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六章 西北皆反

众人商讨到了半夜,都满兴而归,期待着起兵之日的到来。

次日,有一则消息迅速传来太原,马邑郡的刘武周杀掉太守王仁恭,已经聚众起兵了。

马邑郡在雁门关外,是中原与草原接壤的一个郡,当年大隋分割了东西突厥,把东面的突厥留在雁门以北的草原地,马邑郡当初只是为了跟突厥联系,加强沟通和经济往来,也是屯兵为了保护东部突厥,抗衡西突厥。

二十年过后,马邑郡形成一定规模,里面汉人、胡人杂居,人口达十多万人。

刘武周祖籍河间景城,儿时随父举家迁至马邑,少年习武,得过民间拳师指点,拳脚功夫不俗,加上性格果敢,爱打抱不平,在当地绿林中,颇有名气,年轻时候入伍,骁勇善战,被提拔了建节校尉,参与过三征辽东战,还有雁门之围。

凭借一些战功,他回到马邑后,已经是鹰扬府副郎将了,太守王仁恭很欣赏这位武将,因此几次在府内宴请他,希望拉拢成得力干将,谁知刘武周去过几次太守府邸后,竟与王仁恭小妾私通,时间一久,被王仁恭察觉,只等打算捉奸在床,认证俱全,然后收拾二人。

刘武周先下手为强,利用王仁恭不开仓放粮的借口,煽动群众闹事,亲自带人出其不意,斩杀了王仁恭,然后开仓救济百姓,拉拢民心,聚众起兵。

如此一来,马邑郡就成为反隋武装之一了。

不过刘武周自知马邑在雁门关外,没有天险可守,北面是突厥,南面是隋军,腹背受敌,兵家大忌,因此,刘武周起兵之后,立即派人去突厥,觐见始毕可汗,打算送给突厥大量的金银珠宝和美女,换取突厥的支持。

马邑郡内有隋炀帝在北疆建立的行宫,里面金银珠宝无数,美女如云,刘武周派人运走,一半送往突厥给始毕可汗,一半留下做军饷。

始毕可汗凭白无故得到大量的珠宝和美人,自然极是高兴,而且还能挑拨中原人内战,削弱大隋的力量,何乐不为?于是,派人送给刘武周一千匹战马,另外派使者立刘武周为“定杨可汗”,意思是能够平定杨室的寓意。

刘武周得到始毕可汗的许诺后,择日称帝,建元为“天兴”,他的一些绿林朋友,袍泽战友都跟着水涨船高,封为将军,以杨伏念为左仆射,妹婿范君璋为内史令,宋金刚为大将军,还有吕崇茂、寻相、张万岁等人,都有封赐,一个小政权就这样诞生了。

这个消息刺激了西北的豪雄们,金城府郎将薛举,也趁机杀县令郝瑗,聚众起兵,自称西秦霸王,年号秦兴,封薛仁杲为齐公,小儿子薛仁越为晋公,金城西北贼寇宗罗睺率其众归附,封为义兴公。

西秦也在招兵买马,招附群盗,劫掠官马,人数由最初的两万,扩增到五六万人,兵锋甚锐,所至之处城池皆被攻下。

………

西北武威郡。

鹰扬府司马李轨到薛举起兵之后,心中也有了想法,暗中召集同郡人曹珍、关谨、梁硕、李贇、安修仁等人商议。

李轨分析道:“薛举残暴凶悍,起兵后必来侵扰,我郡吏软弱胆怯,不足以议大事。今应同心尽力,占据河右,以观天下变化,岂能束手让妻子儿女为人所掠?”

众人同意这个计划,议定一同举兵,然而无人敢任首领。

曹珍道:“我闻知谶书说,李氏当称王于天下;如今李轨有贤能,又应谶语,岂非天意吗!”

“对,听从李大哥安排!”诸人附和。

当夜李轨为首领,安排了起义的诸多细节,使安修仁在夜间率领胡人进入内苑城中,树旗大呼,李轨集聚众人加以响应,收捕虎贲郎将谢统师、郡丞韦士政,于是自称河西大凉王,署置官属,聚兵准备抗衡隋军的镇压,以及薛举军奔袭。

………

朔方郡。

梁师都为朔方豪族,任鹰扬府郎将,手中有兵权,得知金城薛举、武威李轨相继起兵后,他也不甘心这样继续为隋将,于是,拉拢地方豪族子弟,还有绿林匪盗,加上手中府兵,杀害朔方郡丞唐世宗,占据朔方郡造反,自称大丞相,并派人出使突厥,效仿刘武周,孝敬始毕可汗,得到突厥支持和连兵,反抗隋朝廷。

账下也有不少俊杰,如谋士陆季,武将如张举、辛獠儿、李正宝、冯端、刘旻等,兵马从三万,扩充到七八万人。

………

西北各地起兵的消息,迅速传开。

榆林郡是河套平原的重要之地,郭子和曾任隋朝左翊卫,因罪流放榆林,眼下郡中饥荒,郭子和联合一些生死之交,凑成了敢死队,冲入郡丞府,捉住郡丞王才,列举他不抚恤百姓的罪行,将之斩杀,然后开仓赈济贫民,拉起一支兵马。

郭子和自称永乐王,建立年号为丑平,封他的父亲为太公,封其弟郭子政为尚书令,郭子端、郭子升为左右仆射,拥有两万,南面联合梁师都,北面侍奉突厥,造反抗隋。

如此一来,整个西北,黄河中上游流域,都宣布反隋,带动了周围的盗匪、义军纷纷响应,乱成一团,大隋的西北疆域,已经割裂了。

消息传开,天下皆惊。

第五百九十八章 叛军拦路第四百四十章 阵前搦战第九百八十九章 任重道远第八百八十章 南北情报第二百零九章 好感破灭第五十一章 唯有战第七百零二章 变数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朝议(下)第五百零九章 来贺第七百零八章 断其粮草第七百七十九章 安抚后宫第六百九十四章 天下震惊第四百九十二章 胸有退敌策第九百五十一章 修罗战场第九十二章 少年无忌第三百二十一章 绵里藏针第二百一十五章 委派新任务第三百五十七章 战前总动员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大华时代周刊第九百五十二章 针锋相对第七百七十八章 朝会争论第一百八十三章 苦战后的胜利第九百零六章 踏青第六百零八章 反王围江都第七百六十一章 局势各不同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撤离第一百九十章 告别第七百九十章 相见不如怀念第九百五十九章 开始收网第三百二十章 宴会不断第五百七十二章 心理暗示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局势不妙第七百二十二章 各揣算计第三百一十六章 考虑细微第九百一十四章 实干兴邦第四百三十五章 聪慧的塔格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火攻之计第六百四十三章 忽悠第一百一十二章 红颜知己第三百八十九章 借势杀人第五百四十六章 军心凝聚第四百二十三章 各奔西东第七百七十二章 夜夺长安城第七百三十六章 推卸责任第七百一十六章 与唐交锋第六百一十六章 策反第五百九十五章 长孙玲珑心第七百一十六章 与唐交锋第三百五十五章 冶铁生意第三百五十八章 兵临辽水第一百七十二章 先定军心第四百五十八章 潜在对手第六百四十三章 忽悠第一百章 秉烛夜谈第五百一十章 大婚之日第五百四十三章 堵死后路第二百八十四章 围猎布局第三百六十二章 成功登岸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册封婕妤第六百三十七章 图谋陇右第二百一十三章 印刷术第二百九十章 李渊城府第三百六十五 举步维艰第五十四章 且战且退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撤离第一百四十二章 岌岌可危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追击江东盟军第七百二十六章 回京诉苦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稳少女心第八百五十三章 儒之脉络第七百四十八章 抹黑李阀第八百八十三章 驾驭群臣第四百九十三章 困龙消志第七百二十三章 瓦岗军之威第一百八十三章 苦战后的胜利第五百七十八章 被擒第一百七十六章 反袭杀第四百二十三章 各奔西东第九百七十三章 道出实情第三百五十二章 诚心以对第三百三十一章 言论惊人第五百四十二章 固步自封第八百三十二章 一决雌雄(上)第六百九十八章 东进第二百四十五章 愿得一人心第九百五十章 主力初交锋第五百五十八章 河北雄第九百六十章 秦琼生猛第九百八十一章 父女重逢第二十六章 拼杀第九百二十八章 接受降表第九百二十九章 密函捷报第八百零九章 发兵洛阳第八百六十二章 生擒唐太子第五百七十三章 初次交锋第二百六十五章 审问第八百八十二章 治国朝令的探讨第一百三十章 护行出发第二百七十二章 末路选择第八百四十五章 心壑难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