人士采取了排斥鄙视态度。

隋文帝先把陈地瓜分,派了三个儿子坐镇,同时,又在江南置吴州、洪州、广州、桂州等八个州,任命关陇人士为总管。这又使江南经过多方钻营而获得官位的庶族地主感到十分失落,犹如丧家之犬。

因此,南方一直很不稳定,在开皇十年,也就是陈亡后不足两年时间,一场规模巨大的反隋叛乱在旧陈境内全面爆发,反叛者表现了对隋歧视性高压政策的极端仇恨。隋文帝一边派杨素镇压,一边派杨广去扬州地带治理。

与杨素血腥镇压不同,杨广更注重招抚。与前年灭陈之役所采取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方法相同,剿抚并重,攻心为上。他坐镇江都,招抚叛者,如吴郡世族名士陆知命,在三吴地方很有名望。杨广延请他,在他游说下,有十七城叛者纳城迎降,不战而屈人之兵,功劳甚大。

二十二岁的杨广,广泛收纳江南人士,大大缓和了南人的敌对情绪。他对自视正统的江南文人优礼有加,尊崇宽大。为更好地拉拢,他竟效法东晋着名宰相王导,“言习吴语”,学会了一口流利的吴方言。他令潘徽领衔,集江南诸儒编撰《江都集礼》一部。

杨广从开皇十年出任杨州总管,镇守江都,到开皇十九年离开江都入朝,整整十年光阴,都留在了江都,焉能没有感情?

一个人,如果成功了,站在了人生的高峰,很自然对过去一段特殊经历,留下特殊记忆的地方,特别的留恋,扬州是杨广从青年时候,度过最逍遥,最有意义的十年,难免会格外留恋,想要衣锦还乡,回去炫耀,回去留恋,追忆往昔。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第二次出巡,是大业三年,隋炀帝心血来潮,决定北巡,去了突厥与隋的接壤地带,榆林郡,要浏览草原风光,为方便旅行,他征集数十万壮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十余万壮丁凿开太行山,开辟通往并州的驰道。

隋炀帝率数十万大军,十万匹战马,结成方阵,自己携后妃躲藏在方阵中间,领略突厥游牧风光,威慑铁勒、突厥、契丹等游牧部落。

这一次,大业四年要西巡了,毕竟攻克了吐谷浑,开疆拓土,是任何一个君王在位期间都希望做到的,有此丰功伟绩,这样可以在宗庙内,享受子孙后代的敬畏,受到后世万民的敬仰,青史留名。

所以,这一次西巡,场面更大了,超越上两次。

禁卫军出动三十万,可以说掏空了洛阳、长安两都的府兵,沿途的鹰扬府兵,也要加入进来,组成更加威武之师,雄壮豪迈,浩浩荡荡。

皇亲国戚、文武官员、内宦宫娥、宫廷侍卫,一并随行,这规模可就大了。

这样的行军,速度不会多快,沿途地方官太守、县令、鹰扬郎将等要恭迎、设宴,消耗过大,哪怕五十万大军自带了粮草,但是光供给酒肉和地方特产,伺候好王公贵族,足以掏空一个郡县数年的税收了。

二十日后,隋炀帝的圣驾,进入青海高原上,终于抵达了伏俟城。

罗昭云、元寿、杨义臣、段文振苦等了一个多月,总算把隋炀帝等来了。

“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全军武将们全都出来跪拜接驾,场面宏大,许多边戍的士兵,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一辈子也没见过这等场面,更不曾想有机会瞻仰九五之尊的龙颜,全都傻眼了,满脸的兴奋。

那些伏俟城内的吐谷浑贵族、百姓也都很早出城,跪拜在地,看着人山人海的大隋将士,铠甲鲜明,骑兵十万,威武雄壮。再看隋炀帝并非坐在辕车内,而是坐在高高的行宫上,这个行宫,竟然比吐谷浑真实的房子还有高大宽敞,金碧辉煌,而且还会移动,全都惊呆万分,高呼圣可汗。

“圣可汗!圣可汗——”

隋炀帝坐在的行宫车,是宇文恺打造的行辕宫殿,可以观赏风景又可以移动,取名观风行殿,殿内可以容纳好几百名侍卫人员。观风行殿还可以拆卸,也可以装配合在一起,下面装有轮子,推动起来非常迅速,简直就像是仙殿一般。,

沿途的时候,已经拆卸,进入吐谷浑境内的时候,才组装起来,目的就是为了装一把逼!

杨广听完了这些吐谷浑子民的呼喊,感受着朝拜的场面,哈哈大笑,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涌上心头。

这可是先帝做不到的事,他却做到了,征服吐谷浑,重开丝绸之路,让番邦异族的子民,跪地朝拜,接受中原皇帝的恩泽,自己要超越先帝,铭记青史。

想到此,忍不住一阵得意和自满,顿时觉得自己离着明君、圣王,又近了一步!

第三百九十六章 秘密安排第二百六十一章 一战告捷第九百三十章 求情开恩第八百五十九章 御驾亲临城下第八百七十九章 宫内温情第五百五十九章 黄雀在后第三百三十九章 北伐提前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夜夺定远城第二百二十四章 结识游侠儿第六百八十八章 惊人辛秘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违反军令第五百零四章 相处以沫第六百七十九章 西北文教第六百零五章 赢得生前身后名第六百九十一章 野心暴涨第五百五十二章 一场血战第一千一十八章 杀猪菜第四百八十九章 雄关破第九百五十一章 修罗战场第七百七十六章 触景伤情第五百六十三章 背后诽议第五十章 铁甲锵锵雄威壮第五百零四章 相处以沫第三百七十二章 招募骁果卫第一百零九章 幽州来人第二百七十三章 协议生效第四百七十三章 规模壮大第七百三十二章 夜潜瓮城第一百二十八章 护送任务第三百五十五章 冶铁生意第一百零三章 小郡主第二百零五章 遭袭了第二百八十六章 托孤之意第六十章 犒赏三军第六百一十章 合作新项目第三百九十一章 秦琼登场第七百八十八章 难得糊涂第一百三十三章 未雨绸缪第三百九十六章 秘密安排第四百二十五章 补天阁传人第三百零五章 臣妾做不到第九百八十一章 父女重逢第二百四十七章 出征边塞第二百四十八章 临羌城第八百九十三章 复杂的心态第七百九十七章 东征序幕第二百三十八章 酒楼切磋第二百二十章 春梦了无痕第四百三十章 共历难第五百三十九章 办学院第九百一十八章 莫待无花空折枝第八百零四章 参议军事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撤离第一百五十章 祭天之典第四百六十二章 沉重打击第七百三十一章 今朝与君狂第一百八十二章 擒将第六百七十四章 消息惊人第四百二十章 株连甚广第四百一十三章 这个杀手不太冷第六百五十五章 打西凉第六百零九章 再聚首第三百五十章 问罪第三百六十九章 冒死阻击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纨绔枉法第八百一十三章 围困东都第一百九十五章 早朝会第六百一十二章 防范未然第一百九十七章 献策第七百零四章 佳丽齐聚第一百二十四章 花市灯如昼第八百九十二章 醒来交谈第八百五十二章 保持警惕第三百九十四章 血战平壤城第一百零三章 小郡主第八百九十二章 醒来交谈第八十八章 人比黄花瘦第三百四十九章 心如蛇蝎第九百二十五章 不留后患第三百六十二章 成功登岸第一千零八章 安民之策第四百六十章 舆论导向第六百四十一章 正统之辩第一百七十五章 诱敌深入第八百八十九章 采女之选第八百五十九章 御驾亲临城下第四百一十七章 击杀强敌第六百章 血拼荥阳第八百四十五章 心壑难填第五十七章 反击第六十章 犒赏三军第五百八十章 投奔幽州第四百一十五章 联袂出谷第一百一十五章 较量第七百五十八章 洛阳兵变第七百零二章 变数第三百五十六章 二十四军势如虹第七百零六章 交锋难免第一百三十章 护行出发第八百四十八章 一败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