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李渊城府

李渊跟罗昭云说了一些肺腑之言,掏心窝子的话,让罗昭云感到一阵心暖,虽然这里面有李渊的计谋,故意拉近关系,但是,这也是人之常情。

正所谓,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没有利益交接,没有一定价值,谁会降低身价来拉拢你?

只要不是恶意地算计和坑害,正常的套近乎,攀交情,如果性情对了,品格有底线,还是可以深交的。

罗昭云目前对前途还不明确,在力保大隋,追随李渊,自己打天下三方面,有些举棋不定,还需要走一步看一步,时机到了,逼到某一条路,才能抉择。

有时候,人算不如天算,君子当借势而行,而不是盲目去逆着形势,闯一条死路!

“实不相瞒,老夫见罗贤侄的本领和人品外,实在欣喜不已,比我那几个不争气的儿郎,强多了,真的是难得才俊。不过,我李家倒是有一个闺女,名叫秀宁,天生丽质,才华与容貌都是上上之选,如果罗贤侄有机会,回到京城,你们可以交往一下,她对你的英雄事迹和诗文才华,也非常爱慕。”

罗昭云尴尬一笑,这个话题,真不知如何接了,李渊出牌不安常理,没有找媒人上门提,反倒是自己推荐起女儿来。

他以前去李府,曾见过那个李秀宁,比李世民还有小一岁,现在才十一岁,这不是开玩笑嘛!

“这个,秀宁还小,不宜过早谈论这些,而且,我现在被如意公主看的紧,实在不好再去看其它姑娘了。”罗昭云搬出了如意公主,这样却能挡住不少大臣。

李渊似乎也早听说过内部消息,知道如意公主对他情根深种,而且萧皇后似乎也力推,只差罗家提亲,或是隋炀帝赐婚了。

他暗叫可惜,一旦如意公主加入罗家,罗昭云就成了驸马爷,其它大臣再嫁女,可要想清楚了,跟公主夺情争夫家地位,整不好,醋坛子一爆发,到皇帝面前告一状,就让其家族跟着出大事。

古代讲究三妻四妾,一些有了身份的门阀贵族和大臣,除了一个发妻之外,还能再设两个平妻,然后才是妾,这是开皇律中对于家庭纠纷和妻儿合法地位的一种界定,牵扯到以后官爵庇荫和财产继承、社会地位等,都非常重视。

但是驸马爷家,很少敢设平妻了,直接是小妾和通房丫头,爽一爽可以,但是不能提起来,仅次于发妻的地位,否则就是有辱皇家威严!

这样一来,许多大臣,都不希望把自家的女儿,嫁到驸马家内,做妾实在让家族颜面矮了几分。

李渊和罗昭云谈了不少,关系似乎密切一些,等他离开后,果然有几位大臣过来拜访,有六部某侍郎,也有九卿中的少卿等,瞬间就抬高了罗昭云的威望和人气。

夜幕降临的时候,一身儒士长衫的高熲,外披一件栗色皮袄,腰间绑着一根赭色雷纹锦带,一头黑白相间的头发,有着一双深沉睿智的眸子,进入大帐后,仔细打量了罗昭云一眼,然后双手交叉,合什一礼道:“今日承蒙罗将军出言请罪,才有我和贺若弼等人的官赦,高某特来一谢。”

“高仆射不必客气,请上座。”罗昭云对这位功勋彪炳的大隋开国功勋,还是很尊敬的。

高熲一摆手道:“不可,如今高某已经被剥了官爵,贬为庶民,不可再担当仆射之称,可直接称名道姓即可。”

罗昭云楞了一下,没有直接叫他名字,而是婉转道:“虽然高大人已经无官无爵,但是高大人的才学和能力依然让晚辈佩服,不如就称您高老吧,像国子监里的称呼。”

高熲点点头,可以接受,其实他今晚到来,虽说有道谢之意,但更深层次的,是他觉得罗昭云是个可造之人,以前自己因为他太年轻,当成黄毛小儿,所以一直没有在意,加上当时罗昭云保杨广和杨昭,而高熲是杨勇一派的,难免有些敌对,不好再融合阵营,尤其是像他这岁数,不屑于跟杨广下面的亲信拉交情。

“罗成啊,今日想不到你能为我三个老头子求情,更料不到陛下会跟你留情面,换做其它人,早就被贬斥,甚至挨板子了,可见陛下对你的信任和恩宠。”

罗昭云有点汗颜,谦逊道:“高老严重了,陛下虽然要动刑,其实是在气头上,需要有人来说这些话,陛下怨气撒完,未必不想放过三位大人,昭云只是直言纳谏而已,陛下念着高老三人的劳苦功高,才会最后赦放了,并非我一人的面子。”

高熲听完之后,感慨道:“以前老夫过于清傲,常常以功劳自居,对你们这些未弱冠的晚辈,没有足够重视,以为只是黄毛小子,有点成绩,不过是碰巧而已,名过其实。如今再看你,却发觉自己想错了,你在这般年纪,几年下来,做出这些事,每一次都是惊心动魄,足以影响朝政方向,左右大局,可以说,你是大隋的一个副将,气运很足,老夫临行前,只想托付一下你,要保住大隋江山,稳固朝政,成为一代名臣将相。”

“高老,这话似乎有些太大了,罗某何德何能,有此本领?”罗昭云丝毫没有轻飘飘起来,反而冷静无比。

高熲道:“老夫看人不会错,放心吧,以后你在朝中为官,许多老一派的门阀,不会与你为难,但是,你要当心,这个漩涡很乱,多少文武能臣,倒在其中,他们都没有死在疆场,死在敌军手里,全是政敌迫害,相互争斗所致,还要小心一些幕后的势力,有人想要颠覆大隋,在此回到南北格局,都是你以后要面对的难题。”

罗昭云仔细聆听,默记下来。

“好了,能说的就这么多了,估计我要去外地养老,日后再无相见之机,后会无期了。”高熲说完这些后,起身告辞,走得那样洒脱清冷,一代名臣,终究要从历史舞台上落幕了。

第九百二十四章 金蝉脱壳第七百六十二章 梁国困局第七百九十章 相见不如怀念第九百九十五章 围城用计第二百零六章 小事化大第二百二十二章 造东都第五百八十八章 晋阳起兵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局势不妙第二百二十二章 造东都第三百三十章 出谜题第一千一十章 国库不足第五百一十四章 想入非非第四百七十八章 裴氏父子第四百零七章 落崖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撤离第四十八章 神武飞扬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擒下杜伏威第九百二十章 一夜晋阳破第七章 识破第一百七十章 山穷水尽疑无路第六百七十六章 唐王政权第六百三十九章 登门相见第四百三十七章 欲语泪先流第七百八十四章 李靖班师归第一百零三章 小郡主第七百二十六章 回京诉苦第五百五十四章 胜局已定第四百六十八章 天罗第一百七十五章 诱敌深入第三百四十三章 是与非第五百九十三章 难舍难分第七百一十九章 喜忧各不同第二百四十九章 练兵有道第三百九十章 围城平壤第七百七十章 剑指长安第三百七十四章 北齐遗族第两百零八章 行刺事件第两百零二章 佳人吹玉笛第七百九十四章 西域使节团第六百三十一章 设立驿亭第三百一十九章 文人宴请第五百七十七章 乱军拼杀第二百七十八章 四路军齐至第四百三十七章 欲语泪先流第八百六十七章 唐国朝局第九十四章 观音婢第三百七十章 未完成的诺言第六百五十八章 西凉灭第三百四十七章 荣归故里第四百八十三章 三征高句丽第五百零二章 突厥撤兵第二百五十七章 有朋自远方来第三百九十五章 惊变第六百八十二章 反与不反的争论第三百九十七章 杨玄感起兵第四百一十八章 下落不明第四百九十七章 途中血杀第三百六十七章 撤军之乱第三百四十章 清官难断家务事第七百七十章 剑指长安第六百七十三章 大兴破第七十五章 未雨绸缪第六十九章 打压第八百七十三章 杀身成仁第二百五十七章 有朋自远方来第四百四十八章 离开草原第三百一十三章 蛛丝马迹第七百二十九章 另类奇谋第七十二章 刀法绝伦第九百八十一章 父女重逢第五百四十四章 攻打临渝关第五百八十一章 惊天下第一百三十八章 仁寿宫变 中第八百三十七章 王世充乞降第两百零三章 商女不知亡国恨第六百三十七章 图谋陇右第二百四十五章 愿得一人心第九百四十七章 帐下胡姬舞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渡淮水第九百一十九章 越陷越深第二百七十八章 四路军齐至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秦出兵第四百三十七章 欲语泪先流第三百四十三章 是与非第六百二十四章 雄关漫漫真如铁第六百零四章 立足西北第五百一十三章 跟萧后的秘密第九百五十六章 僵持阶段第二十二章 野心勃勃第八百八十七章 年关新气象第八百五十九章 御驾亲临城下第八百一十二章 巡视学院第四百四十二章 声东击西第五百七十章 势成骑虎第四百九十五章 破敌三策第八百二十六章 解围成皋第一百七十三章 撤军第一千零七章 水患无情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工业曙光第四百七十三章 规模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