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太行山之旅

罗昭云和沈光上路了,途中他更换了侠武长衣,戴上斗笠,简单描画贴敷一下,容貌有些变动,加上这些日子没有剃胡子,已经长上短须,变成一个粗狂汉子的形象。

沈光也是一身长袍劲装服饰,扎着头巾,手中提着宝剑,身姿轻盈,步履生风。

二人快速穿行山野之间,江湖人,不走官路,尽量减少与世人的相处,这样才算江湖。

否则,走在阳关大道,踪迹曝光,就没有了江湖人的潜隐和神秘。

罗昭云总算知道自己为何以前见不到那些剑客、江湖豪雄,敢情是不走大道啊,有些故弄玄虚了。

他们自燕郡出发,没有再去沿途的郡城,只走乡间小路,抄近道捷径,这样既练体质和腿功,又保持行踪不定,不被人发觉。

好在燕郡离着太行山已经近了,只有几百里的路,二人运转呼吸法,然后奔跑如飞,像是丛林豹子一般,累的时候,在放缓步行,这样来回修炼,对体质的提升也有好处。

太行山巍峨耸立,气势磅礴,山形险峻,历来被视为兵要之地。从春秋战国直到明清之间,两千多年间这里烽火不息,见证了古代史的沧海桑田。

在这里发生的历史大事非常多,春秋时,齐桓公曾悬车束马窬太行;战国时,秦国与韩国在太行山“决羊肠之险”的大战;楚汉时,刘邦困于荥阳,曾扼太行飞狐之口,转危为安;三国时,曹操围临漳,袁尚轻易率军东出太行,招致大败等等,金戈铁马的往昔,见证了此地的军事要塞的重要。

太行山南北纵横上百里,要在这里面找一个人,简直大海捞针一般。

不过,当罗昭云和沈光进入之后,通过一些山外凑热闹的侠士口子得知,不少古武剑客,都去了大峡谷区那个方位。

罗昭云和沈光也赶过去,山中人烟罕至,野兽横行,若是没有一定的武艺,进入之后,肯定要被野兽攻击,虎豹豺狼时而出没,很容易丧命。

二人在山里游荡了两三日,大山茫茫,雄浑齐伟,千峰竞秀,万壑争奇,错综复杂的生态群分布,风景倒是雄健壮美。

“看,那里有人影!”沈光指向另一个山头,似乎发现了两道身影,也在四处瞎晃。

“有人影就是好现象,说明我们距离想要找的东西近了。”罗昭云感慨,原本过来也是为了凑热闹,猎奇心理,能否得到那本战国帛书,机会不大,权当一次游玩山水和长见识之旅了。

反正他暂时不想回涿郡复命,因为罗昭云通晓历史的发展脉络,结合在这个世界生活了十来年,他已经察觉,历史进程在加快了,而且发生了一些变化,很快天下义军就要四起,对大隋形成燎原之势,蚁多咬死象,大隋基本回天无力了。

但隋朝的灭亡不是一天两天,需要几年的进程,现在只有各地农民起义军而已,最多一处几万人,气候还不大,贵族和前几朝遗族们,都持观望态度,这次杨玄感叛乱被迅速平定,会延迟贵族谋反,罗家自然不能在这个时候跳出来当炮灰。

按照罗昭云的想法,先躲一躲,避避风头,不参与朝廷镇压那些义军的事,否则以后自己跟许多势力都有仇,很难拉拢、收服;其次他最近名声太大了,需要低调一些,降一降温,否则以后各路人马都惧怕他,弄不好联合起来先对付他,枪打出头鸟。

再者,如果他此时在涿郡、渔阳一带立即屯兵过重,容易落入话柄,被朝中心怀叵测的人利用,会告他一个罪名,以杨广现在喜怒无常的性格,弄不好一个调令,解除自己兵权,调回东都受审,不死也得脱层皮。

与其在明处受人攻击,进退维谷,举步维艰,不如金蝉脱壳,由明转暗,先到幕后观望天下局势,在适当的时间出现,到时候就以遇到伏击,受伤过重,失忆修养等为借口,堵住天下之口,那时局势明朗,隋朝倾崩在即,一切都好办了。

二人翻山过去,发现人影变多,都在山岭、峡谷、山麓上出没,在寻找着什么。

“这位侠士,夏侯铭现身没有?”沈光询问一个青衫男子,看他呼吸和步法,在二流的剑客行列。

那青杉男子戒备地看着二人,感受到了威胁,乖乖回答:“还没有,但是数日前,他在前面那座山上出击,刺杀了几人,然后又逃遁了,大致就在这方圆十里内,古武宗门那些高手,都集中在大峡谷一带,我们实力不济,抢夺不过,只能在外围寻找,碰一碰运气。”

罗昭云心想那夏侯铭,几年前就身手不俗,抢夺了战国帛书后,实力增进,你在这捡漏,万一真的发现,不是死路一条吗?

人有贪念,总想着闷声发大财的好事,真的降临,才发现其实是一场横祸。

“咱们去大峡谷去看看!”沈光提议,他的实力,本身就是顶尖剑客了,不次于古武那些精锐弟子,除非有宗师到来,他不是敌手。

几座山脉之间,形成一个盆地沟壑,丛林茂密,灌木横生,非常宽阔,至少人站在四周的山顶上,两山之间,相隔有千米。

有人跟着血迹和痕迹,追逐到这片大盆峡内,然后一些古武高手跟进,围住在四周高山上,向下俯视,确定夏侯铭重伤之后,就躲入这片丛林、古木之中;起初由于人手不够,如果几个人贸然进去搜索,可能打草惊蛇,使夏侯铭悄然退走。

这样僵持下来,赶到此地的人越来越多,都站在山头上,人影绰绰。

当沈光和罗昭云出现在这里时候,有些惊呆,少说也有百十人了,有站有立,穿衣打扮都是侠士风格,或手提宝剑,或是背着长剑。不过,也有一些手持短矛,或是挎着横刀,拎着木棍的人,这类兵器各异的奇士,往往都是一方绿林豪强,称霸一方,自诩武艺高强之辈,并不惧怕传说中的古武宗门,认为那些传说都是唬人的。

“爹,我师傅好像没出现。”窦线娘蹙眉说道。

窦建德手持一把宽背刀,身躯高大,勇武不凡,在漳南一带,他也算绿林豪强中的佼佼者,方圆几百里,少有对手,今日看到不少身穿古老宗门标记衣衫的年轻翘楚,感到阵阵凝重。

“线娘,为父以前小觑了天下英雄,来到这里的人,都没忒弱者,一旦出现了夏侯铭的下落,我们先不要掺和了,否则成为众矢之的,可以远远跟着,若有机会,最后伏击一下,倘若到手拿着就跑,若是逃不掉就赶紧扔掉,还是保着姓名要紧,剑谱不剑谱的,没什么大不了。”窦建德郑重其事地说。

“咦,爹爹快看,那个白衣女子好轻功!”窦线娘指着从一处山崖跳跃而上的身影喊道。

窦建德、张青特举目望去,发现离着他们大约百丈处,一个身穿白衣霓裳的倩影,头戴面纱,青丝秀发束在头上,只用一支普通的木簪穿过固定,动如翩鸿,每一次跳跃,都能纵上数丈,哪怕陡峭山崖也如履平地一般,洒脱逍遥,飘然如仙子。

“补天阁的圣女到了!”有人惊呼,语气中带着兴奋。

第二百六十一章 一战告捷第九百一十五章 紫嫣到来第七百八十三章 投奔之心人皆有第四百九十章 天下勤王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攻清流城第五百六十三章 背后诽议第六百七十二章 吐蕃议和第九百八十四章 御敌之策第八百九十九章 谈经济第四百二十章 株连甚广第八百一十七章 密会虎牢关第四百三十五章 聪慧的塔格第四百七十章 审帐目第五百四十二章 固步自封第五百八十七章 群情激愤第九百四十一章 上阵父子兵第九百四十五章 听战绩奏报第七十三章 差距明显第九百二十八章 接受降表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纨绔枉法第一千二十二章 水战第两百零七章 朝议科举第一百八十三章 苦战后的胜利第六十三章 东宫率卫第四百五十九章 尽信书不如无书第七百零八章 断其粮草第六百六十七章 铁马冰河入梦来第九百六十六章 劝诱部落首领第六章 蛰伏隐忍第九百一十六章 求子第八百二十七章 徐世绩归降第三百五十章 问罪第四百七十九章 阶下囚第三百七十章 未完成的诺言第六十三章 东宫率卫第七百三十章 武斗不如床斗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新型织布机第六百三十三章 西北七豪族第十四章 新的生活第十三章 少当家第二百八十四章 围猎布局第六百一十五章 离间计第四百七十二章 趁机陷害第一百九十章 告别第八百八十九章 采女之选第三百四十章 清官难断家务事第八百零一章 上兵伐谋第八百一十九章 虎牢在手第三百三十二章 平等观念第七百一十九章 喜忧各不同第九百四十六章 偷袭与反偷袭第四百一十九章 英雄末路第一百九十二章 倾月的心思第一百九十五章 早朝会第六百五十六章 兵临姑臧第五百零五章 朝会赐婚第六十一章 别离酒第五十四章 且战且退第一百九十四章 一番指教第一千零七章 水患无情第六百六十九章 列阵交锋第七百一十五章 进军扶风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纨绔枉法第四百七十七章 西苑风波第六百七十九章 西北文教第三百八十八章 骤然夜袭第四百一十八章 下落不明第九百三十三章 朝议第四百零二章 从容而退第三百四十章 清官难断家务事第一百九十四章 一番指教第四百一十六章 患难与共第六百七十四章 消息惊人第二百四十九章 练兵有道第三百七十八章 有备而来第六百二十一章 各自进军第四百六十七章 西京相聚第九百六十章 秦琼生猛第一百七十二章 先定军心第九百七十四章 敞开心扉第五百零六章 春风一笑楼第三百三十八章 乱局将启第五百六十九章 军令状第四百五十五章 勾勒战略第三百一十四章 高句丽第二百五十五章 太子归西第八百七十章 请君入瓮第一百七十九章 两军对峙第七百零九章 唐军窘境第一百六十七章 谋算第八十四章 那一抹低羞的风情第六百六十九章 列阵交锋第五百一十章 大婚之日第四百零四章 落难第九百三十四章 风云将起第六百一十五章 离间计第九百六十五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八百八十章 南北情报第九百九十章 党争之兆第二百九十三章 龙争虎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