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章 此一时彼一时

李密让柳崇礼下去休息,当天夜里,召集了一些文臣武将,商讨下一步出兵洛阳事宜,并且把李渊派人推举他为盟主的消息公布出来。

“唐国公李渊,跟魏公都是出身李阀,有门阀士族的基础,虽然李渊此人,碌碌平庸这么多年,但是李阀的影响力巨大,一旦此人占据了西京,掌握关陇贵族人脉,还是非常有影响力的。”柴孝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魏征道:“在下觉得,李渊未必如此好心,平白无故派使者来推举魏公做盟主,大有麻痹我瓦岗军的意图,他这是担心魏公放下洛阳,去跟他们抢夺关内,不能中计。”

李密询问道:“魏先生此话怎讲?”

魏征起身拱手道:“回魏公,关陇自西周起,就是龙兴之地,出国周、秦、汉、隋等大一统的朝代,可以说,千年历史,关陇之地却孕育了几个最有影响力的王朝,可称为天府之国,富庶险要,易守难攻,关内开阔,还能想西北发展,李渊这次出兵,本就怪异,他不调过头对抗刘武周,也不东击窦建德,西抢梁师都、薛举等地盘,却直接朝着西京而去,明显要抢着关内宝地,我们也该采取行动才是。”

房彦藻点头道:“魏先生所言极是,魏公,我们当舍弃洛阳,直接进兵大兴城,这是您当年给杨玄感拟定的中策,恰恰是此时我们应该考虑的上策。”

李密沉思片刻,摇头道:“此一时彼一时,如今的局势,跟数年前已经大不相同,杨广迁都洛阳后,经济、政治中心都移过来,朝廷中枢所在,精锐重兵也在洛阳城内,夺得东都,便是给杨广的心窝插上致命一刀,大隋也就名存实亡了,而去洛阳城内,有国库财宝,有朝廷大臣和家眷,有最可能继承大宝的越王杨侗,一旦被我们攻陷,到时候称帝,也不为过了。”

“另外,洛阳就在我们跟前,我军舍近求远,长途跋涉,军中的队伍多是齐鲁、河南之地的百姓,他们远离故土,进兵关陇,未必肯尽心作战。而且一旦洛阳朝廷待我们走之后,切断我们后路,到时候,我们腹背受敌,有可能被阻函谷关外,进退两难。”

李密所说也是实情,如今他自己为王,考虑的事情就多了,抉择时候,难免诸多顾虑。

先取洛阳,后打大兴,就是稳步推进的战略,不想冒进,折戟在途中,而且,李密有自己的担忧,那就是他刚掌握大权不久,对瓦岗寨的翟让、翟弘、黄君汉等人,还不够放心,一旦自己带兵去往关内,可能后方容易发生变故,没有人能驾驭了这么多支混杂义军。

思前想后,李密还是执意要打洛阳城。

魏征、房彦藻等人劝说不动,也都无奈接受事实,开始谋划进兵洛阳的路线和策略。

至于厅内武将们,战略目光有局限,虽能带兵打仗,但运筹帷幄的事,往往都是谋士做的,他们觉得,打洛阳、打大兴,似乎都有道理。

.........

王世充带着数千亲兵,离开了江都,赶往洛阳。

虽然这次被破格提拔,任命河南招讨平乱大使,大将军职位,能够调动洛阳的兵力,抗击瓦岗军,权力大增,这是他值得兴奋之处,不过,王世充也有自己的烦恼,那就是途中听说了虎牢关被迫,李密越来越强,拥兵快三十万了,能否战胜瓦岗,他心里一点底儿都没有。

“富贵险中求!”王世充咬着牙,手中握着圣旨,眼神发狠,他很清楚,这是一次大好机遇,倘若能够把握住,自己从此就可以化身为龙。

洛阳是朝廷枢纽,天下中心,多少诸侯想要抢夺,王世充凭借手中的圣旨,就可以轻易调动城内雄兵,为己所用,培养自己的亲信,启用家族子弟,等到时机成熟,天下大乱时候,自己在洛阳趁机易帜,也不是没有可能。

想通这些,王世充顿时觉得浑身轻松不少,催马扬鞭,加速赶路,要趁着李密还没有发兵为主洛阳,先一步进入城内,接收兵权。

.........

涿郡,蓟城帅府。

萧依依接到了一封密函,上面的情报显示,李景将军得到圣旨,即将赶来涿郡,接替罗成的总管职务,掌管北方六郡。

“真让夫君给猜到了。”萧依依很清楚北方六郡,对她夫君的重要性,这是罗家的根据地,日后争霸天下的大本营,不能让别人到此插手,事实上,六郡的指挥系统,基本都是罗成父子提拔起来的亲信,早就不是朝廷任命的那些人了。

不过时间很紧,萧依依已经来不及派人送书信到西北请示罗昭云了,想到他临行前跟自己提及,不论是谁,都不能让他活着来到涿郡。

萧依依当机立断,前去找顾青霜,把行动的事交待清楚。

青霜面无表情道:“好,我会派人去处理,不留痕迹。”

“最好让人查不出是刺客所为。”萧依依叮嘱一句。

青霜道:“放心吧,让人扮作一批山贼出手,如今各地起祸乱,盗贼横行,难以避免。”

萧依依点头,除掉李景,嫁祸给山贼,倒是名正言顺,不会让朝廷起疑心。

“只是可惜了这位老将军。”青霜一叹,她多少请过李景之名,算是大隋的一位大将军,如今过了六十,征战一生,颇有威名。

萧依依无可奈何道:“这也是没法子的事,谁让他淌入这条浑水来,北方六郡,绝不允许任何人前来染指,不管他还是谁,只要侵犯了罗家的利益,我们都要替夫君除去。”

青霜沉默下来,半晌,脸颊微红道:“是你们的夫君,不是我的。”

萧依依转而笑道:“现在不是,以后可能就是了。”

第九百四十章 骑兵阵法第八百零八章 临阵倒戈第九百八十八章 朝堂利益之争第五百九十一章 撮合第八百七十五章 有始无终第四百三十七章 欲语泪先流第四十三章 任斥候火长第二百六十章 征讨吐谷浑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大难临头各自逃第五十四章 且战且退第九百三十六章 祭旗出征第九百八十八章 朝堂利益之争第五百三十六章 河北军第二百九十二章 挑起比武第四百五十四章 擦身子第九百二十六章 陨落了第七章 识破第四百六十三章 献身第三百零二章 游坊市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年之约第四百九十七章 途中血杀第五百九十二章 调令第六百一十七章 接连拔城第三百零七章 回东都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抹柔情第三十三章 萍水相逢第九百七十九章 参知政事第七百一十五章 进军扶风第一百一十七章 岁尾第九百七十章 团聚第四百四十五章 拔里速对决第五百三十八章 有朋自远方来第四百八十七章 杀戮第三百五十七章 战前总动员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亲自南征第四百二十章 株连甚广第四百五十六章 周密计划第五百六十三章 背后诽议第一百六十六章 斩将第一千零三章 任用钦差大臣第四十四章 大军北进第一千零九章 赈灾大使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火攻之计第六百一十七章 接连拔城第三百五十八章 兵临辽水第一百二十章 又是一年辞旧岁第六百五十五章 打西凉第八百章 诸侯反应第二百四十一章 平局收场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革鼎乾坤第四百二十九章 半路截杀第五百六十三章 背后诽议第五百零二章 突厥撤兵第五百四十四章 攻打临渝关第八百六十章 城破与追杀第五百二十九章 把市场搞活第六百二十六章 不战屈人之兵第二百九十四章 少年战神第九百二十九章 密函捷报第四百九十一章 外族之祸第一千一十七章 用兵之诡道第九百七十七章 开元通宝第三百二十三章 空箭射灯烛第一百五十六章 帐内议事第五百零六章 春风一笑楼第八百七十一章 暗夜袭营第十五章 初窥门径第一百一十六章 烟雨楼第五百九十三章 难舍难分第七十六章 逛东坊市第一百零七章 技惊四座第一百三十九章 仁寿宫变 下第五百八十章 投奔幽州第五百五十一章 复国军反击第三百一十七章 谋而后动第一百五十四章 祭旗点将第一千一十一章 交代措施第六十一章 别离酒第四百零七章 落崖第二百五十四章 众志成城第五章 庙堂之争第七百一十九章 喜忧各不同第九百八十九章 任重道远第二百五十五章 太子归西第三十章 废立太子第六百四十四章 圣女吃货第五百六十四章 驱狼逐虎第六百五十九章 收揽八郡第四百六十七章 西京相聚第七百一十章 围堵玄霸第二百七十七章 没人想你第一百七十六章 反袭杀第二百九十七章 久别归长安第三百七十五章 行刺第一百五十六章 帐内议事第四百八十一章 祖孙密谈第七百八十五章 安抚降臣第六十三章 东宫率卫第四百零五章 丛林围杀第一百七十五章 诱敌深入