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论豪雄

李靖听罗昭云说了许多见解,其中不乏一些高谈阔论,针砭时弊,对目前大隋的处境,也是分析的条条在理儿,使他深有感触。

“罗将军,你如何看待这些四处谋反作乱的叛军首领?”李靖询问,这是一直纠结他的问题。

李靖出生于官宦之家,祖父李崇义曾任北周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李诠仕隋,官至赵郡太守,他的舅舅,是隋朝大将韩擒虎,可谓根红苗正,世族门阀之后,只不过,父亲早逝,当李靖成长起来时候,家族已经没落,自己因为持才傲物,年轻时候不知变通,所以官路不顺。

但他心中的忠君报国的思想,却非常的深厚,对出身寒门的贼首,也没有太多好感,此时询问起罗昭云的看法。

罗昭云沉吟一下,说道:“大隋气数将尽,各路豪杰揭竿而起,以至民间,百里为旗,烽烟四起,河北一带有高开道、窦建德、张金称、郝孝德、历山飞,中部齐鲁有翟让、孟海公、王薄,江淮有杜伏威、辅公祏、林士弘等,能说上名字的少说也有二三十,没有大名气,却占山为王者,可能不下百路,然则,这些人,大多为一己之利,各行其事,浑水摸鱼,打家劫舍,难成大业,说好听的是义军,其实一大半都是草寇,没有军纪,走到哪抢到哪,祸害庄家,破坏农舍,杀人放火,靠这种队伍,要续接中原朝廷的国运,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嘛!”

李靖听完微微点头,也觉得农民起义军,并不可信,难以有大抱负,好的劫富济贫,救济一方百姓,差的可能更多是带来战火与劫掠。

“罗将军,若大隋真的不可救药,不知你有何打算?”李靖处于边疆之地,他没有任何称王称霸的野心,但是手握三万士兵,驻扎数载,对这些兵马和部将,都有了感情,而且跟侯君集等人,也有深交,日后天下要乱,各方实力相互吞噬,肯定要寻找明主投奔。

“现在说出来,为时过早,不过,我肯定不会束手待毙,坐视我罗家灭亡,幽州遭劫,所以,一旦隋朝真的腐朽将亡,天下群雄并起,相互争霸,到时候,罗家肯定也会有所行动。”罗昭云说的含蓄一些,但意思也很明显,那就是顺应大势,绝不愚忠到底。

李靖沉默下来,消化他的言论,这些话太过惊人,若是传出去,以当朝陛下的猜忌和秉性,肯定会诛杀三人,妄议君王,有谋反之心。

青霜已经淡定下来,因为一路上,罗昭云已经把自己的部分想法,说给了她,以诚意打动,让她知道自己的为人和目标,绝非愚忠皇室,助纣为虐的人,而是有责任感,拥雄才大略,肩负重任的乱世豪杰。

半晌,李靖松了一口气,抱拳道:“我李靖能成为正四品武官,在地方为将,多亏了罗将军破格提拔,给予机会,而且几年袍泽相处下来,早已深知罗将军为人,若真有那么一天,国将不国,天下大乱,李靖愿意继续追随罗将军,完成一番大事。”

罗昭云眼神一亮,心中暗喜,知道自己没有看错人,提前就押宝在此人身上,以李靖的性格,言出必行,而且不是反复无常之人,得他此番报效言论,心下安定许多。

“李将军,言重了,其实一直以来,我就把你当成兄长般看待,你的带兵才能,昭云非常佩服,昔日相处,跟着兄长学习不少,那些自创的军阵,受益良多,可以说,我们亦师亦友,虽然你我有军衔差异,但昭云的确想以后继续与兄长并肩携手,闯出一番大功业!”

“当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急于求成则适得其反,我等现在毕竟还是隋朝将领,食君之禄,为君分忧,还是要站好最后一班岗,为国效力,孟老夫子说的好,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我们利用手中之权,保护百姓免遭苦难,就心中无愧,对得起自己身上这身铁甲了!”

李靖心中激动,对罗昭云的这些话,深感赞同,他自己出身官宦贵族,有一股自豪,以及儒家治世的思想观念,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幼就立志做名将,保家卫国,做一番大事业,但如今他快到知天命年纪,仍没有达到舅舅韩擒虎的威望和高度,多少有些懊恼,如果中原真有革鼎洪流,那么也是他展现才能的好机会。

“罗将军,你和贤弟妹风尘仆仆,从突厥草原赶路过来,有上千里路,当很疲惫,不如去沐浴更衣,休息一下,我去让内人做一些饭菜,咱们晚上痛快地喝一顿,我再叫来侯君集他们,给罗将军接风洗尘。”

罗昭云也想见一见这些熟人和旧部,说道:“关于我去太行山一行的事,暂且需要保密,所以,等会我就说,中伏之后,被商队所救,但是醒来发现商队往西北边关去做生意,我中途离开,顺道来此......”

他可不想让自己抢夺战国帛书的事传开,否则,日后难以安宁了,跟李靖如实道来,是因为一来信得过他,二来因为虬髯客的关系,这事迟早都会让李靖知晓,自己不好隐瞒,对其它人,就不想告诉了。

“好,都听罗将军安排!”李靖爽快答应。

罗昭云与青霜起身,去了后院,李靖安排了丫鬟,给二人准备热水和干净的衣裳。

二人分开洗浴,浸泡身子,缓解身上的乏力,然后换上崭新干净的衣袍之后,男的丰姿如玉,英俊无匹,挺拔威武,女的青春靓丽,窈窕多姿,娇美倾城。

两人穿戴好后,下榻房间已经安排好,罗昭云和青霜先回房间暂时歇息一会。

青霜坐在床沿,轻声议道:“这个李靖不错,为人诚恳正直,你没有看错人。”

罗昭云微微一笑,因为他熟悉历史人物,有一定识人优势,未卜先知;接下来,他要观察侯君集等人态度,待收纳了西北鹰扬府兵,为后面隋朝大乱做准备,至少这一股力量,日后可以制约李渊入长安,发挥奇效。

第七百一十八章 夺虢城第一百六十一章 首战告捷第三百七十三章 根基已固第四百五十六章 周密计划第九百四十九章 不屑交谈第五十三章 血腥鏖战第四百六十九章 剑术契合第九百三十九章 运筹帷幄之中第七百三十九章 爆破城门第四百九十章 天下勤王第五百六十六章 父子图天下第九百四十七章 帐下胡姬舞第五百七十章 势成骑虎第三百八十六章 面圣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各有谋算第五百五十二章 一场血战第一百七十二章 先定军心第八百八十三章 驾驭群臣第一百七十六章 反袭杀第五百四十三章 堵死后路第五百六十五章 对峙局面第八百二十三章 罗英第九百二十章 一夜晋阳破第四十五章 狭路相逢第四百章 虚张声势第七百二十九章 另类奇谋第八十五章 画舫听琴第七百六十章 以假乱真第七百九十八章 先破朱阳城第八百五十二章 坚壁清野第一百六十六章 斩将第七百一十六章 与唐交锋第八百零五章 叙话第六百二十五章 振奋士气第七百四十八章 抹黑李阀第四百三十七章 欲语泪先流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运河第三十三章 萍水相逢第九百二十九章 密函捷报第二百四十一章 平局收场第三百七十五章 行刺第九百六十六章 劝诱部落首领第五百四十九章 定策破军第五百一十四章 想入非非第七百二十六章 回京诉苦第一百六十六章 斩将第六百一十七章 弭除隐患第六百八十章 不斩来使第八百零二章 主动请缨第二百七十三章 协议生效第两百零一章 孟浪一回第七百零九章 唐军窘境第九百四十八章 大战前夕的平静第四百六十七章 西京相聚第一百八十七章 家的惬意第九百一十七章 温馨的相聚第六百二十二章 发兵土楼山第六百八十六章 毒计第四章 既来之则安之第七百三十七章 童山大战第六百四十章 话不投机第五百五十五章 固边陲第一百六十章 正面掩杀第八百零三章 阵前投诚第七百五十一章 大军压境第三十八章 传授经验第五百四十六章 军心凝聚第六百二十九章 打造陌刀第三百六十章 河滩之战 下第六百八十八章 惊人辛秘第七百三十九章 爆破城门第十七章 刺抢之术第三百八十七章 疲敌之计第一百二十三章 红拂侍女第九百一十七章 温馨的相聚第一百九十八章 美人萧后第七百五十六章 血腥鏖战第一千零九章 赈灾大使第三百三十五章 才女的请求第六百四十九章 激化矛盾第七百二十四章 战力锐减的骁果卫第五百零三章 相顾无言泪千行第二百零六章 小事化大第一千一十三章 流言蜚语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擒下杜伏威第七十四章 知辱而后勇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违反军令第五百章 板荡识城臣第八十三章 画龙点睛第一百八十八章 私宴小聚第九百七十二章 强求不得第八百七十四章 斩玄霸第一百七十三章 撤军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断了后路第一百三十二章 过隘口第四百五十九章 尽信书不如无书第七百九十章 相见不如怀念第七百四十九章 铁马铿锵对华来第三十五章 西北烽烟起第三百零六章 暗香浮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