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八章 荥阳形势

罗昭云定好了发展的宏观方向后,使得文官武将们,知道了北方四郡发展目标,免得迷茫,失去割据自治的信心。

许多时候,有了大方向,让人理解后,众人才能齐心协力,万众一心去努力,否则,会感觉前路茫茫,心中动摇,自然也不会全心效力。

罗昭云道:“刚部署了用兵战略,发展六郡后,还有许多事要细商,自古以来,控制边陲的手段,不外乎是驻兵、屯垦、设官、纳税、编户等事,所以,在驻军屯垦、移民实边、编户齐民、纳税徭役、科举教学、同文通兑方面,尽快完善条文,各郡守加快推进。”

于仲谦、祖珽等郡守点头称喏。

罗昭云继续道:“此外,还有一事当重视起来,那就是铺设邮驿,畅通交通,不止促进工商的兴旺,也有利于我们真正对整个东北进行掌控,目前官道还有许多没有铺彻完成之处,需要继续完工,但不可奴役百姓不顾死活去劳作,而是采取工钱与力役结合的形式,租用劳力,再者可利用战俘去干,为自己消罪,换取自由身;这件事由高表仁、樊东尹去负责执行”

邵长函点头道:“的确,邮驿不通,则政令不达,会使得军令延滞,通商受阻,各处百姓之间,不相往来,造成偏僻落后,如果能把邮驿改善、提高效率,使政令通达,自然方便许多。”

罗昭云交代完邮驿、交通的事,又提到了在涿郡靠渤海湾的位置,造一个海港,召集能工巧匠打造船只,训练水师,日后可以组成舰队,渡海去往山东、江南等地,通商也好,转移难民也好,都是一条新的线路,而且不受阻碍,暂时交由薛万述去办。

他在用人时候,发现可用之人还是太少力,尤其是治民和工程、经商方面,光靠这些年轻小将,没有任何经验,是办不好的,需要更多士子来效力。

安排完这些事,就让诸将和文官回去准备,接调令陆续上任了。

众人心中已经没有了朝廷旨意,兵部、吏部文书等,都清楚朝廷快名存实亡,他们目前只听罗成总管的命令。

就在黄河以北两股势力息战的时候,黄河南面,却发生了大战。

李密带军从金提关出发,逼近荥阳,沿途郡县城全部失守,四处招募新军,各方来投,使得这支瓦岗军从十余万,迅速猛增至二十万人,军力强大,来势汹汹,占据了诸多县镇。

荥阳郡守杨庆,为河间王杨弘之子,隋朝宗室,他狡诈多谋,善于见机行事,大业初年,当时隋炀帝杨广猜忌骨肉,滕王杨纶等都遭废黜流放,只有杨庆善于迎合得以保全,如今看到李密来势凶猛,早就派人去往洛阳和江都送信求援。

杨广立即调动最近在平定叛乱中战功赫赫的张须陀,挂职荥阳通守,去往荥阳援救,总领当地的军事指挥权。

张须陀带领精兵三万,迅速赶到,击败了瓦岗军的先锋部队,那些先锋中的偏将,听到张须陀之名,立即望风而逃,抵抗甚微,溃不成军。

蒲山公大营。

翟让坐于主位上,听到前方张须陀带兵前来增援荥阳,顿时脸色大变,忧心忡忡,下意识要撤军回到金提关,不愿意跟张须陀硬碰。

“这张须陀,壮年时候不得志,被那些老将军压着,没有展现身手的时候,每逢大战,都是杨素、贺若弼、史万岁、李景这些资历更老的将军出战,想不到大隋衰微之际,由此猛将站出来,力压河北、山东大部分义军,本将军一直不愿与此人对敌,想不到,今朝还是遇到了。”

翟让不论是武艺还是谋略、胆量、气度,当个寨主绝对够了,统摄几万人马,割据一方,已经是最大限度,比之罗艺还不如,没有真正治军、安民的能力,所以,让他面对大隋最近威名赫赫的常胜将军,投入十万兵力打大战役,他手足无措,根本就没有这个指挥才能。

翟摩候是翟让的侄子,此时站出来道:“叔叔,不如我们撤回金提关,坚壁不出,以逸待劳,让张须陀来攻,可以消耗隋军实力,拖也能拖垮隋军。”

王儒信是翟让好友,看出了大当家的心理,于是也附和道:“的确不宜与张须陀硬碰,一旦失利,后果不堪设想,恐怕也金提关也得失去,不如以退为进,控制住金提关,跟隋军耗下去,等待其它各路义军抗隋,分担压力。”

众人沉默下来,不约而同地看向了李密,帐内大部分都是李密提拔上来的武将,算是蒲山公派系。

原本李密开春之后,就制定了策略要攻克荥阳,但翟让在后方瓦岗山上,被翟弘、黄君汉等人不断劝说,要他去往前线督战,否则,前方的军权都被李密掌控,收买人心,以后大家只认李密,不知有翟让了。

李密见翟让等人打了退堂鼓,心中暗自轻视,但是没有表现出来,在副主位上站起身抱拳道:“翟将军,张须陀最近一年虽然名声很响亮,并非他本人多厉害,而是对手实在逊色,除了王薄外,其它都是虾兵蟹将,不值一提之流,如何能跟我瓦岗军相提并论?”

“倘若张须陀真是常胜将军,能征善战,就不会等到五十岁才出头了,所以,在镇压农民起义军上,他有着特殊性,因为他的军队毕竟是正规军,或者说,是有正规军律组织,武器装备齐全的精锐,而那些起义军都是乌合之众,武器都是木棍、锄头等,没有多少骑兵和强弓弩箭,打不过他也属正常,但是,并不代表张须陀就沙场无敌了。”

李密发言之后,徐世绩、贾雄、王伯当、柴孝和等人纷纷点头附和,都表示不应就此撤退,应该跟张须陀一战。

第六百五十八章 西凉灭第三百五十八章 兵临辽水第六百零六章 退位让贤第八百四十六章 李密亡第二百六十三章 巡视地形第五百三十二章 李家父子第二百五十七章 有朋自远方来第八百五十二章 坚壁清野第九百零二章 一夜春风来第三百九十七章 杨玄感起兵第八十二章 邂逅第二百一十一章 公主驾到第一百七十章 山穷水尽疑无路第三百五十六章 二十四军势如虹第五百三十三章 各自发展第一百三十七章 仁寿宫变 上第一百一十二章 红颜知己第三百零二章 游坊市第六百二十二章 发兵土楼山第四百七十二章 趁机陷害第三百六十六章 失利的阴影第五百九十七章 远行第五百九十章 接纳秦琼第九百二十二章 秦王突围第八百四十七章 两军会师第八百一十一章 内政与科举第三百二十九章 薛芷箐第二百八十八章 西域来拜第一百九十七章 献策第四百四十一章 塞上曲第八十三章 画龙点睛第七百零二章 变数第八百四十五章 心壑难填第八百九十八章 淡化心结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江淮军的担忧第一百三十章 护行出发第五十五章 突厥上钩第五百六十章 乐极生悲第九百七十四章 敞开心扉第五百零三章 相顾无言泪千行第五百九十八章 叛军拦路第一百四十九章 汉王反第八十五章 画舫听琴第四百九十三章 困龙消志第六百八十七章 黑死病第二百四十二章 情深重第二百五十九章 踏西行第十七章 刺抢之术第八百五十一章 鏖战太谷城关第八百五十八章 岌岌可危的太谷城第五百零三章 相顾无言泪千行第二十七章 退敌第三百一十二章 行刺辛秘第九百零三章 晋阳鏖战第四百零三章 再议计策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断了后路第二百零九章 好感破灭第三百七十五章 行刺第八百二十六章 解围成皋第二百四十九章 练兵有道第七百七十章 剑指长安第五百九十四章 三妻典故第五百七十四章 各施计谋第四百七十六章 铤而走险第二百三十五章 早有择取第二百三十九章 不敌第二百七十五章 金蝉脱壳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江淮聚兵第五章 庙堂之争第三十八章 传授经验第一千一十七章 用兵之诡道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被动局势第四百二十六章 惺惺相惜第五百六十三章 背后诽议第九百零二章 一夜春风来第一千零三章 任用钦差大臣第六百九十六章 唐朝立第二百三十一章 试图改变第三百八十四章 盛名之下无虚士第七百三十二章 夜潜瓮城第十四章 新的生活第三百五十三章 燕云堡第六百五十五章 打西凉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工业曙光第九百八十五章 一蓑烟雨任平生第一百二十二章 蒲山公第四百四十八章 离开草原第五百七十六章 代海寺之围第七百九十四章 西域使节团第四章 既来之则安之第四百八十九章 雄关破第五百八十一章 惊天下第四百五十六章 周密计划第六百四十章 话不投机第二百九十四章 少年战神第三百七十六章 各有筹备第八百零九章 发兵洛阳第一百九十五章 早朝会第九百九十八章 悍勇夺城第二十三章 年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